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559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docx

1513501800煅烧炉检修规1

Φ1350、Φ1800煅烧炉

检修技术规程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Φ1350、Φ1800蒸汽煅烧炉的维护与检修。

1.2工作原理

将离心离出的碳酸氢钾在炉内通过蒸汽间接加热使其分解,干燥得到成品碳酸钾,炉内沿圆周均匀分布1—2层翅片加热管,电机经传动系统带动炉体上齿圈使炉体转动。

物料的进出炉由螺旋运输机完成,煅烧后的的物料经螺旋管借炉体转动可返回炉头部。

1.3结构

由托轮、挡轮、炉体及加热管、进汽箱、传动、密封等部分组成。

炉体与水平成15/1000~20/1000斜度安装,炉体外有滚圈二个支承于四个托轮上,炉内有加热管。

1.4技术性能见下表

名称

单位

参数

参 数

生产能力

t/d

20

40

炉体安装斜度

mm/m

20/1000

20/1000

主电机

型号

Y250M-8

Y250-6

功率

KW

30

37

辅电机

型号

Y132S2-8

Y112M-6

功率

KW

2.2

2.2

主减速机

型号

ZL650-9-1

J2Q65-IV-8

速比

18

23.34

辅减速机

型号

ZL250-2

JZQ25-IV-1

速比

20

炉体内径

mm

1350

1800

2.设备完好标准

2.1零部件

2.1.1炉主体及各附属设备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2.1.3滚圈、托轮表面良好,主传动齿轮啮合符合规定。

2.1.4基础完整、坚固,基础螺栓及各部联接螺栓紧固。

2.1.5防腐及保温设施完整有效。

2.2设备性能

2.2.1设备润滑良好,各油路畅通,润滑油符合要求。

2.2.2运转平稳,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2.2.3轴承、减速器、电机及各部温度正常,压力、温度、电流等运转参数符合规定。

2.2.4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

2.3.1有齐全完整的设备档案、数据准确。

2.3.2有设备图纸。

2.3.3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3.4安装试车、历次检修、验收资料齐全。

2.4设备及环境

2.4.1设备及基础表面清洁,无碳酸钾结疤、积水和污垢。

2.4.2设备动、静密封点达到《化学工业设备动力管理规定》中动、静密封点的检验标准。

3.设备的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保持设备运转平稳,各部温度正常。

3.1.2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按时对轴承及各润滑部位加油和换油。

3.1.3要定时定点检查设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1.4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3.1.5设备处于备用时要定期盘炉。

3.2定期检查内容: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托轮

滚动

轴承

温度

高或

损坏

轴承缺油

及时加油

油内有杂物、异物

更换符合要求的润滑油

炉体振动过大

找出引起振动大的原因后消除

轴承装配不当

按要求装配

轴承疲劳剥落

更换轴承

轴承保持架损坏

更换轴承

炉体

振动

托轮位置不正确

调整托轮位置

滚圈或托轮不圆,磨损严重

修磨或车削滚圈,车削或更换托轮

主传动齿轮啮合不良

调整齿轮啮合情况

出碱密封结疤或炉嘴结疤

消除碱疤

托轮底座松动

紧固基础螺栓,垫铁松动时应点固,重新灌浆

炉体

窜动

托轮轴线对炉体中心线调整不当

调整托轮轴线

进汽

箱填

料漏

填料未压紧

停炉、卸压、压紧填料

填料磨损

停炉、卸压、添加或更换填料

进汽轴磨损严重

修复或更换进汽轴

进汽轴与炉体的同轴度超过规定

重新对进汽轴找正

检查项目

周期

内容

判定标准

主传动滚动轴承润滑油分析

3月

测定主轴承内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是否换油。

更换标准:

粘度变化±10%,酸值(mgKOH/g)大于1,机械杂质<0.2%,

水分<0.2%。

监测托轮、滚动轴承的运转情况

半月

用电子听诊器听轴承运转的声音,用测振仪测量轴承座的振动。

1、无异常响声。

2、轴承座振动的双振幅

≤0.12mm。

测量托轮底座及主轴承机座振动

半月

测定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振幅。

双振幅值:

托轮底座

≤0.06mm,

主轴机座≤0.10mm

3.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4紧急情况停车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

12

72~96

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车处理。

3.4.1汽室或疏水器出现《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21条中所述之现象时。

3.4.2托轮轴承突然损坏。

3.4.3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持续下降或电机温度过高,采取措施仍无效时。

3.4.4返料螺旋线堵塞时。

4.检修周期及内容

4.1检修周期

4.2检修内容

4.2.1小修

4.2.1.1更换进汽轴填料。

4.2.1.2调整托轮位置,找正炉体。

4.2.1.3调整主传动齿轮啮合间隙。

4.2.1.4检查及紧固各部联接螺栓。

4.2.1.5检查滚圈及托轮磨损情况,修磨表面。

4.2.1.6检查挡轮磨损情况,调整挡轮位置。

4.2.1.7检查、清洗轴承及减速器,更换润滑装置零件。

4.2.1.8找正联轴器同轴度及调整间隙,更换其易损件。

4.2.1.9检查与整修安全防护装置。

4.2.1.10矫正或焊补螺旋运输机的螺旋叶。

4.2.1.11焊补下料筒及螺旋运输机壳体。

4.2.1.12更换进出料密封填料。

4.2.1.13检查加热管焊缝,补焊与试漏。

4.2.1.14修研所属阀门,更换填料,消除泄漏,以及更换阀门和管件。

4.2.1.15检查电器系统,清扫电机。

4.2.1.16调整、校验仪表。

4.2.2中修。

4.2.2.1包括小修内容。

4.2.2.2清洗、检查及更换托轮轴承、更换托轮组零件。

4.2.2.3车削修复或更换托轮及安装找正。

4.2.2.4检查、修换挡轮及挡轮部分磨损零件。

4.2.2.5测量滚圈直径、圆度、车削滚圈。

4.2.2.6解体、清洗检查各减速器,更换磨损件。

4.2.2.7检查主传动齿轮轴、轴颈与轴瓦磨损情况,刮研轴瓦与调整间隙,以及更换轴瓦、车削修复轴颈。

4.2.2.8各传动系统零部件的检查、修复与更换。

4.2.2.9整修炉内管架。

4.2.2.10修复或更换进汽轴并找正。

4.2.2.11进汽箱及其弹簧支座检查与更换磨损零件。

4.2.2.12更换炉嘴。

4.2.2.13检修进、出料密封装置,更换零件。

4.2.2.14返料装置的修理、焊补。

4.2.2.15检查基础及基础螺栓。

4.2.2.16防腐刷漆。

4.2.2.17检查及修补保温。

4.2.2.18检修电机。

4.2.2.19仪表修理、校验及检定。

4.2.3大修

4.2.3.1包括中修内容。

4.2.3.2更换滚圈。

4.2.3.3更换主传动齿轮轴。

4.2.3.4检查、鉴定主传动大小齿轮,磨损严重时更换。

4.2.3.5检查、鉴定加热管以及更换加热管和管架。

4.2.3.6测定炉体厚度及部分更换炉体。

4.2.3.7更换进汽箱.

4.2.3.8汽室试压、鉴定必要时更换。

4.2.3.9更换所属管道。

4.2.3.10炉体和管道保温。

4.2.3.11托轮底座、传动机座检查与整修,必要时重新找正灌浆。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炉体

5.1.1筒体的椭圆度不大于0.002D(D:

筒体直径mm)。

5.1.2筒体的直线度应不大于4mm/m。

5.1.3停机检修时,炉体须自然冷却,停机后,炉体应开动低速电机转动,直至冷却为止。

5.1.4炉体部分的径向跳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炉体两端径向圆跳动<4mm;滚圈径向圆跳动<2mm,其它部分径向摆动<8mm。

5.2支承装置

5.2.1滚圈

5.2.1.1滚圈宽度的中心线与托轮的宽度中心线应重合,其允差应不大于3mm。

5.2.1.2滚圈的磨损达到其断面厚度的20%或出现不可修复的缺陷时,应及时更换。

5.2.1.3挡轮与滚圈的侧向间隙一般为20mm。

5.2.2托轮、挡轮

5.2.2.1托轮与挡轮表面产生明显磨痕应修复,轮缘厚度磨去25%或有穿通裂纹时,应更换。

5.2.2.2托轮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5.2.2.2.1同组托轮的纵向中心线与底座中心线距离应相等,其允差应小于0.5mm。

5.2.2.2.2同组托轮的横向中心线与底座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其不重合允差不大于0.5mm。

5.2.2.2.3同组托轮的顶点应呈水平,其不水平度不大于0.05mm/m。

5.2.2.2.4托轮的斜度误差应小于0.05mm。

5.2.2.3托轮安装质量的复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5.2.2.3.1托轮的纵向中心位置的复查,测量各组托轮的纵向中心线与钢丝(按筒体头尾的中心标板栏)的距离,允差应不超过0.5mm。

5.2.2.3.2托轮的横向中心位置的复查:

两组托轮的横向中心距误差不超过3mm。

5.2.3.3.3两组托轮的相对斜度标高(筒体斜度形成的标高差不计)误差不得超过0.5mm。

5.3传动装置

5.3.1大齿圈的椭圆度不大于0.0004D(D:

节园直径,mm)。

5.3.2大齿圈齿顶处的齿距误差应小于0.005M(M:

模数)

5.3.3大小齿轮啮合的间隙一般为0.2~0.3M(模数)加上大齿圈热膨胀量,侧隙应符合此规定:

>1.06mm。

5.3.4齿轮啮合的接触面积,沿齿高应不小于35%,沿齿宽应不小于45%。

5.3.5大齿圈齿部磨损严重可反向安装,若两侧磨损达原齿厚的30%时,则应更换。

5.3.6传动装置的各传动轴的不同轴度不大于0.5mm/m,其不平行度不大于0.1mm/m。

5.3.7齿圈、滚圈与炉体的同轴度应不大于2mm。

5.4汽室

5.4.1进汽箱自然放在支架上,且与汽室轴同心,其偏差不超过2mm。

5.4.2进汽轴径向圆跳动不超过0.5mm。

5.4.3进汽轴镀铬部分不准有划伤。

5.4.4进汽箱安装时轴向偏差为±5mm。

5.5刮料板

5.5.1刮料板安装在炉体内壁,同炉内壁平行,其刀口与炉上端内壁应保持20mm间隙。

5.5.2加固筋焊在炉运转的反向,焊接要牢固。

6.试车与验收

6.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6.1.1检查与清理炉体及所属设备内部,将各设备及其周围一切杂物清理干净,清理好现场。

6.1.2检查各减速器油位、各轴承及其它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润滑油路及管路是否畅通,并加够润滑油。

6.1.3检查各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稳固可靠。

6.1.4检查管道系统在检修时所加盲板是否已拆除。

6.1.5检查各电动机的接地线及绝缘,并检查转向无误后装上联轴器柱销,装好安全罩。

6.2试车

6.2.1无负荷试车。

6.2.1.1各附属设备在炉本体无负荷试车前,应先各自单独无负荷试车合格,试车应达到:

a、各传动部件运转平稳,无振动和异声。

b、各轴承温度正常,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

c、电动机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d、各减速机无噪音,不漏油。

6.2.1.2各附属设备单独无负荷试车合格后,进行炉本体的无负荷试车。

6.2.1.3慢车盘炉运转2~3周,检查有无阻碍、卡塞。

6.2.1.4脱开慢车,瞬时启动一次,观察有无问题。

6.2.1.5再次启动,运转5~10分钟,停车检查轴承、进汽轴、密封装置等摩擦部位温升有无异常情况。

6.2.1.6经第二次启动检查无异常情况时,第三次启动运转30分钟,若正常,则可连续运转试车,试车时间6~8小时。

6.2.1.7无负荷试车应达到:

a、炉体运转平稳,无窜动和震动;

b、滚圈与托轮接触良好,各部正常;

c、主传动齿轮及减速机运转平稳,无振动和噪音。

d、轴承及减速器温度正常,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

e、电机运转平稳,温度正常,电流无明显的波动;

f、托轮底座及主轴承机座振动的振幅不超出允许值。

6.2.2通汽试车

6.2.2.1在负荷试车前,应先通汽试车,通汽试车用慢速传动在炉体连续转动情况下进行,同时检查慢速传动系统的运转情况。

6.2.2.2微开进汽阀门,通入少量蒸汽,缓慢暖加热管,同时排出管内气体并排污,其时间不少于1小时。

6.2.2.3升压升温必须缓慢,其升压按规定程序执行。

6.2.2.4升压升温阶段必须定期观测压力、温度变化、炉体及加热管膨胀,检查炉体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响声和摩擦,检查进汽系统有无异常情况。

6.2.2.5在通汽试车中,加热管及整个汽水系统,进汽轴密封应无泄漏。

6.2.2.6通汽试车降压时,也必须缓慢,并检查各部收缩情况。

6.2.3负荷试车

6.2.3.1负荷试车程序按岗位生产操作法进行。

6.2.3.2负荷试车时间:

中修后8小时,大修后24小时。

6.3验收

6.3.1设备经负荷试车合格,达到设备完好标准,可进行竣工验收。

6.3.2施工单位要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提供设备检修记录、备件设备的合格证、探伤报告、技术改造等技术资料。

6.3.3有关部门认定检修质量合格,技术资料齐全,在竣工验收单上签字验收。

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1维护安全规定

7.1.1更换与添加进汽轴填料,必须停炉卸压。

7.1.2蒸汽及疏水系统管道、阀门与法兰接口泄漏的处理,必须在卸压后进行。

7.1.3清理设备的结疤,必须停车。

7.2检修安全规定

7.2.1蒸汽及疏水系统的检修,必须加堵盲板与系统隔绝。

7.2.2根据检修项目,设立相应的起重设备和机具,并在施工前仔细检查,以确保安全。

7.2.3更换炉体筒节、滚圈、托轮等项目,必须将炉体支承稳固并加保险措施。

7.3试车安全规定

7.3.1必须完成试车前的准备工作与检查项目,然后按规定办理送电手续,且在正式送电前确认炉内无人,封闭炉头人孔。

7.3.2通汽试车时,主传动电机与螺旋运输机的电机均应切断电源。

7.3.3无负荷试车停车检查时,电机开关应设专人监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