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079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专题七 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docx

高三生物专题七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讲练复习题

专题七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

【专题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汇编】

考点一、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兴奋传导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由感觉神经纤维构成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

由运动神经纤维构成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而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应答

只有感觉而无效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1)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作用,有些神经元(如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

①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②传入神经破坏兴奋无法传导;③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考点二、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实质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⑴静息电位的形成:

①电位:

内负外正。

②机理:

K+外流。

⑵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产生:

①电位:

内正外负。

②机理:

Na+内流。

⑶兴奋的传导

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

传导过程: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⑷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①图示: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②解读:

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注意:

⑴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⑵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⑶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

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

 

过程

神经纤维

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

神经元间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细胞体或树突

(2)兴奋传导方向与特点的比较

①在神经纤维上:

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

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②在神经元之间:

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

a.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3.突触与递质

(1)突触的类型

①轴突—树突型突触:

②轴突—胞体型突触:

(2)递质

①概念:

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②供体: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③传递: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④受体:

与轴突相邻的另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

⑤作用: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⑥种类:

包括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和抑制性递质(如谷氨酸等)。

(3)传递方向

①神经元内:

树突→胞体→轴突。

②突触: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

(1)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中的排尿排便中枢、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中枢。

(2)据教材P20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大脑皮层言语区

考点四、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基本模型

2.实例——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模型及信息解读

(1)模型

(2)解读

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

②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

④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若胰管受阻,影响食物消化但不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经血液运输)。

3.分级调节模型及信息解读

(1)图示

(2)解读:

①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大类。

②正反馈:

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

③负反馈:

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2011高考真题之--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

1.(2011浙江卷)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相关的知识。

a-b的Na+内流是被动运输的结果,Na+—K+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b-c段的Na+仍然内流,所以B选项错误;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恢复静息电位过程,d-e段的K+不是内流而是外流恢复静息电位,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选项是错误的。

2、(2011江苏卷)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A

【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A选项正确;根据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出a、b、c、d、e分别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所以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所以B选项错误;结构c含有突触,所以兴奋在结构c的传导速度慢于结构b的传导速度,所以C选项错误;Ⅱ为突触后膜,该处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到电信号,所以D选项错误。

3.(2011广东卷)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听到枪声后的起跑动作是后天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为条件反射,A错误;听觉中枢只能产生听觉,将相关信息传到运动中枢,产生起跑动作,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中间神经元上的传导有先后之分,C正确;起跑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不在小脑,D错误。

4.(2011新课标全国卷)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改、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习惯包裹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及同学们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由题目信息可以看出,肾上腺可以作用于心脏,说明其靶器官包括心脏,A正确。

在恐惧时的心率加快,既有内脏神经的参与,又有肾上腺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激素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靶细胞的,C错误。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正确。

5.(2011天津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现象

B.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

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答案】C

【解析】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包括胚胎的发育过程,A错误。

cDNA文库中的基因是由相应细胞、组织或器官的mRNA经过逆转录而来;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小鼠不同组织或器官的mRNA不同,构建的cDNA文库也不相同,B错误。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垂体受损会导致幼犬的抗寒能力减弱,C正确。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现象的发生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D选项描述的过程,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发挥了作用,不属于反射现象,D错误。

6.(2011海南卷)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答案】A

【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由于Na+通道开放,大量内流引起的。

7.(2011上海卷)右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枢都没问题;阻断的应该是传出神经。

8.(2011海南卷)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D

【解析】ABC描述的控制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9.(2011四川卷)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

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答案】

(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

(2)B细胞化学信号向电(3)造血干细胞体液

【解析】

(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

(2)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因此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

突触释放递质,导致肌膜电位变化,因此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