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083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docx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

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

一、“九五”计划执行情况及评价

(一)“九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九五”时期,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畜产品产量有了显着提高。

200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6125万吨,完成“九五”计划105%,蛋类产量达到2243万吨,完成“九五”计划123%,奶类产量达到919万吨,完成“九五”计划115%。

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48.0千克、17.6千克和7.2千克,全面超过“九五”计划。

(二)对“九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评价

“九五”时期,畜牧业全面发展,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肉类、禽蛋产量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畜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69.36%下降到2000年的65.81%,禽肉和牛羊肉比重分别由18%和11.73%上升至19.7%和13.2%。

我国畜牧业正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我国资源状况的节粮型道路。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2000年牧业总产值达739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4915.8亿元的29.67%;全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有8000多万;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约占农业现金收入的一半,畜牧业纯收入约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

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秸秆养畜示范县等商品基地建设成效显着;草原及草原防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饲料工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结构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科技进步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九五”初期的45%增加到现在的48%左右。

猪、牛、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30%和55%;出栏率分别增长了7%、5%和1%;猪、禽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和18%。

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加强,畜牧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各地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快速发展,各类畜产品专业市场逐渐形成。

家禽适度规模饲养已成为商品禽蛋、禽肉的主要方式,生猪和牛羊的规模饲养比重不断扩大。

肉牛、生猪、绵羊、肉鸡、蛋鸡等在全国已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

产业化经营逐步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方式,形成了多种模式,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畜牧业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九五”期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出台了一系列畜牧业法规的配套细则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畜牧业生产与经营的法律体系,使畜牧业管理方式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总体来看,畜牧业已由农村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开始由偏重产量增长向质量和产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已逐步摆上行业发展的议事日程,我国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九五”期间,我国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十五”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畜牧业又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

但畜牧业内部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

(一)有利的外部条件

1、粮食连年丰收,饲料粮供应充足,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九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上升到5亿吨左右,其中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满足了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粮食供需形势由供给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变为总量相对过剩、迫切需要通过畜牧业来转化增值的格局。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1.5%的增速,到2005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4亿吨,饲料粮比重将逐步上升到35%左右,这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畜产品市场需求仍有较大潜力

目前,世界人口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供给水平约为70克左右,其中动物蛋白量为25克左右,发达国家的平均蛋白质供给量和动物蛋白量分别为100克和60克。

我国城乡居民的蛋白质供给总量基本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动物蛋白仅为20克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仍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量存在巨大差距,农民畜产品消费仍有较大潜力。

1999年农民家庭人均畜产品消费量(肉和禽蛋)为20.63千克,仅为城镇家庭人均畜产品购买量35.84千克的57.5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量必将出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占我国人口总量70%的农村居民将成为未来畜产品消费增长的主体。

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全国将有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入城镇,这将为未来畜产品的需求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3、政府支持力度增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对其他产业,畜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业链长等特点,在促进粮食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业劳力就业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和潜力,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均突出了畜牧业在今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发展畜牧业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目前,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加大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为我国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将促使畜牧业发生质的飞跃

加入WTO虽然可能给我国畜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更可能的是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猪牛羊肉等主要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目前由于贸易壁垒和质量等原因,却始终未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现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家畜疫病大面积流行,畜牧业遭受了严重打击,这又为我国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加入WTO将使我国畜产品出口机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价格优势有可能进一步表现出来,但同时也对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将促使我国大力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努力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监管,在技术水平、质量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5、西部大开发将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大约540万平方公里,草原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土地类型,约有草地2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61%,占西部地区国土总面积的45.5%,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同时,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草地畜牧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将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随着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进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将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大幅度提高,进而对全国畜产品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

二是立足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和治沙,既可使西部地区草原生产力得到提高,羊毛和奶类生产加快;又可大大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这将对全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畜产品加工业滞后

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但耗粮高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却仍高达65.8%,远高于世界平均38.8%的水平,草食家畜特别是牛肉的比重仅占7.8%,远低于世界平均26.3%的水平;我国肉蛋奶产量的比例为100:

37:

15,奶类产量明显偏低。

畜产品质量不高,名、优、特产品数量不足。

瘦肉型猪所占的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总量仍然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优质禽肉,特别是一些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性产品供不应求;高档牛肉产品比重偏小;羊毛产品中粗毛比重较大,用于纺织的优质细毛大部分需从国外进口。

畜产品加工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量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60-70%,而我国的加工比重极低,其中肉类加工比重不到5%,且加工技术较落后,企业规模较小。

在畜产品加工方面,还存在着加工深度不够、花色品种较少和优质高档品种比重低等问题。

畜牧业生产与加工发展失衡,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2、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良种繁育体系不适应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是种畜禽场结构不合理。

全国7117个种畜禽场中,原种(曾祖代)场不足2%,种畜禽退化较重,选育不力,严重影响了种畜生产和种畜质量。

二是种畜禽场规模小,经营效益低。

在全国2959个种猪场中,平均存栏母猪230头;而饲养200头以下的种猪场,基本处于亏本状态。

三是基础设施简陋。

由于不少种畜禽场建场时间早,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

四是畜种资源保护不力,丢失严重,不利于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

3、兽医工作基础薄弱,重大疫情时有发生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目前,我国的兽医工作普遍存在预测预报体系不健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和疫病扑灭无足够物质保障等问题,每年由于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0—300亿元。

各类药物、化学物质、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影响了畜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由于畜禽疫病、药物残留和卫生质量等问题的困扰,畜产品出口中压级、压价和退货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国家还以此为由,对我国封闭市场。

兽医工作基础薄弱的状况与未来畜牧业发展以及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市场发育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

在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宏观调控不力等问题,也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障碍。

一些地方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行为不规范、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为了各自利益,封锁市场;有些部门也利用各种借口搞市场分割,破坏了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有序流动。

市场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反馈严重滞后,产品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生产者手中,致使供需结构不平衡,地区结构不平衡,供给过剩与需求短缺同时存在,阻碍了生产的正常发展。

5、草地资源退化严重

草地资源环境恶化,长期困扰着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一是人为破坏严重。

一些地方大面积非法开垦草地,屡禁不止。

50年代以来,全国有近1300万公顷优良草地被开垦,有相当部分现已撂荒,加剧了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草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为减弱;二是草场超载过牧严重,草地生产率低下;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草原旱灾、火灾等日趋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增加了难度。

近几年,草地沙尘暴频繁发生,西沙东进,北沙南侵,掩埋农田,毁坏交通与通讯设施。

同时,草地鼠虫害日益严重,发生次数不断增多,程度不断加深,草地鼠虫害每年危害面积达2000万公顷。

四是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草地生产力低,灾害抵御能力差,根本不能抑制草原急速退化的趋势,仍然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

三、供需发展预测

(一)主要畜产品需求预测

我国畜产品消费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居民收入水平变化、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由于国民经济受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GDP只有7%左右的增长速度。

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到位、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目标的实现以及东南亚诸国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可能重现升势。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00-2005年,GDP年均递增率可望达到8%。

2005年之后,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体制逐步理顺,发展速度有可能呈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势,2005-2015年年均递增7%。

2000-2005年,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将以6%的速度增长,农村人均收入将以4%的速度增长;2006-2015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将保持在5.5%和4.5%左右。

2005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3.3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4%,农村人口为66%。

2015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农村人口为60%。

畜产品出口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为我国畜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机会,但由于畜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标准等在短期内难有实质的改观,在未来5年内,畜产品将主要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出口数量有限。

通过“十五”时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卫生质量安全标准的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将为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届时畜产品将成为农产品出口中的主要的产品。

总体来说,我国畜产品将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畜产品出口量在畜产品生产总量中的比重将会有所上升。

虽然如此,面对国内城市畜产品市场相对饱和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严峻现实,我国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稳步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为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提供新的动力。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预计2005年,全国人均肉、蛋、奶需求分别达到52千克、18千克和10千克。

肉类需求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需求量分别为34千克、7千克和10千克。

全国肉、蛋、奶总需求量分别达到6950万吨、2393万吨和1330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总需求量分别达到4526万吨、976万吨和1383万吨。

2015年,全国人均肉蛋奶需求分别达到61千克、20千克和23千克。

肉类需求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需求量分别为38千克、9千克和13千克。

全国肉、蛋、奶总需求量分别达到8832万吨、2916万吨和3322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总需求量分别达到5497万吨、1332万吨和1918万吨。

(二)主要畜产品产量预测

80年代以来,我国肉、蛋、奶产量持续高速增长,肉类产品的平均增长率为9%,禽蛋增长率为12.5%,奶类增长率为13%。

“九五”以来,特别是“九五”末期,各类畜产品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肉类增长速度下降为4%左右,禽蛋下降为6%左右,但奶类却快速上升,增长率达到8-9%。

综合考虑畜禽生产能力、饲料供应、畜牧业科技进步等因素,今后我国肉、蛋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不困难,但由于受消费需求因素的制约,肉类及禽蛋的增长幅度将呈稳中有降的态势;羊毛生产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优质毛比重,总量保持小幅增长;奶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政府对奶类消费支持力度的加大,消费需求将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由此拉动奶类生产进一步高速增长,有可能出现超常规增长的趋势。

预计2000-2005年、2005-2015年,我国肉类增长率将分别为3%、2.5%,2005、2015年肉类产量将分别达到7040万吨、9012万吨。

肉类结构比例将进一步优化,2005年猪肉、牛羊肉与禽肉比重将分别为65%、14%、20%;2015年为62%、15%、22%。

2000-2005年、2005-2015年,蛋类增长率分别为2.5%、2%,2005年和2015年产量分别为2400万吨、2926万吨。

2000-2005年、2005-2015年,奶类增长率将分别为8%、10%,2005年和2015年产量分别达到1280万吨、3322万吨。

2000-2005年、2005-2015年,羊毛增长速度都将保持1%的水平,2005年和2015年产量分别达到33万吨和37万吨。

单位:

万吨、千克/人

年份

项目

肉类

猪肉

牛羊肉

禽肉

禽蛋

奶类

羊毛

(污毛)

2005

需求

6950

4526

976

1383

2393

1330

68

生产

7040

4576

986

1408

2400

1280

33

人均需求

52.18

33.98

7.32

10.38

17.97

10.00

0.50

人均生产

52.85

34.35

7.40

10.57

18.02

9.63

0.25

净出口

90

50

10

25

7

-50

-35

2015

需求

8832

5497

1332

1918

2916

3322

77

生产

9012

5587

1352

1983

2926

3322

37

人均需求

60.91

37.91

9.18

13.22

20.11

23

0.53

人均生产

62.15

38.53

9.32

13.67

20.18

23

0.26

净出口

180

90

20

65

10

0

-40

(三)畜产品供需平衡状况

未来15年内,我国肉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

预计到2005年我国肉类和蛋类产品净出口量分别为90万吨和7万吨,出口肉类中猪肉、禽肉净出口量分别为50万吨和25万吨,而牛羊肉较少,仅为10万吨。

2015年我国肉类和蛋类产品净出口量分别增加到180万吨和10万吨,出口肉类中猪肉、禽肉净出口量分别为90万吨和65万吨,牛羊肉为20万吨。

肉类特别是猪肉和禽肉净出口持续增长。

奶和羊毛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

2005年奶和羊毛分别净进口50万吨和35万吨。

2015年奶类净进口下降到零,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羊毛的净进口则进一步增加,达到40万吨。

奶类净进口量下降,羊毛净进口量持续上升。

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变化趋势表明,畜牧业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牛羊肉、奶业和羊毛生产仍然是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具有较大潜力;对肉蛋等畜产品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由提高产量、增加供给为主,向提高质量、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加需求为主的方向转变。

四、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着眼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强疫病防治和药残监控,注重产品质量,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和草原生态安全,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大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比重,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尽快使畜牧业发展成农村经济中的现代化产业,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目标

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畜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

到200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疫病控制、饲料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扭转;主要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加工品比重大幅度上升,品种更加丰富多样,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明显增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

到2015年,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着增强,草地生态建设初见成效,畜牧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畜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动物蛋白人均占有量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独立产业。

(三)主要畜产品发展指标

2005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4550万吨,牛羊肉990万吨,禽肉140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52.6千克。

肉类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猪肉比重下降到65.0%;牛羊肉的比重上升到14.1%;禽肉的比重上升到20.0%。

禽蛋总产量达到2400万吨,人均禽蛋占有量18.1千克。

奶类总产量达到1200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9千克。

羊毛总产量达到33万吨。

?

?

?

?

?

?

?

?

?

?

?

?

单位:

万吨、%

项目

2005

2015

计划指标

增长速度

比重

发展目标

增长速度

比重

肉类

7000

3.0

100

9000

2.5

100

?

?

猪肉

4550

2.3

65

5580

2.1

62

?

?

牛羊肉

990

4.8

14

1350

3.2

15

?

?

禽肉

1400

4.0

20

1980

3.5

22

禽蛋

2400

2.5

3000

2.0

奶类

1200

8.0

3300

10.0

羊毛

33

1.0

37

1.0

2015年,肉类总产量达到9000万吨,其中猪肉5580万吨,牛羊肉1350万吨,禽肉198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62.1千克。

肉类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猪牛羊肉的比重分别达到62%、15%、22%。

蛋类总产量达到3000万吨,人均占有量20.7千克。

奶类产量达到3300万吨,人均占有量22.8千克。

羊毛总产量达到37万吨。

?

五、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

根据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十五”期间畜牧业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产品指标,今后5年内我国畜牧业要重点抓好以下领域的工作:

(一)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畜牧业基础设施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畜牧业产前和产后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畜牧业信息化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良种繁育体系优先对现有原种场、扩繁场和保种场进行扩建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防疫体系在完善和健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动物重大及新型疫病诊断、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引进和装备工作。

二是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先建设优质奶基地和畜产品出口基地。

三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广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重点建设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加快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进油料加工工艺,提高饼粕质量,有效增加饲料蛋白质来源;加速饲料添加剂工业发展步伐;加强秸秆青贮和氨化。

2、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

生猪生产应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加快品种改良,优化猪群结构,增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瘦肉型猪的比重。

禽蛋生产要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生产水平。

禽肉生产要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加快肉牛和肉羊品种改良,提高优质产品比重。

羊毛生产则要大力改良品种,提高集约化饲养水平,努力提高优质羊毛产量。

突出发展奶类生产,在不断增加养殖数量的同时,加强品种的改良,建立优质奶源基地,提高整体产奶水平。

3、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加工品在畜产品消费中的比重,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

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

对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加强对畜禽内脏、血、皮、骨、筋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提高畜产品加工的综合效益。

改变加工企业重加工、轻原料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状况,在畜产品集中产区扶植建立一批包括冷藏和深加工在内的龙头加工企业,引导其联合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和开展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步伐。

大力开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促使肉类上市产品多样化。

把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西式肉制品的生产机械紧密结合,实现肉类加工现代化。

稳步发展传统蛋制品加工业,大力开发蛋粉、液体蛋等新型蛋制品,鼓励禽蛋产区改善生产设施和质量检测条件,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产品的卫生质量,不断增加畜产品加工的花色品种,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羊毛全面推行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等规范化的加工管理模式,确保羊毛质量达到毛纺工业的要求。

羊绒要充分利用我国山羊绒、牦牛绒、兔毛和驼绒生产大国的优势,发展深加工生产,开发高档产品,改变初级产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