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12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docx

椭圆偏振侧厚仪实验原理

'.

 

实验原理

 

使一束自然光经起偏器变成线偏振光。

再经1/4波片,使它变成椭

 

圆偏振光入射在待测的膜面上。

反射时,光的偏振状态将发生变化。

 

通过检测这种变化,便可以推算出待测膜面的某些光学参数。

 

1、椭偏方程与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测量

 

如右图所示为一光学均匀和

 

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膜。

它有两

 

个平行的界面。

通常,上部是折

界面1

射率为n1的空气(或真空)。

界面2

间是一层厚度为d折射率为n2

 

的介质薄膜,均匀地附在折射率

 

为n3的衬底上。

当一束光射到膜面上时,在界面1和界面2上形成多

 

次反射和折射,并且各反射光和折射光分别产生多光束干涉。

其干涉

 

结果反映了膜的光学特性。

 

设φ1表示光的入射角,φ2和φ3分别为在界面1和2上的折射角。

 

根据折射定律有

 

n1sinφ1=n2sinφ2=n3sinφ3

(1)

 

光波的电矢量可以分解成在入射面内振动的p分量和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s分量。

若用Eip和Eis分别代表入射光的p和s分量,用Erp及Ers分别代表各束反射光K0,K1,K2,中电矢量的p分量之和及s

 

分量之和,则膜对两个分量的总反射系数Rp和Rs定义为

 

;.

'.

 

Rp=Erp/Eip和Rs=Ers/Eis

(2)

经计算可得

Erp=(r1p+r2pe-i2δ)(1+r1pr2pe-i2δ)Eip和

Ers=(r

1s+r2s-i2δ

1s2s-i2

δ

(3)

e

)/(1+rre

)Eis

式中r1p或r1s和r2p或r2s分别为p或s分量在界面1和界面2

上一

 

次反射的反射系数。

2δ为任意相邻两束反射光之间的位相差。

 

根据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证明

 

r1p=tan(φ1-φ2)/tan(φ1+φ2),r1s=-sin(φ1-φ2)/sin(φ1+φ2)

 

r2p=tan(φ2-φ3)/tan(φ2+φ3),r2s=-sin(φ2-φ3)/sin(φ2+φ3)(4)

 

式(4)即有名的菲涅尔反射系数公式。

由相邻两反射光束间的程

 

差,不难算出

 

2δ=4πd/λn2cosφ2=4πd/λ(n22-n12sin2φ1)1/2(5)

 

式中λ为真空中的波长,d和n2为介质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各φ

 

角的意义同前。

 

在椭圆偏振法测量中,为了简便,通常引入另外两个物理量ψ和

 

来描述反射光偏振态的变化。

它们与总反射系数的关系定义如下:

tanψei=Rp/Rs

(6a)

(r1p+r2pe-i2δ)(1+r1sr2se-i2δ)

=(1+r1pr2pe-i2δ)(r1s+r2se-i2δ)

(6b)

 

式(6)简称为椭偏方程,其中的称为椭偏参数(由于具有角度量

 

纲也称椭偏角)。

 

(1),(4),(5)和(6)式已经可以看出,参数ψ和是n1,n2,n3,

 

;.

'.

 

φ1,λ和d的函数。

其中n1,n3,λ和φ1可以是已知量,如果能从实验中测出ψ和的值,原则上就可以算出薄膜的折射率n2和厚度d。

这就是椭圆偏振法测量的基本原理。

 

实际上,究竟ψ和的具体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测出它们,以及测出后又如何得到n2和d,均须作进一步的讨论。

 

2.ψ和的物理意义

 

3.现用复数形式表示入射光的p和s分量

 

Eip=︱Eip︱exp(iθip),Eis=︱Eis︱exp(iθis)

 

Erp=︱Erp︱exp(iθrp),Ers=︱Ers︱exp(rθrs)(7)

 

(7)式中各绝对值为相应电矢量的振幅,各θ值为相应界面处的

 

位相。

 

由(6a),

(2)和(7)式可以得到

ψi

Erp

︱︱E︱/(︱E︱︱E

︱)exp{i[(θ

-θ

rs)

θ

-θ

is-

tane=

is

rsip

rp

ip

)]}

(8)

比较等式两端即可得

ψ

=

Erp

︱︱E︱/(︱E

︱︱E︱)

(9)

tan

is

rs

ip

=[(θrp-θrs)-(θip-θis)

(10)

(9)式表明,参量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振幅比有关。

而(10)

式表明,参量

与反射前后p和s分量的位相差有关。

可见,ψ和

直接反映了光在反射前后偏振态的变化。

一般规定,和

的变化范围

分别为0≤ψ<π/2和0≤Δ≤2π。

 

当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时,反射后一般为偏振态(指椭圆的形状

 

;.

'.

 

和方位)发生了变化的椭圆偏振光(除开ψ=π/4且=0的情况)。

 

为了能直接测得ψ和,须将实验条件作某些限制以使问题简化。

 

就是要求入射光和反射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要求入射在膜面上的光为等幅椭圆偏振光(即p和s二分量的振幅相等)。

这时,︱Eip︱/︱Eis︱=1,公式(9)则简化为

tanψ=︱Erp︱/︱Ers︱

(11)

 

(2)要求反射光为一线偏振光。

也就是要求(θrp-θrs)=0

 

(或π),公式(10)则简化为

 

=-(θip-θis)(12)

 

满足后一条件并不困难。

因为对某一特定的膜,总反射系数比

 

Rp/Rs是一定值。

公式(6a)决定了也是某一定值。

根据(10)式可

 

知,只要改变入射二分量的位相差(θip-θis),直到大小为一适当

 

值(具体方法见后面的叙述),就可以使(θrp-θrs)=0(或π),

 

从而使反射光变成一线偏掁光。

利用一检偏器可以检验此条件是否已

 

满足。

 

以上两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公式(11)表明,tan恰好是反射光的p

 

和s分量的幅值比,ψ是反射光线偏振方向与s方向间的夹角,如右图所示。

公式

ψ

(12)则表明,恰好是

 

在膜面上的入射光中s和p

 

分量之间的位相差。

 

;.

'.

 

3.ψ和的测量

 

实现椭圆偏振法测量的仪器称为椭圆偏振仪(简称椭偏仪)。

它的

 

光路原理如图所示。

由氦氖激光管发出的波长为6328A°的自然光,

 

先后通过起偏器Q,1/4波片C入射在待测薄膜F上,反射光通过检

 

偏器R射入光电接

 

 

检流计

 

衬底

起偏器

 

Ψ

检偏器

椭偏仪光路图,从,和用虚线引下的三个插图都是迎光线看去的

 

收器T。

如前所述,p和s分别代表平行和垂直于入射面的二个方向。

T代表Q的偏振方向,,f代表C的快轴方向,tr代表R偏振方向。

 

论起偏器的方位如何,经过它获得的线偏振光再经过1/4波片后一般

 

成为椭圆偏振光。

为了在膜面上获得p和s二分量等幅的椭圆偏振光,

 

只须转动1/4波片,使其快轴方向f与s方向的夹角α=±π/4即可(参

 

看后面)。

为了进一步使反射光变成为一线偏振光Er,可转动起偏器,

 

使它的偏振方向t与s方向间的夹角P1为某些特定值。

这时,如果转动检偏器R,使它的偏振方向tr与Er垂直,则仪器处于消光状态,光

 

;.

'.

 

电接收器T接收到的光强最小,检流计的示值也最小。

本实验中所使

 

用的椭偏仪,可以直接测出消光状态下的起偏角P1和检偏方位角ψ。

 

从公式(12)可见,要求出,还必须求出P1与(θip-θis)的关系。

 

下面就上述的等幅椭圆偏振光的获得及P1与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设已将1/4波片置于其快轴方向f与s方向间夹角为

π/4的方位。

E0为通过起偏器后的电矢量,P1为E0与s方向间的夹角(以下简称起偏角)。

令γ表示椭圆的开口角(即两对角线间的夹角)。

由晶体光学可知,通过1/4波片后,E0沿快轴的分量Ef与沿慢轴的分

量Ei比较,位相上超前π/2。

用数学式可以表达成

iπ/2

=iE0cos(π/4-P1)

(13)

Ef=E0cos(π/4-P1)e

El=E0sin(π/4-P1)

(14)

从它们在p和s两个方向上的投影可得到沿

p和s的电矢量分别为

=E

π

π

1/2

i(3

π/4

P1)

Eip

/4=(1/2)

E0e

(15)

fcos/4

Elcos

Eis=Efsinπ/4+Elsinπ/4=(1/2)1/2E0ei(π/4+P1)

(16)

由(15)和(16)式看出,当1/4波片放置在+π/4

角位置时,

的确在p和s二方向上得到了幅值均为(1/2)1/2E0的椭圆偏振入射光。

p和s的位差为

θip-θis=π/2-2P1

(17)

另一方面,从图27-4上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出,开口角γ与起偏角

P1的关系为γ/2=π/4-P1。

于是

γ=π/2-2P1

(18)

则(17)式变为θip-θis=γ

(19)

 

;.

'.

 

由(12)式可得=-(θip-θis)=-γ

(20)

 

至于检偏方位角ψ,可以在消光状态下直接读出。

 

在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常常不是只测一次消光状态

 

所对应的P1和ψ1值,而是将四种(或二种)消光位置所对应的四

 

组(P1,ψ1),(P2,ψ2),(P3,ψ3)和(P4,ψ4)值测出,经处理

 

后再算出和ψ值。

其中,(P1,ψ1)和(P2,ψ2)所对应的是1/4

 

波片快轴相对于s方向置+π/4时的两个消光位置(反射后p和s光的

 

位相差为0或为π时均能合成线偏振光)。

而(P3,ψ3)和(P4,ψ4)

 

对应的是1/4波片快轴相对于s方向置-π/4时的两个消光位置。

另外,

 

还可以证明下列关系成立:

︱P1-P2︱=90°,ψ2=-ψ1;︱P3-P4︱

 

=90°,ψ4=-ψ3。

 

求ψ和的方法如下所述。

 

(1)计算值:

将P1,P2,P3和P4中大于90°的减去产90°,

 

不大于90°的保持原值,并分别记为{P1},{P2},{P3}和{P4},然后分

 

别求平均。

计算中,令

P’

}+{P})/2

P’

}+{P

})/2(21)

1

=({P1

2

3

=({P34

而椭圆开口角γ与P1’和P3’的关系为

γ=︱P1

’-P3’︱

(22)

由公式(22)算得γ后,再按

27-1求得

值。

利用类似于图27

-4的作图方法,分别画出起偏角

在表27-1所指范围内的椭圆光

图,由图上的几何关系求出与公式(

18)类似的γ与P1关系式,再利

 

用公式(20)就可以得出表27-1中全部与γ的对应关系。

 

;.

'.

 

(3)

计算ψ值:

应按公式(23)进行计算

ψ

=(

︱ψ︱+︱ψ

︱+︱ψ

3

︱ψ

︱)/4

(23)

1

2

+

4

四、折射率n2和膜厚的计算

尽管在原则上由ψ和能算出n2和d,但实际上要直接解出(n2,d)

和(,ψ)的函数关系式是很困难的。

一般在n1和n2均为实数(即为透明介质的),并且已知衬底折射率n3(可以为复数)的情况下,将(n2,d)

和(,ψ)的关系制成数值表或列线图而求得n2和d值。

编制数值表的

 

工作通常由来完成。

制作的方法是,先测量(或已知)衬底的折射率

 

n3,取定一个入射角φ1,设一个n2的初始值,令δ从0变到180°(变化步长可取1°,2°,等),利用公式(4),(5),(6),便可分别算出d,和ψ的值。

然后将n2增加一个小量进行类似计算。

如此继

续下去便可得到(n2,d)~(,ψ)的数值表。

为了使用方便,常将数值表

 

绘制成列线图。

用这种查表(或查图)求n2和d的方法,虽然比较简

 

单方便,但误差较大,故目前日益广泛地采用计算机直接处理数据。

 

另外,求厚度d时还需要说明一点:

当n1和n2为实数时,式(5)

 

中的φ2为实数,两相邻反射光线间的位相差2δ亦为实数,其周期为

 

2π。

2δ可能随着d的变化而处于不同的周期中。

若令

2δ=2

π时对应的膜层厚度为第一个周期厚度d0,由(5)式可以得到

d0=λ/[2(n22-n12sin2φ1)1/2]

 

由数值表,列线图或算出的d值均是第一周期内的数值。

若膜厚

 

大于d0,可用其它方法(如干涉法)确定所在的周期数j,则总膜厚是

 

D=(j-1)d0+d

 

;.

'.

 

五、金属复折射率的测量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透明介质膜光学参数的测量,膜对光的吸收可

 

以忽略不计,因而折射率为实数。

金属是导电媒质,电磁波在导电媒

 

质中传播要衰减,故各种导电媒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

理论表

 

明,金属的介电常数是复数,其折射率也是复数。

现表示为

 

n2*=n2-ik(25)

 

式中的实部n2并不相当于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换句话说,n2的物

 

理意义不对应于光在真空中速度与介质中速度的比值,所以也不能从

 

它导出折射定律。

式中k称为吸收系数。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当n2*为复数时,一般φ1和φ2也为复数。

 

折射定律在形式上仍然成立,前述的菲涅尔反射系数公式和椭偏方程

 

也成立。

这时仍然可以通过法求得参量d,n2和k,但计算过程却要繁

 

复得多。

 

本实验仅测厚金属铝的复折射率。

为使计算简化,将(25)式改

 

写成以下形式

n

*

=N

iNK

2

26

由于待测厚金属铝的厚度d与光的穿透深度相比大得多,在膜层

 

第二个界面上的反射光可以忽略不计。

因而可以直接引用单界面反射的匪涅尔反射系数公式(4)。

经推算后得

n1sinφ1tanφ1cos2

N≈ψ1+sin2ψcos

(27)

K≈tan2ψsin

(28)

;.

'.

 

公式中的n1,φ1和的意义均与透明介质情况下相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