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296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0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栽培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植物栽培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植物栽培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植物栽培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植物栽培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栽培学.docx

《植物栽培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栽培学.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栽培学.docx

植物栽培学

第二章 

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

第一节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概述

第二节树木的个体发育

第三节树木的年龄时期

第四节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第一节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概述

一、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及其相互关系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园林树木个体的生活史,起源于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终于植株的死亡。

其间经过两个过程:

营养过程和生殖过程。

树木个体经过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完成其一生,并延续种的生存和繁荣。

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也包括某些分化过程在内),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生长的结果是使植物躯体的伸长、加粗和器官的增加(叶片增多、分蘖、根、分枝等),是量的变化。

在其生活史中,基于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难以用简单数字等表达的质)的变化称为“发育”。

发育的结果是树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走向复杂,即个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有部分均有明显区别,在高等植物中,发育一般是指达到性机能的成熟,就是当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化出花芽后,使植物体出现了生殖体(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形成),这是质的变化。

(二)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前提,没有一定量的生长,就没有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发育是生长的继续,是在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整个发育过程中又包含着生长。

如种子的萌发、胚伸展为幼苗、幼苗长成成年植株、开花结实时由花芽到花全部开展、由幼果到成熟的果实等,都具有体积增加、植株和器官增长等现象。

在生长的同时也进行发育,茎端生长点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着各发育阶段的一切变化。

只有经过一定的变化之后,在营养体上才形成花芽、开花结果,这样才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因此,发育的实现是由于生长和分化(差异生长)的总的活动结果。

良好的生长才会导致正常的发育,正常的发育则为继续生长准备了条件。

尽管生长和发育是密切相关的两种现象,但又存在着质的区别。

生长是以量变过程为主要特征,是原生质体积的增加和细胞数量的增加,树木通过生长,躯体增大。

发育则表现在细胞生活物质内在的变化上,是以质变为显著特征的变化过程。

树木通过发育,才能开花、结果和形成种子。

对树木生长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对发育有利;反之亦然。

生长与发育所需环境条件有显著不同,只有分别满足生长和发育的具体需要时,树木生活才得以正常进行。

二、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节律性

树木生长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即细胞分裂、细胞延长和细胞分

化。

从理论上讲,树木各细胞和

组织的生长潜力是无限的,它们

的生长过程应该始终按指数式进

行增长,但事实上由于细胞或器

官之间的交互作用限制了生长,

使整个生长呈现出“慢——快——

慢”的节奏性。

(二)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园林树木无论是实生苗还是营养繁殖苗,完成生命活动史,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上千年,年复一年地生长、发育着。

我们把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结果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而植物随每年四季的更替而出现的外部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称为“年生命周期”。

三、园林树木群体的生长发育

(一)园林树木群体的组成

植物群体是由不同的植物种类(成分)所组成的,但各个种类在数量上并不是均等的、作用上的重要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通常按照园林树木各组成物种的重要程度,将园林树木划分为:

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

(二)园林树木群体的结构

园林树木群体(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生活型;其次,群体中植物种类的多寡及密度对外貌有很大影响;此外,群体的外貌还会因一年四季的更替而呈现出季相变化。

垂直结构上看,有单层的群体,如乔木层,草本层,也有复层的,如乔灌草层。

从森林生态效益的角度看,乔灌草复层群体结构的叶面积系数比单纯的乔木层或草本层(的叶面积系数)要大得多,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种绿化模式,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草坪热、大树移植热等不良的绿化理念。

从地表水平方向看,园林树木群体内部植物的分布可能是均匀的,如等距离种植的行道树、规则式种植的果园、防护林、经济林等,也可能是不均匀的,如树丛、树群的镶嵌种植模式等。

此外,从构成群体的个体年龄结构看,有处于幼年期的树木、青年期的树木、壮年期的树木,也处于老年期的树木。

(三)园林树木群体的生长发育和演替

一般来说,园林树木群体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形成期(幼年期)、发育期(青年期)、相对稳定期(成年期)、衰老期及群体的更新与更替(老年及更新期)四个时期。

第二节树木的个体发育

树木的生命周期:

树木从播种开始,经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至衰老、死亡的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包括树木的外形、生长速度、寿命长短、繁殖方式、开花结实等特性)。

一、树木个体发育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

(一)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1.离心生长:

由根颈向二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叫“离心生长”。

2.离心秃裸:

在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

(二)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这种更新和枯亡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冠)外向内(膛)、由上(顶部)而下(部),直至根颈部进行的,所以称为“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

(三)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

不同类别的树木,其更新方式和能力大小很不相同。

1.乔木类

比较复杂,取决于潜伏芽的有无及潜伏芽的寿命,此外,有些乔木还可依靠根蘖更新

2.灌木类

灌木离心生长时间短,地上部枝条衰亡较快,寿命多不长;有些灌木干、枝也可向心更新,但多从茎枝基部及根上发生萌蘖更新为主。

3.藤木类

藤木的先端离心生长常比较快,主蔓基部易光秃。

其更新有的类似乔木,有的类似灌木,也有的介于二者之间。

二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

(一)有性繁殖树发育阶段的划分

1、胚胎阶段:

受精卵——种子(成熟)

在母体内发育,受母体营养水平和内在机制的调控。

2、幼年阶段:

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

3、成熟阶段:

第一次开花——开始出现向心更新

4、衰老阶段:

开始向心更新——死亡

(二)树体发育阶段的分区p10

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有通过了前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入后一个发育阶段,一旦树木的组织和器官的发育进入到更高的阶段,就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发育阶段,由此可见,由于阶段发育的局限性、顺序性及不可逆性的特点,导致树体不同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可能存在着本质差别。

因此,多年生成年实生树越靠近根颈年龄越大,阶段发育越年轻;反之,离根颈越近则年龄越大,阶段发育越老,所谓“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

同理,树冠和根系不同部位的根、枝都存在这种现象,树冠尤其明显。

三无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

无论取自成熟阶段的枝条还是幼年阶段的枝条繁殖的树木,其发育阶段是母体的继续与发展,表现为无明显幼年阶段(期),开花结果受营养面积的控制。

四树木阶段发育所必备的内部条件P13-14

1树木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生长量

2生长点分生组织要经历一定数量的细胞分裂

3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物质代谢活性和激素的变化

总之,树木达到一定大小和形态学上的复杂性(或复杂程度),是木本植物成花所必需的条件。

(经过一定次数的季节性生长周期(生长——休眠——生长))

第三节树木的年龄时期

一有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P14图1-5)

1、幼年期:

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

⑴顶端优势特强,无分枝或少分枝;⑵不开花结果;⑶幼年期后期,很多树种的分枝习性逐渐改变,分枝渐多;(4)管理上,大水大肥供应,轻修剪多留枝,使其根深叶茂,为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打基础。

2、结果初期:

第一次开花——大量开花之前

⑴离心生长最快的时期,可达到或接近最大营养面积,达到定型的大小;⑵部分花芽发育不全,座果率低,但开花结果数量逐年增加/多;⑶管理上,对于开花、结果的树木来说,轻剪和重肥是主要措施,以便使树冠尽快达到预定的最大营养面积,但当树体达到一定大小后,可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以便进行生殖生长。

3、结果盛期:

开始大量开花结果——开花结果连续下降的初期为止

(1)连续多年的生长、结果和花芽形成趋于平衡,但由于花果量大,可出现大小年现象;

(2)骨干枝、主根离心秃裸明显;(3)管理上,水肥供应是关键之一;细致地更新修剪,均衡地配备营养枝、结果枝、结果预备枝,使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枝叶生长、结果、花芽分化)形成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是关键措施之二。

4结果后期:

明显下降的开花结果量——几乎失去观花、观果价值为止

(1)开始出现向心更新;

(2)管理上,以大量疏花疏果为重点,加强水肥管理,促发新根,适当重剪、回缩和更新骨干枝,以便延缓衰老。

5衰老期骨干枝、骨干根逐步衰亡、生长显著减弱——植株死亡为止

(1)更新渐向基部靠拢(即向心更新、向心枯亡);

(2)栽培管理上,应视栽培目的而不同,如为古树名木,则应采取复壮措施,尽可能延续生命周期;一般花木,可萌芽更新或砍伐后重新栽植。

总之,如何缩短实生树的幼年期,加速性成熟过程,以及维持成年阶段和延缓老化(或衰老)过程,是树木栽培者和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无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

也大体上划分上述5个时期,各时期有特点及其栽培管理措施与实生树相应时期基本相似或完全相同。

第四节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一树木幼年阶段的特征

(1)形态标志以外部形态特征区分和确定幼年、成年阶段问题,决定于外部特征是否稳定或是否与内在阶段相一致。

①叶形如杏,总体上与上部成年叶比,树冠下部枝上的叶片小;桃,与上部成叶或嫁接的栽培品种比,均较窄;侧柏具针刺状叶(而成年叶为鳞片叶);兰桉幼年叶圆钝而宽大(成年叶呈披针形)。

②分技角度及其附属物如苹果幼年期所发枝分枝角度很小;刺槐干基部有刺,多不开花。

③枯叶脱落性栎类某些树种(如栓皮栎、橡树、水青冈、板栗等)的实生幼树秋冬已枯之叶不落,待来春发芽时才落;而成年树上部枝的枯叶秋冬普遍脱落。

④叶序有的树木幼年时为互生,长大变对生;也有的相反变化。

⑤扦插、压条生根能力许多成年树外围枝已丧失再生不定根的能力,而幼年期树木多数生根容易。

例如苹果实生矮化砧母株,如进行灌丛状的直立压条易生根,而进行普通压条繁殖时,年龄越大,先端枝生根越难。

需进行回缩重剪,用根颈部所发之枝进行水平压条才易生根。

(2)解剖学特征有人研究发现,水青冈不论光照如何,其幼年叶倾向于阴性结构;苹果和其他树种也有类似情况。

仁果类果树幼树一年生枝的横切面,木质部占的比例大,导管少,薄壁细胞和髓细胞少,皮层与韧皮部不发达,因而有人认为,其幼年期的枝茎解剖构造,不宜于积累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故用环剥等不能诱导成花。

(3)生理生化特征树木幼年期的还原糖、淀粉、纯蛋白、果胶物质、灰分等营养物质较少,而纤维素、半纤维素较多。

在对苹果和柑桔幼年和成年叶片组织的核酸含量测定中,发现幼年期的RNA/DNA的比值小,说明基因不活泼,而成年树则变得活泼有效。

这一生理状态的变化说明,欲想缩短幼年阶段,必须创造条件来提高RNA/DNA比值。

例如,增施氮、磷、钾肥,或为降低核酸酶(RNAse)的活性,必须使新梢内保持适宜的锌浓度。

因为锌不足,会导致核酸酶(RNAse)活性的增加和RNA/DNA比值的降低,从而阻碍花芽的形成。

二树木幼年阶段变化的控制

(1)环境的方法:

如温度的高低、时照的长短等;

(2)嫁接或修剪的方法

(3)生长激素的控制,如施用赤霉素(GA3)等。

三、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一)树木的寿命

不同树种的寿命差异很大,同时树木的寿命又其树体所处的环境而异。

(二)树木衰老的标志

树木的代谢降低,营养和生殖组织的生长逐渐减少,顶端优势消失,枯枝增多,愈合缓慢,心材形成,容易感染病虫害和遭受不良环境条件的损害,向地性反应消失以及光合组织对非光合组织的比例减少等。

1枝干生长

2形成层的生长

3根的生长

4干重增长量

5根冠、茎和根系相对比例(P20图1-6)

(三)树木衰老的机理

木本植物衰老的机理十分复杂,涉及到各种代谢物质对生长中组织的可给性的变化,随着树木的衰老,有机营养、水分、矿质和激素的关系等发生变化,使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失去平衡。

(四)树木的复壮

树木的老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是可通过深翻土壤、修剪树根,多施N肥、有机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回缩树冠等措施复壮的。

当然,这种复壮后的生活潜力不能达到实生树发育初期的水平,但能暂时或部分地提高其生活潜力,此外,通过营养繁殖也可使树木复壮。

至于复壮潜势提高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材料最适宜的生理年龄(指该材料在植株发育所经历的总年龄)和时间年龄(指该材料自出生时算起的年龄)。

第三章树木的年生长发育周期

年生长周期:

在一年中,树木每年随季节周期变化而出现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称为树木的年周期。

物候:

在一年中,树木都会随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而发生许多变化。

如萌芽,抽枝展叶或开花、新芽形成或分化、果实成熟、落叶并转入休眠等,这种现象称为“物候”,植物在外部所呈现的各种形态变化,称为“物候相”,各个物候相出现的时期称为“物候期”。

总之,树木一年中各器官生长发育这种有规律地呈节奏性的动态变化和一年中的季节性气候变化相吻合,即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物候是树木年周期的直观表现,是树木年周期划分的重要依据。

一、树木的物候规律

根据物候学的研究和树木物候观察,总结出树木物候有以下一些规律:

1.同树同地区同一地点,因气候而不同

(1)同时节因不同小气候环境而不同;

(2)因古今气候不同而不同(物候的古今差异分律);

(3)因不同年份气候不同而异;

2.同树同地区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物候的高下差异分律)

3.因树因不同地区而异

(1)因纬度不同而异(物候的南北差异分律);

(2)因经度不同而异(物候的东西差异分律)

4.同树同一物候,因部位而异

5.同树因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影响而不同

6.同树同品种因不同(尤以实生繁殖)个体而异

7.同树不同品种而异

8.不同树种物候不同

9.不同类别的树木(如落叶树木和常绿树木)物候表现出很大差异

二、落叶树的年周期特点

具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从春季开始萌芽生长,至秋季落叶前为生长期。

树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为休眠期。

在生长期和休眠期之间又各有一个过渡期。

1、休眠转入生长期

这是落叶树从休眠期转入生长期前的一个过渡时期,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发为止。

(1)外部形态:

外观上看无明显的变化。

(2)内部生理:

这段时间树木的内部生理活动由弱转强,树液开始流动。

(3)特点:

抗寒能力减弱,遇突然降温,易发生寒害或冻害。

2、生长期

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为止为树木的生长期,包括整个生长季。

特点如下:

(1)时间长:

是树木年周期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2)外部形态变化大:

变化极大,经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过程,不同树种,所展现的过程又不同,园林树木的观赏性集中在此阶段。

(3)重演性和顺序性:

按开花与展叶的顺序,大体上可划分为:

先花后叶类;先叶后花类;花叶同放类;

(4)内部生理:

物质的转化、分配、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内源激素的变化等。

(5)养护管理上,生长期是养护管理的工作重点,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肥水的需求,以促进树体的良好生长,开花结果。

3、生长转入休眠期

(1)时期和标志:

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

正常落叶是组织成熟和进入休眠的标志。

(2)生长转休眠的时期存在差异性

a不同树种进入休眠的早晚不同;

b同树种、不同年龄进入休眠的早晚不同:

幼年树比成年树进入休眠迟,而解除休眠早;

c同一树体不同组织和器官进入休眠的早晚不同:

一般小枝、细弱短枝、早期形成的芽,进入休眠早;主枝、主干休眠晚,根颈最迟(而解除休眠最早,故易受冻害);同一枝条,皮层、木质部进入休眠早,形成层最迟,故初冬遇寒流形成层易受冻;花芽比叶芽休眠早,萌发也迟。

(3)内部生理:

养分的转化,贮藏,细胞液、原生质膜等的变化。

(4)影响树木由生长转入休眠的外部因素:

凡能影响枝条停止生长以及正常落叶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其休眠。

a一般秋季日照变短是导致树木落叶,进入休眠的主要因素;b气温的降低加速了这一过程的进展(低温休眠、高温休眠);c树体缺N素和抽水,提早休眠(叶茎基部形成离层即脱落)

(5)养护管理上:

过早落叶的原因:

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止土壤过干、营养不足等常引起早落叶(过早落叶,不利养分积累和组织成熟,干旱、水涝、病虫害等都会造成早期落叶,甚至引起再次生长,危害很大);(防止)推迟落叶的原因:

应及时停止施过多N肥、增施P、K肥,及时停止灌水、防止土壤过湿等(该落不落,说明树木末作好越冬准备,易发生冻害和枯捎。

4、(相对)休眠期:

秋末冬初秋叶树正常落叶后到次春树液开始流动前为止,是落叶树木的相对休眠期(是相对于生长期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落叶休眠是温带树木在进化过程中对冬季低温环境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如果没有这种特性,正在生长着的幼嫩组织,就会受早霜的危害,并难以越冬而死亡。

(1)特征:

抗性强,生命活动较微弱、缓慢。

(2)休眠的类型:

依休眠状态的不同,又分为自然休眠期和被迫休眠期。

自然休眠(深休眠或熟休眠):

是指树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不能萌芽生长,它是由于树木的生理过程或树木的遗传特性决定的(12月~次年1-2月)。

大体上,原产寒温带的落叶树,通过自然体眠期要求0~10℃的一定积温;原产暖温带的落叶树木,约在

5~15℃条件下一定的积温,具体还因树种和品种而异。

冬季低温不足,会引起萌芽或开花参差不齐。

北树南移,常因冬季低温不足,表现为花芽少,易脱落,或新梢节间短,叶呈莲座状等现象。

树木需寒度学说(∑T):

∑T=∑t×n式中t为某日的平均温度(℃);n为所经历的低温天数;T为某树种所需的低温累积量(℃)。

春化作用/春化阶段亦称温度阶段(或温期):

低温(包括人工及自然低温)诱导或促进植株开花的作用,这个时期称为春化阶段。

冬型树木:

在小于10℃的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春型树木:

能在10℃以上的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

被迫休眠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一种休眠称之为~。

落叶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如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的条件时,仍不能生长,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

5~15℃条件下一定的积温,具体还因树种和品种而异。

冬季低温不足,会引起萌芽或开花参差不齐。

北树南移,常因冬季低温不足,表现为花芽少,易脱落,或新梢节间短,叶呈莲座状等现象。

树木需寒度学说(∑T):

∑T=∑t×n式中t为某日的平均温度(℃);n为所经历的低温天数;T为某树种所需的低温累积量(℃)。

被迫休眠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一种休眠称之为~。

落叶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如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的条件时,仍不能生长,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

三、落叶树的年周期特点

1、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

2、树叶的寿命:

树种不同变化较大,从1年至10年以上;落叶期也不同,多数在新叶萌发期落叶。

3、生长发育表现出多次性,如多次开花,多次抽梢。

果实发育期长等。

4、无自然休眠期,但会因高温或低温而被迫休眠。

四、园林树木的物侯观测

(一)观测的目的与意义

物候是地理气候研究、树木栽培的区域规划等重要的依据。

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可以为园林树木设计、选配树种提供依据,同时为园林树木的繁殖、栽培、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观测法

1注意事项:

要想正确观察树木的物候与物候期,需做到以下这些方面:

(1)选定观测点?

(观测点要具固定性、代表性,选定后将观测点的详细情况记载)

(2)选定观测目标(应为发育正常,开花结实3年以上;树冠、枝叶较匀称,体形中庸)

(3)固定观测时间(一般3-5天观测一次。

但在开花、展叶期要每天观测,一天中最好在下午2-3点观测)

(4)选定观测的部位(一般在向阳的一面,最好观测树木的中部枝条和全面观测)

(5)固定观测记录的人员(认真、责任心强)

(6)观测的内容包括:

根系生长期、树液流动期、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新梢生长周期、花芽分化期、叶秋季变色期、落叶期。

2.园林树木物候观测项目与特征

物候观测的项目常因物候观测的目的要求而不同,有主次、详略等变化。

通常对园林树木来说,其开花物候(含花期和单花习性)、观果物候、秋色叶物候等相对比较重要,又因不同树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即使同一物候,除物候长短不同外,可能还会有形态上的差异(如不同树种的单花开放习性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结合具体树种的具体情况和任务要求,灵活确定物候期划分的依据与标准。

下面介绍一般情况:

根系生长周期——树木根系随气候变化而在根系数量,长度,粗度上有规律的增长的现象称根系生长周期。

树液流动开始期——树木以新伤口出现水滴状分泌液为标志称树液流动开始期。

萌芽期——指芽萌动至芽膨大这一时期。

   1)芽膨大始期

   2)芽开放期或显蕾期(花蕾或花序出现期)

展叶期——从芽苞中伸出卷曲或按叶脉褶叠着的小叶至春叶特有色彩在整体上消失这一时期。

  1)展叶开始期 2)展叶盛期 3)春色叶呈现始期

  4)春色叶变色期

开花期——指观测株上5%的花瓣完全展开至残留约5%的花这一时期。

 

1)开花始期 2)开花盛期 3)开花末期

  4)多次开花期

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从座果至果实或种子成熟脱落止。

  1)幼果出现期 2)果实生长周期 3)生理落果期 4)果实或种子成熟期 5)脱落期

新梢生长周期——由叶芽萌动开始,至枝条停止生长为止。

 一次梢(春梢) 二次梢(夏梢) 三次梢(秋梢)

花芽分化期——指花芽分化始终这一时期称花芽分化期。

不同树木花芽分化期不同。

单性花树种,其雄花芽和雌花芽分化期亦有差异。

叶秋季变色期——指由于正常季节变化树木出现变色叶,其颜色不再消失,并且新变色叶在不断增多至全部变色的时期。

  1)秋叶开始变色期 

  2)秋叶全部变色期

  3)可供观赏秋色叶期

落叶期——观测树木秋季开始落叶至树上全部叶子落尽时止。

 1)落叶始期 2)落叶盛期 3)落叶末期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选择与生态配置

第一节园林树木的树种选择

一、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园林树种的选择应满足三条基本原则:

目的性

适应性

经济性

一)目的性原则

  所选择的树种应具备充分满足栽培目的性状要求,不仅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要符合提供最大生态功能的要求。

二)适应性原则

园林树木的选择必须做到“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即选择合适的树种以适应场地自然条件的种植。

(三)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目的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来源广、繁殖较容易、苗木价格低、移栽成活率高、养护费用较低的树种或品种,尽量避免远途购苗。

附:

树种选择的意义

    在园林绿化中,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景成败的关键之一。

   园林树种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要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与观赏效应的需要。

前者是树种的适地选择,后者是树种的功能选择,这两方面紧密结合,体现了“生物与效益兼顾”的精神。

……,因此,对树种功能效益的要求是目的,而适地适树则是达到此目的的手段或前提,才前提具备的条件下,才可取得预想的效果。

——科学性与艺术性——

二、适地适树的原则

(一)适地适树的概念与标准

1概念:

适地适树是指使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园林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