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94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docx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

Preparedon22November2020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Word

文秘专业论文秘书实务课程论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秘书实务》课程改革

[摘要]《秘书实务》课程作为文秘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确立,该课程只有与时俱进,通过教学改革,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寻求到课程教学与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关键词]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较为悠久历史的文秘专业,长期以来秉承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严谨的课程体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文秘专业人才。

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行业消长与融合的加剧,以及文秘专业本身的专业特征不够明显的软肋,使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一个专业若想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并获得长足的发展,课程建设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05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我国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现阶段,高校教育仍然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布的《2009—2010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全球133个经济体排名中,位居第29名。

但在12项打分指标中,与科技相关的一些指标中国排名较低,如科技成熟度仅排名第79名,高等教育及培训指标位列第61名。

《报告》起草负责人、高级经济学家詹妮弗·布兰克认为,中国在科技成熟度方面排名偏低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水平较低有关。

由此可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非但必要,而且紧迫。

[1]

二、《秘书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自1985年我国高校设置秘书专业以来,到2005年全国设置文秘专业的高校已近800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得用人单位在用人理念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目前文秘人才市场现实状况是:

一方面是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及招聘市场上到处可见招聘秘书的信息,甚至许多单位抱怨找不到真正训练有素的合格秘书;另一方面又存在许多手持文秘专业文凭的毕业生却为找不到秘书岗位的工作而困扰。

文秘专业毕业生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与现行秘书人才培养不无关系。

《秘书实务》课程是文秘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

该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具备一定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目前,《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先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两个环节。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秘书工作理论,为实训操作打下基础;通过实训操作使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期,早日胜任工作。

然而,通过历届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情况及就业情况来看,该课程上述两个环节的教学实施效果并不好。

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秘书实务》课程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课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预期的情境,在缺乏感性认识,欠缺工作现场意识的条件下,学生分不清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仅靠教师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将课程内容教给学生,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必将影响实习的效果。

第二,实训操作环节的进行及其目的的实现,是以学生具备相当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为前提,但是,由于第一环节学习效果差,学生所能掌握的秘书工作知识与实训操作所需的知识相比严重匮乏,实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影响毕业实习的表现及至就业竞争力。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适合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已成为近几年来《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找到将创新能力训练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教学改革的依据

1.教学改革遵循文秘专业感性知识源于文秘工作实践,并在工作实践中提升为理性知识,专业理性知识在新的施工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并在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着重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通过秘书工作场景建立感性知识→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建立秘书工作的知识体系→给学生启发,使其创造性解决上述问题,这也是由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又由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学习的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

2.《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依据是该课程的特点,即实践性强、案例性强,这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

这些特点,使得在课程改革建设当中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认识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依据。

启发式教学是目前各项教学改革中获得认可并较为积极推广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恰当选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与《秘书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一致。

解决秘书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案绝不是唯一的,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为学生营造工作现场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针对《秘书实务》课程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调整、补充、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来自工作实际的内容;参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认证内容,构建以秘书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岗、证、课”的衔接有机结合。

2.教学过程的改革。

融实践于教学过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设计并推行“教、学、做”为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由纯理论讲授向理论与实践结合转变。

通过利用学校各职能处(室)办公室,将工作现场带进课堂,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拟创立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内实践”分别采用“案例教学”、“视频点评”、“主题演讲”、“师生互动教学”等形式;“课外实践”分别采用“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形式。

通过教学改革,强调“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进一步扩展“课外实践”空间的同时,加强“课内实践”的发展。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发展;既节约了时间、经费,又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规模。

这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3.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转化为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的重要载体,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本课程教师通过行为引导法、项目驱动法、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启发性、互动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模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对传统的教学加以改造,建设秘书实务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4.完善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操作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必备环节。

在这一方面,应该大力加强实训室的建设,购进先进的实训设备,以秘书实务为主要内容组建并且改造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验室,修订实验室管理条例,完备实验手段,改善实训条件,为学生的实训课堂提供真正有效的环境。

5.激励性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

基于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秘书人才培养的目标,重新设计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推行激励性课堂教学全程监控的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有效监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把工夫下在平时,提高“教、学、做”的效果。

例如,改革考试制度和评分标准,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教学制度,实行选拔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优化考核内容,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在考试形式上则注重对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考核;在考试手段上,除传统的闭卷以外,还可以采用综合题开卷、讨论、答辩等形式。

(三)教学改革目标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实际是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通过对课程的综合改革,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与课程匹配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精深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良好交际能力、较强的实际操作力、自主创新能力,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秘书工作需要的文秘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实现课堂教学与秘书职业活动设计相结合,以“活动”引领教学,改革秘书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2.全面推行模块化教学,避免纯课程化教学。

3.实现“知识习得——模拟实习——理论实践”教学新模式。

4.提升学生自主分析、熟悉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互相沟通及改善团队精神的能力。

《秘书实务》是一门动态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对文秘专业的日益提高,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不断深入,作为主干课程之一的《秘书实务》课程,仍需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厚洪.章章教有趣,课课学有味——秘书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j].丽水学院学报,2007,(4).

[2]成秀萍.以就业为导向的文秘+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研[j].镇江高专学报,2007,(4).

[3]陈文蕾.《秘书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

[4]闵建国.对秘书专业教改工作的思考[j].秘书,2000,(3).

[5]黄建聪.对文秘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