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98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8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支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手机支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手机支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手机支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手机支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机支付.docx

《手机支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支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机支付.docx

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

 

院系:

管理工程系

专业:

08电子商务

学号:

20080770334

姓名:

张浩

 

手机支付

1、网络发展与终端发展趋势

2、随着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支付的需求也随之产生,支付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价值交换。

等价交换物的发展趋势大致为:

实物(金、银、铜制品)------等价物(纸币、票据……)------数字货币(各种虚拟货币)

我们目前的社会正处于半虚拟半纸币时代。

 

3、3G手机发展现状

2010年12月27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昨日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我国3G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进展平稳,网络已初步覆盖全国城镇,用户突破4000万。

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8.23亿户左右,3G用户渗透率不到6%,而日本目前的3G用户渗透率达到98.3%。

可以预期,未来中国3G业务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4、B2C市场快速发展,未来手机购物将成为主流。

易观国际公布的2010年第3季度中国B2C市场数据显示,京东商城以14.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第一为淘宝商城,市场份额占33.5%,当当以3.7%占位列第三。

B2C与C2C相比,具有信誉、质量、服务、价格等各种优势,未来,B2C网络购物将成为网购市场的主流,2010年京东商城网购规模达到102亿,并且每年保持在250%以上的速度发展。

与此相对应,手机支付将随此而快速发展。

 

1.移动支付概述和类型

移动支付:

也作手机支付。

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一般为手机)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方式。

移动支付优势:

(1)手机用户高渗透率与用户对支付需求一致。

(2)手机具备终端和联网双重属性,满足用户、商户各个支付对近距和远程不同的支付需求。

(3)移动支付与手机号码捆绑,间接与居民身份证、银行卡、个人信用度绑定,再加上配合管理机制和技术管控,资金安全得到保证。

(4)操作简便,随身、通用、易用,对产业链各环节均有较重要价值。

近程支付:

基于交易现场的手机支付方式,账户信息存于手机之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特定刷卡终端,现场校验账户信息并进行扣款支付。

远程支付:

类似与互联网的在线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WWW、SMS、GPRS、WAP、STK等方式远距离完成的支付行为。

近场支付:

越来越成为钱包替代品,广阔应用范围促使相关厂商投入重兵发展,第三方支付厂商可能成为近程支付的代理或分销商。

1、小额支付:

定位小额(比如:

单笔金额1000元以内)快速支付领域,体现与银行金融账户支付(一般为大额)的定位差异。

2、日常支付:

切入用户日常生活消费市场,重点拓展中小商户,如小区便利店。

瞄准用户量大、使用频次高的便利店、超市、快餐等行业,培养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习惯。

3、便民支付:

重点突破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关系民生的公用事业及便民生活领域,面向公交、地铁、水电煤、学校等,成为手机支付市场的主要细分业务。

远程支付:

用户体验逐渐趋同在线支付,操作日趋便捷,可应用覆盖面越来越广,安全保障和灵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1、灵活市场:

借助对电子商务用户的安全口碑和良好的品牌影响力,相对灵活的第三方支付厂商有望借助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手机远程支付市场取得明显的优势。

2、灵活应用:

无线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提高,手机终端性能的日渐强大,为远程支付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基础,基于此,会出现丰富多样的远程支付方式,满足用户和商户的需求。

3、灵活支付:

从微额支付到大额全覆盖,可适用行业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广,且可以随时(终端随身)支付。

相对近程支付,具备更广泛的资金源渠道。

如消费卡支付。

近程和远程支付,共同构建了我们生活中的移动支付。

 

5、未来手机账户结构预测。

2、手机支付产业

手机支付产业的特点和现状

(1)相对于传统的支付业务,手机支付产业链更长,参与主体更多,各方关系更复杂。

(2)手机支付手机支付将成为银行卡与现金的有益补充,但无法完全替代。

(3)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产业尚处于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并行的发展状态。

手机支付的主要参与方

(1)电信运营商

(2)商业银行及卡组织

(3)第三方服务提供机构

各方参与手机支付业务的利益诉求

1、电信运营商

(1)提高用户粘性。

(2)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3)为进入金融支付结算市场做准备。

(4)争抢在芯片卡标准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2、商业银行

(1)向优质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2)增加银行卡交易的消费额。

3、中国银联

(1)巩固银行卡在新兴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

(2)通过创新产品提升银联标准卡的核心竞争力。

4、第三方机构

(1)看好手机支付业务广阔的前景。

(2)希望在手机支付领域复制互联网支付SP的成功经验。

手机支付产业链

运营商和银行无疑是产业链中两个最重要的角色,银行管理用户的资金帐户,拥有完善的支付体系,在支付领域具有天然的用户信任。

运营商拥有完备的网络设施和先进的IT系统、通过定制终端,运营商可以将各种先进的移动应用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获得良好的移动化生活体验,因此按照两者在产业链中参与程度的高低,手机支付产业链可以分为四类商业模式。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

 

手机支付产业链主导者

手机支付发展趋势研判:

1、产业的融合与行业的联合

(1)、产业:

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电子支付

(2)、行业:

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

2、统一的标准与共享的资源

(1)、标准:

手机终端、安全载体、金融终端、结构协议、检测认证、安全规范

(2)、资源:

共有用户、受理环境、网络资源

3、和谐共赢的产业生态环境

(1)、成本分担、利益均沾、发展共赢、和谐创新

4、丰富而完善的产品

(1)、最终形成两到三种能够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各种不同用户需要的成熟的产品。

最佳发展模式:

由金融机构作为主体发展手机支付业务,并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是发展手机支付的最佳模式。

三、手机支付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政策环境

07年6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

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发展。

2010年9月1日起,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式受理申请。

10月28日消息,国内手机支付标准即将实现统一。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数据部相关人士透露,中国人民银行与三家电信运营商已于近日就“手机支付的标准”问题进行商讨,并最终达成共识——由中国移动牵头,将手机支付标准统一调整为“基于13.56MHz的、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技术标准”。

由此可见,政策环境日渐成熟。

2、用户数与市场规模将增长迅速

2009--2013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预测

2009--2013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收入规模

3、中国手机支付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方支付主导的远程支付,依靠先发优势和模式创新,率先突破!

四、远程支付的现状和机会

1、远程支付从结构上存在丰富的创新空间!

2、通过远程支付的结构梳理,我们能看到以下几个方面:

账户体系方面:

如何赋予账户上更多的基本应用功能,才能让用户将钱从别的地方挪到第三方账户,从而完成第三方支付追求的账户支付的动因。

这也是如移动在做子账户、财付通做开放平台、各大第三方支付在接入基础应用的原因之一。

资金流转方面:

如何让更多的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第一步应该是解决资金源的问题,停留在银行资金来源,让广大的非银行用户,如文化层次较低的用户、农民工、未成年人或中年人等用户被挡在第三方支付。

这是如支付宝等开通消费卡支付的原因之一。

因此,拥有什么样的目标用户群体,决定选择什么样远程支付,尤为重要。

支付形式方面:

短信代收无疑是目前用户覆盖度和使用度最广的远程支付方式,但同时如费用高、投诉率高、帐期长等缺点也很明显。

Web和wap支付对于中高端用户覆盖较高,接受程度高。

SMS和IVR支付对与中低端用户有天然的优势,门槛低。

插件支付目前适用于个手机应用客户端内。

解决方案方面:

从结构上来看,解决方案是将账户、资金、形式的打包整合。

目前完整方案有代收、插件、客户端、网关四种主流的解决方案,但完全可以更加的灵活,甚至是定制化,如农民工购买预付费卡后,拨打IVR完成游戏、音乐支付,这无疑将支付门槛进一步降低。

因此,根据目标用户群体,灵活的组合解决方案,尤为重要。

 

五、第三方移动支付厂商分析

从在线支付市场的厂商发展看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