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
陈少康
【摘要】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包括对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正确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汲取深刻教训、总结丰富经验,不懈探索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2)006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基本经验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是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正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和科学内涵,总结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此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这一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6年到1978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初步进行艰辛探索的阶段。
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正确思想。
但在实践中没能把这些正确思想坚持下去,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挫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随之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这时中国共产党认真吸取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在1956年4月中央扩大会议上指出:
“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毛泽东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文章,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包括“以苏为鉴”,避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弊端,从中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但后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和对国际国内形式的判断出现偏差,这些正确的思想没有坚持下去,导致在探索中连续发生失误,直至发生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长时间、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遭到严重的挫折。
这些经验教训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础。
第二阶段:
从1978年到1989年,是在新形势下开始新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并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重大成果的阶段。
这时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重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回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
1979年3月,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的建设问题上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
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1631980年1月,他又提出,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十二大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是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三是做出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四是提出并形成“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这一时期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农村改革的推进并取得成功,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形成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逐步推进的格局。
党的十三大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奋斗目标、和完成这一任务的指导方针、根本途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初步回答了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第一次比较完整的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概括。
党的十三大还郑重宣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阶段:
从1989年到200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阶段。
这时的特点是,我们党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克服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坚定不移地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其内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苏东剧变的严峻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江泽民说,这时他始终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长期思考和探索,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十个基本问题,并进一步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如何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作了阐述,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内容。
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十条基本经验既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
因此,可以说这一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的阶段。
第四阶段:
2003年到现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和拓展完善阶段。
这时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变化,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并明确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形成不等于已经定型,只有经历不断深化和拓展之后,才能达到定型目标。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部署,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容。
党的十七大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作了大跨度的回顾和总结,第一次明确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全新的概括。
这一概括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而且阐明了坚持和拓展这条道路的根本要求,从而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断深化。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开始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重新开辟、逐步形成和不断拓展的。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曾有不同的概括和解说,但基本上都是着重强调的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更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了对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正确回答。
对这条道路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笔者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理解着重把握五个基本点(具体说是“五个一”),即:
1.一个重要前提,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明确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前提。
2.一个基本立足点,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
只有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3.一个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
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4.一个总体布局,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发展。
5.一个总目标,即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
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保证;一个基本立足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出发点;一条基本路线是总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内容;一个总体布局是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形式;一个总目标是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目的。
可以说,这五点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实践探索和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本质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特在哪里?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同时,还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不同的人分别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来参与利益分配,使之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再次,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二为”、“双百”方针和“三贴近”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最后,体现在社会建设方面,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在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成功的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汲取深刻教训、总结丰富经验,不懈探索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成功的基本前提。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只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后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探索成功,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根本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成功的根本出发点。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国情问题上曾出现过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认识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这一国情出发,不能超越。
从而找准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出发,在探索中制定党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正确把握基本国情,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发展道路。
由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我们必须保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继续奋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通过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通过开放,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与经济全球化相对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我们借鉴和学习一切国家的先进经验、文明成果创造了条件,为我们更新观念也提供了一种横向比较和外部动力。
总之,通过改革开放使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的基本经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邓小平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事情都要搞好,但是主要是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
[2]240-241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推进。
从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党的十三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再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全面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重要的经验。
(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统一,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保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只有党的坚强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力量积极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中国共产党又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创精神。
邓小平讲到,改革开放中许多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
中国共产党正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人民的愿望、要求、智慧和经验,概括提高,变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不断丰富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推动中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
目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06.
[2]邓小平文选: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11.
[4]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3.
[5]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34.
文献标识号:
A
[责任编辑刘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