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224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2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docx

1《春风化雨》教学案例系列

春风化雨1--关于“脏”?

户外体育训练,因为干下过雨胶地板有些湿,一个新来的学生不愿意躺下做仰卧起坐,嫌脏。

我就问:

“脏”是什么意思?

那些去年就来的学生开始笑了,因为他们上过我的逻辑课,知道这是我教给他们思考提问的“程咬金三把斧”中的第一斧——用来思考生活中各种习以为常的事物或者沟通对话遇到问题首先提问:

“这是什么(意思)?

”——厘清这个事物在对方大脑中的标准、定义、属性或意象。

“就是有泥土,会把衣服弄脏。

“哦,你是担心地上的泥土粘在衣服上不美观还是担心衣服难洗呢?

”我用了鉴定语言模式来下切细分提问。

(他们的衣服统一有洗衣机洗的,所以后者是我故意问的,主要是帮他进一步理清他模糊的信念)

“不好看吧”

“你是觉得这里地上的泥土颜色和你衣服不搭配么?

我上次看您买了一件很潮的衣服,上面花花绿绿,也很像泥土的颜色呢?

周围有的同学笑了。

“……嗯,这些泥土里会有细菌病毒啊,带在身上会感染的。

”他知道那条路说不通想转另一条了,刚好中我的圈套。

“哦,你觉得脏原来是怕感染泥土里面的细菌,是吧?

很好呢,有随时保卫自己的健康意识。

泥土里确实可能会有各种细菌,你这个担心也是合理的(区分他的动机是可以接受的,可是行为就未必有效果),可是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到处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不但在食物中,饮料中,你用的各种生活用品中,比如你的牙刷就有很多细菌,甚至空气中都有很多细菌,那怎么办?

难道你就不出来了?

躲在一个消毒干净密封的密室?

我转向大家,问“如果到处都是细菌,你们说该怎么办?

“因为老的一届同学上过我的营养课,所以他们知道。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嗯,不错,所以呢!

在我这里,我觉得干净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

那就是让身体拥有强大的免疫力!

(给他重新定义)有很多人不断的糟蹋自己的身体,抽烟喝酒,吃垃圾品(这个习惯新来的学生都会有),都敢把那些垃圾食品一堆一堆的往自己的身体里面塞,让自己的身体塞满了垃圾一点都不害怕,可是身上沾了一点泥土就受不了!

你们觉得哪个有问题?

“如果我们害怕脏而不去锻炼身体,免疫力是不是不但不会提高反而更有机会下降,是不是?

如果免疫力下降了,那周围到处都是的各种细菌我们怎么能躲得过呢?

到时就算你的衣服很名牌(有的学生是因为衣服是名牌的不愿意弄脏)很干净,而身体里面堆满了垃圾、细菌、病毒,名牌的衣服穿在一具全身都堆满了垃圾到处都是细菌病毒甚至会发臭的肉体上(重复加强),你感觉怎么样?

当然,你们可以让老爸建一个无菌的像你们家洗手间一样大小封闭密室在里面了却余生?

想一想过那种生活会怎么样?

(夸大后果,并给他们植入一个无法接受的景象)……” 

2013.5.4陈水龙

        

(后记:

建于有些朋友建议我平时多花点时间把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写出来共享,我自己想想觉得也挺好,一来共享,让大家也可以提出疑问和问题,以便我的改进和提高,二来录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留着记录以后回头看看自己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好,以便自己对自己工作的反思。

何乐而不为呢?

故以后有空会多记录些教学案例下来,当然,经过文字加工之后必定和事实有一定的差别,这点还望理解。

比如这次是成功的案例,不是每次都能有这样的效果的,并且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是效果不佳的时候比效果好的时候多呢,很多书上故意忽略掉没说而已。

)   

 

 

春风化雨2--恐惧蟑螂

有个7岁的学生害怕蟑螂,有个蟑螂跑到她的床上,她就哭着跑出来了,我过去后先处理了她的情绪等她平静之后(运用NLP技巧),就问了:

“原来你害怕蟑螂啊,来告诉老师,你害怕那种颜色的蟑螂?

”她就很好奇,“就是那种蟑螂啊,红色的。

”“嗯,那如果是白色的蟑螂或者是紫色的蟑螂你害怕么?

”她愣了一会,说:

怕!

(打断她大脑中蟑螂的图像和恐惧的神经连接)

“嗯,你见过紫色的蟑螂么?

我们星球有很多很漂亮的呢。

(小班的学生都相信我是外星来的)”

“没。

”这时我让另外一个大一点的学生去把她床上的那个蟑螂弄过来。

“嗯,那你见过那种紫色的蝴蝶的吧?

上次你画画还画的很漂亮的。

“见过啊。

在家里的时候就见过”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蝴蝶呢?

“好多种都喜欢,黄色的还有身上好几种颜色的那种蝴蝶,都喜欢。

“是吧!

那还记得刚才在你床上的那个蟑螂是什么颜色的么?

“红色,像砖头那个红色的。

”那个死的蟑螂拿过来了,用纸包着。

我一边接过来打开一边说:

“我看看是不是红色的,说不定是紫色的呢。

我上次好像还见过一个紫色的蟑螂,很想能再看看。

”她肢体动作点怕,不过面部表情却有些好奇了。

“原来不是像我们星球中的那种紫色的呀,这个是暗红色的,你不是喜欢画画么?

你要学习各种颜色的名字咯,这种颜色呢,叫做暗红色或者砖红色。

来,你看清楚这种颜色,记好,下次别忘了。

她虽然站在有半米多远的地方,不过她敢于看我手上的蟑螂了,并且还很认真的看。

(人对一件事物的恐惧大部分是来自对未知的恐惧,当他开始敢于面对的时候,恐惧就会消除一大半了,这就是个良好转折的开始了。

“你知不知道蝴蝶有几只脚呢?

”我又问。

就是为了让她再继续观察蟑螂,当她以一个抽离的角度来看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恐惧了。

“八只吧!

“是呢,你说对着呢。

她开始靠近了一些。

不过只是头往这边伸,脚还是不动,我就把手往她那边移动了一点点。

“看到几只脚了吧?

“八只。

“我还听说了蟑螂的血是绿色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知道么?

有看过蟑螂的流血?

这次我们有机会可以证实下啦。

”我继续引导她仔细多看。

“看不清楚”

“你见过蝴蝶的头么?

你知道蟑螂的头和蝴蝶的头有什么不同吗?

我倒觉得蟑螂的头很像带着头盔呢?

好像是个飞行员似的。

能看到头吧?

”我说着就把手再移动过去一些。

她又仔细的看了看。

“你闭上眼睛的时候能想象的出来这个蟑螂的颜色么?

”(让蟑螂在她大脑中现形,由模糊的未知转为具体详细的画面,以一个普通动物的形象出现而不再带有恐惧。

她试了试,说:

“能。

“那你在闭上眼睛试试,能不能清晰的看到这个蟑螂的八只脚呢?

还有它那个象带了飞行员的头盔的帽子呢?

来,试试。

”(强化)

她就照着做了。

(当她敢在自己的大脑中详细的想象一个原本恐惧的对象时,这个对象就的条件反射性恐惧便减弱了。

对于处理小孩子怕“鬼”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案,把小孩大脑中的“鬼”形象具体化,让对方详细描述出来,并给之贴上新的名字,比如“小黑”等代替。

“嗯,好,哎呀,对了,你早晨刷牙了么?

”(打破状态,转移注意力,以便开始新的引导催眠)

“刷了呀。

”她停顿了下后回答。

“嗯,那好。

你现在能想象到那些漂亮的蝴蝶在面前翩翩起舞么?

来想象一下,你可以想象一次你很开心的和这些你喜欢的蝴蝶一块玩的情景。

你可以闭上眼睛想也可以睁着眼睛,好多人觉得闭上眼睛会看的更清楚一些。

不知道你怎么样会看的更清晰。

(给她进行简单的催眠诱导)”

她就闭上了眼睛在那里想象,我观察着她的表情一边不断的给她一些催眠引导。

把她大脑中蟑螂是恐惧的意像和蝴蝶是美好的意向混合切换叠加,让她潜意识知道蟑螂和蝴蝶一样是一种小动物而已。

等催眠结束后,我让她想象一只蟑螂在她前面左下角爬来爬去,她的表情告诉我他轻松多了,虽然口头上还是习惯性的说害怕,并且还不敢碰那个死蟑螂。

几周后的一次情景也证明了这点,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个蟑螂进来了,她首先是看着停顿了下后,然后才表演性的喊“蟑螂”。

这个时候她内心已经没有了对蟑螂的恐惧,只是习惯性的表演给我们看而已。

我估计也许她以前因为她的父母或者她身边的大人看到蟑螂后大惊小怪对她的影响;小孩子总是以大人对外界各种情景的反应来界定与解释各种事件的意义的,特别是7岁以下的,总是以大人的感受来感受这个世界。

如果她回家后她妈妈一看到蟑螂又害怕的大跳起来,她也许又会回到恐惧的状态,毕竟,对于父母来说,老师的影响是很微小的,因为小孩子的潜意思里父母是绝对正确的。

2013.9.21陈水龙

 

春风化雨3--打报告

学生A过来找我,对我投诉说:

K又欺负她了,把她的文具弄的到处的是,并且把转笔刀弄坏了。

我说,嗯,我知道了。

去把你的东西收拾保管好吧。

“那你不管么?

”她看见我又继续看书了,然后接着说。

“你来找我,是想怎么办呢?

想要我惩罚K不准吃饭么?

还是要让我罚他去操场跑三十圈呢?

“他不但老欺负我,也总是在我们上课的时候过来干扰我们;老是欺负我们!

”她还很生气的。

“你提出来,勇敢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指出破坏校规的行为,这维护了公共空间的整体利益,这点让我很开心。

只是,我感觉到现在你好像需要我马上给予他重罚,你才开心?

“他触犯校规,难道不应该受到惩罚么?

”她带着有些委屈的情绪。

“是的,触犯规则,自然会有规则的相应惩罚;这个接下来再说,可是现在你在我身边,我关心的是你,我关心的是你过来向我投诉目的不过是想借用老师的权威力量来报仇,我感受到你正处于报复的状态中,你自己能感觉到么?

所以我想说的是,现在你的文具被他弄乱了,转笔刀也弄坏了,在他受到相应的惩罚之前,你现在紧要的是能做些什么来弥补已经被造成的麻烦。

“我把我的文具收拾好了才下来的。

”她平静了些。

“嗯,K只弄坏了你的文具么?

还有没有随便拿其他同学的呢?

“他也拿了S的转笔刀,不过我们拿回来了。

他就弄个我们两个人的。

“那你知道为什么他就弄你们两个的文具而不去搞其他同学的么?

“他觉得我们好欺负呗。

“还有呢?

……她没有回答,在看着我。

“嗯,除了觉得你们好欺负之外,如果还有原因的话,你觉得可能会是什么?

”(催眠句式文法:

‘如果’和‘会是’放慢同时加重些,以直接进去潜意识)

“我们的文具好弄,放在桌面上。

“对嘛,那下次你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其他同学把你的文具书本给弄坏了呢?

“收拾好,放在自己的书包里。

”她想了一会说。

“非常好呢!

所以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以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了吧。

”我停了一会,接着说:

“A~,你来找老师,可以请教老师以后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才能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麻烦和损失,而不是要图一时之快借用老师的力量来报复惩罚对方;对你来说,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你才能就可以学习的更多、进步的更快,变得更好;别人犯错是他不想进步,可是你自己要进步,不是么?

“嗯。

”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当然,以后如果有任何人违反规则或触犯校纪,你随时都可以来找老师‘投诉’,每个人都有权利维护规则维护公共的生存空间,这是一种优秀的个人品质。

”我担心她以后要是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她可能不说,所以提前打打预防针。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她以后生气得想立马惩罚报复对方的时候,可能不过来找我投诉,而是找其他老师。

“那还会惩罚K的是吗?

他都违反了规则。

”她加上了是因为K违反了校规的理由来追问,非要确认K得到惩罚了才放心。

她是个很聪明的学生,把惩罚K的理由换成了客官理性的“违反校规”而不是因为“我要报仇”了;童言无忌,呵呵。

“定了规则就得按规则行为,犯了规则自然有相应的惩罚,可是我们要明白的是,我们定的各种规则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违规者,而是为了规范在我们学校所有人的行为界限。

我们严格遵守校规,是因为规则能保障我们这里所有人的的自由和各种利益,而不是为了不受惩罚才需要照着规则做,换句话说,我们是因为都能为大家所有人着想,而不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才不去触犯规则。

有了规则的保护才能让大家长期都可以放心和睦的在一块生活学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维护我们的公共空间。

担心讲的有些多了,怕她一下吸收不了,我就停下来了,想着等我在大班的综合课上再拿出来当做案例(我讲课的案例尽量来自他们平时的生活,这样他们有切身的体验)给他们讲,然后再以其中某一点详细展开讲解相关的内容,比如“契约精神”、“公德心”、“报复心理”、“付出与平衡”、“改变与成长”等都可以作为切入点展开的。

                2013.9.30陈水龙

 

春风化雨5--“偷”东西

Z学生妈妈过来看望他,带来了些零食给他放在宿舍,他晚上跟妈妈出去了了,然后第二天早晨回来就发现自己的零食不见了大半。

第二天上课时我就处理这件事了。

我:

“我听说Z同学的放在宿舍的零食不见了,是不是有人拿来吃了或者拿来放到别的地方去了?

安静了十几秒,然后就看见那个学生X就把手举起来了,接着K同学的手也举起来。

“你们两个没有经过Z同学的同意就私自拿来吃了是么?

”我问。

我们班的守则第一条就是,要诚实守信,不讲谎话;未经别人允许,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

 

“嗯!

”他们不约而同小心翼翼的回答,一个头微微低下,另一个有些担心的看着我。

“我看到你们这么快就把手举起来,我非常开心的看到你们主动举手和听到你们诚实的承认了自己拿了Z同学的零食!

老师看到你们勇敢的坦白自己做过的事情,我很高兴!

”先指出我对于他们当下表现好的“优点”,接受他这个人,接下来他们才能继续和我坦白的沟通,把我的话真正听得进去,而不是由于恐惧害怕而表面性屈服于我。

“他说他要分给我们吃的,然后他晚上就出去了……”X回答说。

我转向Z同学,问“Z,是么?

“我本来是想分给大家一块吃的,可是我还没分,早晨回来就不见了。

”Z同学有些气愤的说。

“哦!

也就是说,你们俩听到他说他的零食是要准备分给大家吃的,然后你们晚上等他回来又没有等到,所以才忍不住拿了人家的东西,是吧?

”我看着他们,接着转向X问:

“你是不是觉得反正都是要分给你的,然后晚上又等不到他回来,你又觉得早晚都是会给你吃的,所以才忍不住没有经过别人允许就拿了他的零食,是么?

”(先理解他的情绪感受和内心的正面动机)

“可是他还是没经过我同意啊?

”Z同学就插话起来。

“嗯,是的,没有经过你同意,自己的东西就被人拿走了,当你发现的时候,你一定感觉很生气,是吧?

”我也先接过话,认同和接纳他的情绪。

“我说我会分给他们的,谁知道他们偷我的零食啊!

”Z同学还有些不满。

“是的,要是有人没经过我同意就拿我的东西,我也会不舒服的。

来,说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有什么感觉?

是不是还有些不舒服么?

”我把“偷”这个字换成“拿”,把刚才我说的“生气”换成“不舒服”。

他就“嗯”了一声就没说了,很多学生都没有学习过如何去跟自己的感觉在一起,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经常一让学生(无论是小班的还是中班还是大班)去感觉自己的情绪和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要么就说些判断性的信念价值观或说些相关的事件,要么就不说话了,几乎都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各种情绪在一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去表达出来。

当然,这次的重点不在这,所以我也就没有深入在情绪这块引导下去了。

而是转回来处理今天的主题。

由于时间关系,接下来我就描述了下问题,从理性和表面意识上跟他们讲“道理”,讲故事。

当他们都在意识层面,在理性上接受了不应该私自拿人家的东西的时候,我就一个一个的问每个学生(包括X、K同学),说:

“你觉得这件事怎么处理?

你有什么好建议?

”让他们提出了一些意见,然后我自己也提出来了一个方案,接着我们来综合起来决定怎么处理。

最后全体同意X和K今天一整天断食排毒一天(也就是停饭一天)同时以后有零食的时候要象征性的归还一些给Z。

我最后也分别问X、K和Z:

“你觉得怎么样?

你能接受么?

”他说可以。

然后我们就执行这个方案。

(我的学生都知道,他们每次问我问题,我回答最多几句话就是:

“你觉得呢?

还有呢?

自己想方法先?

”)

这个事件重点在于以下几点:

1、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不会打击到X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能让当事人得到教育成长。

2、他们都能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同时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3、能勇敢的承认面对自己的错误,是成长的关键。

4、处理方案是大家讨论出来的,包括Z和X。

大家都能接受和相互理解,方案就能很好的执行下去。

 当然,不会就这么简单处理的,在上课时只是在意识层面和理性上跟他们讲道理,可是讲理这种让他从意识层面懂得的“道理”往往没有长久的推动力;还需要从潜意识上去加强,这样效果才更好。

所以私下里我还单独的找X、K他们聊聊的。

下课后,我们吃饭的时候,我拿着饭碗让X也拿着饭碗和我一块出来外面边吃边闲聊(这样比较放松,好说话,好沟通,不会像被上级找谈话那样有恐惧心理,有害怕的情绪的话,那潜意识上就会有防备。

)NLP里面有很多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我可以一下用好多个,也可以一个一个的用,不知道哪个会发挥效果。

这次我跟他们单独聊的时候,提前设计一些语言上的技巧。

“我知道你们好久没有吃过零食了,也想吃点零食(催眠句式中的臆猜式),每个孩子都想喜欢吃零食的,我小时候也会吃零食(把这件事情一般化,让他知道:

哦,吃零食是正常的),我也知道其实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1、说到诚实的好孩子的同时点点头并加重一点语音语调。

这是肢体上的催眠暗示动作。

2、给他贴一个身份品质的标签。

3、这句话语法上也是催眠句式中的臆猜式),同时,做为一个好孩子,你认为在不经过别人同意的情况下就拿别人的东西(把“偷”换框),这个行为好不好呢?

(把偷东西这种关乎诚实个人品质的层面下降到拿人家东西的行为层面上,不理解的可参照《NLP理解层次》)”

 一般来说,他会不回答或者回答说“不好”。

不管他怎么回答,你都可以接着再问他:

“(如果他回答说不好,你可以说:

听到你这么说,我觉得你真棒!

他如果不说话,你也可以观察他的表情,根据他的表情换一种说法:

我从你的眼睛中知道你不好意思回答,但我能感受到你已经意识到这个行为不合适。

你能这么想,我觉得你真棒!

),你能知错就改,这是很多伟大人物(给他个强大的身份定位)的共同特质呢。

那么,你是打算从今天吃完晚饭开始,以后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之前先得到别人的同意,还是打算从明天早上开始呢?

(这也是催眠句式里面的双刃剑。

这里的玄机在于,无论孩子意识上选从什么时候开始,潜意识上都假设了他已经承认拿别人东西之前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了,也就是假设她同意了改变,只是改变在今天吃完饭或者等到明天早上的时间问题而已。

这就是催眠的厉害之处,可以把一些你想要的信念、价值观不知不觉的绕过他的意识,直接输入潜意识,这个详细我在《盗梦空间》中给大班学生讲了。

 之后的几天就是我的测试阶段了,当天中午我就把半盒袋装饼干放在教室旁边的桌面上,包装是打开着的,里面还有四块饼干,过了两天里面还是有四块。

然后我又拿来了一包三只松鼠核桃仁,把三分之一分给他们吃,剩下的我就随手放在教室的桌面,包装也是打开着的。

过了四天了,都没有学生动上面的零食,看来有一定的效果了。

竟然能抵挡住就放在眼前的诱惑!

             2014.3.3陈水龙 

 

春风化雨6--我看见你啦!

 题记:

除非一个人被另外一个人看到、承认或祝福,他都不算是完完全全的存在。

——存在主义  

 我写了前面那篇文章《春风化雨--“偷”东西》之后,有别的老师给我留言,主要的意思是说小孩偷东西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关乎个人品质,觉得我这样处理会不会太过简单儿戏,觉得一定要严肃重罚才能让他害怕,让他记住下一次不再重犯。

因为事情是事情,感觉是感觉,我们不能为了保护他的良好感觉而放过他的罪名!

毕竟对事不对人什么的。

刚好今天下午和一个好友聊天,他说他们学校有个老师太过理性,经常是对事不对人,没有注意到人的情绪感受。

鉴于此,我今天就来说说在教育上的“对人不对事”!

“我看见你了,很高兴看到你!

 “是的,我在这里,我也很高兴看到你!

”——这个是我教给我们班学生的见面问候语。

 比如说我上课时,或者平时我们相遇,不是问:

“吃饭了么?

”、“作业做完了么?

” 、“你好!

老师好!

”这些打招呼方式,而是用心看着对方:

“我看见你了,很高兴看到你!

对方也要看着我回答:

“是的,我在这里,我也很高兴看到你!

” 

 一个新来的老师不理解我们见面时为什么会这样打招呼,我和他说,这样可以提醒我们在见面时要能看见对方,把对方放在眼中,也是告诉对方,我现在全身心的和你在一起。

要么我们平时都是目中无人的。

 他很不理解,说:

难道我们都目中无人么?

 我说,是的。

 他:

有点偏激吧?

 我: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学生玩耍时不小心把房间电视弄掉下来破了,怎么办?

一般的教师或者家长的反应是什么?

是不是马上跑过去,生气的教训他一顿,为了让他以后乖一点然后再罚他一顿?

 他:

这不是很正常么?

 我:

是很正常,却不合适,比如说你觉得这个孩子重要呢?

还是电视重要?

 他:

当然是孩子重要了。

 我:

那我们跑过去的那一刻我们关心的是什么?

关心的是电视的好坏还是孩子是否受伤,孩子是否正处于在担心害怕的情绪状态?

你跑过去的时候,你看见的是摔下来的电视而不是正在担心受怕的孩子?

不是么?

难道这不就是目中无人么?

 他:

那总不能不管这事吧?

 我:

不是不管,而是先看到孩子,先看到孩子是否正处于担忧恐惧的状态,是否被割伤什么的。

然后再处理事情,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他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原来我还不如一台电视机值钱,一个人的低自我价值就这样慢慢的形成了。

(自我价值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极其的重要,如果我们教育孩子只能培养一项的话,那我一定要培养小孩的高自我价值。

这个如何培养的一些可操作简单实用技巧,我接下来会慢慢的结合案例一步步写出来的。

 他:

这个我以前听说过一点,不过没深入想过。

我:

嗯,这个就是我们教育上的“对人不对事”,这个和在工作处理事件时的“对事不对人”刚好相反。

可是我们往往把一个在工作上某一方面有效的信条套到教育上,我经常听到一些教育工作者说对事不对人,出现了一些事情,就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我觉得很危险,这些人很理性,也很可怕。

曾仕强说他不敢当老师,因为老师如果教不好学生的话是毁人慧命,要下十九层地狱的。

我想那十九层地狱的地下室里肯定有很多唯理性主义的老师,只讲理性,忘了情感。

可生命中所有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和情绪感受有关。

可惜有些人离理性太近,离灵魂太远!

他:

呵呵~原来目中无人是这个意思啊!

 我:

我们这个问候语的“看见”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见我这个身体,而更重要的是我的各种情绪感受可以被你感知到,也就是被你的各种感官“看见”,当我感知到你的接纳,我就可以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我的存在。

我们经常会听到说我们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看看陪伴质量的高低。

所谓的高质量的陪伴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能全身心的看见我,感受到我的各种情绪感受,无论是正面亦或是负面的,你都能接纳和回应我。

我就能感受到我的存在和价值。

这样孩子就能和你有很深的链接,并以此而发展出内在的安全感。

特别是和孩子的重要他人(比如父母、家庭的其他成员或者老师)在一起时;平时很多孩子调皮捣蛋的外在行为不过就是内心想吸引家长或者老师的注意和关心,当我们能看到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动机,能理解他们的各种我们接受不了的调皮捣蛋的行为只不过是在对我们说:

“爸爸妈妈、请来关心我!

老师,请看见我!

”,当我们能真正的看见他们,他们这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慢慢自动消失,要么我们会被他们这些外在的顽皮行为给烦死都不知道为什么?

反而越骂越恶劣。

其他组织系统的情况也差不多,比如企业里如果有人经常故意打破规则去做事,他无非是想对老板说,看看我,我比你想象的更有能力!

不扯远了。

我们平时都没有能和当下身边的人在一起,都没能看到身边的人,比如我们集会时,都各自玩着自己的手机,就算聊天也不过是在说些不关情感的外在事件,比如马航去哪了?

是不是去支援东莞去了?

在家是也是各自刷着自己的屏幕。

好像电影《绿行星》里面的那个主治医生maxvarron教授家庭的故事一样,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