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243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docx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第1篇、小班数学活动按颜色归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2、有参加游戏的兴趣,愿意讲述操作过程。

3、培养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红色、绿色、黄色卡片若干;各种颜色的水果图片若干;红色、黄色、绿色的篮子若干

2、学具:

各种实物水果。

活动过程:

一、给卡片娃娃找家

1、出示红、绿色、黄色三种颜色的卡片,提问:

这些卡片娃娃是什么颜色?

2、举起红、绿、黄卡片,并带领幼儿分别向卡片问好

3、出示卡片的家,并提问:

这是卡片娃娃的家,这三个家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哪个是红卡片的家,谁愿意把卡片送回家,鼓励幼儿边送边说;"红卡片娃娃我送你回红色的家。

“以此类推。

二、水果娃娃按颜色分类

1、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这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这些水果娃娃也想回家,想一想,应该送他们回哪个家,谁来试一试。

2、教师带领幼儿进一步讨论:

红【绿色、黄色】家里住着谁为什么他们能住在一起,

三、操作活动

1、出示一个娃娃进行自我介绍,我是水果店的老板,昨天我水果店的水果被老鼠弄乱了,请小朋友帮我整理一下。

2、提出操作要求,把相同颜色的水果放进相应的篮子里。

四、活动评价,说一说红,绿、黄篮子里有些什么水果。

活动反思: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比较好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因此我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生活中以及操作体验中获得发展的愿望,使得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的技能。

在活动中有四个幼儿积极参与但不敢表达大胆简述操作过程。

以后会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2篇、小班数学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幼儿略微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老师引导能正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

因此,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形式感知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

2、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别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和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拼拼图,你们愿不愿意图?

随后,我会出示用这三种图片组成的各种图片展示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会和幼儿一起继续通过想象摆出各种图形。

2、提问;这么多好看的图形你们知道它们使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3、幼儿回答完我会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儿歌的形式把三种图形的特点和名称说给小朋友们听。

二、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

1、游戏;摸一摸。

用摸得形式让小朋友体会这三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游戏;谁的本领大。

出示由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会告诉小朋友它们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帮它找找它们的家。

例如;我会扮演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来帮忙。

4、游戏;找图形宝宝。

在教室地板上摆放三个图形宝宝,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图形站好看谁找的快又好。

三、结束。

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由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明天来了告诉老师。

四、放排排队的歌,带小朋友去卫生间。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2.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1.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2.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

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

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第3篇、小班数学给小动物喂食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日的区域活动中,观察、分析发现我班的幼儿能进行4以内手口一致的点数,但很多孩子还不会说出总数或者说出的总数错误,为了能让幼儿的数经验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归纳、总结。

为此,本次活动希望让孩子能在口手一致点数的基础上,并能正确的说出总数,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地进行4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2.认识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的进行4以内的点数。

难点:

边给小动物喂食边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猫、小鸡动物图片各3~4个。

2.一次性盘子若干个,每个盘子里贴有点子数(数量在1~4之间)。

3.小鱼、胡萝卜、肉骨头、虫子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谈活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

(喜欢)在森林里,也有许多的小动物在玩捉迷藏,它们会是谁呢?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出示黑板)

二、玩“捉迷藏”,找一找

1.你们找到什么动物啦?

2.你们的眼睛可真利害。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你找到几只小狗?

(2个)2只小狗,用2个圆点来表示。

(2)你找到几只小猫?

(1只)。

(3)现在找找小兔,你找到几只小兔?

(4)我们再来找一找,有多少只大公鸡?

三、给小动物喂食

1.小动物们玩啊玩啊,他们好饿了,要吃东西了,这里有这些小动物们最喜欢吃的食物,(用手指黑板贴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食物)是什么动物最喜欢吃的?

把它送给小动物吃。

2.小结(教师出示4盘食物)这里有小兔喜欢吃的萝卜,大公鸡喜欢吃的虫子,小猫喜欢吃的鱼,还有小狗喜欢吃的骨头。

3.教师示范小猫找食。

(装和盘子圆点数量一样多的食物)

4.幼儿示范小狗找食。

(装和盘子圆点数量一样多的食物)

5.今天还来了许多的小动物,他们正躺在你们小椅子下面休息呢?

我们把小动物请出来!

6.小动物们的椅子下有装食物用的盘子,请你们拿出来。

7.请小动物们去找你们喜欢的食物吧!

四、集体检查、反馈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都找对食物了没有:

他们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没有?

那他们装的数量和盘子上的圆点数一样吗?

(如不对,纠正)

2.小结:

所有的小狗、小猫、小兔和大公鸡都很能干,而且装的数量和盘子上的圆点一样多。

五、结束

小动物们吃饱了,请把盘子轻轻的放在小椅子下,我们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吧,小动物们出发啦……教师(陶昌丽)在教学活动中

幼儿积极的参与及集体反馈

教师们在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活动是小班第一学期的数学活动《给小动物喂食》。

活动目标是:

1.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地进行4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2.认识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的快乐。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被激发出来。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没了有趣的游戏情境,从捉迷藏到给小动物送食物再到给小动物喂食,整个游戏情境非常流畅、有趣。

孩子在游戏化的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学习了4以内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正确地说出总数。

此外,活动中游戏的使用,动物角色的选择,都有效的激发了孩子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使活动一步步推向**。

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的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洁,声音有些大声了显得不够亲切。

2.表扬不够具体。

如:

幼儿贴对圆点数或食物后应问幼儿,他贴对了没有?

而不应该总说太好了。

3.由于紧张,语速稍快了点。

对幼儿的照顾也不是那么周全。

4.活动的设计如果能在后面加一个吃的环节,效果会更加好。

回顾准备这一次公开课的经历,我感觉收获很大。

对幼儿教学有了一些更深的体会,对课堂的驾驭有了更多的体验,对一些看似传统的教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第4篇、小班数学星星找朋友教案反思听课记录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观察,比较发现两颗星星之间的相同之处,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天空夜晚背景,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星星卡片;

经验准备:

认识常见颜色,正确点数5以内数量,能辨别图形的大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设置情境,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夜晚蓝蓝的天空中,会有些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星星的外部特征,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

(1)、出示一个金色的五个角的星星,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星星。

A、问:

它是什么样的?

(什么颜色?

有几个角?

B、让幼儿数数有几个角。

C、小结:

它是一颗金色的五角星星。

D、这是一颗金色的五角星,它觉得很孤独,想找找朋友,它会找谁?

(2)、逐一出示三颗星星(红色的五角星、蓝色三角形、金色三角形),初步发现它们分别与金色的五个角的星星的相同属性。

问: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星?

(什么颜色?

几个角?

)金色的五角星星愿意和它做朋友吗?

为什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所有的星星,说说、找找喜欢的星星(进一步引导幼儿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特征,为找星星之间的相同之处做准备)。

玩法:

(1)、请一位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星星,其余的小朋友根据他所描述的星星外形特征摘下相应的星星。

(2)、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描述星星的外形特征,(大小、颜色、几个角,如,金色的三个角的星星,蓝色的小星星)

3、我帮星星找朋友(发现两个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1)、说玩法:

幼儿人手一颗星星,两两找朋友,说说他们为什么是朋友。

(2)、启发提问:

你们为什么找朋友?

(因为颜色一样)

(三)、结束部分:

小结后,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老师的声音甜美,开始部分设计的环节很有诗意,情境性很强,吸引住了幼儿,感觉要带我们走进童话般的世界。

但在“星星找朋友”这环节时,觉得方法单一了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的趣味性不够强,孩子不是很感兴趣,师幼互动不是很热烈,可否在这环节,设计成不同星星的家,让幼儿找找和自己相同的星星,和好朋友到星星家做客,这样,情境性就更浓点,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点?

第5篇、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物结合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我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幼儿爱游戏、好动、好奇、好探究的心理特征和现阶段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结合》。

本活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操作和探索,让幼儿感知数量关系。

本节活动通过给小动物“送水果”的情景创设,来引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使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5以内的数物结合,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在游戏操作中感知和体验数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数与量的结合,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一个数字转盘,一个篮子(内装水果图片若干),贴有数字和动物图片的篮子5个,数字卡1-5,“神奇的手指”音乐。

 

2、学具准备:

数字卡1-5、雪花片若干,“数、物拼板”若干,油画棒、印章及操作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手指游戏:

神奇的手指

二、集体活动:

1、感官调动、复习数字创设情境:

数字转盘手中拿,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

2、创境激趣,按数取物。

创设情境:

森林里要开动物舞会,需要一些水果,有5个小动物来信请求小朋友的帮忙。

三、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第一组:

数物连线,幼儿将数字与相对应的物品连起来。

第二组:

盖印章,幼儿根据左边写出的数字,在右边盖上相应数量的印章。

第三组:

幼儿操作“数、物拼板”,使数卡与物卡一一对应拼在底板上。

第四组:

操作数字卡片和雪花插片,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与数字卡片对应。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幼儿需要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四、游戏巩固,结束活动

游戏“送水果”。

幼儿帮助动物装水果,快乐的去参加动物舞会。

五、活动延伸,积累经验。

1、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自选操作。

2、在户外活动时玩“点数上车”的游戏。

六、生活数学,体验用处。

在日常生活中,凡孩子需要一定数量的物品时,教师或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用数字先表示,然后可按数字表示的数量拿取物品。

活动反思:

从目标来看:

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材料准备看:

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

从活动过程来看:

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

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如:

“数字转盘"的转动,提高了幼儿注意力,活跃了思维。

“送水果”情境创设激励幼儿准确的数出“水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探索并动手操作数字与物品的对应,目标在游戏操作中自然完成。

不足之处:

1、材料虽然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但开放性还是不够强。

2、在幼儿操作中对幼儿的适时指导把握的不够准确。

3、自我专业素养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

第6篇、小班数学《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两组物体能够比较并能探索出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比较物体多少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探索出使两组物体由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的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塑胶垫若干(比幼儿人数少一块),碟、叉等食物若干份,记录卡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找坐垫”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比较物体多少的兴趣。

1、师:

“请小朋友们一起找一块坐垫,来跟老师做游戏。

”让小朋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小朋友多,坐垫少)。

2、集体讨论“如何才能使小朋友人数和坐垫一样多?

二、分组活动,运用重叠、并置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比较餐具的多少。

三、小结

引导幼儿小结如何令“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多种方法。

活动分析:

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娃娃吃饭”的游戏贯穿活动的始末,幼儿在游戏中兴高采烈地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及其变化,同时从不同学习层次的需要出发,用多种材料让幼儿操作让他们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7篇、小班数学我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是小班计算教学的内容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到常见的这些图形,并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运用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来感知它们的特点,使幼儿加深对这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并得以巩固。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掌握这四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难点:

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认识这四种图形。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图片、幼儿操作用的四种几何图形若干

2.固体胶、纸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几幅画

4.奇妙箱

5.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扮演图形妈妈,带图形娃娃(幼儿)做律动。

(二)游戏巩固

1.游戏:

摸一摸“奇妙箱”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

(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

(1)师念儿歌:

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书,问:

“这是什么?

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书、长方形)为什么说书是长方形的?

问: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

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

奇妙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还有的是长方形的。

(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3)、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的?

(4)老师总结:

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圆形就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

2.游戏:

捉迷藏

(1)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2)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并说出有几个?

(3)游戏:

添画(变戏法)

1、交代要求

师:

小朋友的本领真大,现在请你们玩个“变戏法”的游戏。

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会儿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有趣的物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2、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教师小评本活动幼儿表现;作品展览。

(四)活动延伸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教学反思

首先,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活动目标。

整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动探索学习,体现得很和谐融洽。

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看似复杂的几何图形对孩子们来说其实是挺熟悉的。

在周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只是他们有时候没有留意而已。

教师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分辨这几种常见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去看,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变化它们。

在图形组合、变化图形的过程体验到操作、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整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层次清楚,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

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活动气氛。

老师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奋学习,勤于动脑思考,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第8篇、小班数学活动大大小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3、让幼儿体验交往、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生日蛋糕盒。

2、一个温馨的家,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一个大电视机、一个小电视机等。

3、大小不同的玩具、礼物、饼干、糖果等物品若干。

胶泥、胶泥板人手一份,大盘子、小盘子各一个。

指导要素:

重点指导幼儿区分大小不同的礼物,并且在送礼物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过程: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

今天,大大和小小过生日,我们一起到商店去买礼物好吗?

我们开车去吧!

准备好了吗?

出发咯!

(放音乐)

商店到了,停车。

老师:

买礼物的时候小朋友要注意,买两件同类的物品,一件大的,一件小的。

老师可以进行示范。

礼物买好了,我们到大大小小家去吧!

咦!

大大小小的家到了,我们先来敲敲门吧!

一边敲门一边问:

“有人在家吗?

”大大小小的妈妈把门打开,互相问候。

1)认识大大和小小及她们的一些用品。

引导幼儿知道大大用的东西都是大的,小小用的东西都是小的。

并引导幼儿比较自己的礼物,比比哪个大?

哪个小?

2)老师:

“我们给大大小小送礼物吧!

记住:

大大喜欢大的礼物,小小喜欢小的礼物。

”引导幼儿说一句完整的话,如:

“我送大大的苹果给大大”。

3)教师检验幼儿摆放的是否正确。

2、创设情境,激发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大小。

大大小小的妈妈说:

“今天真热闹,我们真高兴,一起来做饼给大大小小庆祝生日好吗?

1)老师示范,引导幼儿:

把大饼放在大盘子里,小饼放在小盘子里。

2)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大小。

(放音乐)

3、唱生日歌,为大大小小庆祝生日。

(放音乐)

4、大大小小的妈妈给小客人发食物。

5、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放音乐)

评价记录:

1、能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能否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3、幼儿是否体验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活动建议:

在娃娃家里摆放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生日蛋糕盒,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一个大电视机、一个小电视机等,继续让幼儿玩“过生日”的游戏,并引导他们区别哪个大、哪个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在视觉上能感知物体的大小,在本次活动中很开心快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只是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