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276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docx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

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志愿者工作是建设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直以来,

静安团区委将青年志愿者工作视作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要品牌。

经过多

年的经营和发展,静安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

数量和规模均大幅提高。

然而,从量的提升到质的飞跃需要体制机制上的创

新。

对于静安的青年志愿者工作而言,管理机制的落后和缺失可能成为阻碍

事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静安团区委着力就“青年对志愿者工作的认知和参与

程度”和“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策划、招募、培训、评价、激励等管理现状”进行

深入的调查研究,力图从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找出目前静安青年志愿

者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志愿者工作的社会

化参与和科学化管理。

 关键词志愿服务 参与程度 管理模式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

务的格局被打破,逐步向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体系并置转变,大量的事务

回归社会,社会成员利用自身资源解决共同面临的事务已成为趋势。

市场经

济的竞争法则,使社会群体的分化日益加剧,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数量不断扩

大,这部分群体也有赖于社会能够给予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市场经济的

趋利性,也在思想道德领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价值的失落和精神的迷

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服务顺应了我国新时期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价值观变

革的潮流,顺应了我国青年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形势,因此一经

启动便星火燎原,在短时间内就迅速超越了共青团领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

注的一项高尚而大有前途的事业。

然而由于它在我国毕竟还是个新生事物,

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广大青少年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不够深

刻全面,社会认同度不够高,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志愿者及志愿组织自身还

面临着提高素质、加强能力等紧迫课题。

因此,加强对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的

研究,理顺发展思路,研究发展对策,以使志愿服务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充分

发挥政府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就我区青

少年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和期望值开展了问卷调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定性,共发放职业青年问卷700份,学生问卷500份,志愿者团队问卷

26份。

同时,充分运用传统方式和互联网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

对国内外的志愿者活动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和对比,以此作为借鉴,对静安青

年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并提出应用性对策。

 二、青年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一)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1、青年普遍有过参与志愿

服务的经历,但参与次数仍可提高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经

历,每半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集中在1-2次左右,在职青年参与志愿服务

次数比学生略少,可能是因为工作繁忙或者缺少固定有力的组织者。

总体来

看,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仍有提高的余地。

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对参与

志愿者活动的态度非常积极,愿意将志愿服务视作一项重要的活动去积极参

与。

2、志愿服务形式以简便为主,限制了参与者的能力发挥和培养学生志愿

者参与最多的志愿服务类型主要集中在环保、敬老助残、交通、扶贫帮困这

四个方面,基本符合学生的特点。

设计这些志愿服务内容主要考虑以操作简

便为主,虽然增加了活动的数量,但不利于参与者能力的发挥和培养。

对“您

最愿意参加的志愿服务类型”这一问题,大部分在职青年都进行了多选,表现

出了极大的热情,其中最受青睐的还是大型活动、会议的志愿者,选择人数

最多。

在职青年在参加志愿服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活动的项目及其内容、

锻炼机会、服务对象。

这说明,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希望获得自身的

提高,这些提高应该包括知识、技能、社会经验、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

而,现有的志愿服务形式较为单一,成效评估方面主要以志愿服务接受者的

评价为主,很少考虑志愿服务提供者的评价。

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参加志愿

者活动对于他们“增加人生经历”、“扩大社交圈子”及“使世界更美好”这三个方

面有很大帮助。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提出,志愿服务应注重服务提供者

的需求。

3、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自愿性较高,但从众心理也起到一定作用在问

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选择“完全自愿”,这表明,在校学生

已经具备一定的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但同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

参与志愿者活动是因为“学校规定”、“同学参加我也参加”、“说不清原因”和其

他,这要求学校团队组织更多地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让志愿者理解

志愿服务的实质。

在职青年参加志愿服务原因的选择百分比排序是:

“完全自

愿”、“单位要求”、“大家参加我也参加”。

因此,在志愿者活动方面除了个人热

心之外,单位的号召和环境的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志愿服务的组

织者以单位为主,青年参与程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主

要是由学校组织发起的,占到总体的一半以上。

学校团组织在青少年志愿服

务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在职青年方面的调查结果也与之类似。

调查结

果还显示,在校中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活动中主要还是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

角色,能够融入其中,但是作为活动组织者的人数很少,一般都是参与学校

或班级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活动中只是听分配,机械地投

入其中。

在职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这提醒我们,应该让志

愿者自身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的策划、组织和发动,使其更深层次地融入志

愿服务。

(二)现有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1、青年对志愿服务的

组织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有七成以上的被访者对所参加的志愿服务表示非常满

意或比较满意,只有不足两成的被访者对所参与的志愿者活动感到不太满意

或不满意。

可见,目前志愿服务的组织工作能够得到参与者的好评。

然而,

在被问及“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排在首位的是“没有发挥能

力的空间”(32.4%),其次是占用学习时间(28.5%)、志愿者内部关系不协

调(13.1%)等问题。

应该提出的是,青年学习工作的任务繁重,安排志愿服

务活动的时间应尽量与上课或上班的时间错开,选择晚上或双休日开展活动,

以方便青年的参与。

2、志愿服务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调查发现,青年

志愿者形成一定组织的比例很少,有志愿者组织的,参与志愿者协会的比例

也很少,均在10%左右。

但是,青年对于建立专门的志愿者组织的要求较高,

有62.2%的学生志愿者认为应该建立专门的志愿者服务队,只有15.1%认为

没有必要。

在职青年中,同样有65.0%的被访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固

定的志愿者服务队”。

他们认为,目前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缺乏有效管理、宣传力度不够、占用大量时间等。

多数被访者希望能够建立

专门的志愿者组织,原因是希望志愿服务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然而,在已

建立的志愿者组织中,能够为志愿者提供培训的只有34.62%,有一定规章制

度并能有效运行的志愿者组织则是少之又少。

对于组织中成员的交流方式,

青年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依次是“过程中的交流”、“聚会联欢”和“网络交流”,而

目前主要采取的依次是“内部会议”、“过程中的交流”和“聚会联欢”,这与青年

志愿者的期望还略有差异。

3、志愿者培训工作水平离青年期望值尚远绝大多

数在职青年支持或非常支持志愿者培训,但同时,有78.5%的志愿者表示没

有参加过培训。

而且,在接受培训的人中也有接近一半的人觉得培训效果一

般或者不太好。

这些都说明,当前的志愿者活动的培训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远未达到志愿者所期望的目标。

对于培训的形式,在职青年认为户外实践

(44.7%)、经验丰富的志愿者的经验介绍(12.8%)和专题讲座(11.3%)较

为有效。

对于培训的内容:

急救方法(39.6%),沟通的技能(36.6%),手语

(30.0%),口才表达(26.9%),老人、残疾人、贫困儿童的心理(24.8%)

等方面知识受到志愿者的关注。

学生志愿者对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与在职

青年类似,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

这提示我们要根据受训

者的年龄、身份等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

果。

4、志愿服务的激励以精神激励为主调查显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接受

奖励的比例很低,只占到11.5%,获得的奖励也以荣誉证书和获优秀称号为

主,共占到69.8%。

可见,在目前的志愿者活动中基本以义务为主,而且给

予的奖励也是以精神奖励为主,获得酬劳只占到10.4%。

对于在职青年的调

查结果与之类似,有84.3%的人没有受到任何奖励,只有12.8%的人受到过

相应的奖励。

这些奖励大部分是:

获得荣誉、一定酬劳、有机会参加团校、

党校学习和提供技能培训。

(三)志愿服务的物质保障和法律认同有待进一步

跟进1、志愿者活动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保障有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志

愿者活动应该是义务性质的,适当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要求给予物

质酬劳的比较少,还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应该与德育学分挂

钩。

这表明,学生群体能正确对待志愿服务,愿意无私奉献帮助他人。

在职

青年对志愿服务性质的看法与学生们的观点不约而同。

对于志愿者的奖励政

策,在某些程度上与志愿者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有关,志愿者服

务队的资金来源以上级单位或政府资助为主,各项来源都以拨款或自筹的方

式,并没有出现收费服务的情况。

2、对志愿者活动的法律要求初露端倪对于

建立志愿者与组织单位之间的网上信息交流平台,73.4%的人认为有必要,

7.1%认为没有必要,18.8%认为无所谓。

对于志愿者评估机制,认为有必要

建立的比例为70.0%,仅有10.4%认为没有必要,其他认为无所谓。

对于制

定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59.1%认为有必要,24.5%认为无所谓,16.5%认为

没有必要。

 三、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和管理机制的中外比较

(一)策划组织工作有待志愿者个人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通过本次调查

分析,发现目前静安区志愿者活动具有指导性强、组织性强的特点,与此相

对应的是志愿者个人主动性较弱,志愿者的敏感性不强,产生依赖性和服从

性。

志愿者往往被动地等待活动的到来,发现性和自发性特点的活动相对较

少。

活动的继承性强,创新性弱。

除此之外,还伴随着志愿者个体参与性的

缺失问题。

志愿者往往是某项活动成型后被动的参与者,而很少有机会参与

活动的策划以及活动后的认证、评价及监督。

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志愿者相对

灵活,往往不局限于一个志愿者组织,而是同时分属于不同的组织,为不同

的组织服务,使人才得以流通,活动可以进行得更顺利,各组织能够更好地

发展,每个志愿者的能力也能够全面发挥。

当然,这些都与其国家具有健全

的志愿者组织体系、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志愿者”并投入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关。

(二)培训工作需要理念和手段上的突破在培训领域中,中西方国家志愿者

活动的机制从理念到实施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

静安区的情况也是一样,

从定位到操作,再到培训内容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

首先是定位不同。

静安的志愿者组织主要定位于“服务提供者”,相应的活动开展显得比较被动。

特别是在培训方面,对于志愿者的培训只有针对性非常强的项目培训,缺乏

相对应的志愿者常规培训,对于志愿者的培训主要还是以短期的技能培训为

主。

事实上,缺乏相关总结和反思的一次或两次志愿者活动,很难使志愿者

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而西方国家的志愿者活动,比较注重志愿者本身的学习

和发展,它涵盖了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