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docx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
第一章仁:
仁者爱人
(一)
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
“爱人。
”问知③。
子曰:
“知人④。
”
①樊(fán)迟:
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
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
二人成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
《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
通“智”,智慧。
④知人:
了解人。
(二)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
①.成人之美:
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
和这相反。
(三)
子曰:
“仁远乎哉①?
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
①仁远乎哉:
仁德难道离我很远吗?
②欲:
想要,希望。
(四)
子曰:
“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
①里:
住处,这里用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
居住。
③焉得知:
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
(五)
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
①居处恭:
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
恭,端正。
②执事敬:
工作严肃认真。
执事,担任工作。
③忠:
忠心诚意。
④之:
去,到,往。
⑤夷狄:
边远蛮荒之地。
(六)
子曰:
“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
①当:
面对。
②不让于师:
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让,谦让。
(七)
子曰:
“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
①好:
喜好。
②恶:
厌恶,讨厌。
(八)
子曰:
“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
”
①巧言:
花言巧语。
②令色:
伪善的面貌。
③鲜(xiǎn):
少。
第二章德:
君子怀德
(一)
子曰:
“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小人怀惠⑤。
”
①怀:
思,思念。
②德:
道德,品行。
古时写作“惠”,从字的构造看,由“直”,“心”两个部件组成。
“直”是“值”的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
“德”字的本义为心、行之所值,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价值观。
③土:
土地,乡土。
④刑:
法度,规范。
⑤惠:
恩惠,利益。
(二)
子曰:
“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
①喻:
知晓,明白。
②义:
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
③利:
财利,利益。
有人认为这里专指从事生产、交易等所得的超过本钱的收获。
(三)
子曰:
“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
”
①骥(jì):
良马,千里马。
这里比喻杰出的人才。
②称:
称颂,赞美。
(四)
子曰:
“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②矣乎!
民鲜③久矣。
”
①中庸:
中,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庸,平常,一般。
②至:
极,最高的。
③鲜:
少,指缺乏中庸之德。
(五)
子曰:
“德之不修①,学之不讲②,闻义不能徙③,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①修:
加以装饰和整治,使之完美。
②讲:
讲习,指对学问进行讨论探究。
③徙:
迁移,这里有靠近、做到的意思。
(六)
子曰:
“乡原①,德之贼②也。
”
①乡原:
指不分是非、言行不一、貌似忠厚的老好人。
原,通“愿”,拘谨,谨慎。
②德之贼:
败坏道德的人。
贼,本义是残害、伤害。
(七)
或①曰:
“以德报怨②,何如③?
”子曰:
“何以④报德?
以直⑤报怨,以德报德。
”
①或:
有的人。
②以德报怨:
用恩惠来回报怨恨。
德,这里是恩惠的意思。
怨,指怨恨、抱怨、责备等。
③何如:
怎么样。
④何以:
即“以何”,用什么。
⑤直:
公正、正直。
也有人认为这里的直通“值”,是对等、合理的意思。
(八)
子曰:
“德不孤①,必有邻②。
”
①德不孤:
德,有德者。
孤,孤单,孤立。
②邻:
居住的地方相近,引申为亲近的人。
第三章孝:
孝悌为本
(一)
孝①弟②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①孝:
孝是古代社会所崇奉的道德标准之一。
“孝”字,上半部分从老,下半部分从子,以为子能乘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是“善事父母”。
②弟(tì):
同“悌”,《说文解字》释为“善事兄长”,指弟弟敬爱哥哥,亦泛指兄弟之间的关爱。
(二)
子曰:
“弟子①入则孝,出②则弟,谨①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①弟子:
年纪幼小的人。
②入、出:
入是“入父宫”,出事“出己宫”。
③谨:
寡言少语。
④仁:
即仁人。
(三)
子游①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
至于②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①子游:
姓言,名偃,字子游。
他是“孔门十哲”之一。
②至于:
可理解为“谈到、讲到”。
(四)
子夏①问孝。
子曰:
“色难②。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③。
曾④是以为孝乎?
”
①子夏:
姓卜,名商,字子夏。
他是“孔门十哲”之一。
②色难:
子女侍奉父母时的容色最难。
③先生馔(zhuàn):
先生,年长者,这里指父母。
馔,吃喝。
④曾:
竟。
(五)
子曰:
“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又敬不违②,劳③而不怨。
”
①事父母几(jī)谏:
意思是看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轻微婉转地劝阻。
几,轻微,婉转。
②违:
触忤(wǔ),冒犯。
③劳:
操劳,辛劳。
(六)
司马牛①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②。
”子夏曰:
“商闻之矣③: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④而无失,与人恭⑤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①司马牛:
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
②亡:
通“无”,没有。
③商闻之矣: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
商,即子夏。
④敬:
对待工作严肃认真。
⑤恭:
恭敬,谦逊有礼。
第四章学:
学而不厌
(一)
子曰:
“默而识①之,学②而不厌③,诲④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①识(zhì):
记住
②学:
指后天对知识的获得和对能力的培养。
③厌:
满足。
④诲:
教导,教诲。
(二)
子曰:
“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①问于我,空空如也②。
我叩其两端③而竭焉。
”
①鄙夫:
乡下百姓。
②空空如也:
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形容一无所知。
③叩其两端:
这里指追问万物的来源和归宿。
叩:
盘问。
两端,两头,指事物的正反、始终、本末等。
(三)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①思,无益②,不如学也。
”
①以:
用来。
②无益:
没有好处。
(四)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②,可谓好学也已矣。
”
①日知其所亡:
每天掌握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亡,通“无”,指未学习过的知识。
②所能:
已经掌握的知识。
(五)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①,切问而近思②,仁在其中矣。
”
①博学而笃志:
广泛学习且意志坚定。
笃:
忠实,坚定。
②切问而近思:
紧扣问题而问、而思。
“切”和“近”都有近的意思。
(六)
子贡①问曰:
“孔文子②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④谓之文也。
”
①子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他是“孔门十哲”之一。
②孔文子:
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③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低、能力差的人求教为可耻。
④是以:
因此。
(七)
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①,今之学者为人②。
”
①为己:
充实、提高自己。
②为人:
做给别人看,炫耀自己。
(八)
子曰:
“君子不器①。
”
①不器:
不像器皿一般。
意为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第五章礼:
克己复礼
(一)
颜渊①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②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③仁焉。
为仁由己④,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
“请问其目⑤。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①颜渊:
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
②克己复礼:
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乎礼。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的道德规范。
③归:
这里表示赞许的意思。
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行善在己,不在别人。
⑤目:
这里指具体要点。
(二)
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①,约之以礼②,亦可以弗畔③矣夫④。
”
①博学于文:
广博地学习。
文,指君子的文化学习方面。
②约之以礼:
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约,约束。
③畔:
通“叛”,背离、背叛的意思。
④夫(fú):
语气助词,吧。
(三)
子贡曰:
“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②,何如③?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①谄(chǎn):
巴结奉承,讨好别人。
②骄:
骄横。
③何如:
怎么样。
(四)
子曰:
“不知命①,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②,无以知人也。
”
①命:
一种解释为“命运”,一种解释为“使命”,两种解释也可融合。
②知言:
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辩其是非善恶。
(五)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③,直而无礼则绞④。
”
①劳:
劳倦。
②葸(xǐ):
胆怯,害怕。
③乱:
闯祸,作乱。
④绞:
尖刻刺人。
(六)
子曰:
“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
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
①质:
内在的本质,指内在的思想情感。
②文:
文采,指外在的礼仪修养。
③史:
虚浮不实。
④彬彬:
互相融合、配合恰当的样子。
‘
第六章和:
和而不同
(一)
子曰:
“君子①和②而不同③,小人同而不和。
”
①君子:
主要是指德行高尚的人,有时也指学问深、地位高的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了107次;而与“君子”相对的“小人”,在《论语》中出现了24次。
“小人”主要是指道德品质低下的人,也指学问差、地位低的人。
②和:
和谐,协调。
③同:
盲目附和,人云亦云。
(二)
子曰:
“君子不以①言②举③人,不以人废④言。
”
①以:
因为。
②言:
言辞言论。
③举:
举荐,提拔。
④废:
废弃,摒弃。
(三)
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②,群③而不党④。
”
①矜:
念jīn时表示怜悯、怜惜,另有自尊庄重等意思。
念guān时同“鳏”,泛指老而无妻的人,有孤独之意。
②争:
整治。
③群:
合群。
④党:
结党,拉帮结派。
(四)
子曰:
“不患①人之不己知②,患不知人也。
”
①患:
忧虑,担心。
②不己知:
“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
(五)
子曰:
“君子求诸己①,小人求诸人。
”
①求诸己:
只要求于自己。
诸,“之于”的合音。
下句“求诸人”指要求于别人。
(六)
子绝①四:
毋②意③,毋必④,毋固⑤,毋我⑥。
①绝:
拒绝,杜绝。
②毋:
同“勿”,不要,不可。
③意:
主观猜测,缺少客观依据。
④必:
武断,结论太绝对,不留余地。
⑤固:
拘泥,固执己见。
⑥我:
自私,自己为是,唯我独尊。
(七)
子曰:
“莫我知①也夫!
”子贡曰:
“何为②其莫知子也?
”子曰:
“不怨③天,不尤④人,下学⑤而上达⑥,知我者其天乎!
”
①莫我知:
即“莫知我”的倒装。
没有人知道、了解我。
②何为:
为何。
③怨:
埋怨,怨恨。
④尤:
责怪,归咎。
、
⑤下学:
学人事,了解社会,指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
⑥上达:
把握天命,指透彻了解很高深的道理。
(八)
子曰:
“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戚戚②。
”
①坦荡荡:
心胸宽广开阔的样子。
坦,平坦。
②长戚戚:
经常忧愁的样子。
第七章知:
知者不惑
(一)
子曰:
“由①!
诲女②知③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①由:
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是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
他是“孔门十哲”之一。
②女:
同“汝”,你。
③知:
同“智”,聪明智慧。
(二)
子曰:
“知者①乐水,仁者②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③。
”
①知者:
有智慧的人。
②仁者:
有仁德的人。
③寿:
长寿。
(三)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②。
子曰:
“女奚③不曰,其为人也,发愤④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⑤。
”
①叶公:
楚国叶县尹,是一位贤者。
②不对:
没有回答。
③奚:
为什么。
④发愤:
自觉不满意而奋力去做。
愤,心求通而未得。
⑤云尔:
相当于“罢了”。
(四)
子曰:
“人无远虑①,必有近忧②。
”
①远虑:
长远的考虑。
“远”和下句中的“近”,可以指时间上的,也可以指空间上的。
②近忧:
眼前的忧患。
(五)
季路问事鬼神①。
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
“敢②问死。
”曰:
“未知生,焉知死③?
”
①事鬼神:
奉祀鬼神。
②敢:
表敬副词,无实际意思。
③未知生,焉知死:
生的道理还没弄清楚,如何能知晓死后的情形呢?
(六)
子曰:
“予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①何述②焉?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③,百物生焉④,天何言哉?
”
①小子:
弟子自称。
②述:
遵行。
③四时行焉:
指春、夏、秋、冬时令之运行。
④百物生焉:
万物自然生长。
(七)
子曰:
“知者不惑①,仁者不忧②,勇者不惧③。
”
①惑:
疑惑。
②忧:
忧愁。
③惧:
畏惧,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