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14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docx

1819第4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

16 段太尉逸事状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不嗛(  ) 椎釜(  ) 鬲(  )

瓮盎(  )姁姁(  )覆校(  )

老躄(  )恣(  )戢士(  )

晡食(  )击柝(  )焦令谌(  )

辞甚巽(  )野如赭(  )封识(  )

注槊上(  )以司农徵(  )汾阳王(  )

【答案】 qiè fǔ lì ànɡ xǔ jiào bì zì jí bū tuò chén xùn zhě zhì shuò zhēnɡ fé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不嗛,辄奋击(    )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3.太尉判状,辞甚巽(    )

4.出入岐周邠

间(    )

【答案】 1.“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通“槌”,打 3.“巽”通“逊”,谦恭 4.“

”通“邰”,今陕西武功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状

2.辞

3.固

4.且

5.以

【答案】 1.名词,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名词,判决书 名词,逸事状 2.动词,致辞 动词,辞退 名词,言语 动词,推辞 动词,计较 3.疑问副词,难道 副词,坚决地 形容词,坚固 形容词,固执,顽固 4.副词,将 副词,一边 5.介词,凭,凭借 介词,用 介词,因,因为 表目的的连词,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请辞于军    (    )________________

2.晞一营大噪,尽甲(    )________________

3.裂裳衣疮(    )________________

4.市谷代偿(    )________________

5.舆来庭中(    )________________

6.手注善药(    )________________

7.日群行丐取于市(    )________________

8.北上马岭(    )________________

9.处贱,无以拒也(    )________________

10.乃我困汝(    )________________

11.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________________

12.以乱天子边事(    )________________

13.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________________

14.遇不可,必达其志(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致辞 2.名词用作动词 披上铠甲 3.名词用作动词 用衣服缠裹 4.名词用作动词 买 5.名词用作动词 抬 6.名词用作状语 亲手 7.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8.名词用作状语 向北 9.形容词用作名词 卑下地位 10.动词使动用法 使……处于困境险地 11.动词使动用法 使……败坏 12.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混乱 13.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毁坏 14.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纵士卒无赖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陌生的人。

3.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请假设草具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姑且认定。

5.宗元尝出入岐周邠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出去和进来。

6.以取名天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选取名字。

7.折人手足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指喻弟兄,或指动作,举动。

【答案】 1.横暴。

 2.百姓。

 3.财物礼品。

 4.假,借用;设,置,安排。

 5.指出为泾州刺史和入为司农卿等事。

 6.扬名。

 7.手和脚。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段公,仁信大人也。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见人被暴害。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谁归罪?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汝将何以视天地?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辞于军。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公幸教晞以道。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邠人偷嗜暴恶者。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如司农治事堂。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段公,是有仁义、讲信用的长者。

2.判断句 寄寓在泾州的淮西军主帅尹少荣是刚强正直的人。

3.被动句 您看到百姓被暴徒伤害。

4.宾语前置句 要归罪于谁?

5.宾语前置句 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

6.状语后置句 请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

7.状语后置句 承蒙您用大道理教导我。

8.定语后置句 邠州人中那些偷盗、贪婪、凶残、邪恶的人。

9.省略句 把它(三百匹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处。

[常识·速览]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

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如《小石潭记》);寓言散文有《三戒》(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著有《柳河东集》。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

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1.文体常识

逸事状:

“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

“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其目的有三个:

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

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

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2.文化常识

(1)古代避讳

相关知识:

避讳种类

【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

【家讳】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做法。

【内讳】实际上也是家讳,所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讳

【宪讳】指对上司官员的名讳

【个人讳】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名字的避讳。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

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避讳方法:

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空字法。

另有避名称字、改变称呼。

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封建帝王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

一是大量采用单名,二是采用冷僻字取名。

(2)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①假:

临时的、代理的。

如《史记·项羽本纪》: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汉书·苏武传》: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②兼:

兼任,同时监管。

如《宋史·李纲传》:

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旧五代史·甘荷余传》:

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③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

《南史·虞愿传》:

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④判:

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如《宋史·韩琦传》: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⑤权:

暂时代理官职。

如《苕溪渔隐丛话》:

韩愈吏部权京兆。

《宋史·李纲传》:

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⑥摄:

暂代官职。

如《新唐书·杜如晦传》: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⑦署:

暂任、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⑧守:

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王修传》: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⑨行:

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武帝纪》:

太祖行奋武将军。

《泷冈阡表》: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全文精心选取了段太尉的三件逸事,每一件逸事都表现他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

第一件事突出了他凛然正气、大智大勇;第二件事表现了他仁义爱民;第三件事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清正廉洁。

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就完整地勾勒出段太尉的可敬形象。

[文脉·梳理]

段太尉逸事状

事件

品格

勇服郭晞

仁愧焦令谌

节显治事堂

为官清廉

【答案】 ①不畏强暴 ②关心民众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1.作者写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

作者这样叙写的用意是:

段秀实是不怕死的。

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本文的结构如何?

作者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

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

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晞”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把“勇服郭晞”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

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泚是“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明这一点。

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

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

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

这样安排,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3.在“节显治事堂”一事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段秀实的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

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夺目。

4.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特点?

请分条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

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文章结构巧妙,有利于突出主题。

■合作探究……………………………………………………………………

5.文章主人公段太尉对待郭晞手下军士扰民的行为和对待焦令谌扰民的行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你有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这正是段太尉审时度势后的正确选择。

“郭晞军士扰民”发生在“安史之乱”刚平息之时,而“焦令谌扰民”则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局势极为混乱,各地藩镇割据严重,行政、生杀大权皆落于地方军政长官之手,中央政府对这些权重一时的人物非常倚重。

因而段太尉对焦令谌事情的处理更显慎重。

(示例二)这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焦令谌作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只有比他高一级并且掌有实权的行政长官才能节制他,而段太尉作为一名营田官是不具备这点的,但各地“诸侯”都想让自己的国中之“国”太平无事,所以只有在社会环境不安定的情况下才能引起统治者的注意,而民怨就是催化剂,所以只要离间焦令谌与民众之间关系就可以办到这点。

因此,只要使段太尉的态度软弱(减小),就能使民怨沸腾(增加),只有民怨增加,“实力派”才会干涉焦令谌“夺地强租”之事,才能使事端得到真正的解决。

(示例三)段太尉在当时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里采用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处理方法,表面看来实在“狡猾”,但是这两种处理方法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施仁政,顺民意”,这才是忠君报国、体恤子民的“实”官,这比起那些“谋其职,不谋其责”的“昏”官不知要高尚多少倍!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烘云托月

本文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使段太尉这一廉吏形象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如以白孝德的“戚不敢言”映衬段太尉的勇敢和刚正;以焦令谌的骄横、贪婪衬托段太尉的仁爱宽厚。

恰当地运用衬托手法,寓爱憎之情于平实叙述中,正体现了柳宗元传文的“春秋笔法”,也值得我们好好领会与学习。

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叫烘云托月。

这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就是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

烘云托月又叫衬托、映衬。

衬托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被衬托的,是主,叫作主体;一部分是衬托的,是从,叫作衬体。

方式:

(1)一个主体的衬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用跟主体性质相似、相近的衬体来陪衬叫正衬。

郁达夫《故都的秋》: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用南国的秋来突出北国的秋。

(2)用跟主体性质相反、相对的衬体来陪衬叫反衬。

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爆竹声响彻夜空、人们欢天喜地祝福的情景中死去,用新春佳节的快乐,反衬出祥林嫂的悲哀,更深刻地揭露出社会的黑暗。

2.写法指导

(1)借助环境烘托。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开头有一段描写:

“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里用阴冷的天气和“没有一些活气”的景象来衬托“我”心情的悲凉。

(2)运用独特的现象烘托。

有一篇作文《邻居》,作者要表现的是这家男女主人都很懒,可他并没有正面描写男女主人,而是着重写他们的孩子。

文中写了三件事:

一是这孩子身上很脏,脖子上起了黑垢,指甲长长的没有剪过,衣服上尽是尿味;二是每天早上10点过了,这家人还没有起床,只是经常听见那孩子叫喊着要吃饭;三是那孩子常常被送到外婆家去不领回来。

这篇作文就运用了烘托得笔法。

(3)运用烘云托月法,要注意处理好“云”与“月”之间的关系。

“月”为主,“云”为宾,不可喧宾夺主。

衬托法与对比法不同。

对比法:

形成对比的事物、人物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通过对比,使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

衬托法:

形成衬托的事物、人物之间有主次、偏正之分,衬体为突出主体服务。

3.迁移运用

高考成绩揭晓后,他得知自己成功考入理想大学,非常高兴。

请你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写出他的兴奋,字数不少于1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查询结果出现的一刹那,他瞬间感到眼前大放光明,这光明来得如此突然,像去年暑假在泰山之巅看到的日出的那种光亮,但却更温暖;又如连日阴雨连绵后破云而出的那一缕日光,却又更强烈。

他仿佛感觉时间静止了,自己被这光所包围。

周围环境的嘈杂,隔壁一个同学得知自己落榜后的咒骂,朋友关心自己结果的问话,都被这光隔绝了。

离自己那么遥远,世界在运转,而此时,他感到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一片安静祥和。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在得知郭晞纵士卒无赖,百姓深受其苦,而地方官却不敢有所作为的时候,段太尉主动请缨,请求处理此事。

果断的“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又在郭晞营中士兵有暴动迹象的险境下孤身前往军营,对郭晞晓以利害,成功说服对方承认错误,平息了邠州之祸,一州之百姓得以安宁。

段太尉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置生死于度外,这种精神彰显着一位好官的责任与担当。

【应用角度】 “勇敢”“奉献”“不畏强权”“担当”等。

2.精彩应用

什么是担当?

担当是孟子在面对西周以来社会动荡诸侯混乱的局面下发出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的呐喊;担当是柳宗元笔下的段太尉在百姓遭难的时候不畏强权,勇于处理军中“无赖”,并不惜以身犯险,消弭兵祸的大无畏精神;担当是青年毛泽东在橘子洲头极目远眺,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叹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这种担当,让古今无数仁人志士站在时代的浪尖,沧海横流处,彰显英雄本色。

[佳作·领悟]

导读:

通过一个人的诗歌作品,能不能读懂这个人的内心?

本文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对柳宗元的想象,赋予个人主观理解,用诗化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柳宗元。

读柳宗元

乘一叶扁舟,人轻随风,望江畔渔火;转竹林深处,残碑小筑,僧侣诗复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风华正茂的他,望着江山,心中的斗志似乎汹涌澎湃着。

革新派,可惜呀!

可惜呀!

选错了道路,纵使竭尽所能,怕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叹这世间的不公。

没有人理解,更是悲哀的事!

于是他的一腔热情在风中一点点冷却,到头来只剩下“独钓寒江雪”的莫大孤寂。

被贬,伤心?

无奈?

失落?

怕都是徒劳的吧!

读你到此,我为你叹息。

看着永州,想做些什么。

他消失良久的热情像雪一样慢慢地积攒起来,不可无所为呀,心底的良知撞钟一样在他的心头响起。

可惜,命运弄人,司马,只是司马而已。

没有实权,没有关系,没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法只是想法,摆设而已。

唉!

读你至此,我都有绝望之感。

时光渐渐走远,出去看看吧。

他穿过小石潭,来到小石城山,从未见过的美景让他的心旌摇荡,于是他不由得感叹,做那一尾鱼多好,若空游无依,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