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59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docx

高考地理一轮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四大能力强化练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考试说明》呈现

解题技巧归纳

训练对点分布

A卷

B卷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1.文字信息的获取:

读题时要学会从背景材料、试题设问、地图、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中获取关键信息,并作好标注

1、2、6

3、4

2.图像信息的获取:

明确“图名信息”——关注“图例信息”——分析“图中信息”

3、4、5、7、12

1、2、5、6、7、8、9、10、11

3.表格信息的获取:

横向和纵向对比数据的变化、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8、9、10、11、12

11

全真训练(A卷)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新疆由于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

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近年来,新疆地区利用滴灌技术不但节约了水源,还免去了除草的辛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要扩大红色作物的种植区域,下列最理想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D.山东半岛

2.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技术免去了除草的辛苦,是因为(  )

A.滴灌水量小,不能满足杂草生长

B.作物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C.持续灌溉,土壤透气性差,草类易死亡

D.地表昼夜温差变大,草类难以存活

【思维素养】

文字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

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

夏季高温、晴天多、降水少

【解析】1选A,2选B。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东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夏季高温多雨,故内蒙古高原最理想。

第2题,对干旱地区而言,水源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滴灌主要是对作物根部提供水分,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图甲为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3~5题。

3.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导致图甲区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季风②气压带和风带

③地形④植被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据图判断萨赫勒所处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

A.向北扩展B.向南扩展

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

【思维素养】

图像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萨赫勒年平均降雨量在200~600mm

结合位置和降水量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区

年降雨量空间分布规律

降雨量自北向南递增

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

有的年份多于平均年雨量,有的年份少于平均年雨量,但总体降水少于平均值

【解析】3选B,4选A,5选B。

第3题,图中萨赫勒所在区域降水量在200~600mm,应是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降水在2000mm以上,热带沙漠带降水在200mm以下,图示区域位于热带地区,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4题,图示区域西南部在北半球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①正确。

该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②正确。

迎风坡主要是受地形影响,③正确。

植被状况不能影响降水的分布规律,④错误。

第5题,据图乙判断,近些年萨赫勒地区降雨少于多年平均值,降雨减少,气候变干,可能导致热带草原区向南扩展。

降水增加可能向北扩展,据图不能判断面积的大小变化。

  进入2015年以来,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

而从新西兰等地大包装进口的奶源数量不减反增。

读图回答6、7题。

6.近年来,国内制奶企业大量从新西兰进口奶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内生产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

②新西兰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③新西兰环境优美、奶源质量好

④大包装进口,成本较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关于新西兰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甲岛地势东南坡缓,西北坡陡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分布

D.河流夏汛明显,结冰期长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

信息

获取

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大包装进口的奶源数量不减反增

说明进口的奶源比国内奶源有优势

图像

信息

获取

35°S~45°S

温带海洋性气候

甲岛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西北部多山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北岛有火山分布

位于板块交界处,但位于消亡边界

【解析】6选D,7选B。

第6题,材料显示“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故不会出现国内生产供不应求,①错误;新西兰为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于中国,②错误;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污染较小,环境优美,奶源质量好,③正确;材料显示“大包装进口”故成本较低,④正确。

第7题,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甲岛河流多自西北流向东南,西北多山峰,故地势东南坡缓,西北坡陡;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分布;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故无明显的汛期,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故无结冰期。

  下表表示有生产联系的甲乙两个工厂单位产品部分成本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10表示增加10%,-10表示减少10%,0表示没有变化)。

读表,回答8、9题。

原料(零

部件)运费

能源

运费

劳动

产品

运费

广告

排污

费用

0

-15

0

-5

+2

0

+5

0

0

0

+10

0

-2

+5

+6

-15

-5

-6

8.据表中甲、乙两工厂成本变化情况,推测引起甲工厂原料(零部件)运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交通发展B.信息网络发展

C.产业集聚D.科技发展

9.下列关于甲、乙两工厂组合最合适的是(  )

A.甲—汽车厂 乙—煤炭厂

B.甲—芯片厂 乙—硅片厂

C.甲—钢铁厂 乙—焦化厂

D.甲—纺织厂 乙—服装厂

【思维素养】

表格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甲工厂:

原料、能源、地价、广告费、排污费用没有变化,原料运费和能源运费减少,劳动力和产品运费增加

工厂靠近原料和能源产地,离市场远

乙工厂:

原料、能源没有变化,原料运费、劳动力、地价增加,能源运费、产品运费、广告费、排污费用减少

更靠近市场,原料、产品运费变化明显

【解析】8选C,9选C。

第8题,甲工厂原料运费减少,产品运费增加,与交通发展、信息网络发展、科技发展无关;只有产业集聚,使有生产关系的工厂集聚在一起,可以减少原料运费,增加产品运费。

第9题,乙工厂原料运费增加,产品运费减少,煤炭厂一般分布在煤炭产地,不可能是煤炭厂;芯片厂产品运输量小,产品运费不可能明显增加,故甲不可能为芯片厂;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钢铁厂的原料运费减少,产品运费可能增加,焦化厂需要运输原料煤,故原料运费增加,一般不需要长距离运输产品;服装厂可能原料运输费用减少,不可能产品运输费用减少。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我国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回答10、11题。

地 点

A

B

C

海拔/米

500

250

60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

421

3

412

10.该区域可能属(  )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1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

信息

获取

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

我国南方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表格

信息

获取

B处海拔比A、C两处低,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比A、C两处浅

海拔可以判断为谷地,埋藏深度可以判断中间向上拱起为背斜

【解析】10选B,11选D。

第10题,从表中数据可知,B处海拔比A、C两处低,地形应该是谷地;该沉积岩层在B处埋藏最浅,说明该处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应该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易受侵蚀成谷。

第11题,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可以判断是我国江南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34分)

材料一 图甲为西非某国及周边地区简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图乙为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

材料二 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

材料三 图中A地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6.9

27.2

27.7

28.0

27.7

26.9

降水/mm

3

4

13

47

177

323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5.9

25.2

26.1

26.7

27.1

26.9

降水/mm

734

791

484

266

88

16

(1)推断图乙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

(2)描述A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3)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4)从经济地理区位角度归纳该国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思维素养】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文字

信息

获取

西非某国

位置信息

森林覆盖率较低

易产生水土流失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

红树林的生长条件:

气温、水域等

图像

信息

获取

纬度:

8°N~10°N

结合位置可判断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

矿产地、港口、作物分布区和城镇分布

吻合度较高

表格

信息

获取

A地气候资料:

全年高温;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季节明显多于冬春季节

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西非,从纬度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较大,雨季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故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处大量沉积。

联系洋流分布规律,该地区有赤道逆流自北向南流动,故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2)题,降水的特征主要从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两个角度分析,联系洋流、气压带分布分析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

第(3)题,联系红树林的生长条件,主要从气温高、滩涂广、土壤肥沃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角度分析。

第(4)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该国城镇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沿矿产地、沿农业分布区等。

答案:

(1)原因:

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

(2)特征:

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夏多冬少。

原因:

夏季受西南风(或受赤道低压)影响,沿岸暖流增湿作用,故降水量大且集中于夏季。

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离岸风,降水少。

(3)原因:

纬度低,终年高温;海湾多,滩涂广;海岸曲折,风浪小;多位于河口,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暖流流经,利于种子传播扩散;人为破坏较少。

(4)特征:

靠近港口;邻近矿产地(工矿地);分布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