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39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 34页.docx

发展战略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34页

台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序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快,流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流通不但是连接生产、分配、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而且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起着促进、引导、协调、服务的重要作用,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先导性力量。

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成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成为调节经济节奏的重要手段,成为充分就业、培育地方税源的重要渠道,成为繁荣城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新时期,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业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促进生产、服务生活为目标,以“四大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批发市场功能创新和商业业态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培育流通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十一五”时期,大力发展我市商贸流通业,拓展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将成为加快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主动力。

加快实现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完善有比较优势的商贸流通业体系,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商贸中心,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规划在回顾我市商贸流通业“十五”发展状况、分析今后一个阶段商贸流通业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十一五”时期发展我市商贸流通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任务、产业导向、发展重点,以及实现本规划的保障措施和政策趋向。

本规划中所指商贸流通业是指第三产业中,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营利性事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会展、典当、旧货、租赁、拍卖、社区服务,并涉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相关的信息业等。

规划的范围以三区为主,兼顾全市,规划期限为2006年~2010年,预测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测算到2010年。

本规划是我市“十一五”主要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1、“十五”时期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成就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5,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92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93.6%,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369.15亿元,比2000年增长83.4%,年均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58.84亿元,比2000年增长224%,年均增长26.5%。

全市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专业批发市场稳步发展,2005年成交额达671.76亿元,比2000年增长41.5%,年均增长7.2%。

现代商贸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大型超市、百货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竞相发展,“十五”期间,改造、建设投资达100多亿元,新增投入营运的5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商场29家,营业面积29万多平方米。

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竞争性商业网络结构初步形成。

连锁经营得到快速发展,连锁领域不断扩大。

2005年,全市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74.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9%,截止2005年底,全市连锁企业达134家,连锁门店823个。

物流资源得到初步整合,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依托产业优势、港口优势和市场优势的物流配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电子商务的应用开始起步,截止2005年底,在近60%的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中得以初步应用,中国日用品商城等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运作顺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中国塑料制品交易会、中国日用品交易会、玉环国际家俱博览会、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提高。

对内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企业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先后引进了世纪联华、农工商、华联、三江、人本、华润万家等连锁超市,肯德基、德克士等国内外连锁餐饮企业,及国美、永乐、苏宁、五星等国内家电连锁企业。

2005年,市外连锁企业的零售额达18亿元,占整个连锁企业零售比重的24.3%;沃尔玛、欧尚、乐购TESCO等国际品牌的引进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不久也将落户台州,优化我市商贸流通产业结构。

2005年,我市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纯贸易企业有119家,其中超亿元的75家,超10亿元的3家;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市场73家,超10亿元的商品市场9家。

农村商贸设施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

全市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拉动,截止2005年底,农村连锁超市门店已达131家,连锁超市乡镇覆盖面已达64.5%,农村消费环境大为改善,城乡消费差距逐步缩小。

2005年,我市农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79亿元,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零售额增幅差距由2000年的5.1个百分点,缩小为2005年的2.2个百分点,缩小了2.9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出现了共同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对发展商贸流通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由于历史、观念、体制等原因,重工轻商的观念依然存在,较多地强调生产对流通和消费的促进作用,轻视了消费通过流通对生产的带动作用;较多地强调商贸流通业的自行发展,轻视了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满足于拥有大量专业批发市场的现状,轻了新型流通业态、组织形式的重要作用和必然发展趋势。

商贸流通业政策推动力度不够。

与其他领域相比,商贸流通业还没有被作为一个先导产业来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的监测、调控水平也有待于提高,使得我市商贸流通业面临“小、散、弱”的局面。

商贸流通业竞争力不强。

传统商贸流通方式、业态仍居主导地位,现代流通业所占份额尚小;商贸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组织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都有待提高;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现代管理方式应用缓慢。

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

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流通体系不健全,商业网点布局比较零乱;侵害农村居民消费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消费水平还比较低。

商贸流通业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假冒伪劣、无序竞争等情况依然存在;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滞后,市场监管不够到位,行业自律作用不明显;商贸流通领域基础数据不全,规划管理滞后,商业网点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闲置的商贸设施增多。

(二)发展环境

1、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转变期,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求商贸流通业加快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管理和新型业态,并进行自主创新,形成创新型的集约化增长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由初步建立向逐步完善转变,要求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为自由地流动。

经济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要求城市商贸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流通网络向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步伐。

消费结构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向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为主的发展型转变,要求商贸流通业调整、优化、升级业态结构,提高商品、服务的质量和档次。

国际商贸流通产业的迅速转移与发展,经济运行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要求商贸流通企业组织连锁化、规模化,流通方式信息化、国际化,流通功能多样化、多元化。

2、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给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5年,我市GDP达1247.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89元。

经济建设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消费水平的上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台州城市空间的扩大,将促进商贸流通方式的转变和商贸流通业态的创新。

“海门、大麦屿、健跳”三大港口的扩建,“三纵三横三连”高速公路网络、甬台温铁路和台州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完善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将促进商贸流通网络的形成。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尤其是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缝制设备、家用电器等产业群的培育与发展,完善了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集聚效应,将促进商贸流通业市场体系的建设。

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机制优势和创新优势,完善了商贸流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将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活力和流通产业的竞争力。

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八八战略”、“法治浙江”等战略部署,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2、预期目标

“十一五”时期,通过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商贸中心。

到2010年,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要达到下列预期目标:

——规模扩大,贡献率提高。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年均递增13%,商贸业占三产的比重达30%,对GDP的贡献率达12%。

——组织化程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

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达到10家,超50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达到3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市场达到15家。

——现代流通方式更加发达。

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0%;建立企业内部配送中心5个;建立行业门户网站10个。

——商贸设施更加完善。

5年累计完成商贸设施投入10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

——从业人员比重增大。

商贸流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17%。

(二)发展战略

1、内外贸一体化战略

我市作为长三角的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企业自营进出口额成倍增长。

“十一五”时期,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放宽对商业企业外贸经营权的限制,鼓励外贸企业开设零售窗口,发展国内商品经营;内贸企业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利用两个领域构建一体化的流通组织,利用两种渠道建立一体化的营销网络,利用两种资源形成一体化的经营范围。

2、贸工农联动发展战略

我市已明确提出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三大产业联动发展,把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要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纽带作用和满足市场需求、开拓市场需求和实现市场需求的功能,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物流体系、发达的营销体系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引导工农业生产,促进工农业产品的销售;工农业的发展,将为商贸流通业的业态调整、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将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商贸流通业的跨越。

3、城乡一体化战略

我市已把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抓好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优化城镇体系,保持组合式城市特色,不断完善市区商贸流通设施,增进市区与临海、温岭等的分工协作,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临海为副中心城市,各县域城市、中心镇、建制镇优化发展的“1+X”城镇体系。

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为基础,培育完善集镇功能,推进城市商贸流通设施向农村延伸。

以“三张网”建设为契机,切实抓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

4、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作为新兴的组合式城市,应协调发展“三大板块”,建设以椒江、黄岩、路桥和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现代化商业中心,推进临海、温岭、玉环构成的经济强县板块流通现代化进程,深入实施“南北协作”工程,鼓励南部的商贸流通企业向北部拓展,充分发挥天台、仙居、三门生态和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商贸服务业。

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北部和市区西部商贸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导向和发展重点

(一)产业导向

1、流通方式现代化

流通方式现代化是流通现代化的标志,是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基础,也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直营连锁、特许连锁为重点,进一步拓宽连锁经营范围;以建立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快多层次的物流体系建设;以加强行业门户网站和网上商城建设为重点,提高电子商务运作水平。

2、流通业态多样化

流通业态多样化是满足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需要,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我市人民生活的重要措施。

以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为目的,加快发展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超市;以满足多层次、多品种购物需要为目的,适度发展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家居建材店、百货店和购物中心;以购销特色明显的个性化商品为目的,有选择地发展专业店、专卖店;以推进无店铺销售,方便购物为目的,积极发展电视购物、电话购物、网上商店、邮购等业态。

3、流通产业规模化

流通产业规模化是提高流通效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流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四大战略”要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通过引进、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实现大型流通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通过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品牌、内外贸结合等方式,实现大型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4、流通机制市场化

流通机制市场化是商贸流通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市“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在坚持流通主体独立性、自主依法经营、商品自由流动、市场形成价格、遵守国际经济交往通行的规则和惯例的前提下,借鉴和引进国内外现代商贸的经营理念、运作方式,结合台州实际,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成创新。

打破家族式治理、一股独大的模式,建立企业产权流转体系,促进流通企业股权流动,优化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为生产服务的商贸流通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按照台州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继续健全现代物流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协商机制,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

依托港口、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和经济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海门港、黄岩北城、路桥螺洋、金清等基地型物流以及天天、环洲钢业等专业物流;依托大中型生产企业,根据客户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加工配送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企业工业流程设计、物流方案设计等业务,满足物流市场丰富的物流服务需求,开展第三方物流。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着手建设基础信息技术平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运作能力。

整合网络资源,建立生产企业公共商务平台,培育中国日用品商城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增加生产企业产品的网上交易量;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以本土行业为重点的门户网站,促进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原材料基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网上商城,扩大网上消费比例;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规范发展会展业。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馆、高质量办展、高科技服务的要求,逐步培育若干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的品牌展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会展企业集团;引进国外相关名牌展会在我市扎根;完善和提升汽摩配、医药化工、塑料模具、缝制设备、家用电器等五大主导产业和中国日用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办好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的一批重点行业性展会;进一步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规范市场准入,加强过程监管,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2、加快形成城市各级商业中心

建设与完善市中心商务区。

完善东商务区功能,加快西商务区建设,发展中央商务区。

引导和鼓励金融、商贸、文化、保险、信息等大企业进驻中心商务区,配套建设中小型品牌专卖店和专业店为主,集酒店、公寓、百货公司、大型超市为一体,具有社交和休闲功能的公共设施,成为我市国内外金融服务、跨国公司等第三产业和信息业的集聚地,成为我市经济枢纽,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及浙东现代商贸流通和信息中心。

做好一、二级商业中心的功能规划和设施配套工作。

改造和完善椒江、黄岩、路桥一级商业中心,加快重点商贸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步伐,投资和引进新型商贸流通业态,配套发展金融、餐饮等相关服务,成为业态齐全、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商业中心。

依据我市的区域结构,椒江区培育洪家、开元路景元路、葭芷、椒北4个二级商业中心,黄岩区形成滨江、东城、火车客运站和环城南路4个二级商业中心,路桥区发展迎宾大道、松塘、路桥城和新安4个二级商业中心,重点发展超市和便民店,配套发展便民、利民服务行业设施,满足本地消费者购物消费需求。

加快县(市)商业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和集散能力,带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全面启动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的建设。

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机遇,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老社区商业结构布局,加快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形成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

老城区要发挥和利用现有商业服务网点的辐射作用,健全网点设施;已预留服务网点的新建社区,要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变化,合理配置网点,扩大服务范围,完善和提升服务水平;尚未开发的社区,要加强总体规划,集中建设团组式社区商业中心和合理配置多点式便利型商业网点。

重点发展农贸市场、小型便利连锁和个体经营门店,配套发展洗涤、小吃、邮政、理发等设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3、改造和提升专业市场

建立和完善市场宏观调控和规划体系。

按照《台州市商品市场发展规划》,整合现有商品市场,完善功能结构,合理布局商品市场;对于没有列入规划确需新建的市场,在发展改革、工商、商贸、建设规划、土地管理等部门及有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后,方可立项;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现有市场要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淘汰、转型、合并等方式,实现资产重组,盘活市场“存量”;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运作体系和市场管理体系,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水平。

加快市场制度创新,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做大做强批发贸易市场,加快路桥生产资料市场群、生活资料市场群、华东塑料城、玉环阀门城建设,新建台州市粮食批发市场,在市区或经济强县(市)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原有商品市场进行企业化、公司化改造,鼓励相关市场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组织商品市场集团并吸纳相关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以及内外经营户参股、入股;改造和提升摊位式的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和鼓励摊位式的经营户向门店式的贸易公司转变,实现商品市场的经营者从个体工商户为主向现代商贸企业为主的形态转变;引导和鼓励批发市场开拓和延伸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建立信息系统,探索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模式,成为设计展示中心、加工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

积极吸引外商、外资进入市场,鼓励外地企业通过资产营运、联合兼并、特许加盟等形式进入我市商品市场。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强化市场自律能力。

培育和发展一批与现代市场关系密切的信息咨询、市场预测、市场环节分析、市场情报、市场作业、市场策划等中介组织,利用现有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公正、质检等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方面的作用;在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的同时,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处理好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确保这些组织在对市场行使部门监督、协调和服务职能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网络

做好农村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各县(市、区)要从编制商业网点规划入手,加强指导,合理布局,明确重点,落实措施,切实抓好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点规划实施的服务、协调和督查,认真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快农村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同时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娱乐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千方百计使农村商业网点规划真真落到实处。

增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能力。

加强对流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调查研究,制定扶持流通企业向农村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联合、兼并、改组、改造等办法,创新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到农村集镇、乡村开设网点;要抓住“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建设的契机,抓好“三张网”建设,解决好连锁企业的建设用地、统一纳税、专卖许可证等问题,争取在“十一五”初期实现全市乡镇所在地都有连锁超市门店,经济较发达的行政村都有连锁便利店,条件一般的村都有放心店,并做好商品的统一配送工作。

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流通组织。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支持其在农村建立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各类协会、商会,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衔接产销、提供信息方面的作用;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

5、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大力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鼓励设施维修、家庭保洁、美容美发、健身娱乐等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规范“马路早点”,试行“流动餐车”,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发展中式快餐、特色餐馆等经济型餐饮,增加大众化餐饮服务。

规范发展特殊商贸服务业,强化行业监管。

认真贯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市场流通准入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日常监督,推进行业建设;规范发展拍卖、典当、成品油与煤炭经营、直销、租赁、旧货等行业,做好融资租赁试点工作;完善屠宰场设置规划,进一步抓好生猪(牛、羊)屠宰点管理;完善成品油、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跟踪等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特殊行业监管体系。

(三)发展布局

1、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工程

根据《台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全市物流节点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综合性的、大规模的物流节点,是区域物流体系的中枢,在节点之间能进行快速、直达、大量的干线运输,拟在物流量集中的市区及温岭、临海、玉环等地设立台州海门港物流中心等七个第一层次节点。

第二层次为某一区域、某一专业范畴的区域物流节点,可与干线运输相衔接,也可以从第一层次转运,结合台州城市形态、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及各市县的经济发展状况,配套规划椒江大陈岛油气物流中心等九个第二层次节点。

第三层次为配送中心,主要面向最终用户末端运输的专业性物流节点。

商贸流通业要重点做好第三层次即配送中心的建设,要在符合城乡建设相关规划、协调各方关系的前提下,赋予业主更多的自主权。

物流中心布局见表一和附图一。

表一:

台州市物流配送中心布局

名称

定位

预留用地

(Km2)

台州海门港物流中心

水陆转运,港口、城市依托型

4.0

路桥螺洋物流中心

铁路公路转运,城市依托型

0.6

台州国际物流中心(黄岩)

干线公路转运,产业依托型

0.2

温岭大溪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产业依托型

0.7

玉环大麦屿港物流中心

水陆转运,港口依托型

0.7

市区滨海工业组团物流中心(金清)

公路航空转运,产业依托型

0.9

临海大田物流中心

公路铁路转运,城市依托型

0.6

椒江大陈岛油气物流中心

港口转运,产业依托型

0.7

黄岩院桥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产业依托型

0.8

温岭松门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产业依托型

0.3

三门健跳港物流中心

水陆转运,港口依托型

0.1

仙居白塔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城市依托型

0.3

三门珠岙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城市依托型

0.3

天台新城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城市依托型

0.4

玉环楚门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城市依托型

0.2

仙居下各(临海白水洋)物流中心

干线公路转运,产业依托型

0.2

台州供销华联配送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