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093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分值:

150分命题人:

陈娟意

第Ⅰ卷(共33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ǎn)囤货(dùn)浸渍(zé)色厉内荏(rěn)

B、隽永(juàn)饿殍(piǎo)偌大(ruò)繁文缛节(rǔ)

C、载体(zài)璞玉(pú)骠勇(piào)凿壁偷光(záo)

D、档(dàng)期粗犷(kuàng)皴裂(cūn) 良莠不齐(y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互联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

很多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因此而荒费学业,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

B、如果仅为了商业利益,将民俗改头换面欺骗消费者,使民俗失去了原本的风貌,就会遗害匪浅。

对这种“伪民俗”现象,我们一定要正本清源。

C、外交部副部长李辉在19日约见俄驻华大使时表示,中方对“新星”号货船沉没事件

发生感到震惊,并对俄方的推脱态度表示强烈不满。

D、气象部门的统计表明,近来中国华南地区连续降水偏少,旱情漫延粤桂琼三省——广东、广西两省局部地区已出现严重旱情,海南也发生全省性干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共同课题,发展中国家和后进民族的现代化愿望尤为迫切,西藏也概莫能外。

B、由于比较“合算”,近年来山寨产品以较快的技术更新和较低廉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C、客场取得了胜利后,21日火箭队在主场迎战小牛队,这是双方本赛季第三次较量。

结果姚明运斤成风,凭借实力使火箭最终取得三连胜。

D、《梅兰芳》自上映来好评如潮。

师出无名的青年梅兰芳扮演者余少群更是凭借精美的扮相和自然的表演征服了无数中国观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初步分析,已导致74人死亡的山西古交县屯兰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屯兰矿南四采区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引起的。

B、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蜂农用人造养料等高能食品喂养蜜蜂,这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C、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自开展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将长跑活动与体育课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完成跑步里程。

D、“范跑跑”现象难以定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没人找到范跑跑行为是否违法的法律依据,因此只能停留在网民唇枪舌剑的讨论之中。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针对徐晋如等十博士指责于丹“仅仅靠耍嘴皮子就可以获得社会荣誉,谁还会关心那些引导我们灵魂向上的力量?

谁还愿意从事那些艰辛的然而却是真正有益于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研究呢?

”的言论,有人是这样反驳的:

我只是想求教于在博客上写“语类”的徐晋如先生,是否一定要用说与写来划分思想与文化的层次?

说就是“耍嘴皮子”,写才是“高深莫测”?

在我看来,真理既可以

,也可以;既可以,也可以。

未必能成正果,也未必没有可能。

说与写都是形式,关键是说了什么或写了什么。

①被写出来②从故纸堆里考据出来③被说出来

④口吐莲花⑤从鲜活的生活中体悟出来⑥皓首穷经

A、①③②⑤⑥④B、③①⑤②④⑥C、③①②⑤⑥④D、②⑤①③⑥④

二、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

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

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

据他们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

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当然。

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更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

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

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

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人脑的下意识活动。

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

感到高兴,或许

有点兴奋。

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有助于直觉的出现。

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它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

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问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

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

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

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流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

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

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竞是什么。

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

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

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6、下列关于“直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直觉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它往往突然出现于人的意识之中,

有助于难题的解决。

B、许多科学家的成果得益于直觉,但直觉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对某一问题进行一段时间的专注研究并没有解决却放下工作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

直觉就会戏剧性地突然到来。

D、虽然心理学家对直觉作了专门研究,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未完全弄清楚。

7、关于直觉产生的条件,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注研究某一问题而少有进展时,适当从事一些轻松悠闲的活动,有助于直觉的产生。

B、一般认为,直觉的产生依赖于人的下意识活动。

C、情绪高兴或者兴奋时,容易产生直觉。

D、如果科学家总是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是无助于直觉的产生的。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家都会花大力气去捕捉它。

B、产生直觉最理想的时间是人的思维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之时,这对科学家解决科研

难题是有所启示的。

C、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

此时,从事轻松悠闲

的活动,直觉就会出现。

D、科学家如果完全按照逻辑规则循规蹈矩地进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科研成果的。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

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

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

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④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

《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

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选自《四库全书》本《青霞集》)

〔注〕①宰执:

指严嵩②馘:

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③阃(kǔn)寄:

边境将领④裒:

póu聚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其罪设计陷害B、寻且坐罪罢去犯法

C、往往而是常常D、予谨识之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能遗之也乎B、以泄其怀

其孰能讥之乎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屈原之《骚》疑于怨D、而父之哭其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多次以小官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宰相严嵩,严嵩恨透了他,最后罗织罪名把他流放到边塞上。

B、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严嵩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讽讥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从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知人论世”的原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117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每小题3分)

(1)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翻译:

(2)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翻译: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翻译:

13、结合全文,请概括作者为《青霞先生文集》作序的原因。

(4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②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

(6分)

⑴古诗默写。

(必须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