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实验高中下学期高二第六次段考文科语文.docx
《登封实验高中下学期高二第六次段考文科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封实验高中下学期高二第六次段考文科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封实验高中下学期高二第六次段考文科语文
登封实验高中2015-2016下学期高二第六次段考(文科)(语文)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014年春节,央视以“家风”“家规”为访谈题目,可以归为家庭价值重建的努力。
在此之前,宗祠、祭祖活动,已经被作为了“旅游资源”。
这也是一个时期以来“征用传统文化资源”以整顿世风、重建公共价值观的工程的一部分。
无论有效与否,由笔者的角度,均可读作为“家族”“宗族”正名。
上述活动与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自然有关,尽管在乡村社会遭受结构性破坏的条件下,家庭家族、邻里乡党,普遍伦理状况与伦理意识的改变已不可逆转。
宗族所依托的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势必引发伦理关系的重构。
这一方面的“传统文化”在何种意义上可以作为社会修复、文化重建的“资源”,仍然是一个问题。
在当下的中国,公私道德的重建,或许都须仰赖更为多元的“资源”吧。
发生在近几十年的“人伦之变”,不宜简单地归因于“文革”。
“传统社会”内部本来就有导致自身瓦解的因素。
但近代以来对“宗法秩序”的大举破坏,无疑加速了这一过程。
由五四发起,由接下来的革命持续推进的摧毁“宗法制”的努力,在20世纪末期伦理堤防溃决之时,使人品出了一味酸涩。
农村较之城市,崩解更来得剧烈。
也因文明程度低下,文化保守,一旦堤防溃决,即一泄无余。
较之环境的破坏,伦理破坏毋宁说更为触目惊心,堪称一大“变局”。
尽管“家庭伦理”在乡土中国扮演了复杂的角色,乡村基层政权被宗族势力把持,是不无普遍性的事实,人们却也注意到,某些保留着“宗法制残余”的地方,减缓了上述崩坍。
家庭成员中相互的责任感尚在,家庭伦理尚能艰难地维持,且构成了地方社会稳定的基础。
即使如此,重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宗法、宗族制度的冲击,宜慎之又慎。
在那次运动中,批判者对于宗法、家族之于个人的桎梏,往往有切肤之痛;对于其曼为复杂的社会、文化功能,则不暇考量;对于“摧毁”、破坏的后果,更逆料未知。
至于“集体”“组织”部分地取代了“家庭”的位置——这一过程也值得仔细梳理。
我不认可修复伦理,而是将修复宗法作为选项。
在我看来,“宗法”“家族”呈现出的正面意思,缘于以“革命”的名义对人与人关系的破坏,修复之道却未必应当是逆向而行。
据宗族史家的说法,“从性质上看,宗族经历了从贵族组织向民间组织转化的过程;从功能看,宗族经历了以政治功能为主到以社会功能为主的过程”(周大鸣等《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
考虑到中国家族与政权曾经的同构关系,宗族政治功能(即使有限)的恢复,对于中国的乡村发展,未见得是福音。
由此,出于功利考量泛泛地表彰“传统文化”,其弊亦然。
更有意义的,是面对社会尤其乡村的现状,据此寻求改善之道,而非架空而论,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乡约”“族规”等等的重启。
(节选自赵国《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余论之二》,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央视以“家风”“家规”为访谈题目,宗祠.祭祖活动被作为“旅游资源”,这都与“国学热”持续升温有关.
B.宗族是乡村社会的依托,在其遭受结构性破坏的情况下,普遍伦理状况与伦理意识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伦理关系也肯定会被重构.
C.在今天的中国,重建公私道德需要更为多元的资源,而不仅仅是依赖“传统文化资源”去修复社会,重建文化.
D.因为文明程度低下,文化保守,农村较之城市,伦理堤防溃决来得更剧烈,伦理破坏比环境破坏更触目惊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庭伦理”在乡土中国扮演了复杂的角色,乡村基层政权被宗族势力把持,是有些普遍性的,这是宗族政治功能的一种体现.
B.在保留着“宗法制残余”的地方,伦理破坏的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应该重新评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宗法.宗族制度的冲击.
C.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批判者们自有其局限性,他们往往对宗法.家族制度有切肤之痛,但忽略了其更为复杂的社会.文化功能及破坏的后果.
D.作者引用宗族史家的观点,旨在说明宗族发展自有其规律牲,想当然地违背这种规律来逆向修复伦理和宗族制度不一定行得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家庭价值重建作出的努力,属于“征用传统文化资源”以整顿世风,重建公共价值观的工程的一部分,这也是作者在为“家族”“宗族”正名.
B.发生在近几十年的“人伦之变”,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文革”等外因促进,也有“传统社会”内部导致自身瓦解的因素在推动.
C.即使是有限地恢复宗族的政治功能,对中国的乡村发展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因此,不应出于功利考量来泛泛地表彰“传统文化”.
D.整顿世风,重建公共价值观,不应脱离实际,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乡约”“族规”等等的重启,而是要根据社会尤其乡村的现状来寻求改善的方法.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通读文章,注意细节。
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B.原文有“宗族所依托的乡村社会”,所以应为乡村社会是宗族的依托。
故选B。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第三段首句“即使如此,重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宗法、宗族制度的冲击,宜慎之又慎。
”故选B。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原文为“由笔者的角度,均可读作为‘家族’‘宗族’正名”,并非作者在为“家族”“宗族”正名。
故选A。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三心二意, ,应该珍惜当前的工作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 ,那么很可能失意时一蹶不振。
(3)小张出版的两本书,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帮着校对完稿的,他成名后竟然 ,对此,导师和同学们很不以为然。
A.得意忘形得陇望蜀得鱼忘筌 B.得鱼忘筌得陇望蜀得意忘形
C.得陇望蜀得鱼忘筌得意忘形 D.得陇望蜀得意忘形得鱼忘筌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近义成语辨析的常见角度,比如词义重点、使用对象、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分析相近成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如何使用。
三个词都是贬义词,词义却各有侧重。
得意忘形:
浅薄的人稍微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得陇望蜀: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
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第
(1)句,句中说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三心二意,得到这个还想那个,应用表示贪得无厌的“得陇望蜀”;第
(2)句,句中说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应用表示稍微得志便忘乎所以的“得意忘形”;第(3)句,句中说小张在导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成名,却忘记了当初帮助自己的人,应用“ 得鱼忘筌”。
故选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改革的深化,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行业协会纷纷成立,这是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的可喜现象.
B.百合喜温凉,忌酷热,但光照要好;喜湿润,但雨水太多根茎就被泡烂了;地要有坡度,不能有积水;沙质土为佳,土壤最好是越疏松越好.
C.在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推出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发展的预期.
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A.成分残缺,可在“矛盾“后加“的化解”。
B.成分赘余,可删去“最好是”。
D.偷换主语,可把“创立了”改为“创立的”。
故选C。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A.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合成
B.不仅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而且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C.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D.既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又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选句填空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整体阅读文段,结合语境,确定所填语句的侧重点、表述的形式等,还要注意和上下文衔接的逻辑性。
根据“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一句可知,横线上的内容应该先说“文字”再说“图像”;“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之后的结果就是“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这二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递进关系,所以B、D两项不对;A项,先后顺序颠倒。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殷侑,陈郡人。
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
及长,通经。
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
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
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
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
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
“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
”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
迁侑谏议大夫。
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
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入为卫尉卿。
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以上都省集议。
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
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
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
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
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
始至,空城而已。
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
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
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
数年之后,户口滋饶,仓禀盈积,人皆忘亡。
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
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
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
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
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
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注]度支:
官名。
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
三镇:
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4.下列对文中第四处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5.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答案】
【小题1】C【小题2】B【小题3】C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的切入点,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一岁”和“二岁”在结构上是对应的,因此,“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拆分,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请罢”的宾语是“度支”,不能拆分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
故选C。
此题考查准确辨析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相关知识。
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多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多了解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读懂文言文。
在识记这些古代文化常识的时候,要注意相近内容之间的区别,可以分类辨析识记。
A、C、D三项对相关内容的解说都正确;B项,“朔”还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是“晦”。
故选B。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及时总结每一段所讲的内容,关注陈述对象、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来龙去脉等,分析这些事件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同时要注意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正确翻译。
A、B、D三项对人物的分析和对内容的概括都没有问题;C项,“认为应……宽大为怀”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殷侑主张对“助逆”的王廷凑宽容,而对李同捷则要专力讨伐。
故选C。
7.
殷侑,陈郡人。
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
及长,通经。
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
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
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
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
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
“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
”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
迁侑谏议大夫。
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
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入为卫尉卿。
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以上都省集议。
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
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
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
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
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
始至,空城而已。
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
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
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
数年之后,户口滋饶,仓禀盈积,人皆忘亡。
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
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
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
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
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
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注]度支:
官名。
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
三镇:
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
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答案】
(1)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
(2)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殷侑)都加以陈述论奏,(终)因言辞激烈切直,而被调出京城任桂管观察使。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1)译出大意给2分;“宣谕”(“宣布命令;晓谕”)、“倨”(“傲慢”)、“宣言”(“扬言,宣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译出大意给2分;“悉”(“都,全”)、“以(“因,因为”)”、“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
花柳上④,斗尖新。
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比赛竞争。
③博艺:
精通多种艺术技能。
④花柳:
泛指一切歌舞技巧。
⑤念奴:
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
⑥阳春:
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
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8.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请简要赏析。
9.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
【小题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年轻时技艺高超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
词的上片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通过歌者的口吻回忆当年多才多艺及其受人追捧的情景。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写歌女四处奔波,青春流逝,无处托身的悲辛。
【小题2】①本词中流泪者为歌女,她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而白诗流泪者为作者自己,听到琵琶女的自述和凄凉的曲声,自己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②本词描写歌女流泪,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进而表达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同时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而白诗直接以自己流泪来抒发遭贬谪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作品中所写人物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再抓住诗句中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关键词句,确定所写人物的特点,然后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图。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歌者的形象,上片主要是歌者自述过往,“赌博艺随身”写其多才多艺,“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写其受人追捧。
下片主要是歌者自述现实,“残杯冷炙谩消魂”写其备受冷落,“衷肠事、托何人”写其没有知音。
此题考查准确理解词句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利用词句中的关键词语准确理解词句的内容,把握词句中的“情语”,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理解词句抒发的情感,然后再比较二者的不同。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是说酒筵上再次唱起曲子,不禁落泪。
其中,流泪的是歌女,流泪的原因是歌女感叹自身境遇的变迁。
联系作者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的境况,可知作者借歌女的遭遇来写自己的悲伤。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则写作者听完曲子,泪湿青衫。
其中,流泪的是作者,流泪的原因则是琵琶女的经历和曲子引发了自己的遭贬之伤。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以“ , ”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和征人们思家却又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2)李白《蜀道难》中,以“ , ”两句写出了行人攀登蜀道时步履艰难,神情惶恐,以至手扶胸脯叹息的情景。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喻说理的名句是:
“ , ”。
【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此题中需注意“勒”、“扪”、“胁”、“抚膺”、“卒”的书写。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城里的月光
夏阳
年前,作家老李老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
我说认识有啥用,你那事我帮不上忙,你就别多管闲事了。
老李嗫嚅着,怎么是多管闲事呢,你可不能这样说。
唉,老李一个儿时玩大的同村伙伴——老憨,在我居住的城市做建筑工,一年到头在工地上累死累活,好不容易赶在春运前,求爷爷告奶奶,工头总算结清了工资,却在临上火车前被歹徒逼到墙角,洗劫一空。
两万块啊,整整两万块血汗钱,就被这天杀的挨枪子的换刀剐的抢去了!
老李在电话里恶狠狠地骂道。
我说,骂如果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帮你老憨寻回钱,我请一伙人去骂好了。
老李苦笑,笑完,又开始祥林嫂般地絮叨,这派出所是干什么吃的,报案都一个多礼拜,就是不见动静。
我说,人家派出所也不容易,就那么点警力,管着十多万外来人口。
我帮你找了派出所,人家指着一大堆卷宗,为难地说这是小案子,又没有明确的破案线索,自认倒霉吧,夸张点说,这和在大街上被抢了手机差不多。
估计老李听后是一副苦瓜脸。
他说,哎,这可是两万块钱啊,怎么是小案子?
我只好解释,两万块钱搁你老家是巨款,在这里只能算小钱,有钱人的一顿饭钱而已。
老李悻悻地问,就没其他法子了?
我一脸无奈地说,如果是上百万,派出所肯定会成立专门的破案小组。
要是你的老憨丢胳膊断腿了,他们也应该会重视。
老李感慨,如果可以换,我想老憨肯定愿意拿条胳膊甚至性命来换这两万块钱的。
你要知道,老憨一家老小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年多,家里正等米下锅呢。
老李又不死心地问,真没法子了?
我在你那座城市只认识你一个朋友。
我想了想说,法子倒有一个,我给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