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388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docx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

1、新闻信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

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需要罗马的消息,于是有人抄录了政府公报,分送各地并领取薪金。

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又称“新闻书”。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有一些居住在意大利罗马的人,向另一些居住在远离首都之地的人写信提供新闻,并受到雇佣不断地向商人和政治领袖写信提供情报,还把机密的新闻信件的副本提供给一些有关的人。

2、威尼斯公报

欧洲的手抄新闻可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也称为《威尼斯公报》。

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威尼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是当时西欧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和交通、贸易中心。

各国商贾、达官贵人、金融客云集此地。

为了满足这些人对信息的需求,威尼斯出现了一批专门收集及传播物价、商情、金融、交通、气象、政治、军事等各类信息的人。

他们自己收集最新的消息,自己抄写,自己发行,以此为职业谋生。

这些自集、自刊新闻为生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新闻记者。

世界上最早有固定名称的报纸。

诞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

初为手抄。

1566年开始单张印刷出售。

不定期。

以登载商业行情、航船日期、天气变化等为主。

——《中国百科大辞典》

3、安莎通讯社

全国报业联合社(AgenziaNazionaleStampaAssociata,ANSA),缩写音译为安莎社,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罗马。

使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对外发布新闻和评论文章。

安莎通讯社简称安莎社,1945年由意大利57家日报联合组成,实际是半官方通讯社,总部设在罗马。

“客观”和“事实素材”丰富是安莎社新闻的主要特色。

安莎社使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对外发布新闻和评论文章。

新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贸和市场信息、旅游、文化体育、科技、社会等方面。

 安莎通讯社全称全国报纸联合通讯社,简称安莎社,1945年由意大利57家日报联合组成,实际是半官方通讯社。

意大利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重要新闻与消息,通常都是由它发布的。

前身是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斯蒂法尼通讯社。

(机构简介)

该社总部设在罗马,总社设有编辑部、行政部、人事部、商业部、技术部、电脑中心和摄影图片部七大部,每天24小时用意、法、英、西4种文字向国内外播发新闻。

此外还发行宗教专题新闻稿和其它专题材料。

其主要供稿对象是中美和南美地区。

*(机构组成)

“客观”和“事实素材”丰富是安莎社新闻的主要特色,它很少播发评论性新闻,一般通过取舍内容来表达其观点。

新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贸和市场信息、旅游、文化体育、科技、社会等方面。

近年来安莎社对其新闻作了很大改革,加强了新闻预报、国内外简讯、报刊摘要、外贸与市场行情、出口商品形势分析、外汇汇率等栏目,并大大加强了经济新闻与信息的报道。

(主要特色)

安莎社同世界67家通讯社签有交换和使用新闻的合同,包括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和路透社等。

该社同新华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1963年两社签订了互相提供图片的合同。

1971年相互派常驻记者。

1978年签订两社新闻合作协定。

(机构合作)

安莎社同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多家媒体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1963年他们同新华社签订了互相提供新闻图片的合同,1971年互派常驻记者,1978年又签订了新闻合作协定。

安莎社前社长塞尔焦?

莱普里和前董事长格朗佐托曾先后数次访问新华社。

新华社几任社长穆青、郭超人和田聪明也不止一次访问过安莎社。

早在1968年,安莎社就建立了驻北京分社,据说第一位驻京记者是一位年逾花甲且十分能干的老头,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建社初期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被轻易化解。

那时,现任社长那塔里刚刚进入安莎社,开始了报道国际新闻的第一步。

(安莎社同中国的关系)

4、奥逊威尔斯

奥逊?

威尔斯(OrsonWelles),1915年5月6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1985年10月10日逝世于洛杉矶,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

作为演员,他参与了一百多部电影(包括配音);作为编剧,他写了42个剧本;作为导演,他执导了近40部影片。

1975年,AFI授予威尔斯终身成就奖,不过,奥逊?

威尔斯对于电影的贡献,令无数后人仰望,这远远胜过任何荣誉。

个人评价:

威尔斯认为“历史是短暂的”。

生活在20世纪也好,18世纪也好,其实和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电影手册》影评人让?

杜马其(JeanDomarchi)称威尔斯为“来自十六世纪的人”,把他比作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蒙田。

威尔斯不置可否,却说如果让他自由选择生活在某一个时代,他会选择十二世纪。

他一生的悲剧就是一个中古世纪的骑士的悲剧。

如果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威尔斯永远不合时宜。

他向比他强大得多的体制挑战,结果必然遍体鳞伤。

如果来考察威尔斯电影生涯中主演并导演的角色,会发现相当多角色的命运与他本人的经历极为相似,凯恩、迈克尔?

奥哈拉(MichaelO'Hara)、查尔斯?

兰金(CharlesRankin)/弗兰兹?

金德勒(FranzKindler)、谢里夫?

奎林(SheriffQuinlin)、福斯塔夫甚至包括奥塞罗——都在心理意义上是个失败者,哪怕他们在表面上看来可能强大无比,但都并不是自己所幻想成的那样,他们最后的结局是彻底的坍塌毁灭。

从一方面看来,这便是威尔斯自身的写照。

他过强的统治欲望和常人难及的天赋恰恰是毁灭自己的内在动力。

可以这么说,左右威尔斯一生的外部力量有三种,一方来自好莱坞的权势人物,比如赫斯特及相关力量;一方来自公众,威尔斯的可悲之处在于他的作品始终无法吸引大量观众入场,获得商业时代在电影界立足的基础——票房,这又导致他不会受第一种力量的青睐;第三方来自评论界,以巴赞为代表的欧洲影评人率先“重新认识”威尔斯,他高度评价威尔斯是“20世纪美国的文艺复兴人士”,盛赞威尔斯是那种追求只存在于艺术创作之中的圣杯的艺术家。

然而自评论界获得的声誉并无助于他再获得像《公民凯恩》那样拍片的机会。

特吕弗说,“(威尔斯)真正的悲剧在于30年来他花了那么多时间同权力无边的制片人打交道,他们请他抽雪茄烟,却连一百英尺的胶片都不舍得给他。

在英国电影刊物《画面与音响》每隔十年的史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评选中,威尔斯和《公民凯恩》几乎总是双双位居第一。

5、泰德?

特纳

特德?

特纳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创办者,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电视频道,1991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2001年担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副董事长,个人资产高达48亿美元,在美国超级富豪中排名第26位。

简介:

泰德?

特纳(TedTurner),是特纳广播公司的创始人,旗下最著名的媒体当属CNN娱乐,他曾经是好莱坞著名影星的丈夫,拥有三万多头野牛(是世界上拥有野牛最多的人),上过91次杂志封面,有400件帆船赛获胜奖品,以及34份各类学校给予的名誉学位证书,至于媒体封的名号,就更数不胜数。

泰德?

特纳,媒体行业最后一位具有革命精神和创意的斗士,他创办的CNN,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民众和政府的关系。

毫无疑问,泰德?

特纳是一位千年难遇的传媒大亨,他也是进行人类行为复杂性研究的一桩经典个案。

从莫斯科到美国的安科雷季,CNN电视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着新闻直播。

这家在全球设有30多个演播室的电视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同时也是赢利最多的电视台。

泰德?

特纳当年创建CNN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在人们心目中,他是精明的企业家、亿万富翁、帆船比赛冠军,但在这层堂皇的外壳下隐藏着的是一个脆弱、冲动、爱想入非非的人。

不管你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他都是一个值得你去了解的人。

进军传媒

收购电视台

1970年,亚特兰大一家电视台破产。

尽管其发射功率小得连自己的电视都收看不到它的图像,尽管自己对电视一窍不通,但特纳还是用250万美元买下了它,并给它起了新名WTCG(特纳通信集团电视台)。

不久,他又不顾众人的反对,买下了每月亏损3万美元,已经破产的另一个城市的17频道,虽然这可能会导致破产。

果然,第一年就亏损了200万美元,如果不是广告公司的支撑,几乎这两家电视台都无法运转。

有效节目

但是特纳从来就善于抓住机会,当时根据美国电视台最高监督机构联邦电信委员会的指示,任何电视台都得播送新闻,且每周不得少于7小时。

而特纳发现很多人其实对新闻并没有太大好感,于是他率先制作和播放了电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有成效的“鲜明对照强烈反差”节目:

每周日上午,当其他台播送教徒做礼拜节目时,特德?

特纳则在自己的电视台评析获奖连续剧;晚上,别的台都在播送新闻,而他的台却重播观众喜爱的宇宙飞船节目。

至于新闻节目,则安排在深夜3点。

他们的观众开始越来越多。

搭乘卫星

197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通讯卫星,随着联邦通讯委员会对媒体的放松限制,特纳决定让自己的17频道也搭乘这颗卫星。

1976年12月17日,圣诞节的前八天,17频道的节目通过卫星传送到了47个州的200多万户家庭,而且每月都以增加5万户的速度上升,他的电视台终于赢利了,价值甚至达到了4000万美元。

在当时,这种以卫星发送的电视台叫超级电视台,而特纳想让自己的超级电视台更加先进,更加优秀。

1976年,他又买下了亚特兰大勇敢者棒球队,从而保证他的电视台可以始终播放现场比赛。

接着,他又买下了亚特兰大雄鹰队(篮球队),亚特兰大火焰队(曲棍球),到1979年,超级电视台的内容已经包括新闻、特殊事件、黄金时间的成人节目和儿童节目。

连最偏僻的加拿大小镇都能通过卫星看到超级电视台的节目,特纳改变了他们几十年来只能观看加拿大广播公司节目的习惯,带来了更多的欢欣和笑声。

虽然当地政府禁止外国媒体的进入,但因为节目太受欢迎,只能无可奈何。

与新闻节目对抗

在日趋激烈的商战中,特德又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他总是那么出乎大家的意料,此前的成功他靠的就是与新闻对抗,做别的娱乐节目,但在1980年,特德一反常态,提出了建立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建议,他想通过卫星和电缆一天24小时连续实况插送国内外重大事件。

消息一出,舆论为之哗然。

尽人皆知,搞电视新闻根本不赚钱,新闻节目一直是公共服务,为的是遵守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规定,而现在特纳却要做新闻,而且是24小时的滚动播出,还要有赢利,这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吗?

因为以往特纳的急躁性格和对媒体的诸多尖锐批评,各大电视网都在极尽嘲讽之能事,等着看他的失败。

甚至有人评论说:

“特纳清醒航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公司的内部员工也在指责特纳这种做法会把大家一起毁灭,但是,这个执著的冒险家依然不改初衷。

1980年,他投入了自己的3500万美元财产,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濒临破产的边缘。

为了能够取得有线电视新闻网利用卫星发射的权利,他不惜与通讯委员会诉诸公堂,而如果他输掉了就会一无所有,当然,他还是赢了!

敢于挑战权威

1980年6月1日,有线电视新闻网正式开始24小时连续播放实况新闻。

并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都建立了新闻办事处。

播放直接的和未经编辑的新闻,打破了地域界限,让一切同步发生。

这是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电视新闻!

但是困难才刚刚开始,为了采访到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新闻,必须要进入白宫。

而最初在肯尼迪执政期间,只有一流的大众媒介才有机会加入白宫记者团,这种特权已经被三大电视网垄断多年。

但在CNN创建不到一年之际,特纳就明确提出:

进入白宫记者团。

当然三大电视网和白宫都不把CNN放在眼里,拒绝接纳CNN。

但特纳开始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正如他第一次用法律赢得了自己的卫星发送权那样,他起诉白宫设立记者团违反了《公平贸易法》,对象还包括了当时的总统里根、贝克和国务卿黑格。

8个月以后,法律给予了特纳和他的CNN再次前进的机会,CNN在白宫记者团中获得一个高级记者的席位,勇气与冒险使CNN还要与三大巨头一较高低。

1981年8月30日,里根总统被刺事件让人们对CNN刮目相看。

它比三大巨头都要早,并且,当他们已经停止广播的时候,CNN24小时的新闻播放还在忙碌着。

此后,在“美军入侵巴拿马”、“拆除柏林墙”、“莫斯科十月事件”等重大新闻事件上,CNN率先做的现场报道都出尽了风头。

可是,真正使CNN为世界所瞩目,真正把CNN推向又一个显著高峰的却是海湾战争。

在海湾战争中,它依靠最先进的传播技术,使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成为这场令世界瞩目的战争的见证人。

当美军开始轰炸巴格达时,三大新闻网的国际电信线路全部被切断,伊拉克命令巴格达所有外国记者离境,而独有CNN的记者可以留下报道海湾战争,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等大量现场报道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独家新闻。

甚至连当时布什总统也看这个台的新闻。

初崭头角

1968年,特纳买下了查塔努加的一个广播电台,接着又收购了其他四个广播电台。

1970年,特纳收购了自己的第一个超高频电视台,也就是位于亚特兰大的第17频道(特纳将其改名为WTCG),然后又在夏洛特购买了第二个。

户外广告公司此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那些闲置的广告牌上,全部打满了特纳自己的电视台的广告。

1976年,为了确保自己的电视台不被剥夺直播棒球职业联赛的权利,特纳甚至斥资1000万收购了亚特兰大勇士队。

之后,他又陆续收购了亚特兰大老鹰篮球队和鸫鸟曲棍球队。

他利用最新的卫星传播系统,将WTCG这样一个地方电视台变成全国性的电视台。

他还与当时只作为补充性质的有线电视产业合作,将自己的节目输送到全美。

而特纳也将自己的公司改名为特纳广播公司。

如日中天

1980年6月1日,一个全新的有线电视频道——CNN(美国有线新闻网)正式亮相。

24小时直播新闻节目。

特纳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随1985年,特纳贸然决定,出资1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电影制片厂、卡尔弗电影城及其电影资料馆。

此举让特纳陷入了总额高达20亿美元的债务之中。

和他那没有打过败仗的偶像亚历山大不同的是,收购米高梅这一仗,事实证实特纳一败涂地。

幸好,同一阵营的有线电视产业的朋友们伸出了援手,特纳才得以从财务危机中解脱出来。

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援手的背后是,特纳个人独裁的时代成了过去。

他不能再自主决定几乎任何收购行为,提议都毫无例外地遭到新董事会的否决。

好在关于节目的制作方面,特纳还可以令行天下。

里根总统遇刺、旧金山地震、伊朗人质事件、海湾战争、戴安娜王妃车祸、前苏联剧变等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CNN都在第一时间直播,令世界对之刮目相看。

毫无疑问,特纳和他的电视台被美国三大电视网当做眼中钉,CNN甚至被称为“超级恶棍台”。

而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的评语正好相反,他称CNN播出的是“世界上最公正的新闻”。

1991年,因为特纳对海湾战争的报道,《时代》杂志将他评为该年度的“风云人物”。

特纳和CNN的行为,将“新闻”这两个字进行了重新的定义。

新闻不再是既成的事实,而是正在发生的事。

传播学大师马歇尔?

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关于“地球村”的概念,也由此得以实现。

米高梅收购一案,在10年后再一次证明了特纳的冒险失败。

1996年,考虑到要偿还因购买米高梅所欠下的5亿美元债务,经过多次谈判之后,特纳决定以75亿美元的价格,把TBS,包括CNN,并入时代华纳。

截止到2002年,特纳已经向联合国捐赠了高达6亿美元的善款,以及其他更多的努力。

泰德?

特纳-评价

对于自己的成就,泰德?

特纳的自我评价是:

“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帆船运动员。

我只差一点,就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家和最伟大的生态学家。

我试图打破一项记录,那就是成为一生中完成了最多事业的人。

我的竞争对手是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甘地、基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乔治?

华盛顿……”

简?

方达评价说:

“对于特纳来说,他在这个世界上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别人把他看做一个好人……他很清楚,终有一天自己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他绝不希望作为一个贪婪的企业家离开这个世界……他其实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进入天堂。

罗伯特?

赖特,NBC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曾经这么评价:

“打个比喻来说,就好像我们大家同时观赏一幅画,特纳能够看到你根本看不到的东西。

而一旦他看到了这些内容之后,我们每个人才会恍然大悟,其实这正是我们司空见惯、以至于熟视无睹的东西。

6、NTSC

NTSC是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

NTSC负责开发一套美国标准电视广播传输和接收协议。

此外还有两套标准:

逐行倒相(PAL)和顺序与存色彩电视系统(SECAM),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NTSC标准从他们产生以来除了增加了色彩信号的新参数之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NTSC信号是不能直接兼容于计算机系统的

7、汤姆?

布罗考

汤姆?

布罗考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新闻主播。

20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晚间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是NBC保证收视率的一张王牌,而他本人更是获奖无数。

汤姆?

布罗考,美国最著名的新闻人士之一,获得过新闻报道的各项大奖:

两次杜邦奖,一次皮博迪奖以及数次埃米金像奖。

从1976年到1981年,他在NBC主持“今日”节目。

1983年以来,他是NBC“每晚和汤姆?

布罗考一起看新闻”节目的唯一主持人和总编辑。

在读者的强烈要求和积极参与之下,布罗考写出了精彩的续集:

《美国最伟大的一代如是说》。

这是一个在真实的信件的基础上写成的、互动的文本。

正如作者所说:

“我写了一本有关美国人的书,而很多美国人写来了回信。

在这本书里,你会直接收到最伟大一代和他们孩子的信;在最伟大的一代和他们的家人倾诉时,有一些是第一次,你会听到很多心声和很多的故事。

他视角独特,见解深刻,语言优美而朴实。

1984年,在诺曼底登陆日40周年之际,他赴法国采访,深受触动。

在酝酿了15年,上百次采访、收集上百封信年之后,他写出了《美国最伟大的一代》;一本一代人传奇人生的总集,一部用许多人物的经历勾画出的历史,经纬交织,形成了一幅气势恢弘、发人深省的画卷。

续集《美国最伟大的一代如是说》同样精彩。

(人物成就)

8、丹?

拉瑟

1962年,丹?

拉瑟在休斯顿CBS联盟电视台KTRH电视台工作期间,德克萨斯州海岸发生了一次特大飓风,他独自一人在加尔维斯气象大楼进行现场报道,当海水升到他现场报道的大楼二楼时,他仍然站在摄像机前,三天没有离开麦克风。

他顽强的工作作风与报道能力受到了观众的赞扬,称他是“休斯顿旋风”。

CBS也因此特别聘用了这次灾难报道中表现出众的拉瑟。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新闻”是丹?

拉瑟的座右铭;不畏艰险,报道独家新闻、重要新闻,是丹?

拉瑟一向的工作作风。

在此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拉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电视台播音员成为CBS的明星记者。

他以现场即席报道著称。

在长达30多年的广播电视记者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做过多次高水平的现场报道。

1972年他和克朗凯特一起随尼克松总统访华;相隔10多年后,他又来中国报道改革开放、发展变化中的中国。

他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做过战地采访,如报道越战事件、化妆进入阿富汗报道苏军入侵的情景等等。

1975年拉瑟加入了CBS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为此节目四处奔波,同时他也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特有价值。

1968年,CBS在黄金时间推出了《60分钟》节目。

起初,观众并不对它有任何兴趣,在美国尼尔森公司测定的65种节目中中仅排名第五十一位。

然而拉瑟加入这个节目以后,通过他与同仁的共同努力,节目收视率上升到了36%,这也使得CBS的新闻节目创造出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盈利。

1981年3月7日,拉瑟成为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的节目主持人,他的第一次亮相虽然没有成功,但凭借着他不懈的努力与超乎想象的进取精神,最终成功地完成克朗凯特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荧屏上的丹?

拉瑟从不摆架子,不以居高临下的架势训人。

相反,他是随和的,亲切的,充满情感的。

为了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他还常常向观众提醒他的德克萨斯的贫苦出身,令观众在心理上产生自家人的效应。

在工作中,丹?

拉瑟对同事也是平和亲切,从不摆明星架子,而是给他们热心的帮助。

对于CBS《晚间新闻》制作人而言,拉瑟向身有许多东西可以给人启示,他们说,很多新闻是从与拉瑟的一次平常的谈话当中感悟到的。

那些记者们都很爱戴他,因为拉瑟总不会忘记在他们交出一份优质新闻稿后给他们打来表示感谢和慰问的电话。

还有,最重要的是拉瑟对新闻的真实性勇于承担任务,以及他十分尊重新闻采访过程中的道德观念。

因此,拉瑟成了值得他们信任的人。

丹?

拉瑟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观众从饱经风霜的拉瑟身上看到当代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理想的气质:

成熟、权威。

1931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

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新闻界;

1963年,首先报道了肯尼迪遇刺事件,后被任命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白宫记者;

1972年,作为CBS记者跟随尼克松总统出访中国,成为第一批到中国访问的美国记者之一;

1981年,成为《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播。

2005年,离开《CBS晚间新闻》,到《60分钟》当全职记者。

2006年6月底,因故离开《60分钟》,离开工作了44年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2006年底,与媒体巨头马克?

古本签了3年的合同,每年制作42小时新闻节目,在古本的高清晰电视网播出。

拉瑟曾陆续报道过“水门事件”、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事件,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汤姆.布罗考和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彼得.詹宁斯并称美国三大王牌主播,但他因在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前夕误报布什服役纪录,被迫离开“晚间新闻”,在CBS另一高收视节目“60分钟”中担任记者。

9、彼得?

詹宁斯

美国ABC王牌主播——彼得?

詹宁斯  彼得?

詹宁斯(PeterJennings),男,1938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新闻世家,詹宁斯的父亲查尔斯?

詹宁斯是加拿大著名新闻记者和电台播音员。

据报导岁大的播音室展示他在播音方面的才华了。

  詹宁斯本人的正式学校教育并不完整,他曾先后在加拿大三一学院、卡尔顿大学,以及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德尔学院读过书,但是他的记者工作经验主要是后来在实践中得到的。

詹宁斯最早涉足电台和电视台是他二十多岁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一家小电台作记者,后来由于出色地报导了一次铁路事故而来到加拿大第一家独立电视台工作。

  在加拿大电视台,詹宁斯英俊的相貌、优雅的风度受到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注意,于是,1宁斯二十六岁到美国,到美国广播公司(ABC)作新闻记者。

  1965年,美国广播公司(ABC)破格提拔詹宁斯担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播,在美国电视界引起一定争议。

而后迫于压力,,也持晚间新闻节目三年之后美国广播公司(ABC)把他调离主持人的位置,派他到意大利罗马,担任驻外记者。

  从1968年到1974年,詹宁斯一直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驻外记者,除罗马外,詹宁斯还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率先要电区的第一个记者站。

在驻外记者的职位上,詹宁斯的新闻报导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七年驻中东首席记者的经历不仅使詹宁斯增加了阅历,也使他在国际新闻界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1975年,詹宁斯回到美国,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驻首都华盛顿记者和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

1977年,当时担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特邀詹宁斯报导埃及与以色列缔结和约的重大新闻。

1978年,在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