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048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docx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

beat击打beatbeaten

wet淋湿wet/wettedwet/wetted

drink喝drankdrunk

hang挂hunghung

draw画,拉,拖drewdrawn

prove证明provedproved/proven

sell卖soldsold

shoot射击shotshot

cost花费costcost

teach教taughttaught初中文言虚词整理(按音序排列)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又安敢毒邪?

③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⑵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⑶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所安:

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①而伯乐不常有。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例:

①笑而应曰。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久而乃和。

④再而衰,三而竭。

⑶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⑷表示递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或不译。

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⑴同“耳”,罢了。

例:

非死则徒尔。

⑵那。

例: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

从那时以来。

⑶如此,这样。

例: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⑴丈夫。

例:

其夫呓语。

⑵成年男子。

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⑶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

①夫战,勇气也。

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③夫天者,人之始也。

⑷这,那。

例:

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例:

①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悲夫!

有如此之势。

③闻之: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

例: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例:

①盖以诱敌。

(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

③盖追先帝这殊遇。

④盖竹柏影也。

⑤盖地有高低。

⑶遮盖,掩盖。

例:

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⑷大概,大约。

例: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⑴原因,缘故。

例: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⑵本来,原来。

例:

①两狼并驱如故。

⑶旧的。

例:

①温故而知新。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

这里指旧交情。

)③故国神游。

(故国:

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⑷故意。

例:

①广故数言欲亡。

⑸所以,因此。

例: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故木受绳则直。

③故不为苟得也。

⑴什么。

例:

①子何恃而往?

(何:

什么。

)②问今是何世。

⑵怎么样。

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

例:

①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

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⑸为什么。

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安陵群不听寡人,何也?

⑹怎么。

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由」如何。

例:

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

33333333333333333333335555555555555555555555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若毒之乎?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⑶同“于”。

例:

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③吾尝疑乎是。

(乎:

对。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颓然乎其间。

⑷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

①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⑴有的人,有人。

例:

①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⑵有时。

例: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而或长烟一空。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⑶或许,也许。

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⑴于是,就。

例:

①乃重修岳阳楼。

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⑵才,这才。

例: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③久而乃和。

⑶是,就是,原来是。

例:

①诸葛亮真乃神人。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⑷竟然。

例: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

①恐前后受其敌。

(其:

它们的。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其夫呓语。

(其:

她的。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其:

它的)

⑵其中,其中的。

例: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

①常蹲其身。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

①妻跪问其故。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其真无马邪?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

①视其缶,而吾蛇尚存②欲穷其林

⑺恐怕(表推测)

例:

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其:

这种)

⑼助词,不翻译

例:

①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⑴况且。

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⑵将,将要。

例:

①以为且噬己也。

②今且九十。

⑶而且,并且。

例:

①余悲之,且曰。

⑷尚且,还。

例: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例: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杂然相许,其妻疑曰。

③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然而,但是。

例: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⑶是的,对的。

例:

①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⑷如此,这样。

例:

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⑴如果,假如。

例:

①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⑵像,好像。

例: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细若蚊足。

④仿佛若有光。

⑤貌若甚戚者。

⑶你(的),你们(的)。

例:

①若毒之乎?

②更若役。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

⑴即使。

例: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虽鸡狗不得宁焉。

⑵虽然。

例: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小大这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⑴成为,变成。

例: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⑵做(使用、发明)。

例: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③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⑶作为,当作。

例:

①子墨子解带为城。

⑷是。

例: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③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⑸以为,认为。

例:

①孰为汝多知乎!

(同“谓”认为)

⑹被。

例:

①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指心理活动。

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为了。

例:

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9)给,替。

例: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0)对,向。

例: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则“于”,在,当。

例: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于之,在这里)

②不复出焉。

(焉:

从这里。

③惧有伏焉。

(焉:

在那里)

⑵哪里,怎么。

例:

且焉置土石?

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例: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

④虽鸡狗不得宁焉。

⑷相当于“之”。

例: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焉:

它,指蛇。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③永之人争奔走焉。

(焉:

代捕蛇这件事)

⑴因为,由于:

例:

①臣是以无请也。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以心中有足乐者。

⑵而

例:

①有好事者船以入。

②卷石底以出。

⑶把,拿,用。

例:

①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

②以钱覆其口。

③屠惧,投以骨。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⑷以为,认为。

例: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⑸凭,靠。

例:

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⑹按照,依照。

例: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⑺通“已”,已经。

例: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⑻如果。

①以啮人,无御之者。

⑼来,用来

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杀之以应陈涉。

⑽以致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以伤先帝之明

【以为】

⑴把……当作或作为。

例: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⑵认为。

例:

①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②以为妙绝。

③人人自以为必死。

⑶把......制成。

例: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⑴停止。

例:

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③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⑵已经。

例:

①狼已半入,止露尻尾。

②今南方已定。

③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⑶同“以”。

例:

①已后典籍皆以板本。

②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⑷治愈。

例:

①可以已大风,挛、痿、疠。

⑴于是,就。

例:

①因跳踉大口阚

②因取刃杀之。

⑵依照,根据。

例: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⑴对,对于。

例: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

②泥于掌故。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⑵在。

例:

①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⑶到。

例: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③皆朝于齐。

⑷从。

例:

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管夷吾举于士

⑸比。

例:

①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于是】

⑴在这时。

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⑵在这件事上。

例: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⑴却,可是。

例:

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⑵那么,就。

例: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及日中则如盘盂。

③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⑶就是。

例: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如果。

例: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⑴他,她,它(们)。

例:

①人皆吊之。

(之:

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

它,指狼。

③然之。

(之:

它,指上文李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

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

(之:

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

(之:

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之:

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

(之:

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

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

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

“牛何之?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

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

(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

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

以之为戮。

之:

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

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消句子独立性。

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汝心之固!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

①马之千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