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0623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docx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鉴赏形象

湘东中学刘琳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2、了解如何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看懂一首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客观事物的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二、鉴赏指导:

(一)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方法一: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把握形象。

例一: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

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

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例一:

(0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参考答案】

1.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2.“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伴着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想家。

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方法三:

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例一:

(___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方法四:

注意细节描写

例一:

(00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小结】

提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

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三、课堂演练

例一: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二: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参考答案】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例三: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布置练习

《走向高考》B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二、景物形象

(一)什么是意象?

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常见意象:

见资料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例一:

(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例二;(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

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二)意境的概念

概念: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意境分析要点

绘景:

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

析境:

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悟情:

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练习

例一:

(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例二: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

例三:

(0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2分。

例四:

(0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小结】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绘景);

2、概括形象特点(析景);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悟情)。

【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三、事物形象

(一)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

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三)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二:

(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例三: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四、规律总结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注意以下几个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把握诗歌。

对诗歌地整体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看看作者、时代、注释、大致内容、感情基调、主要写法,以求对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正确把握诗歌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回忆作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其次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诗歌形象。

对于人物形象来说,分析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情等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感情倾向等等;对于事物形象来说,则要分析物象的具体方面,描写用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3、理解形象的意义

  

从意境的角度来来考虑。

单从一个形象上看,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多个形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意境就较为明显了。

同样是写柳,“两个黄鹂鸣翠柳”,形象明丽、有生气,传达出内心无比欢快的感情,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一种凄凉孤寂。

从作者的观点态度上来考虑。

诗歌总要使用一些思想倾向性较明显的一些词语来传情达意,鉴赏形象时,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

比如诗中的描写用语、评价用语、反映心情的词语。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感情透露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对诗歌形象的答题技巧有很好的把握。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有时拿到一首诗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在今后的诗歌专题教学中,在教学生如何看懂诗歌方面还要下点功夫。

我相信,学生只要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会有更大的兴趣,得分自然会高。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育才中学赵卫平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等原因,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___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___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

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仍然延续客观题的命题思路,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堂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一方面训练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诗歌鉴赏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诗歌的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本应把“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定为教学的重点,但今年高考采用的主观题考查形式,在无形中增大了考试的难度,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读懂不会成为太大问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不打算把“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定为教学重点。

当然,由于读懂是鉴赏的前提,我们仍需要在课堂上对“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做必要的处理。

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读懂之后的更高层次的鉴赏,我们把它定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在教学“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根据自身文化积累归纳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并用该方法指导解题。

在教学“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环节中,注意选取几种常用的表达技巧,侧重通过课堂训练来强化学生能力的转化,避免一味地讲解概念,也避免面面俱到。

另外,由于题型的变化,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书面表达的重要性。

【媒体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

【设计用时】

60分钟

【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

教师导入(约2—3分钟)

一、集体朗诵诗歌。

课前投影诗歌,集体朗诵。

(因在课前进行,不计时。

二、《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投影】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目的是通过营造诗歌氛围,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进一步熟悉语言材料,为鉴赏准备。

2、使学生了解高考要求,也了解鉴赏角度。

3、考试说明的要求不讲解,但学生应掌握。

第二部分:

初步整体鉴赏(约5分钟)

投影诗歌,由学生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初步整体鉴赏。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引导学生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鉴赏。

学生可从任何角度鉴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诗较浅易,意在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惧。

3、针对学生暴露问题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第三部分:

“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约15分钟)

一、归纳方法:

结合对《枫桥夜泊》的初步鉴赏,引导学生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完成课件中预留的空白页面。

提问:

在鉴赏之前,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先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写什么?

(以下是教师设想,不预先设计到课件中,课堂上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调整并写入课件)

读懂作品写什么的要领:

【投影】

(一)把握内容:

(写什么内容)

1、读标题

2、由己推人

3、知人论世

(二)把握感情:

(抒什么感情)

4、读情感心志关键字(找诗眼)

5、读尾句(联)

二、课堂训练: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8分)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

2、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巧棋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感。

1、作品的思想内容是鉴赏的关键所在。

作品的表达技巧是鉴赏的难点所在。

本环节解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容”。

2、积累在鉴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积累不是课堂上所能解决的,在这里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重视。

3、师生共同参与,归纳出“读懂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4、可不必拆分成“内容”“情感”两方面,而把两者统一在“思想内容”之中。

5、将概括归纳的鉴赏方法,通过课堂训练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6、强调书面表达。

对第2题的答卷投影评析。

第四部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

(约25分钟)

一、归纳方法:

提问:

读懂诗歌思想内容之后,还要做什么呢?

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写?

)【投影】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描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用典、抑扬、联想、想象等)

二、课堂训练:

1、常用表达技巧例释:

教师示范讲解一首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然后学生说明分组讨论两首(或者一首)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用。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修辞方法有:

反问、借代。

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