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样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068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样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样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样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样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样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样卷.docx

《马克思样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样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样卷.docx

马克思样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总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N)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2.(Y)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Y)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4.(N)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5.(N)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6.(N)相对真理也就是包含部分错误的真理。

7.(N)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8.(N)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

9.(Y)错误的思想、理论乃至荒唐的宗教迷信观念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Y)社会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1.(N)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如何增殖的问题。

12.(N)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是银行资本。

13.(N)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在支付工资时进行的。

14.(N)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15.(Y)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16.(Y)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7.(N)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18.(N)存在就是被感知。

19.(N)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反映本质。

20.(N)自然规律是普遍的,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是特殊的。

21.(N)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

22.(Y)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23.(N)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不存在矛盾。

24.(N)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25.(Y)个别资本所有者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6.(N)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售卖阶段。

27.(Y)利润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8.(N)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29.(N)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30.(Y)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社会不断进步。

31.(N)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32.(Y)“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3.(N)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34.(N)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

35.(N)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之后,所有的职能资本家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36(N)“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37.(Y)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8.(N)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

39.(N)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是真理。

40.(N)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总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A为对、B为错》

1.(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是正确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当他表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同时,也就既表明了人可以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事物运动的相对静止性。

又表明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2.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他否定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是偏面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而抹杀了事物运动的相对静止性。

3.(A)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4.(B)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5.(B)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6.(B)相对真理也就是包含部分错误的真理。

7.(B)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B)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

9.(A)错误的思想、理论乃至荒唐的宗教迷信观念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A)社会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1.(B)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如何增殖的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2.(B)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是银行资本。

(金融资本)

13.(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在支付工资时进行的。

(剩余劳动时间)

14.(B)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依据资本的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5.(A)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16.(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7.(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18.(B)存在就是被感知。

19.(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反映本质。

20.(B)自然规律是普遍的,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是特殊的。

21.(B)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

22.(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23.(B)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不存在矛盾。

24.(B)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25.(A)个别资本所有者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6.(B)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售卖阶段。

27.(A)利润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8.(B)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29.(B)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

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0.(A)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社会不断进步。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1.(B)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的.而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源是精神的.

32.(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3.(B)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34.(B)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

规律不能被创造

35.(B)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之后,所有的职能资本家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36(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37.(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8.(B)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

39.(B)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是真理。

40.(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在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因为在流通领域中只发生价值形式的变换,从货币变商品,或从商品变货币,不能发生价值增值。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因为离开流通,商品生产者只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一份劳动创造一份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

二、论述题(共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阐述它对中国社会改革的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的根本动力,尤其是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总体上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所以,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也必须对那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改革,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生产关系中的那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就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

实质:

是资本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他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的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社会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毒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碍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损害社会主义形象,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切不可手软,必须长期坚持。

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对此进行分析和说明。

(1)这段论述体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两个表现:

第一,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即当某种社会意识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改变以后,这种社会意识不会立即消灭,而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发生作用。

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腐朽落后思想即落后的社会意识,毒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损害社会主义形象,说的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要通过它对群众的影响来实现。

(3)因为落后的社会意识将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所以破除腐朽思想,扫除丑恶现象,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抓出成效。

4.试述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以及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

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劳动过程中断时间、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

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售卖时间

生产资本构成: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比重;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

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

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5.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

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因此,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题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绝对的。

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

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因此,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

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地、无意义的。

故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也应做到坚持和发展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内涵。

正如我们新中国发展过来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具体的理解,正确的理解和发展。

6.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请用辩证法的相关原理,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中。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改革措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与改革措施发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我们必须首先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负面效应是改革过程中的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层次,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

7.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

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

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企业租赁或承包经营。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包括:

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购,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资,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市场创造市场条件。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由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这回公众的合法权益。

三、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1

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

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胡适论学近著》第1集)

材料2

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

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黑格尔:

《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材料3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请回答:

分析材料1、2、3的历史观有何差别,并阐述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材料1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2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历史唯物主义。

三者的共同本质差别是在于是否认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材料

“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

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什么基本规律?

请分析它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是受到价值的制约。

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掌握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较)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3.材料1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他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3

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分析材料1、2、3的观点,并阐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

材料1是持科学技术具有两重性的观点,材料2是持完全否定科学技术的观点,材料3是持完全肯定科学技术的观点。

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如果我们能正确利用科技创造,就会造福于人类;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利用科技技术,就有可能祸害人类自己。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每一次对自然取得的巨大胜利,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我们研究自然,目的应当是为了遵循自然法则,而不是相反。

当然,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改造自然也是必要的。

但改造自然应当有个度,而且改造本身也应当遵循自然法则。

明确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加强社会的监管,防止科学技术被不恰当地使用,这样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4.材料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

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到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表现在全球生产联为一体,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依赖、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球生产体系;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膨胀,全球90%的金融市场获得开放。

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什么趋势?

请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1)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

(2)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3)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

(4)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

(5)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但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更积极地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时代指日可待。

(6)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尽管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收益者,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受益于国际贸易,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的20%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有:

其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经济体系,手里掌握着资金、技术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2)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

目前,24小时电子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在为市场交易提供更便利的同时,也为金融界的不少投机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力量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有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内产业,威胁其国内市场,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利相对减弱。

5.材料1

“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

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材料2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请回答

材料1、2表明了矛盾的什么观点?

这一观点有什么意义?

表明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6.材料1

十九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托玛斯•卡莱尔宣称:

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材料2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

材料3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