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16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docx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体药品

 

D.加热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加热液体

4.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8.根据右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9.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0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氢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

C.二氧化碳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1.下列检验方法中,能一次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区别开的是

A.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1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B.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

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D.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

13.下列实验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加热空气中的铜粉B.锌和稀硫酸反应C.铜和硝酸银反应D.镁条燃烧

14.将下列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倾斜,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结果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他们更换试剂后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他们后来选择的试剂是

A.稀盐酸和镁条

B.碳酸钠和稀硫酸

C.稀盐酸和铜粉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

16.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先在乙中盛约3∕4容积的水(水中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稀硫酸直至锌粒完全浸没,塞紧橡皮塞。

双手按住两个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

下列对形成喷泉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D.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17.如右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8.如右图所示。

若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再滴加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

下列与所描述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试剂瓶中的物质

滴管中的物质

滴管1

滴管2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C

生石灰

稀盐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19.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A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氢氧化钠

B

盐酸

盐酸

碳酸钠

C

氢氧化钠

硝酸铵

D

氧化钙

盐酸

20.某同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用镁条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产生大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

B.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

C.收集到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气球口听到爆鸣声

D.若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则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后恢复原状

21.如图,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

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

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大理石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

C.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22.向a、b两支具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分别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如下图所示。

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锈蚀

B.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水

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23.右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24.如右图所示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丝无变化

B.试管内的液面高度无变化

C.铁丝逐渐消失

D.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25、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

进入的液体量小于广口瓶内气体体积的1/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26.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7.由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CD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C.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

28.下图所示实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是

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0.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④倒入水后加盖振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3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

3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3.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项目

A

C

D

方案

现象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振荡后,塑料瓶变瘪

水中的铁钉生锈,植物油中的铁钉没生锈

结论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气体中一定有碳、氢元素、氧元素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发生反应

铁生锈只需要与氧气接触

 

3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溶解并过滤

C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D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35.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B.研究CO2能否溶于水

C.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D.研究燃烧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

3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

中的CO

通入足量NaOH溶液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稀盐酸

C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加水溶解

D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加Na2CO3溶液

37.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CO2和CH4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Ca(OH)2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除去CaO中的CaCO3

方案1

闻气味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点燃

加水溶解,过滤

方案2

看颜色

通入适量CO2,过滤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滴加足量稀盐酸

 

3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

Fe

Fe2O3

稀盐酸

CO

CO2

NaOH溶液

CaO

CaCO3

H2O

NaCl溶液

Na2CO3

Ca(OH)2溶液

A.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3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过量)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

A

Fe

Fe2O3

稀盐酸

B

CO

CO2

NaOH溶液

C

CaO

CaCO3

H2O

D

NaCl溶液

Na2CO3

Ca(OH)2溶液

40.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加入水的体积

溶质质量分数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时间

二氧化锰质量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盐酸质量

剩余固体质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41.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甲醛中毒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明火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焙制糕点、蒸馒头——常加入发酵粉

区别矿泉水与蒸馏水——蒸干,看有无白色固体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42.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点燃

闻气味

食盐水和

测pH

蒸发结晶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加水溶解

加入盐酸

镁条和铝条

在空气中点燃

加入稀硫酸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4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木炭粉(Cu)

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CO2(CO)

NaOH溶液、浓硫酸

通气、加热、收集

C

CaO(CaCO3)

过滤、烘干

D

NaOH(Na2CO3)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4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铜比铝活泼

B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C

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垢中含有碳酸盐

45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鉴别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

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方案1

加澄清石灰水

滴加碳酸钠溶液

加适量稀盐酸

通过灼热氧化铁

方案2

滴加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用磁铁吸引

通入澄清石灰水

4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1

方案2

A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用适量稀盐酸洗

用适量稀硫酸洗

B

鉴别NaOH和Na2CO3固体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干燥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固体CaO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4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及现象

A

验证某固体是碳酸钠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B

验证某溶液的溶质是碱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

检验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D

检验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

 

48、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镁和锌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活性炭和氧化铜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49.下列4组实验中的操作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1

操作2

A

除去氮气中少量的氧气

通过灼热炭粉

通过灼热铜丝网

B

区分软水和硬水

加入肥皂水

过滤

C

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固体

加水

加稀盐酸

D

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观察颜色

加稀盐酸

50.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该混合物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其主要原因是

A.玻璃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C.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52.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较差的是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53.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BCD

54.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

B.

C.

D.

55.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

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ABCD

56.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1和操作2均有错误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1

操作2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加热蒸发

B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滴加盐酸

通入二氧化碳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灼烧

57.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NaOH

加入稀盐酸至pH等于7

B

Cu粉

Fe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O2气体

H2O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D

CaO粉末

CaCO3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58.除去下列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H2O

通过澄清石灰水

B.

NaCl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NaOH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D.

Ca(OH)2

Ca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5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60.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B.直接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C.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用胶头滴管向容器中滴加试剂时,滴管应伸入容器中

6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O2

H2O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A.①B.①②C.②③D.②③④

62.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白酒和白醋

①观察颜色②闻气味

B

食盐和白糖

①加稀盐酸②加水溶解

C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①点燃闻气味②观察色泽

D

酸性厕所清洁剂与碱性厨房清洁剂

1pH②加石灰石

6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常见碱

烧碱、熟石灰、纯碱

B

常见合金

生铁、不锈钢、黄铜

C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火碱

D

常见营养物质

蛋白质、维生素、油脂

64.下列有关浓硫酸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稀释浓硫酸

取少量浓硫酸放入烧杯中,缓慢倒入水,并用玻璃棒搅拌

证明腐蚀性

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张或木片上

证明吸水性

取少量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除氧气中水分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6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NO3(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B

CO2(CO)

通过NaOH溶液

C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NaCl溶液(NaOH)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6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和所加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A

区分CO和甲烷

用干冷烧杯检验燃烧产物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检验燃烧产物

B

检验氯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钠

滴加酚酞溶液

加入盐酸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盐酸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碳酸钙

蒸发

 

67.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