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4084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云南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畔(pàn)  纤细(xiān) 矜持(jīn)  信手拈来(diān)

B.亘古(gèn)  希冀(yì)  吮吸(shǔn)  为虎作伥(chāng)

C.濒临(bīn)  对峙(zhì) 跻身(jī)   提纲挈领(qiè)

D.威摄(shè)  庇护(pì)  创伤(chuàng) 肆无忌惮(dàn)

【答案】C

【解析】A项,“拈”读niān;B项,“冀”读jì;D项,“庇”读bì、“创”读chuāng。

信手拈来读音为xìnshǒuniānlái,信手:

随手;拈:

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来。

意思是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处:

1.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2.宋陆游.《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

“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

”3.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四.待士鄙吝:

阿翁作画如说法,信手拈来种种佳。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惹一番信手拈来斧痕。

4.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古书拾遗》:

“盖古人行文,驱遣古籍,信手拈来。

希冀读音为xījì,意思是希望得到。

出自《三国志·魏志·臧洪传》:

“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

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

”宋李纲《论和战札子》:

“中国为和所误者多矣,十馀年来持和议之说,一切苟且,希冀万一者,何其纷纷也。

靳以《泥路》:

“骤雨后的爽晴是不可希冀了,说不定要有上三天五天的连雨天呢。

”陈珠明《故乡的秋》:

故乡的秋,你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

我要用我的文字赞颂你,赞颂你用最悲壮的方式埋下了来年最美的种子——希冀。

庇护拼音是bìhù,袒护;保护:

~权ㄧ~坏人。

【例句】1.他弄出这些事来,谁也庇护不了他。

2.赫耳墨斯自认为是商人们的庇护神。

3.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

“当年弑杀公子恶及公子视,皆是东门遂主谋,我欲图国家安靖,隐忍其事,为之庇护。

创伤拼音是chuāngshāng,是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

加于人体的任何外来因素还包括高温、寒冷、电流、放射线、酸、碱、毒气、毒虫、蚊咬等所造成的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破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抉择  凑和  丰功伟绩  风驰电掣

B.锤炼  履历  闲情逸志  义愤填膺

C.搭档  和煦  世外桃源  矫揉造作

D.蝉娟  祭祀  海市蜃楼  巧妙绝伦

【答案】C

【解析】A项,凑和——凑合;B项,闲情逸志——闲情逸致;D项,蝉娟——婵娟。

凑合读音为còuhé,基本解释:

(1)聚合;汇集:

[gather]凑合在一起|凑合了大家的意见。

大家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

(2)拼凑[improvise]请事先准备好发言稿,不要临时凑合.(3)将就;还过得去[makedo;nottoobad].(4)勉强适应或应付[tocopewith]这日子就凑合着过吧|旧衣服凑合着穿穿。

闲情逸致读音是xiánqíngyìzhì,逸:

安闲;致:

兴致。

意思是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造句:

1、它那更强调功能性的质朴风格注定了它是万能的搭配,即使只有一个厚实的大垫子与之相配,也有无尽的闲情逸致。

2、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婵娟读音为chánjuān。

释义为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出自《文选·张衡<西京赋>》:

“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自荣自美。

B.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市容市貌的变化我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得原来滞销的空调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未艾。

【答案】A

【解析】B项,“有目共睹”意思为所有人的眼睛都能看到,与“我”矛盾;C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用于贬义;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方,含有“正在”的意思,语意重复。

特立独行读作tèlìdúxíng。

特:

独特,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立:

立身。

行;行为。

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出自《礼记·儒行》:

“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词语辨析: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全心全意)而自知明者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了不起);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

彼独非圣人(指周武王)而自是如此!

----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

余故曰:

“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韩愈《伯夷颂》节录)二者区别:

与众不同:

和别人不一样,异,独具一格。

特立独行:

独来独往,怪,我行我素,独树一帜。

有目共睹读音为yǒumùgòngdǔ,睹,看见。

形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

出自宋·苏轼《淮阴侯庙记》:

“淮阴少年,有目共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成语辨析:

辨形:

睹,不能写作“赌”或“堵”。

辨析:

“有目共睹”和“众目睽睽”都有“极其明显”的意思,都能形容人和事。

但“有目共睹”偏重在“人人看见”,有极其明显的意思;“众目睽睽”偏重在“人人注视”,有“无法隐藏”的意思,形容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下,坏人坏事难以隐藏。

炙手可热读音zhìshǒukěrè,炙:

烤;字面义是:

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权贵气焰之盛。

多用于贬义。

成语出处:

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诗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一个成语。

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都是北大教授,又大抵原住在东吉祥胡同,又大抵是先前反对北大对章士钊独立的人物,所以当章士钊炙手可热之际,《大同晚报》曾称他们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

方兴未艾拼音是fāngxīngwèiài,方:

正在;兴:

起始,兴起;艾:

停止,完结。

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示例:

冰心《十亿人民的心愿》:

“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

”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

“正当辽沈战役方兴未艾之时,毛泽东同志在华东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济南战役胜利以后,又组织了淮海战役。

”例句:

1.革命的势头方兴未艾,如星星之火一般在祖国大地上蔓延开来。

2.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3.中国的足球方兴未艾,日益普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宾语,应在句子后面补充上“荣誉”。

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项,动宾搭配不当,“水平”和“培养”不能搭配,可以删去“和知识水平”或改为“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

缺宾语的病句,如:

(28)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

缺宾语“……的经验“)

(29)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

②在40年的时间里奋起追赶、拥抱现代化

③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④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

⑤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A.④②③①⑥⑤

B.④②①③⑥⑤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④①⑥⑤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本段陈述的对象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④句放首位;然后①②③⑥句是陈述中国在这40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根据语言连贯的原则,看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为②①③⑥;第⑤句是阐述作者的观点,总结本段。

故选B。

排序题的解题步骤

  1、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

  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代词指代

  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内容出现。

  3、关联词语的搭配

  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会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想匹配的一项。

  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遵循事物发展的时空顺序。

  5、主体的一致性、连贯性

  文段的主体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的话,这些主体之间要有关系,同时保持连贯性。

  6、例子

  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例子证明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这句话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7、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分为:

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这几种格式。

总--分--总格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般解决问题的部分由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或者关键词“应该”、“需要”、“必须”等词引导。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怍。

D.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答案】B

【解析】B项,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形式特征: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7.根据提示填空。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孟子》)

(2)重岩叠峰,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做》)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早春的阳光中嬉戏忙碌的画面。

(6)当我们要表达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时,常常会引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贫贱不能移

(2)自非亭午夜分

(3)独怆然而涕下

(4)九万里风鹏正举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6)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忧国忧民的诗句】

1、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某些媒体报道法国队和克罗地亚队“争夺冠亚军”。

实际上,参加决赛的两支队伍争夺的是“冠军”,而非“亚军”,亚军是不必争夺的。

美国挑起贸易争端,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制,某些媒体报道时,说中国的反制措施是对美国“反戈一击”,“反戈一击”指调转枪口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发起攻击,中国的反制措施是对美国的反击,而非“反戈一击”。

材料二:

图中差错知多少

材料三:

《咬文嚼字》发布2018年“十大流行语”“十大语文差错”以后,《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上海电视台、辽宁卫视等多家电视台也播报了相关新闻;几天时间里,网络点击量接近500万,网络阅读量超过百万,“2018年十大流行语”一度在微博热搜榜排名第四。

(1)请用简洁的语言综合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如果有机会电话连线材料一中报道足球赛的媒体人员,请你委婉地向他指出错误。

【答案】

(1)生活中常出现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社会各界对语言使用现象高度关注。

(2)示例:

叔叔(阿姨)您好!

能读到您的关于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我很荣幸!

不过在您报道法国队和克罗地亚队那场比赛时,您写了一句“争夺冠亚军”,我觉得这句话表达不规范,因为亚军是不必争夺的,您觉得呢?

【解析】

(1)第一则材料:

“争夺冠亚军”有误,应该是“争夺冠军”,“反戈一击”有误,应该是“反击”,这两个事例说明某些媒体报道语言不规范;第二则材料:

“远离禁毒危害”有误,应该是“远离毒品危害”,“敏儿好学”有误,应该是“敏而好学”,这两张图片说明有些宣传资料及书籍刊物语言不规范;第三则材料:

“‘2018年十大流行语’一度在微博热搜榜排名第四”说明社会各界对语言的使用现象关注度很高。

综合起来,即可得出答案。

(2)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要有可行性,语言表达要得体。

9.名著阅读。

保尔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

写出来的字句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写作就要受到阻碍。

选段出自《____________》,作品中保尔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在母亲和________(人名)的帮助下仍然顽强地进行文学创作。

这也是作者________(人名)人生经历的写照。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达雅  奥斯特洛夫斯基

10.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藏书为富  爱字不贫

【答案】略。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解析】

(1)“四面歌残终破楚”意思是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的故事。

写作诗歌时诗人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于是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因此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一方面写出了国家四面楚歌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

(2)此类题目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

内容+情感。

做答时既要理解诗句大意,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诗歌情感。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是秋瑾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对“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身不得,男儿列”表明自己是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一腔爱国热忱。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

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  雪: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①下雪  ②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而“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几个词语一组合,寥寥几笔,就将天长高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4)解答此类题要求了解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表明他与众不同、不随流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灯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

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

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

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含量很高的红松。

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

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

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⑨据《清稞类钞》记载,清光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

“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

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

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

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4期,原文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年代

汉代

隋唐宋元

明清到近现代

当代

灯节文化的发展过程

开使用灯彩

形成使用灯彩的社会风俗

A__________

B_________

(2)第⑦段为什么要专门介绍长信宫灯?

(3)在第⑨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内容衔接。

(4)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

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一:

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二:

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画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摘自人民网)

【答案】

(1)A形成灯节文化现象  B将灯节文化推向新高度

(2)示例:

长信宫灯是中国传统灯具的典型代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灯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