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69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docx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2016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2016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宝山&嘉定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日: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与本文不是出自同一本书的篇目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A.《天时不如地利》  B.《公输》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为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3.

(1)孟子的三个问句的共同点,是都用了_______句式。

(1分)

(2)孟子的三个问句不能换序,其理由是         。

(3分)

宝山&嘉定

1.B(1分)D(1分)

2.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2分)

3.疑问(1分);从生活事件入手,推到中层官吏行为,再推到国家治理,体现孟子对齐宣王却反治国之责的批评(2分)

崇明县

曹刿论战(删选)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1.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3.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            。

(2分)

崇明县

1.

(1)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每标识1分,共2分)

(2)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

(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2分)

2.B(2分)

3.善于把握战机(2分)

奉贤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5分)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成语积累

文中的“臣”是本文作文_________。

(人名)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__________。

从文中画线句可以提炼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刘婵“开张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奉贤区

1.

(1)诸葛亮(1分)

(2)奔走效劳(2分)(3)三顾茅庐(2分)

2.B(3分)

虹口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6分)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本文选自课文《 ①》

作者是   ② (人名)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

  ③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④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我”从东谷进入,经过中岭、西谷到达山巅。

B.古时候一般人都是从东谷登山,经过天门溪水。

C.“我”登山时遇到的困难有道路冰滑、迷雾等。

D.“我”登上山巅看到了汶水、徂徕如画的景致。

虹口区

1.(6分)①登泰山记②姚鼐③背,覆盖,以背载物④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称之为)天门。

(关键词:

当、道)

2.(3分)A

黄浦区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则是            。

(2分)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有个托付他的妻子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B.有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C.有个托付妻子儿女给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D.有个把妻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3.孟子三问层层推进,意在使齐宣王              。

“王顾左右而言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          的样子,齐宣王这么做是想要   。

(5分)

黄浦区

1.(2分)孔子

2.2分)B

3.(5分)认识到治理好国家是自己对百姓应负的责任(2分)尴尬(窘迫、难堪)(1分)离开话题,避而不答(2分)

静安&青浦

阅读下文,完成8-9题(9分)

橘逾淮为枳

  《晏子春秋》

①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

以也?

②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

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

③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④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⑤晏子避席对曰:

“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⑥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4分)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2)第⑤段中,晏子面对“齐人固善盗乎”的挑衅,通过四句话便得出了“_____________”的结论,完成了漂亮的反击。

(2分)

2.以下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这句话在下文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B.“酒酣”是晏子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刻,因此楚王选择在此时发难。

 C.“晏子避席对曰”的一番话展现了他的机敏和智慧。

 D.晏子成功破解楚王设下的难题,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静安&青浦

1.

(1)我想要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呢?

(3分,要点:

欲、之、何以)

(2)楚之水土使民善盗(2分。

摘录“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得1分)

2.B(3分)

浦东新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基础积累题。

(6分)

(1)文学常识

(2)词语解释

(3)句子翻译

上述语段选自课文《       》,

作者是   

为坛而盟 为:

            

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句:

            

2.“徒属”对陈胜吴广“敬受命”,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吴广素爱士卒,深得徒属拥戴。

     B.徒属本来就有举大名而死的想法。

 

C.陈胜的演说有鼓动性,激发士气。

   D.陈胜和吴广能力超群,富有远见。

 

浦东新区

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制作 

(吴广)使将尉恼怒,让他羞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

 

2.B 

闵行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选文作者是 (人名〕

②未果,寻病终

寻: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句: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B太守“即遣人”寻桃花源“遂迷”,表现了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态度。

C.“不足为外人道”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别人来扰乱他们的平静生活。

D.借助南阳刘子骥这一真实人物,增添文章真实感,使读者为之神往。

闵行区

1.陶渊明;不久;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

2.B

普陀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

(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问讯、款待及嘱咐。

B.“咸来问讯”写出桃花源中人向往外界生活。

C.桃花源中人的自述表明他们追求和平的愿望。

D.末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不愿意被外面的人打扰。

普陀区

1.3分)晋(1分)陶渊明(2分)

2.(3分)(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3.(3 分)B

松江区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     派古文家        (姓名)。

(2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1)崖限当道者(    )

(2)半山居雾若带然(       )

3.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松江

1.(2分)桐城(1分)姚鼐(1分)

2.(4分)

(1)占着,挡着(2分)

(2)停留(2分)

3.(3 分)A

徐汇区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晋代著名诗人       (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第⑤段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只是刘子骥等高尚之人心中的向往与追求。

B.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的经历体现了桃花源的神秘。

C.“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世人普遍怀疑桃花源的真实性。

D.“寻病终”意在呈现探寻桃花源之人的惨淡结局。

徐汇区

1.(2分)陶渊明

2.(3分)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3分)B

杨浦区

阅读【甲】【乙】两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秦王纳谏》)

【乙】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

1.甲文选自《        》一书,乙文作者是    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

2.

(1)下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由此观之              B.王之蔽甚矣

C.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D.四境之内不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围绕邹忌和孟子向两位齐王的进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以小见大,以己及人,说理层层推进,尽显思维的严谨。

B.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含蓄,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C.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提出了对秦王的批评意见,体现了他们的胆识和智慧

D.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意在提醒秦王,要及时纠正不足,尽心治理好国家。

 杨浦区

1.《战国策》 儒家(2分〉      

2.

(1)D (2分)

(2)如今的齐国, 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2分)    

3.A(3分)

闸北区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人名)所写的文章《  》(篇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老人小孩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事已高、精神不济。

闸北区

1.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2.(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场景,是众位宾客在尽情欢乐。

(3分,判断句及“坐”“而”“众”)

3A(3 分)     

长宁&金山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乙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1.甲文选自诸子散文著作《》,乙文选自我国第一部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甲乙两文均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及主人公“见”的缘由。

B.甲文“起于鲁”中的“鲁”就是乙文中提到的“我”。

C.甲文体现墨子的“非攻”思想,乙文表现曹刿的远谋。

D.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长宁&金山

1.墨子(1分)左传(1分)

2.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作深远的谋划。

(3分,关键词“肉食者”“鄙”、“谋”)

3.C(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