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272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2008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2007年11月6日

友情提示: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其他各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请保持答卷纸的整洁。

第I卷(24分)

一、本大题含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晕车  酝酿  愠怒  韵味  含蓄蕴藉

B.枢纽  倏忽  蔬菜  贤淑  不辨菽麦

C.地壳  俊俏  诀窍  翘楚  愀然不悦

D.间谍  饯别  进谏  僭越  直栏横槛

2.把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成语,改换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语文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换为“一暴十寒”)

  B.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铁锹一扔,纵身跳进汹涌的江水里。

(换为“当机立断”)

  C.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那个私立中学因连续的意外事故,发不出薪水了。

(换为“祸不单行”)

  D.“光想吃现成饭不行,你还得仔细想想。

”(换为“坐享其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B.去年,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已出现变异,病毒所含植物血凝素与人细胞受体更易结合。

C.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D.首都高校师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报告会是全国教育战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之一。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

再过两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这里举办,大约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

②一个建筑史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诞生

③这就意味着,“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

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A.⑤①④③②B.②③⑤①④C.③②⑤①④D.⑤①④②③

二、本大题含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尚节亭记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

指《易经》;②传:

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右之器以欹;欹:

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或以之惩志而自警惩:

惩戒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涉:

经历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

应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于是乎有裨焉

B.或以之惩志而自警然则以节言竹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予观而喜之而又与吾徒游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⑥故让国,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B.②③⑤C.④⑤⑥D.④⑤⑧

8.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

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

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

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第Ⅱ卷(126分)

三、本大题含3小题,共21分。

9.

(1)用“/”给下列语句断句(3分)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2)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3分)

②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

(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结合诗句简析之。

(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⑵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庄子《逍遥游》)

⑶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

四、本大题含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流行音乐与岭南文化(节选)陈小奇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决定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不同的审美趣味。

南方的音乐,包括南方的文化艺术等,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和北方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极。

但是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因为建国以来我们的文化基本上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文化形态。

1993年,《涛声依旧》上了“春晚”,当时我觉得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春节晚会所要求的气氛跟它完全是两码事。

这首南方味很重的歌曲,虽然跟整个春节晚会的气氛格格不入,但是它冒出来了,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

这说明南方文化实际上有很高的价值,它对受众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被长期忽视了。

被忽视并不意味着南方的审美趣味、南方的审美价值就应该缺失。

从广东流行音乐界来说我们一直在坚持这个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

所以在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和《羊城晚报》搞广东流行乐坛的“南方乐派”的研讨会。

我们所指的“南方乐派”不仅是广东而且是整个南方。

我们希望把广东这种流行音乐作为南方文化的一个载体,从而使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更为多元化。

当然,广东流性音乐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广东有很多个“最”。

比如,最早的电子合成器的音乐是在广东这边开始的。

我想重点说的是,广东是最早涌现出填词队伍的一个省份。

国内那时自己的原创歌曲并不多,只能是用外面的歌曲进来填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需求。

外面的歌曲进来虽然说那时没有版权问题,但还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改歌词。

一改歌词实际上就产生了填词这个行业。

填词这个行业后来成为广东原创歌曲产生的一个摇篮。

  广东流行音乐重视艺术的宣泄功能,这是平民性的一大体现。

我们知道艺术有很多的功能,它包括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除了这两种经常被强调的之外,还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娱乐功能,一个是宣泄功能。

这两种经常被忽略。

包括作为流行音乐主流的“爱情歌曲”等,它对青少年群体具有很好的情感宣泄作用,但很多人就是看不到这一点。

平民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捕捉广东特有的时代题材,用歌曲表现一种当代的人文关怀。

在这一方面,广东出了很多的作品,其中最典型的是打工歌曲和出门人文化歌曲,这是广东特有的产物,而且出现很多很不错的作品。

  广东是娱乐性比较强的一个地方,广东流行音乐亦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是喜听乐唱的卡拉OK功能,大家喜欢又能听又能唱的;另外一个是不拘雅俗的创作理念,这也是广东的一个特点。

例如1993年的时候广东两首歌在全国大受欢迎,一首《涛声依旧》,一首《小芳》。

《涛声依旧》在当时是被认为很文雅的东西,我自己都觉得是不可能走红的一个歌曲,没想到莫名其妙地红起来了。

我想当时老百姓未必听得懂,但最后是大家都接受了。

而《小芳》一开始出来给大家骂得一塌糊涂,说它太俗气了,这个在最后也是非常的红,而且最后很多文化界的人都喜欢了。

这说明雅俗共赏并非不可能,但它只是一种结果而不应该作为功利性的创作追求。

  广东是海洋文化浸染的一个地方,所以广东在整个近代的历史上能够提供这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容纳这么多外来的文化。

比如我们知道的粤曲,它是最早使用萨克斯风的,还有小提琴。

广东它真是什么都敢做。

现在广东是西北风的歌曲、少数民族歌曲等与岭南的地域歌曲、方言歌曲并存的格局。

兼容性的另外一点就是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交响音乐的互相渗透和交融。

这在广东是做得比较好的,从最早的录音中使用大量的民族乐器,到后来产生了新民歌以及我们最近搞的“广东流行歌曲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等。

我想这也是广东流行音乐给大家呈现的一个新的面貌。

广东商业文化最为发达,使得广东流行音乐具备了其他地域所缺少的务实。

比如大众市场和小众市场的划分、小成本制作和新时期的签约歌手制度等,广东现在的制作主力是小规模的工作室。

他们用最低额的宣传成本把歌曲制作推广出去,例如放在网络上面就是最省钱的一种方式,即使是这样它也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全国十首下载量最大的歌曲其中有七八首都是广东的。

这里面产生的产值是相当大的。

像《一万个理由》、《月亮之上》等等这些歌曲实际上它们的下载量一年都达到了1500万条,一条短信是两块钱,那么一首歌曲一年就有三亿元的产值。

(陈小奇在“岭南文化大讲坛”上的讲话摘要)

12.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广东流行音乐作为南方文化的一个代表,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但由于长期被北方文化排挤而缺失。

B.广东原创歌曲的产生最初形式是改歌词,而为此形成的填词这一行业有着自发性的特点。

C.广东流行音乐不拘雅俗的创作理念在乐坛上有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它不应成为一种功利性的创作追求。

D.南方味浓郁的《涛声依旧》,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是区域性的审美观念和趣味。

E.目前,广东有西北风的歌曲、少数民族歌曲等与岭南的地域歌曲、方言歌曲并存的格局以及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交响音乐的互相渗透和交融都很好地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兼容性,而且内容实质是一致的。

F.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流行歌曲的宣传成本大大降低却取得相当不错的效益。

13.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广东流行音乐的南派风格的有(4分)

A.《涛声依旧》与《小芳》的雅俗共赏。

B.粤曲中最早使用萨克斯风和小提琴。

C.打工歌曲和出门人文化歌曲。

D.新民歌和西北风歌曲。

14.使中国流行音乐风格更为多元化的广东流行音乐是南方文化的一个载体,请联系实例谈谈它有哪些特点。

(5分)

15.“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决定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不同的审美趣味。

”请结合广东流行音乐的特点,选取其中一点分析其产生原因,并谈谈对岭南文化有什么的影响。

(5分)

五、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含3小题,共15分。

请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茶 垢凌鼎年

    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

“茶垢,茶之精华也!

    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来不洗不擦的。

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紫黑里透亮。

揭开壶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竟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

    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

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中之茶了。

    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有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

更有一说录此备考:

即此壶较之一般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

其一,任是大暑天,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茶,其味不改。

    史老爹曾不无炫耀地说过:

“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

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

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

    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紫檀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祖上所遗精华之韵味,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古庙镇来探望老人。

    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

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

大概他太喜欢这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

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

她推开紫砂壶说:

“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

    “你不喝我喝。

”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

    第二天一早起来,史老爹照例又去拿紫砂壶泡茶。

谁知不看犹可,一看刹那间两眼发直,腮帮上的肉颤抖不已,嘴巴张得大大的,如同傻了似的——原来那把紫砂壶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百年茶垢荡然无存。

    僵立半晌后,史老爹突然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叫喊:

“还我茶垢!

还我……”

    随着这一声喊,史老爹突然血窜脑门,痰塞喉头,就此昏厥于地。

    清清又惊又怕,委屈得直抹眼泪。

    一阵忙乎后,清清父亲赶紧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小心翼翼地捧到老人面前。

    恍恍惚惚中回过气来的史老爹一见紫砂壶,顿时如溺水者抓到了什么,一把抢过紫砂壶,紧紧地贴在胸口。

许久,他泪眼迷糊地呷了一口。

哪晓得茶才入口,即刻乱吐不已。

眼神一下子黯然失色。

手,无力地垂了下来,面如死灰似的。

惟听得他气若游丝,喃喃地吐出:

“不是这味!

不……是……这……味……不……是……这……味……”

16.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试简要归纳。

(每一部分不超过8个字)(4分)

17.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5分)

18.你认为这篇小说中“茶垢”的寓意是什么?

试简要分析小说的主题。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9—21题。

爱迪生传

  81岁,爱迪生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

他发来了一个电报:

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

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

他对我说:

‘我已经研究了60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

’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

这次他带去了7个助手,已经收集并试验了945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了福特的建议,为改变美国橡胶靠进口的状况,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

他要求采集的植物的生长期必须很短,“取胶工艺也将机械化,尽量少用手工劳动”。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

这时,爱迪生全家一心想的就是橡胶。

用爱迪生太太的话讲:

“我们一家大小无时不在谈论橡胶。

我们说的、想的、梦见的都是橡胶。

因为除此之外,爱迪生先生不许我们做其他事情。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的人采集了约3000种植物回到美国。

爱迪生对14000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对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

1928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

他说:

“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

”“我希望产量能增至100天10磅,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

”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

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

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

临终时他说:

“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他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

  消息传出,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悲哀之中。

唁电雪片般从美国各地、从世界各国飞来,同时,爱迪生的家属和美国白宫也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有关怎样纪念爱迪生的各种建议。

有人主张纪念活动开始后,全世界的电灯都象征性地关闭一分钟。

有的主张由胡佛总统下令,在葬礼当天将美国全境的电源切断一分钟。

有人建议,除关键的电灯以外,其他所有的电灯都在自愿的情况下关闭。

  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

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

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

(节选自李其荣《爱迪生传》)

19.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生产橡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

(4分)

20.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这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

(5分)

21.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

“工作、爱情、游戏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方面,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算作一个精神健康的人。

”而爱迪生连生日那天都在工作,你认为他算精神健康的人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本大题含3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在横线上填一个精练而意义深刻的语句作结尾。

(3分)

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数千座房屋,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有不少家庭陆续发现了自家饱受大火摧残而留存下来的瓷器。

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

如此易碎的一个物品,竟然能从这场凶猛无情的大火中幸存下来。

灾难后学校重新开学的第一天,当地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

他问的学生:

“为什么我的房子都烧成了灰烬,而唯独这个小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最后,教授抑制不住激动,自己回答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按照要求,将下列词或短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删词语,标点占格。

(4分)

中山大学文科楼  主题  在    “诗词格律及吟诵”   陈永正教授

的   举行   是   讲座

强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情境,任选十二生肖中的一组,仿照划线部分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5分)

一次,一个欧洲贵族参访团访问中国,他们中的大多数非常有学问和修养,但有些人背后隐藏着一种傲慢。

最后一天聚餐,一位贵族站了起来说:

你们中国人,怎么属什么猪啊,狗啊,老鼠啊!

不像我们,都是金牛座,狮子座,仙女座……真不知你们祖先怎么想的!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先前的优雅完全不见了。

这时,一位中方工作人员站起来,用平和的语气说:

是的,中国人的祖先很实在。

我们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第一组是老鼠和牛:

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

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

智慧和勤奋相结合,是祖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组是老虎和兔子:

第三组是龙和蛇:

第四组是马和羊:

第五组是猴子和鸡:

最后一组是狗和猪:

这些贵族们听完这些,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全场鸦雀无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品”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种含义:

⑴体味,如品味、品尝;⑵评论好坏,按一定的等级衡量,如品评、品鉴;⑶品质……

例如我们可以品味人生的苦难、沧桑,也可以品味文学经典、音乐经典。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

C(“地壳”“俊俏”“诀窍”读“qiào”,“翘楚”读qiáo,“愀然不悦”读qiǎo,

A项都读yùn,B项都读shū,D项都读jiàn)

2.答案:

B(“当机立断”指“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3.答案:

B(A.句中“看到”与“乡音”“笑声”搭配不当;C.去掉“所致”或“染上此病”,“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歧义;D.句中成分残缺,应在“弘扬”前加“以”)

4.答案:

C(此题可以从标点和句意两方面考虑)

5.答案:

D(宜:

适宜)

6.答案:

B(A.兼词“于之”,从花草树木中/语气词,无义。

B.介词,用、拿。

C.就/才。

D.连词,就/连词,却)

7.答案:

C(①②③⑧中“节”取实义,④⑤⑥中“节”取虚义,⑦二者兼而有之)

8.答案: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是说:

“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

”另外,在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