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161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x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南海桂城中学 

潮阳一中宝安中学普宁二中

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文

命题:

潮阳一中语文组审题普宁二中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煽动/潸然咯血/炮烙蹊跷/独辟蹊径

B.游弋/刈草侪辈/跻身轴承/压轴好戏

C.纰漏/癖好缧绁/泄密薄荷/薄利多销

D.颈联/径自会晤/梧桐散落/散兵游勇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随着广州亚残运会的火炬点燃,开幕式筹备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几经推敲、几经修改,一个老到的总体运行方案终于出台,但组织这么偌大的排练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与亚运会相比,亚残运会有其特殊性,残疾人也有特殊需求。

“细节决定成败,细微才见功夫。

”在筹备开幕式过程中,各子团队负责人按照要求将工作时间精细到每一秒,空间精细到每一米,人员精细到每一岗,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时,确保无微不至、百不一爽。

A.老到    B.偌大    C.无微不至    D.百不一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B.上一届茅盾文学奖终评时,很多人都感叹《我的丁一之旅》读不懂,他们只关注小说的趣味,而从未想过史铁生式的精神冥思留一个空间。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

——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

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

可是,即使如此,,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②④①③⑤B.②⑤③④①C.④②①③⑤D.⑤②③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

少骁勇,善用马槊。

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

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

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

自云:

“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

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

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

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

“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

“荷公接待,极欲报恩。

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

授秦王府左三统军。

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知节白太宗曰:

“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

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

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

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

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

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

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军还,坐免官。

未几,授岐州刺史。

表请乞骸骨,许之。

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

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

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简:

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         营:

安营,驻扎

C.构之于高祖             构:

陷害

D.表请乞骸骨,许之         表:

奏章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②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③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A.以因则B.而为乃

C.以为乃D.而因则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咬金有胆识。

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

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C.程咬金几易其主。

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

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但是后来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9.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3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4分)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7分)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

为什么?

(3分)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分)

1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

“夫仁者,,。

”(《论语》)

(2)又有清流激湍,,  ,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

(《诗经·卫风·氓》)

(4)     ,   __。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读书须教有疑解玺璋

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

孟子说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

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

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来的呢?

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

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

老师说,南宋时的人。

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

老师说,东周时的人。

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

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无言以对。

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

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

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

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

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

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

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

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

戴震则指出:

“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

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

“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

”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

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

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

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

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

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

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

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

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

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

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

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历得来”,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

历史上许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

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

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

“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

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

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迹”还原为真相。

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

或如朱熹所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

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

D.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E.读书中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13.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

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

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

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

14.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

请简要作答。

(4分)

15.著名学者吴组缃的儿子吴葆刚告诉他父亲,杂志上讲竹笋虽然好吃,但主要是纤维,并没什么营养。

吴组缃立刻反驳道,熊猫只吃竹子,可是长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说这东西没营养呢。

这个事例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

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小题。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平安里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是棉布同业工会的人集资建造的,所以住在这里的十二户人家全都是棉布店或者小棉纺厂老板的后代。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些人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混得都不大如意,房子年久失修,也没有能力翻修,平安里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贫民窟,而其中最为穷困潦倒的要算是谢恒涛家了。

谢恒涛下岗后由于身体不好没能重新上岗,全家就靠老婆的一点儿工资过活,因而被定为低保户,享受着政府发放的低保金。

去年,平安里被划定为城市历史建筑,政府出钱修缮了一番,平安里的小楼顿时身价百倍,据说每幢楼都价值百万以上,谢恒涛他们全都成了“百万富翁”,虽然这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住房,即使再值钱也丝毫不能改变他们拮据的现状,但还是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底气,他们走路时脊梁都挺直了许多。

不久,南方发水灾,社区号召大家向灾区捐款。

谢恒涛代表平安里参加了动员大会。

平安里多数人都比较困难,社区干部就好心地说:

“平安里的就不要捐款了。

谁知,谢恒涛猛地站了起来:

“不行,人家捐多少,我们也捐多少。

”可是他没想到,这次捐款大家都很慷慨,最少的也捐了一千元,谢恒涛话已说了出去,只得硬着头皮代表十二户人家每户都捐了一千元。

回来后他把情况向大家一说,大家都表示支持,说道:

“我们平安里既然都是‘百万富翁’,就不能让人瞧扁了。

但志气归志气,事实上多数人家都是量入为出的,一下子要拿出一千元钱来还真不容易,最后好不容易才凑了一万块钱。

这时,住在谢恒涛对门的严益文老师插嘴道:

“我的条件稍微好一点儿,应该多捐些。

这两千元钱就由我补上吧。

大家都说:

“严老师,你的收入是比我们高,但你们家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怎么能要你多出钱呢?

严老师说:

“大家都别说了,我也是为了我们平安里共同的尊严。

大家所说的大问题,是指他的儿子严弘。

严弘毕业后找工作一直四处碰壁,最近两年,他索性连工作都不找了,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儿子的事成了严老师的一块心病,但他还是拿出钱来凑齐了捐款。

当谢恒涛把这笔钱拿到社区去时,他的脊梁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骄傲,好像他们真的都是乐善好施的百万富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谢恒涛的女儿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医疗费需要三四十万元。

谢恒涛只得忍痛决定卖房子。

消息传出后,平安里的住户们又聚集到严老师家里。

大家都觉得他们这十二户“百万富翁”是一个光荣的整体,如果谢恒涛把房子卖了,这个整体就有了残缺,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捍卫这个整体,保持“百万富翁”的尊严。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最终决定:

“明天把房产证拿去医院,证明我们都是‘百万富翁’,让医院先放心治病,钱我们一定会交。

等他们都走后,一直站在角落里的严弘对严益文说:

“爸,明天你们去医院,如果事情不顺利,千万别走掉,一定要等我到。

第二天,平安里十二户人家的户主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带着价值百万的房产证,隆重地来到了医院,但医院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严弘赶到了,还带来了四十万元。

严益文不相信地说:

“弘儿,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严弘说:

“昨晚听叔叔伯伯们讨论,我发现大家把集体荣誉看得这么重,虽贫穷却不失志气,我觉得我也应该为大家做点儿什么了。

”原来,严弘找工作时发现没有一个单位能实现他的抱负,于是决定自己创业。

这两年他埋头钻研,搞出了两项发明,并且都申请了专利。

他本来打算时机成熟时将专利投入生产。

现在为了给谢恒涛的女儿交医药费,他决定先卖了它们再说。

了解到严弘的这番苦心,大家欷歔不已。

谢恒涛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说:

“弘儿,既然你需要创业资金,我就用我的房子去银行抵押,从银行贷款给你如何?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严弘听了,赶紧说:

“创业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了,我岂不是连累大家都当不成‘百万富翁’了?

谢恒涛说:

“我们信得过你。

我们把钱投给你,说不定几年以后,我们都成了真正的百万富翁了呢。

”屋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而爽朗的笑声。

16.小说以“贫民窑里的百万富翁”为题有什么好处?

(4分)

17.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平安里住民的群体形象。

(5分)

18.小说标题是“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那么平安里的居民是否是真正的百万富翁呢?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小题。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

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

“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

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

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

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

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

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

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

他回顾说:

“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

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

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

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

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

“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

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

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

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

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

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

”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

“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

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

《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

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

冯发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

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

“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

”在他看来,1988 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

《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儒”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

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层与原始积淀”。

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

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19. 请简要概括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

(4分)

20. 《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5 分)

21.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

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逛商店的时候,我们看到自己喜爱的商品很想买下来,但是觉得商品定价太高,物非所值,或者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你很希望通过与商家的讨价还价,以一个认为合理的价格买下商品,而商家同样希望在与你的讨价还价中尽可能多得一分利。

这时候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十分重要了。

下面设计了一次购物的场景,阅读完后请在横线上相应句子,完成店主与晓莉的对话。

某一天,晓莉去逛商店,看上了一件红色的裙子,款式新颖,用料上乘,做工精细。

晓莉是越看越喜欢,很想买下来,穿着它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但是一看标价888元,晓莉觉得虽然裙子不错,但合理的价位应该在500-600元,而且自己身上也没有那么多钱,于是想通过与店家讨价还价,以一个能够接受的价格买下这条裙子。

晓莉一进店,店主就一直在细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

晓莉:

“老板,这条裙子多少钱?

”老板:

“888块。

晓莉:

老板,能不能便宜一点?

450块怎么样?

店主:

晓莉:

店主:

你太会砍价了,500块我们亏大了,最少650块,再少我们就亏本了。

晓莉:

店主:

550块,太低了,不过看你这么喜欢,算了,我们亏本卖了。

23.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有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

通过手机发短信进行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信可以传递资讯,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巧妙地运用短信进行沟通,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请根据下面的信息和要求编写一条短信。

今天是小倩17岁的生日,请你以小倩的身份给她的妈妈发一条感恩的短信。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六、本大题1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