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421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5解析版

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题精选(五)

一.选择题

一位摄影爱好者由成都(30°39′N,104°30′E)乘飞机飞往昆明(25°02′N,102°42′E),途中拍摄日出并对过程做了记录:

“6:

40飞机起飞,机窗外一片漆黑,飞了约15分钟,从近座舷窗射进一束红光,我急忙拿出相机准备拍日出。

7:

20,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刹那间万道光芒映红了座座山峰,壮观极了!

”图1示意该航班的部分座位。

1.若可以提前通过网络选座位,该摄影爱好者最可能选择

A.25AB.25KC.28HD.29K

【解析】由材料可知,飞机由成都飞往昆明,大致飞行方向为自东北向西南,7:

20日出,所用时间为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为7:

20,成都经度为104°30′E、昆明为102°42′E,与120°E的经度差约为15°~18°,换算成时间差为60~72分钟,即飞行过程中当地日出时间在6:

20~6:

08之间,晚于地方时6点,可以推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因此图中飞机的左侧为受到阳光照射的一侧,25A和28A为适合拍摄日出的座位。

答案A

2.当天该摄影爱好者所经历的昼夜长短状况最可能是

A.昼夜平分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D.昼渐长夜渐短

【解析】由上一题的时间计算可知,此时日出晚于地方时6点,直射点在南半球,飞行途径地区昼短夜长,C项正确;由于无法确定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不能判断,D项错误。

答案C

长江中游平原区是我国小龙虾的重要养殖区,随着近年来小龙虾备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当地大量水旱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

调查显示,当前相当比例的养殖户基本上放弃了越冬旱作种植且普遍重虾轻稻,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直接作为小龙虾的饲料和庇护所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养殖户饵料、肥料投入量大。

这些现象引起了一些农业专家的担忧。

3.在长江中游平原区,大量水旱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复种指数B.减少农田需水量C.增加经济收入D.防治农田病虫害

【解析】近年来小龙虾备受国内消费者青睐,小龙虾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收益高,大量水旱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主要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C正确。

养殖户重虾轻稻,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因此,防治农田病虫害并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

水早轮作农田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并不能提高复种指数;也不能减少农田需水量,AB错误。

答案C

4.当前,长江中游平原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中存在的现象可能会

A.改善农田水质B.提升农田土壤质量C.提高农田单产D.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当前相当比例的养殖户基本上放弃了越冬旱作种植且普遍重虾轻稻,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这种现象会降低农田单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C错误,D正确。

大部分养殖户饵料、肥料投入量大,会污染农田的水源,降低农田水质;还会污染农田土壤,AB错误。

答案D

西安的小明准备乘高铁到成都过春节,所乘某次列车(2月3日,农历:

腊月二十九)运行时刻及里程如表所示。

5.城固北—汉中段时速最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距离较近,进出站速度较慢②穿过秦岭山区,桥隧多、坡度较大③跨越汉江和岷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城固北—汉中距离仅28千米,用时12分钟,列车时速约为140千米/小时,此段列车时速最小,两地距离近,说明进出站速度较慢,影响列车提速,①对;该段铁路穿过秦岭山区,桥隧多、坡度较大,为安全起见而降低车速,②对;该段铁路没有跨越汉江和岷江,③错。

答案A

6.到达成都第二天,小明会看到A.日出东南隅B.月如白玉盘C.花重锦官城D.叶落空留枝

【解析】到达成都第二天为除夕,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成都日出东南,A对;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左右,因此看不到“月如白玉盘”,B错;2月份,成都气温偏低,花开得较少,因此看不到“花重锦官城”,C错;成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为常绿阔叶林,2月不会出现“叶落空留枝”的景象,D错。

答案A

7.春节期间,小明感到成都大风天气明显少于西安,主要是因为成都

A.位于平原B.不受冬季风影响C.距海较远D.受冬季风影响小

【解析】成都比西安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较远且四川盆地北部秦巴山阻挡冬季风使成都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大风天气较少。

答案D

在丹麦有这样的都市农场:

农场由24个圆形组成,每个圆形被绿篱分割成了16个梯形结构,每个梯形结构就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

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

每个圆形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直径10米的停车场(图3示意)。

这种结构的农场被中国网友称之为丹麦“十六合院”。

8.丹麦“十六合院”的建设

A.将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开发B.利于疏散城市过密的产业

C.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D.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向往

【解析】丹麦“十六合院”将农业景观和居住相结合,可以在宽阔的空地上,种花草、养宠物,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答案D

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适宜建设“十六合院”,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沿海,海岸线曲折B.人多地狭,用地紧张

C.河流入海,湿地广阔D.城市密集,形成城市带

【解析】“十六合院”需要宽阔的空地,在空地上种花草、养宠物,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多地狭,用地紧张。

答案B

澳大利亚大陆上本来没有兔子。

18世纪末部分殖民者从欧洲带来一定数量的兔子,随后兔子自东南部沿海开始向其他区域蔓延,并以惊人的速度繁殖。

有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大陆上兔子的数量在19世纪末就超过了100亿只。

伴随着兔子数量的爆炸式增长,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控制兔子数量,澳大利亚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最终都未能凑效,后来其西部地区为阻挡兔子蔓延陆续修建了若干篱笆(下图)。

10.澳大利亚大陆的兔子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爆炸式增长的有利条件是当地

①草场面积广阔②水热条件优越③有饲养兔子的传统④兔子缺乏天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区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广阔,为兔子繁殖提供充足的空间和食物,①正确。

水热条件优越,不是兔子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爆炸式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②错误。

澳大利亚大陆上本来没有兔子,没有饲养兔子的传统,③错误。

外来物种,兔子缺乏天敌,④正确。

答案D

11.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修建的①②③号篱笆中,其长度最大的最接近

A.300千米B.1500千米C.3000千米D.15000千米

【解析】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修建的①②③号篱笆中,其长度最大的是①号篱笆,①号篱笆大致与经线平行,南北跨纬度大约14°,经线上纬度1°为111千米,则①号篱笆的长度约为1500千米。

答案B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县城。

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阴、河深水清、舟楫畅行。

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景观。

12.形成这片红色景观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多且集中B.植被破坏严重C.全球气候变暖D.矿产资源的开发

【解析】从材料中可得出,该红色景观位于江西、福建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

该地区曾经是绿水青山,可知此地降水丰富,因此不是导致红色景观形成的因素;现在变成了红色荒漠,最大的可能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改变了地表的植被;与全球气候变暖,矿产资源开发关系较小。

答案B

13.关于红色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A.红壤被流水侵蚀,留下红色砂岩B.红色的砂岩被风力侵蚀,留下红色印记

C.红色景观地区,雨天河流含沙量大D.红色景观地区,植被恢复要快于荒漠化地区

【解析】该地区的表层土壤经流水侵蚀形成了“光山秃岭”的景观,植被恢复慢;而流水很难再次侵蚀已经退化了的红色基岩,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少。

答案A

14.红漠化地区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其危害远大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

A.红漠化地区土壤形成速度慢B.红壤土壤贫瘠,不易产生肥力

C.多暴雨,新生土壤不易存留D.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强烈

【解析】黄土高原黄土深厚,而红漠化地区土层消失,只剩下基岩,下雨时难以保留基岩上的新生土壤。

答案C

15.与形成红漠化景观的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解析】红漠化景观主要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题中四幅分别是流水侵蚀导致的石漠化景观、风蚀雅丹地貌、海浊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答案A

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使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投入比重和方向发生变化,劳动力结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显得非常突出,流动人口供需结构的矛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下图表示2012—2016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分布图。

16.下列关于2012—2016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稳步上升

B.第一、第二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例上升至50%

C.由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为主变为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D.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基本持平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解析】读图可知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分别为33.6%、30.3%、36.1%,基本上持平;2016年全国就业人员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分别为27.7%、28.8%、43.5%,就业人员产业分布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基本持平变为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

答案D

17.根据材料,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力结构的显著变化是

A.专业化人才比重上升B.女性劳动力比重下降C.老龄劳动力比重上升D.乡村劳动力比重下降

【解析】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更多专业化人才,对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结构影响较小。

答案A

18.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工厂数量减少,部分流动人口失业,但与此同时社会仍然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工厂数量减少所致B.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相对较低

C.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量减少D.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相对较高

【解析】东南沿海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而部分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有限,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虽然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有所上升,但其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有限,无法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且和产业结构升级不相匹配,就业能力相对较低。

答案B

马是一种食草性动物,喜群居,根据马匹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马的外形特征和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可将马分为草原种、沙漠种、山地种和森林种。

19.依据材料推测,适宜马生存繁衍的气候环境是A.温和少雨B.湿热多雨C.寒冷干燥D.高温多雨

【解析】马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地区,草原分布较广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温和少雨。

答案A

20.“Toworklikeahorse”在欧洲非常流行,这一语句相适对应的文化现象是

A.马耕文化B.牛耕文化C.基督教文化D.洛可可文化

【解析】Toworklikehorse在欧洲流行大意为“像马一样工作”(勤奋、努力工作),因此与其对应的文化现象为马耕文化。

答案A

21.古代中国南方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牛耕而非马耕,其原因是

A.中国南方以水田为主,马不适合在水田中耕作

B.中国南方气候炎热,不适合马生存和繁衍

C.中国古代战马缺乏,马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禁止用于农业生产

D.中国古代马昂贵,而耕牛价格低廉

【解析】我国南方主要是水田,马一般用于陆路交通而不适合作为耕地畜种。

答案A

家住西南地区某县的小李夫妇,栽种了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6亩苹果树就外出打工了,几年后苹果树结果,获利8000多元。

据调查,该县坡度较大耕地上种苹果树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左右,这种“农地苹果树化”是当地一种发展现象。

22.当地“农地苹果树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生态环境较差B.种果树有补贴C.产业结构调整D.苹果需求多

【解析】结合材料“栽种了当地有关部门提供6亩苹果树”和“该县坡度较大耕地上种苹果树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左右”可知,可能是当地环境较差,为了保护环境而退耕还果林的政策,使得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答案A

23.该现象对当地的积极意义有

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导致饲料出现短缺③优化了农业结构①粮食价格大幅升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推进农地苹果树化,坡度大的地区退耕,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优化了农业结构。

答案B

24.针对于“农地苹果树化”现象,当地应该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A.实行退林还耕政策B.禁止种苹果树C.在肥沃的耕地里种苹果树D.推广苹果产业化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在农业用地里种的苹果树,是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结合当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多高原山地,可以判断农地苹果树化是政策,是在坡度较大的地区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的政策,实行退林还耕政策不利于保护生态,A错;禁止种苹果树与材料中政策相反,B错;在肥沃的耕地里种苹果树会减少耕地,与当下政策不符合,C错;当地农地苹果树化属于政府引导现象,因此当地可以利用苹果产业化发展,促进生态和经济发展,D正确。

答案D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节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25.安塞腰鼓登上了国庆舞台,安塞地区位于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塞位于我国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

答案C

26.安塞腰鼓这一文化活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地哪一自然环境特征

A.干旱少雨的气候B.沟壑纵横的地形C.沃野千里的黑土D.—望无际的草原

【解析】由上题可知安塞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具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答案B

27.人们创造安塞腰鼓的目的可能是A.庆祝丰收B.传递烽火C.讨亲嫁女D.鼓舞士气

【解析】安塞腰鼓出现于秦代,起源于战争祭祀,后来发展为对丰收的庆祝。

材料中提到的“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无不显示着人们的无奈和对胜利的渴望,因此人们创造安塞腰鼓的目的可能为鼓舞士气。

答案D

现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

即长江上中游重辛辣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南部等地;北方微辣区,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东南沿海淡味区,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28.我国重辛辣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日照数少、湿润而寒冷B.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寒冷干燥

C.自然条件适合种植辣椒作物D.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解析】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冬季日照数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重辛辣区的主要环境因素。

答案A

29.我国“南菜北运”辣椒基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5个省份,“南菜北运”基地辣椒生产的特点是露地生产为主,大棚、拱棚生产为辅。

为提升国产辣椒在“南菜北运”基地的市场占有率,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扩大辣椒生产规模B.加大科技投入,科学育种C.降低价格,薄利多销D.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解析】由于前些年我国对保护地辣椒育种重视不够,致使当前的保护地长季节辣椒品种被国外品种所垄断。

从南菜北运基地的未来发展方向看,辣椒育种应以大棚、拱棚和露地的专用品种选育为主攻方向,重点突出品种的复合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和丰产性,强调口感风味、营养品质和商品性,并兼顾耐贮运性,最终育成适应消费市场和生产需求的品种,全面提升国产辣椒品种在南菜北运基地的市场占有率。

答案B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

2019年国内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同比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高达1.06亿吨,是名副其实的粮食进口大国。

30.与我国粮食需求量增大,进口增加有关的因素是

①人口总量增加②人口老龄化③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④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人口总量增加,粮食的消费量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新增城镇人口,直接带动消费,粮食需求增长。

答案C

31.我国应对“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A.不断增大粮食的进口量B.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C.大规模开垦后备土地资源D.改造中低产田,完善惠农政策

【解析】我国粮食供给需求量大,应立足国内;我国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可增加粮食总产量;完善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稳产。

答案D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出现了两大显著变化,一是德国经济越来越新经济化,最明显的表现是以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迅速兴起;第二大变化是德国经济加速了生态化的进程,甚至于德国经济模式也被改称为生态社会市场经济。

32.影响德国新经济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动力C.市场D.技术

【解析】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技术。

答案D

33.有关经济生态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生态化要求消除工业经济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发展可持续经济

B.经济生态化要求无任何污染物的排放

C.经济生态化就是把生态最大经济化

D.德国经济生态化进程会限制经济的良性发展

【解析】经济生态化是指经济对生态无害化。

答案A

1990年,巴西在巴拉那河上游修筑普里水坝,坝高19米,2001年落闸蓄水。

普里水坝坝下原为堆积游荡型河道,水流分散,摆动频繁,沙洲广布,鱼类资源丰富。

一般情况下,水坝建成后下游鱼类的生存繁殖会面临威胁。

据生物学家观测,普里水坝运行多年,坝下流域范围内鱼类多样性并未出现显著减少。

图6示意普里水坝位置及下游河段。

34.巴拉那河堆积游荡型河道鱼类资源丰富,主要得益于

A.河槽位置变化大B.浅滩、深槽差异显著C.水位季节差异大D.河网形态特征复杂

【解析】巴拉那河为堆积游荡型河道,水流分散,沙洲广布。

在河床底部会形成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统称为浅滩,浅滩微生物众多,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利于觅食。

水流侵蚀能力强的河床段被冲刷成深槽,水深利于鱼类栖息生长。

答案B

35.普里水坝运行多年,坝下流域范围内鱼类多样性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①支流生境适宜②人类干扰较小③下游营养物质增加④河水污染减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一般情况下,水坝建成后下游鱼类的生存繁殖会面临威胁。

普里水坝运行多年,坝下流域范围内鱼类多样性并未出现显著下降,说明坝下流域对鱼类的生长繁殖未产生明显影响。

从图中可看出坝下流域设立了保护区,从而减少了人为干扰。

而且此段有支流汇入干流,支流生境适宜鱼类洄游繁殖。

答案A

与果树传统栽培讲求“根深叶茂”不同、根域限制利用不透水的厚塑料膜将果树根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提高果实品质。

我国甲、乙两地区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在露天根域限制栽培某类果树时方式有所不同(下图),且甲地冬季还需在沟槽中加盖土层。

36.甲地山区果树种植采用根域限制栽培的主要目的是

A.保水保土B.节约土地C.抵御冻害D.保湿淋盐

【解析】读左图可知,在地面以下挖出一定容积的沟槽,在沟槽的四壁及底部铺垫不透水的塑料膜,内填营养土后植树于其中,沟槽内可以收集地表径流带来的水源,塑料膜可以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向外渗透,具有明显的保水功能,地表径流由于挡水垄阻挡,侵蚀力下降,具有保土功能,从而保证沟槽内果树对水分和养分和需求,因此甲地山区果树种植采用根域限制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保水保土,A符合题意;甲地山区果树种植采用根域限制栽培不能节约土地,B错;甲地图示栽培方式中,土壤中水分、温度变幅小,具有一定抵御冻害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甲地图示栽培方式中,具有保湿功能,但由于限制的水分和养分下渗,淋盐作用较弱,排除D。

答案A

37.与甲地相比,乙地

A.夏季光照较长B.夏季降水较少C.冬季风力较强D.冬季气温较高

【解析】甲地沟槽式根域限制栽培方式,冬季还需在沟槽中加盖土层,因此水分、温度变幅小,可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域应用,而读右图可知,乙地根域限制栽培方式底层有透水性能好的砾石层,且为排水暗管排除多余水分,土壤中水分、温度不稳定,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较差,适合在冬季相对温暖的地域应用,因此与甲地相比,乙地冬季气温较高,D符合题意;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乙地比甲地冬季气温较高,则纬度较低,因此乙地夏季白昼时间较短,光照可能较短,排除A;乙地栽培方式中底层有透水性能好的砾石层,且为排水暗管排除多余水分,表明当地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夏季降水可能较多,排除B;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与甲地相比,乙地纬度较低,降水较多,大致位于甲地东南方向,而冬季风源地在我国西北方向,因此乙地冬季风力较甲地弱,排除C。

答案D

38.据图推测,该果树的生长习性为

A.喜温、耐涝、耐盐碱B.耐旱、忌湿、不耐寒C.喜湿、怕涝、不耐寒D.喜阳、怕寒、耐贫瘠

【解析】图中信息表明,该果树需要不透水的塑料膜保水,因此推测该果树喜湿;乙地栽培方式中,底层有透水性能好的砾石层,且为排水暗管排除多余水分,表明该果树生长过程中怕涝;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较差的栽培方式布局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由此推测该果树不耐寒。

答案C

风沙曾经是河南省兰考县人民的心腹之患,也是当年县委书记焦裕禄改变兰考贫穷面貌的“拦路虎”。

经过全县人民几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风沙地已经变成了稻谷飘香无公害的“米粮川”。

图示为20世纪60年代兰考县沙地和涝地形势分布图。

39.兰考地区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植被缺乏,冬春季东北风强劲,摩擦力小,风阻小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冬季风顺势而下,加大风速③西北部黄河河床地势较高、河床面较宽阔,风阻力小④西北部的黄河河谷与东南部地区气压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兰考地区历史上多次过度砍伐,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西北部黄河河床地势高,河床面较宽阔,西北风掠过河面受阻挡极小,其次,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风势居高临下(或风势急剧下沉),风速加大。

答案B

40.20世纪60年代后兰考地区在焦裕禄书记的带领下治理固定住了沙丘,今风沙地已变成了稻谷飘香无公害的“米粮川”,促进该地区水稻无公害化种植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灌溉水源B.光热资源C.沙质土壤D.技术实力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种植水稻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水质好、无污染,含有大量泥沙,泥沙中含有丰富的养份和有机质,引黄河水灌溉,既能改变当地的土质结构,又能增加土壤肥力,稻区使用黄河水灌溉大大促进了该地区水稻无公害化种植。

答案A

东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沙漢西北边缘,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

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河上中游工农业用水量大量增加,不断引水筑坝,1992年东居延海彻底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