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329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台隍枕夷夏之交,。

(王勃《滕王阁序》)

(6),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7)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8),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9)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10),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一4题。

(9分,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

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①而体弱通侻②,不甚重也。

表卒。

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

“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

“卿能暗诵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注:

①貌寝:

谓貌负其实,丑也。

②通侻(tuō):

简易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谦弗许,以疾免免:

免官

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规:

效法

C.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覆:

覆盖

D.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略:

全部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粲才学过人的一组是()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③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④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⑤作算术,略尽其理。

⑥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轻轻却受到大学者蔡邕的破格礼遇,原因除了王粲才学过人,更重要的是显赫的家庭背景。

B.王粲有识人之明。

尽管因为他相貌丑陋而且做人不拘小节,在荆州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但他对刘表的评价却是入木三分,非常合乎实际的。

C.王粲记忆力过人,不但对只看一遍的碑文过目成诵,甚至别人打乱之后的棋局,他也能一子不错地重新摆出来。

D.王粲文思敏捷,下笔成文,以至于别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打好了腹稿才写的,但是,别人即使深思熟虑之后才下笔,再反反复复地推敲字句,也不能超过他。

Ⅱ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第5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性格即命运”,这是舶来品。

人的性格如何,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但命运并不全然与性格相关。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

所以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

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只有性格相近的人。

就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上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

这“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因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全一致。

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

性格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

更有许多交际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

所以,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即使在长期的人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

人的性格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绝不是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标准”性格。

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而不似他人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

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

“世俗标准”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但对大众具有亲和力。

虽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但却适合做领导。

因为他会让人们觉得很舒服,至于他心里怎么想,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或者挖苦、打击、讽刺他人,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这种人只能是“孤家寡人”。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

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而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我便伐你做门槛》)

7.下列关于“性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格即命运”是从国外传入的意识,但作者认为性格未必决定人的命运,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B.性格在本质上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就像世上本无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C.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它的构成是这个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作为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坏是不能用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的。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性格对人的影响比品质的真实更大,因为人们在评价他人时,更看重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等给人的感觉。

B.因为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在短期的人际交往中,个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C.性格的人际魅力在于与众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不是伪装、压抑后的“标准”性格,而是真实的有个人特色的性格。

D.“世俗标准”的性格虽然没有个人魅力,却具有大众亲和力。

有这种性格的人更适合做领导,而不是英雄。

9.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害他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同时也决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是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余光中:

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

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

《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

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

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

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

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写,而是一辑一辑的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

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

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

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

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

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

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

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

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

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

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

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

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

“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

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

”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

片中除了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