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932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docx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v1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当前,云计算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技术产业创新不断涌现。

产业方面,企业上云成为趋势,云管理服务、智能云、边缘云等市场开始兴起;技术方面,云原生概念不断普及,云边、云网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开源方面,开源项目发展迅猛,云服务商借助开源打造全栈能力;安全方面,云安全产品生态形成,智能安全成为新方向;行业方面,政务云为数字城市提供关键基础设施,电信云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转型。

本白皮书,重点介绍当前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白皮书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热点,总结了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特点,然后从开源和安全两个角度分别对云计算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云计算在典型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结合当前现状给出了我国云计算发展建议。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

(一)全球及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

2018年,以IaaS、

PaaS和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增速

23.01%。

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美元。

 

数据来源:

Gartner,2019年1月

图1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速

IaaS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2018年全球IaaS市场规模达325亿美元,增速为28.46%,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将超过26%,到

2022年市场份额将增长到815亿美元。

PaaS市场增长稳定,但数据库管理系统需求增长较快。

2018年全球PaaS市场规模达167亿美元,增速为22.79%,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

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市场占

比较低,但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发展,用户需求明显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6亿美元。

SaaS市场增长减缓,各服务类型占比趋于稳定。

2018年全球SaaS市场规模达871亿美元,增速为21.14%,预计2022年增速将降低至13%左右。

其中,CRM、ERP、办公套件仍是主要SaaS服务类型,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商务智能应用、项目组合管理等服务增速较快,但整体规模较小,预计未来几年SaaS服务的市场格局变化不大。

 

数据来源:

Gartner,2019年1月

图2全球SaaS细分服务市场占比

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2018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962.8亿元,增速39.2%。

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元,

相比2017年增长65.2%,预计2019-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525亿元,

较2017年增长23.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市

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5月

图3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5月

图4我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速

IaaS依然占据公有云市场的主要份额。

2018年,IaaS市场规模达到270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81.8%;PaaS市场规模为22亿元,与去年相比上升了87.9%。

未来几年企业对大数据、游戏和微服务等

PaaS产品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PaaS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SaaS市场规模达到145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8.9%,增速较稳定。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142015201620172018

SaaS市场规模

PaaS市场规模

IaaS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5月

图5中国公有云细分市场规模(亿元)

私有云市场中软件和服务占比稳步提升。

2018年私有云硬件市场规模为371亿元,占比70.6%,较2017年有所下降;软件市场规模为83亿元,占比为15.8%,与2017年相比上升了0.2%;服务市场规模为71亿元,占比13.6%,提高了0.3%。

 

数据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5月

图6中国私有云细分市场构成

市场份额方面。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1,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光环新网、UCloud、金山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2;阿里云、腾讯云、XX云位于公有云PaaS市场前三;用友、金蝶、畅捷通位居公有云综合SaaS

1市场规模为2018年的统计,主要依据企业财报、人员访谈、可信云评估、历史公开数据等得出。

对于市场数据不明确的领域,只发布头部企业整体情况,不做具体排名。

2因为IaaS和CDN是两种业态,需要分别获得互联网资源协作牌照和CDN牌照,所以IaaS市场统计中不包

括CDN(云分发)收入,只统计计算、存储、网络(不包括CDN)、数据库等纯基础资源服务的收入。

能力第一梯队;中国电信、浪潮、华为、曙光则处于政务云市场前列。

数据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5月

图72018年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占比

(二)全球及我国云计算政策情况

1.国际云计算政策从推动“云优先”向关注“云效能”转变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服务正日益演变成为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全球各国政府近年来纷纷制定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鼓励政府部门在进行IT基础设施建设时优先采用云服务,意图通过政府的先导示范作用,培育和拉动国内市场。

2018年,加拿大政府发布了更新后的《云优先采用》策略,其中提到政府部门应优先选择公有云服务,在公有云无法满足某些特定需求时可考虑私有云模式部署。

同年2月,智利政府发布《云优先》行政命令,其中明确了政府机构使用云服务所带来的降本增效、灵活易扩展等主要优势,要求各州政府在保证技术中立、安全、合法等原则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使用云服务。

我国在8月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指导和促进企业运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此外,巴林、阿根廷、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也纷纷发布相关政策,要求政府机构在进行ICT基础设施采购预算时,应优先评估使用云服务的可能性。

2018年10月,新一届美国政府重新制定“云敏捷”战略。

“云敏捷”是一种新的战略,该战略专注于为联邦政府机构提供必要的工具,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更好地做出信息化决策,让各政府机构采用具有更多先进技术的云解决方案,简化从传统IT基础设施迁移上云的难度。

可见,各国不仅注重云资源的使用,随着云计算软件和服务的发展,更加重视上云的效率,以及运用云计算是否能达到更好IT信息化决策的需求,是否能赋予传统IT更好的能力。

所以,“云效能”是未来国际关注的重点。

2.国内政策利好推动企业上云,信用管理成为监管优化

“抓手”

(1)企业上云政策陆续出台,保障上云效果是关键

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

(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指南》)。

《实施指南》从总体要求、科学制定部署模式、按需合理选择云服务、稳妥有序实施上云、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企业上云的工作要求和实施建议。

《实施指南》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

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

在《实施指南》带动引导下,截至2018年12月,全国

已有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20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上云政策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

图8典型行业“十佳上云”名单

同时,《实施指南》中指出,要制定出台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标准,逐步构建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体系。

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撰写《企业上云效果成熟度评估方法》,主要从企业用云量、上云程度、上云效益、上云典型性与可推广性四个维度考察企业

上云效果成熟度,衡量上云企业的用云规模和程度、计算上云企业的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研究上云企业的典型性与可推广性,作为地方标杆企业评选重要参考,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引导企业深度上云。

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开展了行业“十佳上云”案例评选活动,对金融、交通、工业+能源、服务业等四个重点行业中优秀典型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如图所示。

(2)工信部持续推进“两单”工作,加强信用管理

2018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信管〔2018〕54号,以下简称“两单”),着力于加强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管理,在现有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信用机制的约束作用,形成了全流程信用管理机制。

截至2019年4月,已公布六批次累计8139家电信业务经营不良企业。

“两单”的实行有效规范了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也为进行行业信用评价建立了基础标准。

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成立云服务经营自律委员会,通过制定自律规范条款,作为刚性行政监管手段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引导云服务企业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基于《云服务经营自律规范》和《云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办法》,云服务经营自律委员会组织开展云服务企业和CDN企业信用评级,依据不良失信行为记录情况、自律工作开展情况和服务能力可信情况等三方面开展工作。

截至到2019

年6月,共有中国电信云公司、中国移动政企、联通云数据、浪潮、华为、京东、网宿7家企业获得云服务企业信用AAA级,网宿获得

CDN企业信用AAA级。

(三)我国云计算发展热点分析

1.云管理服务开始兴起,助力企业管云

企业上云成为趋势,但非坦途。

自去年工信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推出以来,国内企业上云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然而,企业在上云过程中并非坦途,随着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企业是将业务完全放在云上,还是部分业务上云,如何保证系统在迁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如何统一管理复杂的多云和混合IT环境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由“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因此一个新的服务领域--云管理服务提供商

(CloudManagementServiceProvider,以下简称云MSP)随之诞生。

图9企业上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云MSP助力企业上云、管云。

其实,MSP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上世纪90年代,MSP曾被认为是企业用户的IT托管服务商,其代表厂商有IBM、HP等。

2017年,Gartner首次发布云MSP的魔力象限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外主要公有云服务商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云MSP合作伙伴计划,着力建设云MSP生态;国内公有云

服务商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则在咨询、分销、SI(系统集成)、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等方面开展云MSP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上云、用云。

国内云管理服务市场尚处发展阶段。

未来,随着新兴厂商、传统分销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数据中心服务商等的进入,我国云管理服务市场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据IDC统计,2018年我国云管理服务市场规模达19.95亿元,未来几年市场复合增长率在70%左右,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为促进云管理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制定了《云管理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