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247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xx市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

同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

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

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

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

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

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

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

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

二是提高保障待遇。

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

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20XX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

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

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

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第二篇: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阳节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之所以设置这个节日是基于中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等问题。

今年重阳节期间,我深入街办辖区,就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街办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

  自20XX年以来,我街办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辖区情况基本摸清。

成立了街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抓居家养老工作,同时街办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我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

  2、基础设施初步建立。

去年街办投入巨资,对破败的车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达xxx平方米。

设有男、女休息室,阅览室,诊疗,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

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

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第xx次常务会通过,区发改委在今年重阳节前夕印发了《关于xx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立项的批复》。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比原地扩大6倍,现在用地已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区乃全市居家养老建设的示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街办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不到位。

社会各方对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认识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识日渐淡化,行政推动和宣传尚欠力度。

调查发现,有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对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闻所未闻。

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不强,对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接受快,对有偿、低偿服务接受慢,有时还存在质疑心理。

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向我道出苦衷:

“我们能做好无偿服务,难做好有偿、低偿服务。

”一些人对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偏见,大多年纪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认为伺候老人的工作脏,收入低,地位不高。

有的人员在参加家政培训后,宁愿当孩子保姆,不愿从事居家养老服务。

  2、人员配备不能完全到位。

xx居家养老服务中站的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低龄老人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质量打了折扣。

服务人员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档次不高,功能不全。

居家养老服务中站存在专职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

  3、服务质量不能完全到位。

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设施相对匮乏,活动开展不经常,服务内容单一,接受服务的人群只有本社区居民,其他几个社区缺乏服务用房,有的连居委会正常办公用房都非常紧缺,加上今年各社区都接收了2-3名网格员,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更显得提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

一些新建小区对幼儿园、会所等均进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大多缺乏。

有的即使预留了场地,在小区建成后便改为他用。

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三无”、80岁以上、重点优抚人员,许多处于边缘的老人还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4、运作机制不到位。

目前,我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只有我街办一家,别的镇街都没有涉足,其他社会力量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因为采取的不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单一、数量不足。

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仅在吃、医、娱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缺乏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老年人很难从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服务品种。

同时因为采用的不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很难维持它的长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9亿,占总人口的14.3%。

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400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每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

据调查,有90%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首选居家养老模式。

在高度发达的美国有95%的老人过着居家养老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

居家养老,逐渐替代传统家庭养老而成为主流养老方式。

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

我觉到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加强。

  1、强化宣传,推进服务意识自觉化。

要在扩大宣传的广度、增强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尽快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

一是完善宣传网络。

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不仅仅是街办的独角戏,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龄委等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传网络,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尽快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是塑造先进典型。

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先进镇街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典型选取、典型塑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

每年“五一”表彰大会、各级劳模评选等要增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身影,扎实推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创新宣传手段。

我国自汉代以后就有了“举孝廉”的做法,孝顺父母的人经推荐可直接入朝为官。

现阶段,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从法律层面启发人们增强养老、助老的自觉性。

要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养老消费观念,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条件。

在五好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中,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考核内容,各级部门务必把好入围关口。

  2、打造队伍,推进服务人才专业化。

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

一是打造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

这支队伍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等专业知识,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可以由卫校学生、社区下岗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等组成,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适当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补贴。

对这支队伍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

二是打造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队伍。

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

要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建议采用20XX年我区招聘镇敬老院院长、会计的做法,提高其待遇。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事业。

三是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

对社区党员,可将其纳入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党员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的“必修课“。

对在校学生,可采取将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量。

对社区低龄老人,可采用“时间银行”的办法,进行“劳务储蓄”,通过对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服务以换取将来别人为自己的服务。

  3、细化政策,推进服务支撑长期化。

一是保证建设用地。

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予以优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预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

新建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

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企业、学校、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实行收费优惠。

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律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电话、网络、电视安装实行半价优惠。

公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要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发改、财政、民政部门核准。

三是适当减免税费。

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结构,应参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和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税费扶持政策执行。

要按规定减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

要通过税收优惠,发展龙头服务企业,促进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资金多元化。

应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增加财力投入。

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老龄工作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要明确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续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

二是推动社会共建。

建议通过发展民间资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准入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和支持。

加强同国内知名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投资设施、提供的奖项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对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

三是挖掘慈善资源。

积极宣传《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性意见,鼓励和发动有能力的团体和个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捐资。

每年都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5、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平台一体化。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办、社区单位以及个人等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各尽其能、优势互补、合理配置。

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

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

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

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

积极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发、洗浴等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

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将签约单位的各类服务信息在平台上公开,架设起社区老人与服务单位的需求对接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适需服务。

  第三篇: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西门中学驻龙山村工作组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即步入老年型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

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XX年底为1.49亿人。

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

从20XX年到20XX年底,我国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长到1.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0.2%提高到11.3%;全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从15.7%增长到16.4%;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从1199万人增长到1619万人,增加了35.0%,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从9.2%增至10.7%,年龄结构的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预测,20XX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人,占总人口的17.2%。

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老龄化特征日益显著,这意味着我国所承受的来自老龄方面问题的社会压力将日益增大,面对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上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更为显著,传统养老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人口养老保障问题正日益突出,并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改变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现状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调查了解农村养老保障情况,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并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本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西门中学驻川店镇龙山村工作组根据实际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结合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现状对我区农村养老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本文拟通过对川店镇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一、当前农村养老现状

  从川店镇龙山村获得的资料来看,龙山村现有农村人口1103人,其中老年人达176人之多,和全国几乎所有农村地区一样,龙山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

龙山村的养老现状如下:

  1.家庭养老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

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敬老院和其他公共养老为辅。

通过公共养老的方式,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可以得到政府的救助。

公共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3.一部分老人尚能自食其力。

一些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他们还在从事田间生产,被称为“闲不住”的人。

由于绝大部分中青年离开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和搞经营活动。

老人们在田间劳动中承担着“一分天下过其半”的重担。

家住龙山村一组的梁大昌老人,今年63岁,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与老伴两人在家仍然耕种着16亩地,年收入有2万余元,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样的情况在农村也很普遍。

  但无经济、无劳动能力、无儿无女的“三无”仍占一定比例,其中,60周岁以上的占其中的绝大多数。

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我国农村还普遍采取家庭养老的模式,系统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仍然没有完整地建立。

但是,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各种疾病日益增多,微薄的农村养老保障金满足不了农村老人生活的需要,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

然而农村经济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2.“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促使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家庭养老失去了基础。

“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记录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

其中,农村老年空巢

  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

在现在这种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好多人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了,再有,老伴去世的话,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

即使是其中的少量“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也是很低的。

  3.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乏力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

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非常普遍。

即使老人家庭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20XX年以来,国家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现在参加人数已达8.15亿人,基本实现了对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但补贴水平尚低,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状况的改变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农村人口养老难的原因

  1.农村发展滞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普通农民,几千元的种植收入,除去衣食住行等日常花销和子女入学等必要支出,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赡养老人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减小。

  2.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降低。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将更多地需要医疗护理、生活照料。

这一切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拒养老人消极情绪的增加。

  3.农村医疗保障薄弱,加重家庭养老负担。

在农村,20XX年享受离退休金的老

  年人仅占农村老年人的4.0%,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依靠家庭的经济供养。

农村的医疗保障总体还很薄弱,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负担了老年人的医药费。

而最新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对部分老人的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门槛高、程序复杂、就医费用“水涨船高”等是影响农民从中受益的主要问题。

其中不少村民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医疗费用的涨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能够获得的实际好处。

  4.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

农村青年人向往和追求城市生活,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老人的晚年生活开始呈现边缘化倾向。

  四、关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是解决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