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76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docx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一二三节教案

湄潭县中小学教案

第四周2015年3月24日星期二第1课时总2课时

课题

东南亚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教学重难点

1、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

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等

 

 

 

 

(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 引导学生观察图,指出东南亚的范围:

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 

2、 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

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1、 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

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

 

b大致是什么流向?

为什么?

 

C 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

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山河相间) 

D 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

(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E 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因此,这里河流的 什么资源丰富?

 

F 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

 

 学生讨论完成P35活动题 

2 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 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

 

A 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

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

 

B 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

 

C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

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

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

 

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

: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各是什么?

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 

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5、学生做P37活动。

 

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等三大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2、范围: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

山河相间、众列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 上游:

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 

(2) 下游:

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 地势崎岖,山岭崎岖 

2、 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3、 多火山地震

作业

填写书上表格

教学反思

东南亚包括的两部分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的地形与河流这些都是需要记忆的,可以采用提问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

 

湄潭县中小学教案

第四周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第2课时总2课时

课题

东南亚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矿产的分布 

4、 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

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等

 

 

 

 

(复习提问) 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

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

 

四、主要国家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

 

2、提问:

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

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

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

(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 

3、引导学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

并强调:

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提问:

 

(1) 东南亚处于哪两大洲和哪两大洋之间?

 

(2) 东南亚处于这两大洲、两大洋的什么部位?

 

(3) 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说明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五、马六甲海峡 

1、讨论:

从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线,该怎样走?

(引入马六甲海峡,突出其位置特点: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提问:

马六甲海峡联系着哪两大洋?

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向西向东,可以分别到达哪些地区?

 

3 结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动2题,小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过渡)东南亚因地处赤道,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铸就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六、富饶的物产 

1、 引导学生观察图7-6,熟悉图例,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并指出:

东南亚有丰富的矿产和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 

2、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国,教师小结:

 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稻——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锡——马来西亚、缅甸;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3、 结合教材P37活动1、2题,理解泰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

国的原因。

 

七、人口 

1、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并设

问: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学生自度思考:

东南亚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

东南亚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3、 结合教材重点突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并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做的贡献。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南亚              

四、主要国家 

1、 中南半岛:

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2、 马来群岛: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五、富饶的物产

作业

复习相关知识并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有哪些国家,以及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是需要记忆的。

应该多花时间才行。

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

 

湄潭县中小学教案

第五周2015年3月31日星期二第1课时总2课时

课题

南亚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城市,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2、 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条大河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的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河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难点:

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特点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

准备

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

 

 

 

导入新课提问:

《西游记》这部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唐僧西天取经的地方在哪儿?

古代的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南亚地区. 

一、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学生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

位置:

亚洲东南部,地处印度半岛 

2、 观察地图,估算南亚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线的度数,从纬度、五带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3、 引导学生观察“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几南面濒临的大洋印度洋,指出南亚的范围:

大体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4、 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迅速找出南亚的国家,而后上台点答 

5、 观察设问:

南亚八国中,哪些是内陆国?

哪些是岛国?

哪些是我国的邻国?

 

6、 教师编口诀小结:

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和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和巴 

7、 结合教材讲述南亚“次大陆“的含义和“南亚”的区别 (过渡)南亚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就让我们一起来畅游吧 

二、南亚的地形和河流 

1、 学生讨论完成P42活动1、2、3题 

2、 指图设问:

南亚自北向南,依次能分为哪三大地形区?

说出各地形区

名称 ?

哪个地形区的面积最广?

 

3、 教师板画小结:

南亚北部是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狭长崎岖;中部是

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面积广阔,略成弧行;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 

(过渡)河流一般是由河流冲积而成,请在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 

4、 引导学生在图7-12上画出南亚的两条河流并判断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5、 引导学生填表P42 

6、 讨论:

南亚的河流和地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河流流向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和制约,而河流又塑造中部广阔的平原,成为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教师点拨,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南亚的位置与范围以及地形与河流。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地理位置 

(1) 亚洲南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 

(2) 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2、 范围:

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二、主要国家 

三、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1、 三大地形区 

北部:

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

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南部:

德干高原 

2、两大河流               

河流名称 发源地 主要流经国家 注入海洋 

印度河 我国西藏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恒河 喜马拉雅山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作业

复习相关知识并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

本节南亚的位置与地形河流是重点,因此应结合图册进行讲解记忆效果比较好,课后也应该反复翻看,才能记忆深刻!

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

 

湄潭县中小学教案

第五周2015年4月3日星期四第2课时总2课时

课题

南亚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分析图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发展的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产业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难点:

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特点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

准备

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气候图

 

 

 

[复习导入] 

 1、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南亚的纬度位置如何?

 

  (过渡)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南亚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气候      

三、南亚的气候 

1、学生阅读P44图7-17,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气候类型?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该气候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过渡)为什么南亚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呢?

 

2、结合板图讲述:

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度地区,多属热带;又因为北面有高山阻挡阻挡了亚洲中部的冷气流侵入,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仍然偏高。

 

(过渡)由于手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东南亚的相比,有具有显著的特点。

 

3、结合图7-17,引导形式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按如下步骤分析:

 

(1) 该城市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是哪几个月?

降水有什么特征?

 

(2) 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哪几个月?

气候有什么特征?

 

(3) 该地气温在20度以下的是哪几个月?

 

(4) 学生纵上所述,小结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4、结合板图分析南亚热季高温少雨、湿季多雨的原因 

5、引导学生看图2-14、图2-15回答:

活动1、2题并设问:

南亚两种季风,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大量的降水?

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干旱?

哪种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6、教师展示表格,具体分析南亚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P45)

7、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思考:

 

(1) 南亚的农作物有哪些?

 

(2) 从地形来看,小麦、棉花、水稻、黄麻各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

(结

合地形、气候的因素讨论)

 小结:

南亚人民正是根据各地地形的特点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过渡)唐代高僧玄奘到南亚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呢?

为什么要到那里取经呢?

   

四、宗教与社会 

1、 学生自读思考:

南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

南亚各国个信奉什么宗教?

 

2、 学生自读P45阅读材料,了解南亚的著名宗教建筑泰姬陵 

五、人口与经济 

  学生自学,思考:

 

1、 南亚的人口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 南亚各国属什么经济性质的国家?

传统的经济部门有哪些 

3、 印度发展工业的优势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4、 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重点了解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教师点拨,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南亚气候以及宗教和人口经济。

 

板书设计

 

三、气候与农业 

1、 气候类型及特征 

2、 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3、 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农作物及分布(见表格) 

四、宗教与社会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五、人口与经济

作业

完成表格复习相关知识并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

对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上,是比较难的,在这点,应反复多次讲解,便于学生记忆, 

 

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

 

湄潭县中小学教案

第六周2015年4月7日星期二第1课时总2课时

课题

西亚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熟悉主要国家、五海三洲,主要海峡、运河的位置 

3、 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难点:

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石油外运路线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

准备

西亚图(板图)、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世界图 

 

 

 

(导入新课)指世界图讲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亚,如果从南亚继续西行。

我们会来到一个弥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的地区,这里到处可见身披白色长袍、头带头巾的阿拉伯人,还可以看到圆顶的清真寺。

那大家猜猜,会是哪一个地理区域呢?

 

一、西亚的范围和国家 

1、 教师在世界图上指出西亚的位置,学生说出起海陆位置:

亚洲西南部,西接非洲,南临印度洋 

2、 学生讨论完成P47活动题1,熟悉西亚的国家,并提问:

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国家有哪些?

 

二、西亚的位置 

1、 学生讨论完成P47活动2、3,而后上台指出西亚联系的五海三洲 (过渡)西亚地处“五海三洲”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 引导学生阅读图2-18,设问:

 

(1) 我国的丝绸之路西起我国的哪个城市?

向东通过了西亚地区吗?

可以到达哪些地区?

 

(2) 我国的丝绸之路有什么地理意义?

 

3、 学生齐读P48最后一段文字,了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 学生讨论完成P47活动题,了解西亚的海上交通地位,按如下思路:

 

(1) 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有哪几条海上航线?

哪条最近?

 

(2) 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了什么海和什么海?

间接沟通了哪两大洋?

 

(3) 本区除了苏伊士运河外,还有哪两个重要的海峡?

 

(4) 学生完成P47表格 

5、 学生自读“霍尔木兹海峡”,了解其在世界的重要性。

 

三、气候与农牧业 

1、 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

西亚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的特征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地形图”,提问:

西亚的河流多吗?

图上的点状图例代表

了什么地理事物?

由此说明了西亚地区最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

(干旱)从地形来看,以什么地形为主?

 

3、 设问:

假如你是西亚某国的总理,面对如此的自然环境,你会如何发展本国的经济?

 

(过渡)面对如此干旱的自然环境,西亚人民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因地制宜的发展了本国的农业和牧业 

4、 结合教材第二段文字,讲述西亚牧业的发展情况 

(过渡)由于西亚气候干旱,西亚人民大力发展本国的节水农业。

(结合教材P49文字讲述) 

5、 提问:

我国的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时,可以向以色列借鉴什么经验?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教师点拨,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西亚的国家范围以及位置。

和它的气候与农牧业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亚     

一、范围和国家     

二、地理位置 

1、 五海三洲之地 

2、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三、气候与农业 

1、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 传统的畜牧业 

3、 灌溉农业和节水农业

作业

完成书上表格,复习背诵相关知识并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

很多学生对于五海三洲之地中的五海三洲分别指的是哪些不能记忆,下去应该更多的监督,并且要让他们能够把灌溉农业和节水农业活用到其他地方。

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

 

湄潭县中小学教案

第六周2015年4月9日星期四第2课时总2课时

课题

西亚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西亚的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及与宗教有密切相关的两个城市 

2、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分布特点及主要的产油国,了解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难点:

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石油外运路线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

准备

西亚图(板图)、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世界图 

 

 

 

复习提问西亚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重要性?

西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

西亚是什么人种?

信仰什么宗教?

说什么语言?

引入阿拉伯国家 

        

三、阿拉伯国家 

1、 西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

西亚的两大圣城在哪里?

 

2、 学生自读材料“耶路撒冷”,了解 

3、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地形图”思考:

西亚地区最著名的矿产是什么?

 

四、世界石油宝库 

1、 学生自读思考:

 

 西亚的石油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 教师展示自绘的“扇形百分比”图,突出西亚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3、 引导学生在“西亚地形图”上观察西亚的集中分布地区及主要的产油国 

4、 设问:

西亚的石油为什么要出口?

 

5、 结合P52材料分析:

西亚石油生产有什么特点 

  (过渡)西亚有如此储量大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地区呢?

 

6、 引导学生对照世界图,结合图7-29,理解西亚三条石油运输的海上路线,

而后学生上台指图回答 

7、 讨论:

假如你是西亚某国的政府首脑,当本地石油开采完后,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教师点拨,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西亚的阿拉伯国家以及西亚的石油。

 

板书设计

 

四、阿拉伯国家 

1、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2、 两大圣城 

五、世界的石油宝库 

1、 西亚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2、 西亚石油的生产特点 

3、 发布及产油国 

4、 石油输出路线及地区

作业

完成活动内容,复习背诵相关知识并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对于西亚石油输出路线不能很好地掌握,下来应该多看,多辅导这类学生。

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