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07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docx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15doc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

  2、政府经济学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间转移支付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

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2、竞争失灵

  3、信息的不对称

  4、社会公平

  5、经济公平

  6、自然垄断

  7、洛伦茨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

  A、公共安全      B、医疗卫生

  C、法律秩序      D、个人计算机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

  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

  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

  A、稀缺性   B、使用不受限制   C、充足性   D、使用受到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消费的非竞争性

  3、俱乐部物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C、消费的竞争性      D、消费的排他性

  2、混合物品包括()

  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竞争性的物品

  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

  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3、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

  A、私人的完全供给

  B、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

  C、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D、政府和社区的联合供给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2、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2、庇古税

  二、单项选择题

  1、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2、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3、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

  A、兴修水利             B、治理环境污染

  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     D、安装路灯

  2、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

  A、罚款或收税   B、财政补贴   C、公共管制   D、产权界定和保护

  3、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C、生产外部不经济性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阐述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

  2、直接民主

  3、投票悖论

  4、票决循环

  5、阿罗不可能定律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费尔德斯坦   D、维克塞尔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3、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

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

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A、A   B、B   C、C   D、B和C

  三、简答题

  1、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2、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四、论述题

  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四、简答题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

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

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

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

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CD 4、AB 5、AB

  四、简答题

  1、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再分配

(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

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

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

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

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D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BC

  四、简答题

  1、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

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

  

(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2、庇古税:

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CD

  四、简答题

  1、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

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2、科斯定理的含义是:

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

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

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

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

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2、直接民主:

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3、投票悖论:

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

1的票数获胜。

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

1的票数获胜。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

1的票数获胜。

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

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4、票决循环:

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

1的票数获胜。

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

1的票数获胜。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

1的票数获胜。

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

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A与C选择,C获胜,B和C选择,B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5、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三、简答题

  1、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2、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四、论述题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

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

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

(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

(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点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困难。

  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