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249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docx

目前最全面的西方美术史进程图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

时间

作品

作者

地域

艺术特征

旧石器时代晚期

持牛角杯的女子

法国洛赛尔

人类最早的艺术品,虽动态简略,但把人物的动态和女性形态美感展现出来

1940年

拉斯科岩洞壁画

法国多尔多涅地区

奔放有力

19世纪下半期

《受伤的野牛》

阿尔塔米拉洞窟

西班牙

轮廓线细,动态、明暗、感情都到位

中石器时代

北欧岩画

北欧

抽象概括

拉文特岩画

西班牙

用色单纯,忽略细节刻画,但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

新石器时代

巨石栏

英格兰南部

宏伟的环形结构,神圣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

公元前2112年

《那拉姆辛浮雕石板》

两河地区

画面采用对角线形式表现动感和空间感及特定环境

军旗

乌尔城

色彩对比明显,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公山羊与树》

乌尔城

有绮丽的神话色彩

牛头竖琴

苏美尔

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巴比伦时期

汉莫拉比法典

两河地区

场面拘谨严肃

公元前10世纪

萨尔贡二世宫殿

胡尔西巴德

气势雄壮有力

亚述浮雕

亚述

写实

公元前612年

巴比伦城

新巴比伦

具有强烈装饰效果

古王国时期

金字塔

埃及

给人坚不可摧的印象,象征法老威严地位及诶及人的顽强意志力

《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

线条柔和舒展

《老村长像》

写实

《纳米尔石板》

遵循程式

《书吏凯伊》

刻画形象

《群雁图》

构图别致,刻画生动,设色和谐动人,整个画面富有诗意

中王国时期

《饲养羚羊》

画的随意自由

新王国时期

《埃赫纳顿肖像》

真实得表现了一位法老的外貌

《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一个端庄雅典的东方女性的形象

《舞乐图》

描绘了贵族的享乐的生活,充满了喜悦的气氛。

古希腊美术,古风时期

《阿客琉斯与埃阿斯玩股子》

像剪影

《荷犊者》

整幅画生动和谐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掷铁饼者》

米隆

表现了竞技者在掷出铁饼前的一瞬间的动作,表现了整个运动的连续性

《命运三女神》

菲迪亚斯

女神姿态柔美。

纤细而繁密的衣褶随着人体结构而起伏。

《雅典娜女神像》

她典雅,静穆,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

《持矛者》

波留克列特斯

其在结构比例上厚重有力,无可挑剔的准确。

《赫尔墨斯与小酒神》

普拉克西特列斯

整个作品洋溢着诙谐轻松的情调

《尼多斯的阿芙罗底德》

整个身体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优美动人

《尼奥贝群像》,

史珂珀斯

作品中尼奥贝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她绝望、悲愤而又不甘屈服的复杂心理

《赫拉克拉斯》,

留西波斯

一个处在休息状态的英雄,肌肉发达的身体和深思的表情形成对比

《萨提尔》

普拉克西特列斯

一个潇洒漂亮的青年,显示了他爱跳爱动、愉快调皮的性格

希腊化时期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女神张开的双翅像是在欢呼胜利,体现了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心情。

《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

它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

《小孩与鹅》

作品充满了情趣,耐人寻味。

《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

表现了彪悍、粗野的高卢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拉奥孔》

这里表现了肉体的痛苦多于内心世界的激动。

《亚历山大肖像》

把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大帝塑造成一个俊美健壮的青年

古代罗马

《阿波罗神像》、《母狼》

内在情感比希腊雕塑更为丰富

凯旋门

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建的。

科洛西母竞技场

代表罗马建筑的顶峰

《奥克斯都像》

人物造型有力、气宇轩昂。

《尼禄像》

生动刻画了一个独裁暴君的性格

《卡拉卡拉像》

复杂的明暗关系和头与肩的戏剧性动作深刻的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马尔克*奥利略雕像》

人物的动作、面部表情含有哲理性、有些颓废、消极和景观的色彩。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时间

作品

作者

地域

艺术特征

早期基督教

《善良的牧人》

造型手法上继承了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逼真。

圣彼得教堂

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的教堂之一。

拜占庭美术

神索菲亚大教堂,伊斯坦布尔、

它内部空间高大宽阔、气势磅礴。

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

《杰罗的十字架》

科隆

半裸体的基督那痛苦的肉体,沉重的躯体给人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感。

《圣米迦勒教堂》

体现了奥托时期建筑的典型风格。

罗马式美术

《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

纪念诺曼国王威廉战胜英格兰的亚麻布刺绣作品。

把故事性的叙述和装饰趣味的融合在一起。

哥特式美术

巴黎圣母院

建于1163年

法国

它是极具逻辑性的建筑,整体均衡协调。

圣赛尔南大教堂

整个建筑宏伟壮观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时间

作品

作者

地域

艺术特征

中世纪

《基督降生》

尼古拉·皮萨诺

比萨

层次变化丰富,使宗教的抽象概念成为物质的具体表现

《博士来拜》

《基督受难》

13世纪

《圣母子》

奇马布埃

意大利

传统但又注入了温馨的世俗情感

《逃亡埃及》

杜乔

用线条透视原则结构起一个确切的三度空间

《光荣圣母》

乔托

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与锡耶纳画派的神秘性杂糅一处

15世纪

天堂之门

基布尔提

情节丰富、有精美的工艺和浓郁的现实气息

《加塔梅拉塔骑马像》

多太泰罗

古典

《希律王的宴会》

画面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层次分明、有丰富的空间感

佛罗伦萨大教堂

布鲁内莱斯基

壮丽雄伟

《出乐园》

马萨乔

人物色调分明,通过人物动态表情烘托气氛

《纳税钱》

明暗交替的柔和生动的线条和单纯朴素的色彩对比加强了形的表现力

《圣罗马诺之战》

巴奥洛·乌切洛

运用透视学作画

《维纳斯的诞生》

桑德罗·波提切利

缺乏真实的空间透视,但线条运用创造了体积感

《春》

充分体现线条的节奏感

《诽谤》

有戏剧性的激情、挺硬朴拙的轮廓和高度明确性的表情

《基督受洗》

费朗切斯基

造型朴素、明净,格调庄严、隆重,充满尊严与内在的张力

《示巴女王会见所罗门王》

追求造型的概括与几何形处理,追求叙述的明确与洗炼

《乌尔比诺大公及其妻肖像》

画面人物都做侧面描绘

《圣雅各前往受刑的行列》

曼坦尼亚

运用自下而上的透视缩减法,充满纪念碑倾向

《哀悼基督》

非常独创的构图

1482年

《岩间圣母》

达·芬奇

使用明确的几何结构来安排人物

1495~1498年

《最后的晚餐》

通过象征真理的耶稣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戏剧化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1503~1506年

《蒙娜丽莎》

女性形象表达人对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501~1504年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对自由的向往

1508~1512年

《创世纪》

把人的生命的获得表现为两只有力的手的接触

《偷吃禁果》

强调人物自主独立的情感

《摩西》

体现人的威严

《晨》《暮》《昼》《夜》

深刻揭示艺术家内心的痛苦和彷徨

1534~1541年

《最后的审判》

色彩的巧妙使用使壁画具有戏剧性的紧张

《雅典学院》

拉斐尔

有强烈的纪念碑倾向

《西斯庭圣母》

将圣母的端庄和世俗的爱融为一体

15世纪末

《有小数的圣母》

乔万尼·贝利尼

刺眼的色彩安排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壮丽感受和精神状态的内在含义

《三个哲学家》

乔尔乔纳

倾注了热情与理想

《田园合奏》

对美丽大自然和对幸福人生的赞歌

《沉睡的维纳斯》

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层次上都达到高度统一

1516年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

提香

情节是风俗化处理加强了对世俗生活欢乐的认同感

16世纪

《晚年》

贯穿戏剧性感受

《利为家的婚礼》

委罗内塞

人物众多,场面宏大

1565年

《基督上的十字架》

丁托列托

场面宏大

《圣夜》

柯罗乔

巴洛克风格

《教堂中的圣母》

扬·凡·埃克

尼德兰

作品体现的世俗思想和画家在描绘室内光线方面独具匠心的探索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

1432年

《根特祭坛画》

胡伯特·凡·埃克和扬·凡·埃克

人物形象端庄自然,花草景物充满生机,对现实世界采取了肯定积极态度

1455~1460年

《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

刻画了端庄、纯朴的尼德兰妇女的典型形象

15世纪中叶

《最后晚餐》

德尔克·波茨

浓厚的世俗气息

《旷野中的施洗者约翰》

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

展现了一片开阔的旷野,笼罩着静谧、平和气氛

1475年

《波提纳里祭坛画》

雨果·凡·德尔·高斯

表情丰富而真实,十分生动

1485~1490年

《干草车》

希罗尼穆斯·博斯

幻想的漫画式形象

1514年

《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

昆丁·马苏斯

生动的表现了银行家的活动与生活

1515~1524年

《逃亡埃及》

约阿希姆·帕提尼尔

画面视野开阔,以深调子为主

1567~1568年

《农民舞蹈》

老彼得·勃鲁盖尔

刻画了人物豪放的性格

《摩西井》

克劳斯·斯留特尔

6位先知的形象,形体饱满、坚实有力、有个性

16世纪

《哈尔圣母院的高祭坛》

让·莫内

活跃

1545~1556

《基督被判死刑》

雅克·杜布劳克

1444年

《基督履海》

康拉德·维茨

德国

表现了光的变化及水中倒影

《牧人来拜》

马丁·盛高厄

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1499年

《奥斯瓦尔德·克雷尔》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意志坚强,充满自信

1513~1515年

伊森海姆祭坛画

格吕内瓦尔德

1504年

《逃亡途中的休息》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1533年

《在伦敦的法国使节》

小汉斯·霍尔拜因

描绘对象高贵、静谧、专注

1520~1523年

《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

布局简明宏伟,气氛庄严肃穆,具有纪念碑的气势

1510年

《郁金香布道坛》

汉斯·维腾

将幻想与现实、美丽的装饰与生动的人物完美统一为一体,构成独特造型

15世纪

《最后的晚餐》

哈伊姆·费雷尔

西班牙

用世俗的眼光来描绘这顿晚餐

1448年前

《圣乔治与公主》

哈·乌格特

画风细腻,色调鲜亮明快

1500年

《圣多明我在焚烧异教的书籍》

波·贝鲁盖特

注重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和对坏境、器物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1531年

《航海者圣母》

阿·费尔南德斯

表明西班牙繁荣的海上贸易受到了圣母的保佑

16世纪下半期

《圣母子》

路易斯·莫拉列斯

人物比例拉长,常在圣母或圣婴脸上表现出一种禁欲主义的表情

1586~1588年

《奥尔加斯伯爵的下葬》

格列柯

表现了奇迹,又不完全相信及人们矛盾的心情

1610~1614年

《拉奥孔》

表达怀疑情绪和人生痛苦

1627年

《圣布鲁诺》

法·里巴尔达

照生活中的模特所画

1526~1532年

《以撒》

阿·贝鲁盖特

充满激情、动作夸张

1451年

《圣母子》

富盖

法国

严格多变的几何形和色彩的抽象化

1457年

《哀悼基督图》

夏隆冬

给人以新鲜、生动之感

1566年

《三头政治下的屠杀》

卡隆

以奇特的景物安排和凄冷的笔调描写新教徒遭受杀戮的惨状

《潘多拉魔瓶前的夏娃》

老古赞

把狼狈而逃的摸样画成安详高雅的女神

《最后的审判》

小古赞

宏伟场景

1571年

《奥地利的伊丽莎白》

费·克洛埃

画风稳健、工细,局部完整,笔触精致

《古时的献祭》

杜布勒依

以不合常规的位于画面边缘的人物组成环形,加强奇迹出现的突然性

第四章.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美术

时间

作品

作者

地域

艺术特征

16,17世纪

《逃亡埃及》

安尼巴莱·卡拉奇

 

意大利

弥漫着抒情特性,理想化的自然景色,营造出古典神话般的意境。

19世纪

《曙光女神》

吉多·雷尼

描绘了黎明时光绚丽雅典的欢乐场面。

1571---1610年

《朱蒂斯与荷诺芬尼》

卡拉瓦乔

建立在真实自然主义基础上,率真,自然

1596年

《水果篮》

自然,不粉饰

17世纪

《茱蒂斯杀死荷诺芬尼》

真蒂莱斯基

情感力度强烈,渲染场景更为惊心动魄,简直是渴血复仇的真实写照

1589---1680年

《圣德列萨的狂喜》

 

贝尼尼

巴洛克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

《大卫》

似乎有生命,有血脉的颤动,同时还表现了曲折的情节性

《阿波罗与达芙妮》

1577---1640年

《上十字架》

 

鲁本斯

弗兰德斯

 

人体力量的大师,强壮健硕的人体运用在宗教题材上,强烈的情感震撼力

《玛丽·美第奇抵达马赛》

肆意狂放的构图,色彩缤纷,充满活力

1639年

《美惠三女神》

大气丰美,无拘无束

1635年

《查理一世狩猎图》

凡·戴克

文雅秀美,风度超然而自信,隐含沧桑之感

1593---1678年

《萨提罗斯在农人家里做客》

雅克布·约丹斯

朴实无华,风俗画

1580---1666年

《圣乔治射手连军官的聚会》

弗朗兹·哈尔斯

 

荷兰

准确捕捉对象瞬间表情,形象很生动感人,无拘无束,潇洒大气,称得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7世纪

《夜巡》

 

伦勃朗

带有风俗画意味的作品,人物有着明暗,深浅,前后的对比,戏剧性的场面

1669年

《扮作宙克西斯上的自画像》

色彩丰厚浑成,任务形象从暗影里凸显出来,层次丰富

1652年

《基督布道》

蛀蚀版画,精细的线条交织出的物象,丰润的层次感

1666---1673年

《画室》

维米尔

平凡生活中寻找题材,绘制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多姿多彩的风俗画面

1620---1691年

《多德雷郝特的马斯河》

克伊普

通过真实的描绘来让人体味自然风光中质朴的诗意和美感

1628---1682年

《河边的景色》

鲁伊斯达尔

以压低地平线以及湿气极重的天空表现出一种真实,自然的张力

1599---1680年

《早餐静物》

希达

描绘细致,准确捕捉光影,亲切的人文温情

1568---1623年

《瓶花》

扬·勃鲁盖尔

画面热烈而且灿烂

1606---1683年

《有书的静物》

希姆

对生活场景画面的细微入致的观察,感受到画家对人生的洞察

1599---1660年

《卖水的人》

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

把下层人物的生活描绘的具有宗教般的庄严和虔诚

1650年

《教皇英诺森十世》

准确揭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撼人气势

1656年

《宫娥》

光线的运用独具匠心

1630年

《圣巴多罗买的殉教》

荷西·德·里韦拉

色彩沉着有力,粗犷的风格摒弃了宗教的神秘感

1630---1635年

《圣玛格丽达》

法·德·苏巴兰

画作背景单纯,但揉进虔静的神秘感,人物形象深刻

1670---1675年

《圣家族》

 

穆立罗

画面充满家庭温馨,给人心灵的慰藉,被誉为“西班牙的拉菲尔”

1670---1675年

《卖水果的孩子》

儿童题材的风俗画,让人们认识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审美习惯的童真世界

《丐童》

《吃甜瓜和葡萄的少年》

1746---1828年

《伊莎贝尔·柯包斯·德·波塞尔肖像》

戈雅

充满时代精神的肖像,是对人类尊严和美的歌颂

1803年

《加普里乔斯》

铜版画,采用隐喻的手法,内容明确,描绘了人民正在遭遇不幸,是西班牙社会的一面镜子

1576---1636年

《哀悼基督》

乔治·费尔南德斯

作品充满戏剧性,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

1663年

《圣方济格像》

彼得洛·梅诺

人物简洁,概括,写实

1594---1665年

《福基翁的葬礼》

普珊

 

法国

恢弘的气度和高贵的古典美,画作被称为“英雄化风景”

《诗人的灵感》

善于发掘自然美,既服从感觉,也尊重理论

1600---1682年

《向阿波罗献祭场面的风景》

克劳德·洛兰

理性,更具哲理的风景画,更有梦幻色彩和浪漫风格

1593---1648年

《农民家庭》

路易·勒南

描绘了普通农民家庭的真实生活情景,画面温馨

1593---1652年

《忏悔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拉图尔

绘画风格反差更为强烈,在暗影中凸显人物

1593---1652年

《手拿蜡烛的女孩》

1591---1634年

《寡妇伊莱娜照料圣萨巴斯蒂安》

瓦朗丹

凝练概括的艺术处理,明暗、动态的安排使气氛悲壮到极点

1684---1721年

《小丑》

华多

轻音乐一般的艺术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1703---1770年

《沐浴的狄安娜》

布歇

削弱素描明暗的对比而加强色彩透明感

1703---1770年

《裸女》

洛可可风格

1732---1806年

《浴女》

弗拉戈纳

构图突兀女人体别致

1699---1779年

《祈祷》

夏尔丹

充分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境遇和品格情操

1733---1808年

《嘎尔乔》

罗伯尔

构图巧妙,色调对比新颖

1628---1715年

《仙女们的沐浴》

吉拉尔东

清丽而富有肉感,构图安排表现出过人的天分

1677---1746年

《马而里骏马》

库瓦茨沃

法雕刻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时间

作品

作者

地域

艺术特征

1784-1795年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雅克·路易·大卫

罗马

形象坚实有力,重视素描的体积感,设色单纯

1787年

《苏格拉底之死》 

既保留了古典主义的造型规则,又着意于人物精神面貌和情感联系的刻画

1789年

 《运送布鲁特斯儿子尸体的军士们》 

利用朦胧模糊的光影既表现了布鲁特斯的形象又刻画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1793年

《马拉之死》

法国

既平易近人,又具有宏伟的纪念碑形式。

1799年

《萨宾妇人》

表现被劫掠后与罗马人结婚生子的妇女勇敢地冲入战阵的情形

《荷拉斯的宣誓》

新古典主义的纪念碑。

1800年

《雷卡米埃夫人像》

没有过于细腻工整、生气的毛病,却更真实、更有生气盎然之感。

1805-1807年19世纪初

《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式》

充分发挥了大卫在肖像方面的才华

1798年

《丘比特与普赛克》

弗朗索瓦·热拉尔(大卫弟子)

手法细腻,微妙色调表现人体

《蕾卡米埃夫人像》

虽完整工细,却比老师略逊一筹

《画家依萨贝与其女》

抓住人物携犬出门的一瞬,突破了一般肖像

《母女图》

维涅·勒布仑夫人

感人至深

《安底米翁的睡眠》

 

吉洛德

描绘爱神使牧羊美少年终日沉浸在梦境之中,迷人的逆光效果

《大洪水》

荣获了拿破仑10年绘画奖。

《阿塔拉之死》

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典型浪漫派。

《正义与复仇女神追赶凶手》

普吕东

把人体美画得有如上界笙歌,温柔高雅至极

《雅法城的黑疫病人》

安托万·让·格罗

以闷热的清真寺为背景有强烈的异国情调

《阿科尔桥上的拿破仑》

米兰

突破了古典主义的艺术束缚,显示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1856年

《莫第西埃夫人》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严谨而认真

《霍松维勒女伯爵》

这幅肖像有些卖弄效果,但画得确实很好。

1819年

《洛哲营救安吉莉卡》  

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平静而庄重

1820年

  《泉》

  

 

表现了人体姿态从不平衡向平衡的变化,抓住了人体内部力的微妙关系。

1808年

《瓦平松浴女》 

罗马

华妙庄严,曲线和形有如音乐中的节奏与韵律,奏出完美的和声。

1814年

《大宫女》

通过拉长人体、加强线条流动感和近似平涂的笔法,创造出接近东方美的新趣味。

《塞克斯图斯归来》

盖兰

把潜回罗马的政治家悲愤到几乎失常的精神状态描绘得惨不忍睹。

1814年

《受伤的龙骑兵退出战场》

泰奥多尔·借里柯

绝好地体现了拿破仑的溃不成军。

1816年

《梅杜萨之筏》 

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1822年

《但丁之舟》

 

欧仁·德拉克洛瓦

这幅画表达了悲剧性的主题和画家的民主思想

1824年

《希阿岛的屠杀》

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

强烈的色彩,画笔的愤怒,他使得古典主义者如此不满与激动

1827年

《沙达纳帕路斯之死》  

以眩目的错综形象、缤纷的色块、动乱不安的韵律和狂放的笔触,给人以闷塞、动荡和死亡的直觉。

《萨达纳巴尔之死》

表现了他的奔放不羁是场近似疯狂的描绘

1830年

《自由领导人民》

这幅画的色彩绚烂,色调丰富炽烈。

1834年

《阿尔及利亚女人》

采用柔和的东方色调,  把形溶化在东方情调之中,达到响亮而和谐,浓艳而自然的境界

1836年

凯旋门制作一组高浮雕《马赛曲》

 弗朗索瓦·吕德

巴黎

势不可挡的钢铁力量,激昂的斗志和强烈的动感

女人体群雕《舞蹈》

让·巴蒂斯特·卡尔波

巴黎

发挥了奔放不羁的构思,冲破一切束缚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天文台喷泉所作的《世界四方》

运用造成强烈光影的手法,把写实主义的构思、自然姿态和急剧的动作完美地融为一体。

1849-1850年

《奥尔南的葬礼》

居斯塔夫·库尔贝

法国东部小镇奥南

人物都得到入木三分的表现。

1855年

《画室》

画的物象具有充分的质感和量感。

1870年

 《雷雨后的峭壁》  

色彩的丰富、明亮度高,形象简洁

1866年

《睡》  

以真为美、以实为美

《春天》、《六月的原野》

杜比尼

以分离、复加的大笔触抒写春风拂煦的景色

《维埃尔威尔》

不拘细节,抑扬激越,

1864年

《孟特枫丹的回忆》

柯罗

暖色铺染画面、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具有宁静感  

1850,年

 《播种者》

  

让·弗朗索瓦·米勒

农民和土地生命与共的关系。

1857年

《拾穗者》

 

简洁的手法表现丰富的内涵,思想观点通过真实的形象和场面流露出来

《世界四方》

卡尔波

强烈光影的手法

1858-1865年

《三等车厢》

杜米埃

仅勾出人物大轮廓

《沉思者》

罗丹

传达出肌肉的表情,大块起伏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