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0812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docx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生物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生物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3.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

(2)育出矮秆小麦。

最佳措施分别是(  )

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

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④甲自交,乙自交

A.①③B.①④C.④①D.④④

4.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大多都是先天的

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要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6.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

B.一个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7.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

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

8.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②

9.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一般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10.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

低而蔗糖含量高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11.如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D.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1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对应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AaBb,AAaBbb,Aaaa

BAaaaBBbb,Aaa,AB

CAAaaBbbb,AaaBBb,AaBb

DAaaBbb,AAabbb,ABCD

13.如图所示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植株的基因型必为AaBb;

②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③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④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且发生过基因突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艾滋病毒属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是()

A.19% B.21%  C.23%  D.42%

15..关于图示DNA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部位③

B.②处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且可以遗传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D.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16.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17.下列有关植物的杂交育种方案中,难以直接达到研究目的的是(  )

A.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将不同个体上控制优良性状的不同基因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B.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研究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

C.用显性雌性个体与隐性雄性个体杂交,研究某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D.用测交法研究某个体是否是纯合子

18.结合下面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药物

治病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红霉素

与核糖体结合,阻止了其与RNA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D.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过程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2n=20)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玉米单倍体基因组有11条染色体

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C.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四倍体西瓜,含四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

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20.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2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转基因必须在人为控制下才能完成,自然条件下基因污染是不增殖和不被扩散的

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

22.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24.某植物种群中,r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存活。

已知该种群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30%、20%、20%、10%、10%、10%。

计算Y和y的基因频率依次为(  )。

A.55%和45%B.45%和55%

C.27.5%和22.5%D.22.5%和27.5%

25.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上面有密码子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⑤能运载氨基酸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26.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

B.②过程是α链做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红蛋白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27.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双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母亲患病,父亲正常,子代中有正常儿子,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一个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必定产生2n种具各类型数量相等的配子

D.双亲表型正常,生出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零

28.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29.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

下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30.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二、非选择题

31、某育种试验基地要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采用了多种育种方法。

其中的三种育种

方法可用下面图解表示:

(1)图中a、b两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短时间内培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可采用上述哪种育种方法______,此方法从理论上获得yyRR的机率为___________。

(3)要获得符合要求的品种yyRR,b过程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过程常用试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育种过程中要想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

你认为最好应该采用哪种育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动物体细胞中最多含有条染色体。

细胞内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用字母表示)。

(2)B细胞处于(填时期);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用字母表示)。

染色体数:

核DNA数=1:

2的细胞是(用字母表示)。

(4)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是。

按细胞分裂先后顺序,将A、B、C、D细胞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3、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根据人类遗传病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

请分析回答:

(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________基因遗传病,Ⅲ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________,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2)通过________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

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________。

(3)若Ⅱ4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cter综合征(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________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3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墨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该种群的,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

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以及通过有性生殖而导致的。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3)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

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答题纸

班级姓名考号

 

31、

(1)

(2)

(3)(4)

(5)

32、

(1)

(2)

(3)

(4)

33、

(1);

(2);

(3)

(4)

34、

(1);;

(2);

(3)

(4);。

座号

31、

(1)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2)a;1/4

(3)连续自交2分(4)抑制纺锤体形成2分

(5)诱变育种

32、

(1)8B、D2分

(2)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2分精细胞

(3)ACB、C(4)CA→C→B→D2分

33、

(1)单遗传咨询

(2)Ⅱ3、Ⅱ4、Ⅲ82分1/4

(3)3/82分(4)32分二2分

 

34、

(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

(2)65%;35%

(3)残翅是不利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分

(4)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