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113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 人体解剖学重点.docx

32人体解剖学重点

人体解剖学重点

第一章

1.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双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选择)

2.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约40%)和细胞外液(血浆—约5%、组织液—约15%)

3内环境稳态: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如ph人体7.35—7.45、渗透压、温度、各种物质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三种调节方式: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历时短暂、作用精确。

B:

体液调节的特点:

调节速度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作用范围广。

C:

自身调节特点:

调节准确、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调节范围局限。

5.反馈:

控制部分发出控制信息改变受控部分的活动,受控部分将反馈信息送回至控制部分,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

6.负反馈:

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抑制或减弱原效应的过程。

(可逆)eag:

体温、血压、血糖

第二章

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的基本功能(物质转运)

2.细胞膜分子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特点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选择)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不耗能)特点:

有结构特异性、有饱和现象、存在竞争性

抑制(选择)(蛋白质):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8.物质转运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不耗能):

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

3.主动转运(耗能):

功能—分解ATP并释放能量,用于钠离子钾离子的主动转运

9.受体:

指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或某些药物)进行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配体:

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

◆10.A:

静息电位定义:

在安静状态下,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

机制:

在静息状态下,由于膜内外K+存在浓度差和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一部分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了膜外正电荷;虽然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A-)有随K+外流的倾向,但因膜对A-没有通透性,被阻隔在膜的内侧面。

随着K+不断外流,膜外的正电荷逐渐增多,于是膜外电位上升,膜内因负电荷增多而电位下降,这样便使紧靠膜的两侧出现一个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这种电位差的存在,使K+的继续外流受到膜外正电场的排斥和膜内负电场的吸引,以致限制了K+的外流。

随着电位差的增大,K+外流的阻力也随之增大。

最后,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所构成的两种互相抬抗的力量相等时,K+的净外流量为0,此时跨膜电位就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B:

动作电位特点:

具有“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具有不应期

产生条件:

阈电位

产生机制:

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强度时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加,此时由于本来存在着的膜Na的浓度差以及静息时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引起Na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急剧上升,当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的净移入为止,膜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此即钠的平衡电位。

膜电位达到超射值后由于Na通道迅速失活以及K通透性增大,使Na内流停止而K向外扩散,使复极相至静息电位水平。

钠通道开,钾通道开并外流

钠钾泵Na出膜k进膜

 

11.兴奋性:

指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名词解释)

反应形式:

兴奋、抑制

阈值或阈强度:

把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率固定,能使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用来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选择)

第三章

1.机体器官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

2.神经元:

分为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

3.神经纤维(有髓神经、无髓神经)的功能:

a:

传到兴奋(主要)b:

运输物质

c:

营养性作用

第四章

1.血液的组成:

将加入适当抗凝剂的血液静置或离心后,血液分成3层—上层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薄层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血浆中有。

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量的99%,白细胞0.1%。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2.血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

成年人少量失血即一次失血不超过总血量10%。

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脾、腹腔器官的静脉及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称为贮存血量。

3.血浆:

血浆内的缓冲对以碳酸氢钠和碳酸最为重要

◆A: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约为300mmol/L

血浆

白蛋白下降,水分流向毛细血管后流出,导致腹水。

◆B: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

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条件引起下降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可导致血液中的水份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水肿。

5.A:

红细胞:

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脾脏是清除衰老红细胞。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为

(4.0-5.0)*1012/mol。

女性3.5-5.0;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

女性110-150

红细胞主要功能(由内部的血红蛋白完成):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0.35%完全溶血

红细胞的悬浮特性:

正常时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血沉:

将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第一个小时未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血沉率,简称血沉。

正常成年男:

0-15mm/h,女:

0-20mm/h

红细胞生成产所:

红骨髓(成年人生成的唯一产所)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

如缺少可导致巨幼细胞贫血。

(选择);缺铁可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

雄激素可以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B:

白细胞:

分为中线粒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3%-8%)和淋巴细胞;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约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约占0.5-5%。

C:

血小板:

正常成年人数量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性止血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

血液凝固:

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实质—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成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E:

血型:

血型抗原和血型抗体又分别称为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

A

A

抗A

B

B

抗B

AB

A+B

0

抗A+抗B

主侧

血清

受血者

供血者

血清

红细胞

红细胞

输血原则:

主侧无凝集反应,次侧有则少量输血,并密切关注受血者的情况,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不能输血。

(同型血互相输入存在安全隐患)

 

第五章

1.安静时:

肝代谢活动最强,其次是心、消化腺

 

运动时:

骨骼肌温度最高

额部的温度最稳定(33-34),腋窝(36-37),女性排卵上升0.2-0.3或0.2-0.5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a: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选择)b精神活动c: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d:

基础代谢(产热过程由基础代谢和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组成,基础代谢率增高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白血病)

3.皮肤的散热方式:

a:

辐射散热b:

传导散热c:

对流散热d:

蒸发(当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选择)

蒸发:

蒸发有不感蒸发(不显汗)和可感蒸发(有汗)

4.体温调节:

调节部位:

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第六章

1.运动系统组成:

由骨。

骨连结、骨骼肌组成。

成年人有206块骨,分为颅骨(23块—面颅12、脑颅8)、躯干骨(51块)和四肢骨(126块)

骨:

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关节由关节面。

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2.躯干骨:

脊柱:

分为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椎间盘:

是连接相连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一对胸骨连结组成。

3.四肢骨:

手骨:

包括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指骨。

骨盆:

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连结而成。

第七章

1.脉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选择)

◆2.血液循环:

3.血管:

血管的分类: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淋巴管道:

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起始部为:

毛细淋巴管

4.

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左、束支右浦肯野纤维左、右心室

是心脏兴奋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

(选择)

左、右心房

(选择)

5.心的动脉:

心壁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

5.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

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当其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减小。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55%-65%)

影响心输出量因素:

a:

心室的前负荷—指心室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

心室的后负荷—指心室射血时遇到的阻力,即动脉血压;c:

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收缩功能的内在特性;d:

心率: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若搏出量不变,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加;

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a:

每搏输出量—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b:

心率—当心率加快时,舒张压升高;c:

外周阻力—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d: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e: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7.微循环:

指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液循环,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有效滤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与重吸收的力量之差)=(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8.淋巴细胞的生理意义:

a:

回收蛋白质(主要);b:

回收体液,调节体液平衡;c:

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d:

防御和免疫功能

第八章

1.消化腺1)分为大消化腺(唾液腺、肝和胰)和小消化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

2)肝:

a:

肝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激素、药物等的转换和解毒;还具有分泌胆汁、贮存糖原、吞噬、防御及在胚胎时造血功能

b:

一些药物如红霉素。

四环素、利福平,经肝细胞转化成为水溶性代谢物后。

向胆管转运,从胆汁排泄,这更有利于肝胆系统的治疗。

1)消化管管壁的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a: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b:

具有自动节律性;c:

具有紧张性;d:

有较大的伸张性。

3)口腔:

腭—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2.消化管4)咽:

自上而下—鼻咽、口咽、喉咽

5)胃:

胃的入口与食管相连,称为贲门;出口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相连,称为幽门;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胃液—PH:

为0.9-1.5

主要成分:

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生理作用:

a:

激活胃蛋白酶原成为胃蛋白酶,并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酸性环境;b: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c:

抑制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d:

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e:

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6)小肠:

分节运动;小肠粘膜有许多皱襞,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高而密集,在回肠低而稀疏.

◆胰液及其作用:

a:

碳酸氢盐:

胰液中碳酸氢盐的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为小肠内部多种消化酶提供适适宜PH环境;b: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可将蛋白质消化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c:

胰淀粉酶:

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d:

胰脂肪酶:

将脂肪分解为甘油、脂肪酸等;

7)大肠:

集团运动

第九章

呼吸道A:

上呼吸道:

鼻、咽、喉(会厌软骨—防止食物进入口腔)

1.呼吸系统的组成

B:

下呼吸道:

气管和个支气

肺:

时间肺活量

肺通气:

正常成人第1、2、3秒呼出气量分别占肺活量的83%、96%、99%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每分肺泡通气量V与每分肺血流量Q的比值称为通气/血流比值,V/Q约为0.84

2.呼吸过程

(一)氧气的运输:

a:

物理溶解。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气仅约占血液氧气总量的1.5%;

b:

化学结合。

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

性成Hb+O2=HbO2

Hb+CO=HbCO(吸入一氧化碳时,形成紫绀)

◆氧和二氧化碳

在血液中的运输

二氧化碳的运输:

a:

物理溶解(占总运输量5%)

b:

化学结合:

碳酸氢盐(88%)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选择)

◆3.从呼吸的全过程来分析缺氧的原因:

1.心功能不全,不能充分的把血液供应各组织脏器

2.co中毒,形成Hbco

3.贫血4.呼吸膜厚度增加5.高原反应6.过度运动,无氧呼吸

7.肺通气阻力增大8.血管阻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

9.V/Q不等于0.8410.亚硝酸盐中毒11.肺部疾病:

肺水肿、肺炎

第十章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基本单位为肾单位)、输尿管、膀胱、尿道

2.尿的生成: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5分)

3肾小球:

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4.抗利尿激素ADH:

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部位的神经元合成。

水利尿:

因大量饮用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5.醛固酮:

当其增多,尿量减少,保钠排钾。

第十一章(看选择题)

1.眼球的组成:

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

2.皮肤的组成:

表皮和真皮

第十二章

1.突触的概念: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接触并传递信息的结构

2.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a:

单向传递;b:

突触延搁;c:

总和;d:

兴奋节律的改变;e:

后发放;f: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疲劳性

3.脊髓的功能:

腱反射和肌紧张(是维持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选择)

4.边缘系统:

由边缘叶及与其联系紧密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

5.内脏痛的特点:

定位不明确(主)、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对牵拉敏感,对烧割不敏感、有明显情绪活动和自主神经反映

第十三章

1.内分泌概念:

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进而发挥作用的一种分泌形式

2.激素概念:

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为第一信使)

3.第二信使:

cAMP

◆甲状腺激素:

主要形式—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T3

生理作用:

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过程

常见疾病:

幼儿(呆小症)成人(甲减)

◆糖皮质激素:

以显著升高血糖而得名

生理作用—a: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代谢,对抗胰岛素,促进糖异生;蛋白质代谢,促进其分解,抑制合成;

脂肪代谢—出现“向心性肥胖”,水盐代谢增多尿液;

b:

对各组织器官的作用——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利于维持血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血容量、增强心脏收缩力;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减弱胃黏膜的自身保护和修复功能;维持中枢神经正常功能

c:

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当人体遭受到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极大的增加,产生一系列反应,以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和生存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应激反应。

◆胰岛素生理作用:

(一)调节代谢

(二)调节细胞的增长、繁殖,抑制细胞的凋亡

A:

糖代谢;降低血糖

B:

脂肪代谢:

胰岛素缺乏时,脂肪分解加强,血脂升高,酮体增多,可致酮血症和酸中毒

C:

蛋白质代谢:

抑制蛋白质分解

除以上之外,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都能对代谢有调节作用,胰岛素还

是重要的促生长因子

第十四章

1.月经周期: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整个生育期内(如妊娠和哺乳期外),每月

出现一次子宫内膜剥落、出血,经阴道流出的现象

2.男性内生殖器:

睾丸、输送管道和附属腺体

女性内生殖器:

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于方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B:

近腹者为腹侧

C:

距正中面近着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D:

以体表为准,距表面近着为近侧,距表面远者为远侧

2.捣毁青蛙的脊髓后()

A:

反射反映都消失B:

反应存在,反射消失

C:

反射存在,反应消失D:

反射反映都存在

2.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A吃梅止渴B:

望梅生津C:

画饼充饥D:

观虎变色E:

谈虎色变

3.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

A:

线粒体B:

溶酶体C:

高尔基复合体D:

粗面内质网

4.细胞膜内外钠离子。

钾离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

A:

膜在安静时对钾离子通透性较大

B:

膜在兴奋时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C:

钠离子钾离子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钠离子泵的活动

5.增大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后,静息电位讲()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6.属于膜性细胞器的有()

A内质网B:

高尔基复合体C:

溶酶体D:

线粒体E:

过氧化物酶体

7.局部电位的特点有()——动作电位与其相反

A:

不表现“全或无”现象B:

能总和C:

呈衰减性传导

D:

呈不衰减性传导E:

具有不应期

8.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A子宫B气管C膀胱D胃

9.疏松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是()

A由细胞和纤维构成B细胞和基质

C细胞、纤维和基质D成纤维细胞和细胞间质

10.能合成纤维和基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脂肪细胞C:

肥大细胞D:

成纤维细胞

11.浆细胞来源于()

A:

B淋巴细胞B:

血小板C:

中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

12.骨骼肌纤维收缩的结构基础是()

A横小管B肌质网C粗细肌丝D线粒体

13.哪些上皮属于复层上皮(BCD)

A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B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C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D变移上皮E生精上皮

14.一下属于固有结缔组织的是(ACDE)

A疏松结缔组织B血液C致密结缔组织D脂肪组织E网状结构

15.正常成人血浆蛋白中,清蛋白/球蛋白的比值约为()

A1:

1.5-2.5B1.5-2.5:

1C1:

2.5D2.5:

1

16:

枸橼酸纳抗凝血的机制是()素的作用

C抑制凝血酶的形成D去除血浆中的钙离子

A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B增加肝素

17.具有延缓凝血作用的因素有:

(BCE)

A注射维生素KB适当降低温度C出去血液中的钙离子

D提供丰富的组织因子E使用肝素

18.关于产热散热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散热主要通过物理方式

B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对流会加强

C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占总产热90%

D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也有蒸发散热

19.下列哪些因素可直接影响皮肤的散热(ABCE)

A环境温度B空气湿度C风速D机体缺氧E衣着

20.当温度低于温度调定点规定数值将会出现(ACD)

A皮肤血管收缩B发汗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寒战E脂肪合成增加

21.肩胛下角平(c)A第5肋B第6肋C第7肋D第8肋

22.下列属于长骨的是(D)A肋骨B胸骨C跟骨D肱骨

23.垂体窝位于蝶骨体上面

24.连接相邻椎弓板的结构是黄韧带

25.通过肩关节囊内的肌腱是肱二头肌长头腱

26.区别颈椎的主要特征是:

()

A棘突短B有横突孔C椎体侧面有肋凹D有椎体

27.肩部的最高点是肩峰

28.关于膈的描述,正确的是()

A收缩时,膈的顶部下降,助吸气B收缩时,膈的顶部下降,助呼气

C舒张时,膈的顶部上升,助吸气D舒张时,膈的顶部下降,助吸气

29.通过膈肌的结构有(BCE)

A上腔静脉B下腔静脉C主动脉D气管E食管

30.髋关节可以做下列哪些运动(ABCDE)

A屈B伸C收D展E环转

31属于脑颅骨的是(ABDE)

A顶骨B额骨C下鼻甲D篩骨E颞骨

32.左心室入口是左房室口

33.心室肌细胞平台期的主要跨膜离子流是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

34.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高见于快速射血末期。

35.健康成年男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约为5-6L/min

36.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是(D)

A心房收缩期缩短B等容收缩期缩短C等容舒张期缩短D心室充盈期缩短

37.如果外周阻力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的变化为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更明显

38.右心衰竭时,发生组织水肿的原因是(C)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D淋巴回流受阻

39.主动脉的分支有(ACE)

A头臂干B右颈总动脉C左颈总动脉D右锁骨下动脉E左锁骨下动脉

40.含有动脉血的是(ACD)

A主动脉B肺动脉C左心房D左心室E右心房

41.属于浅静脉的是(BCDE)

A颈内静脉B颈外静脉C头静脉D大隐静脉E贵要静脉

4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相比,明显的不同是(ACD)

A时程和不应期的长短B去极相电位变化的速率C复极相有无平台期

D引起电位改变的离子电流

43.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期有(BD)

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E减慢射血期

44.上消化管不包括(D)A口腔B食管C十二指肠D空肠

45.胃底腺主细胞分泌(B)A内因子B胃蛋白酶原C黏液D盐酸

46胆汁中与消化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胆盐

47.下列哪些具有皱襞、绒毛和微绒毛(BCD)

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

48.胆盐的作用(ABD)

A乳化脂肪促进其吸收B促进脂溶性纤维的吸收

C促进胆汁和胰液的分泌D促进胆汁的分泌E促进的糖的分解

49.小肠分节运动主要作用(ACDE)

A使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B使食糜较快地向下运动C使食糜与肠黏膜紧密接触以利于吸收D便于化学性消化E促进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

50.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51.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是气体的分压差

52.下列哪项不是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C)

A胸廓容积远大于肺的容积B胸膜腔封闭

C呼吸道有阻力D肺有弹性回缩力

53.关于肺内压正确的说法是()

A吸气时肺内压大于大气压B呼气时肺内压小于大气压

B吸气末和呼气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