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001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docx

网络课程申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附件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度网络课程申报表

 

课程名称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适用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课程负责人畅国帏

所属部门(盖章)

联系电话22328707

申报日期2011.5

 

教务处制

二○一一年二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畅国帏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3

最终学历

本科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22328707

学位

学士

职务

传真

院系

机电系

E-mail

313328014@

通信地址(邮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德胜东路一号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

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从事网络教育的经历;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一.承担的理论课教学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理论课(含实践)

6

4

240

2

模具CAD

理论课(含实践)

6

5

300

3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

理论课(不含实践)

6

4

24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课程名称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

5

300

2

电火花加工

1

62

3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

4

120

4

模具拆装实训

1

57

三.从事网络教学的经历

《塑料模设计与制造》网络课程开通建设一年半,进行了部分内容的建设,新增模具设计案例一项。

四.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课程主讲教师

 

2.队伍结构情况

2-1

其他人员构成

(含教辅、技术

等人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单位

职称

学科专业

在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畅国帏

1966.3

机电系

副教授

模具

主讲教师、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04年6月至今

吴裕农

1961.5

机电系

高级工程师

模具

专业负责人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06年9月至今

朱慕洁

1972.9

机电系

工程师

模具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07年9月至今

杨亘

1980.5

机电系

讲师

模具设计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04年9月至今

柯美元

1973.5

机电系

讲师

模具设计

与制造

理论实践一体

化教学教师,

04年9月至今

许中明

1978.11

机电系

副教授

产品机械

设计与制造工艺

理论实践一体

化教学教师,

06年7月至今

2-2

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辅导、设计、技术等人员的配置情况

队伍中含博士一名,硕士一名;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

主要教学工作一般由两名教师负责;辅导由全体老师参加。

 

3.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

3-1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思想或理念

学院是一所地方高等职业学院,提出了“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岗位需求:

模具设计技术员和模具制造高级工。

前后续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和实训项目有《模具CAD》实训、《金工实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同时,本课程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上的保障。

生源情况:

普高生,职高生,主要来自本省,。

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

专业课程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来源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自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3-2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的目标、选取内容与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方式

本课程旨在通过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确确实实的会设计简单至中等复杂的注塑模具,并且能够参与简单至中等复杂模具的制造过程中的钳工、车铣磨等工序,甚至可以参与部分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

为此,在设计该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从企业大量的实际模具出发,经过精心选择,找到了适合于教学的案例群。

这些案例的特点是,复杂程度适中,模具结构中包含注塑模具的主要结构特征,例如包含滑块、斜顶的结构,还有三板模的结构等;同时,虽然在模具结构中包含有各种典型结构,模具的难易程度也有分别,从较为简单的到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模具之间,形成梯度。

学习的过程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在上完理论课后,紧接着进行系统的实际设计与制造过程。

在设计与制造阶段,以行动导向和目的导向的方法为指导,从给定塑料件三维图任务出发,经过设计阶段完成设计之后,在制造阶段完成相应的模具制造,再经过模拟注塑阶段,得到给定任务塑料件的相应注塑件,从而完成从实际零件三维图纸的任务,到完成该任务的实体的整个中间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结合之前学习到的理论课知识,得到最全面的训练。

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中,我们借鉴企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际过程,减除了部分细节,保留的大部分的企业流程。

每位同学都必须独立完成模具设计任务,在制造阶段,按机床配置分为八个组,每组完成一套模具的制造。

学习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即设计成绩和制造成绩,设计成绩有学生作业直接评定,制造成绩由各组完成的模具质量给定一个基本成绩,再由每位同学在组内的表现给定一个小组成绩,有这两项成绩综合成制造成绩,再与设计成绩综合,形成课程最终成绩。

4.课程描述

4-1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本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历程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融合、相渗透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其他制造类专业的技术核心课程。

本课程将必要的知识点融于实践应用核心技能培养的进程中,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该课程体系,在完成学生任职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操作实践技能训练中具有核心性支撑作用,并为进行后续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下图1为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1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课程目标:

1.学生掌握扎实的塑料模设计与制造的理论基础;

2.学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三维分模、绘制二维工程图、制定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和工艺。

3.学生具备模具企业模具零件加工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们上传了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资料、教学录像、课件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和超前学习。

本课程建设紧紧围绕高职教育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职业素质要求,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出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主要实施了以下教学改革实践:

1.依据企业模具设计和加工生产运作流程,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2.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3.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求,按照“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了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习场所合一。

4.社会服务模式的改革,通过学院生产力中心有偿招收社会人员插班旁听。

二、教学改革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通过多年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教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改革成果:

⑴、自2004年第一届招生以来,课程设置及充分体现了项目导向方针。

⑵、本课程组教师发表了《冰箱手柄气体辅助注射模设计与制造》等一批科研学术论文共计15篇;编写《模具制造工艺》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还编写了《典型模具设计图册》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写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教程》出版。

⑶、本课程组教师承担了院级课题《注塑模具伺服同步脱螺纹机构研究》,由该课题延伸部分毕业设计内容,获得2009年优秀毕业设计,并在学院展出。

⑷、2008年全国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注塑模具与CAD广东省一等奖;2008年全国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注塑模具与CAD与主要零件加工技能三等奖。

⑸《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被学院评定为优质核心课程,开展了精品课申请和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本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以下成果,模具专业成为学院重点专业群建设成员专业。

(6)以本课程内容为主要手段的校级课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009年授权);获得发明专利一项(2011年授权)。

4-2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

4-2-1课程内容的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为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训练分步进行。

按60学时+5W进行教学。

理论课部分:

表一:

项目教学具体内容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说明

1

第一章概述

2

单元项目

2

第二章塑料

4

单元项目

3

第三章模塑成型工艺

10

单元项目

4

第四章塑料模基本结构和零部件设计

10

单元项目

5

第五章塑料注射模的设计

10

单元项目

6

第六章塑料压缩模具

4

单元项目

7

第七章中空吹塑

4

单元项目

8

第八章挤出机头

4

单元项目

9

第九章塑料模具寿命与塑料模材料

4

单元项目

10

第十章塑料模设计程序

4

单元项目

行动导向一体化课部分

表二:

项目教学具体内容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说明

1

空调小面板注塑模具

150

综合项目

2

移动空调盒形件注塑模具

150

综合项目

3

面板零件注塑模具

150

综合项目

4

香皂盒面壳、底壳注塑模具

150

综合项目

5

简单盒形件注塑模具

150

综合项目

6

带孔盒形件注塑模具

150

综合项目

7

方形盒形件注塑模具

150

综合项目

8

生产实习

150

分段进行

 

1、理论课部分基本沿袭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并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目的在于集中解决两个问题:

1)对注塑模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基础知识、通用知识、集中教学。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传统的。

2)因模具种类繁多,对后续一体化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涉及到的内容,在理论课中进行讲授,拓展模具知识面,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2、一体化教学中的项目都来源于工厂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根据实训条件及教学要求进行了整合修改,以达到系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模拟企业钳工班组情况,根据一个具体的产品(如企业中常见的薄壳覆盖件等)进行模具分模设计、模具三维结构设计,绘出模具装配图和零件二维图。

对模具零件主要是上下型腔板进行数控机加工,还有车铣磨加工以及进行钳工试装配。

生产实习则根据课程学习进度安排,到不同类型的工厂企业进行。

 

4-2-2人机交互特征及技术路线(或技术特征)

本课程的建设情况:

可以下载理论课的课件,可下载部分模具设计案例教学视频。

未来建设思路包括:

与精品课建设同步进行。

 

4-3学习过程管理

4-3-1学习活动组织形式、教师指导方法及效果(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师指导方法、学习活动以及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实行案例化、分层次、项目化教学。

教师应明确课程项目训练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学生状况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实训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分组训练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4-3-2说明学习过程管理的措施(包括环节控制、作业管理、促学措施等)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融合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景参观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具体方法如下:

(1)有目的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课与后续行动导向课程的衔接,打破传统的“理实分家”的教学模式,有机地将先行理论教学与后续实践教学融合起来,理论教学的时段内,担任教学的老师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有充分的铺垫性,强调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不会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并且让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

(2)案例教学方法——由模仿到创新

生产一线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概念、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培养归纳和演绎能力的目的。

我们由生产中选择典型案例,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师生互动性强,思维空间大,体现了学生由模仿到变通、创新的教育思想。

(3)项目教学方法

与案例教学不同,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自主创新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我们精选了7个典型项目进行由浅入深的教学。

项目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同学们在活动中自主去做。

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疑将受到多个方面的锻炼,学习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行为导向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规范的实训,培养学生具备企业模具设计与模具钳工工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

进行行为导向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讲解、示范,后由学生分组进行实操训练;而同时主讲教师和1名实训辅导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机加工车间的教师也参与到对具体工艺的指导和讨论中,熟悉铣床教师、熟悉车床的教师各有特点,对需要制定加工工艺的零件由学生提出方案,由指导教师帮助讨论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操作机床,对加工出的产品严格按照图纸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通过行为导向教学,使学生动作准确、行为规范,熟练掌握所学技能。

(5)实景参观法

在课程的授课计划里,每学习完一个项目单元,我们都会安排组织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实地参观实习。

引导学生逐步建立专业的框架性知识,了解职业环境,了解专业背景,了解工艺实施过程,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6)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了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他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因此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学生目的明确,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授课顺序就是完成任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7)环境陶冶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仿真企业的职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企业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营造职业环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以下教学措施:

①依据模拟企业实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编写实训教材,确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用了占地900平方米的数控和机加工实训室。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信息中心的教学电脑,能让学生完成零件从三维分模到绘制二维工程图的全过程,而一体化教学则充分体现出职业环境中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②教学过程中上课和下课的管理,模拟企业上、下班的制度,要求学生统一着装,营造出一种企业氛围。

③学生对机床的操作,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④学生加工出的产品严格按照图纸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⑤结合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模式,我们的授课计划是以模拟企业班组进行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教师指导各组长和所有同学,同时在管理上模拟企业项目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

工具借用、中间过程控制等都有组内讨论完成并负责。

学生分组(8人/组)进行既是分工合作,又是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实操训练时间。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故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4-3-3说明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手段

1、作业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每个项目单元实训结束后,以大作业的形式取代传统的纯文字作业,上交其实训训练时制成的模型实物、3D文件、2D文件以及课程总结报告。

2、考试

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采用最终成果评分与平时考勤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1最终完成的图纸、三维模型、二维工程图由教师给与评分;

2组内成员的表现由各组组长评出参考分;

3最后综合两个分数给出个人评定。

这种方法充分实现了任务导向方针,

各组组长有实际的组织和评定权利。

4-3-4说明实践教学的条件,并提供组织实施的案例

本课程的理论部分与传统理论教学相似。

本课程行动导向课部分重点是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典型综合案例实训后,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并对技术应用有深刻的理解,能熟练完成各项目任务(包括模具分模、模具架构设计及在机床上完成模具零件加工)的实际操作,具有企业模具设计人员和企业制造人员双重身份所需的综合技能。

下图2为一些典型的零件的三维图,要求学生根据三维模型,完成从三维分模到模具零件加工制造、装配的整个过程。

 

 

 

图2本课程项目教学中采用的一些零件图

 

4-4学习支持服务

4-4-1说明所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作为《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支持教学手段,网络课程主要作为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辅助支撑手段,支持服务内容包括答疑,个别辅导等传统手段。

 

4-4-2服务的保障措施

针对该课程,所有的课程参加老师及模具专业的全体老师和机加工实训室的辅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做到有问必答。

 

4-4-3说明学习支持服务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和服务,教师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和朋友关系,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度很高,毕业后对我们反映说:

“企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和我们教的一样”,虽然这是一句普通的评语,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已经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

5-5教学效果

5-5-1近三年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说明;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

学生成绩优秀率:

15%

学生成绩良好率:

40%

学生成绩中等率:

40%

学生成绩及格率:

%5

该课程学生评价评分平均分为92,最高94,最低90。

 

5-5-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效果

100%完成作业。

 

5-5-3校外专家评价,自我评价;课程在校内外的使用共享情况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从企业对毕业生反馈情况来看,我专业毕业生在注塑模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模具企业的普遍肯定,这也是对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核心课程肯定。

该课程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经过第一、二届学生教学的集中改革与探索,目前已经走向了成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

作为网络课程的该课程,因为含有实践教学的知识点较多,所以作为网络教学的手段,主要起到了支撑和辅导的作用。

在历届我系开展的校外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议中,校外模具领域的专家对注塑模设计与制造课程不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而且也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充分表扬和肯定了模具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和课程建设思路。

来自百年科技等公司的专家,并积极配合该课程建设需要,提供了来自企业一线的合适教学案例。

 

6.课程特色

6-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本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层次分明。

通过加强真实企业生产环境下的实践操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1.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本课程实践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以模具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中心,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依照企业进行模具加工生产运作的全流程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如下图所示:

 

 

具体设计思想如下:

(1)采用传统理论课与行动导向实践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理论部分采用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在上理论课的时候注重与后续实践课的衔接。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一起,理论课作为相关知识的“科普”知识加具体准备知识指导实践,通过后续行动导向实践课,手脑并用,让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自然融合。

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利用勤工俭学、校内科技创新和教师企业合作项目等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创新训练,通过产学结合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加强行动和任务导向的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应试型的考核方式中,纯理论内容偏多,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企图依靠死记硬背机械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采用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作为终极考核目标,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够独立解决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对学生进行考评。

同时还结合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团队合作等表现进行综合打分,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

6-2本课程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1.本课程的建设工作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师资团队力量仍需加强壮大。

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将更加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从而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一流教师梯队。

2.在网络课程资源方面,我们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的条件,加强社会培训服务,扩大辐射能力;本课程教材的立体化程度尚有欠缺。

这些也是今后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工作的方向。

3.在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吸收企业先进适用案例,扩充案例库中的案例的数量并提高案例质量。

7.说明栏

含课程的网址,用户名和密码

http:

//218.13.33.161/eol/homepage/common/opencourse/course_index.jsp?

_style=sdpt&courseId=2520

用户名:

11002

 

8.审批意见

申请人所在部门意见:

 

部门领导:

(签字)(盖章)

年月日

教务处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教学工作委员会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