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06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docx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

第24卷 第6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 No.62004年12月Journalof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Dec.2004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X

——网络文学刍论

封英锋

(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重庆万州404000

[摘 要]网络文学是互联网与文学的嫁接儿。

其自由化的理念、速食化的语言、开放化的文本体现出网络文学独有的魅力;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再到文学交流互动的一系列变异则为它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网络文学也有其缺陷,需要向文学本体回归,需要关心和扶植。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网络语言;文本;超文本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93(200406-0059-04

  电子计算机诞生虽然只有短短50多年,但它已经从一个稚笨小儿迅速成长为参天巨人,以难以抗拒的威力征服着人类,成为整个地球村民进行物质与精神交流的基础工具。

联接着上亿台计算机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正在覆盖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的各个角落,构成了日夜奔腾不息的电子神经脉络。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社会各个领域都自愿或不自愿地被裹挟到了汹涌的电子化潮流之中,连人类最为古老的文学也难以避免。

网络是全新的,而文学是古老的,这种古老与全新的嫁接就促成了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并成为文学领域的一种时尚。

网络文学的作者与读者不计其数,在传统的印刷文学之外形成了一道生机勃勃的文学景观。

传统文学的界限将被鼠标击得粉碎,自然空间的限制也被键盘的“凌波微步”轻轻跨越。

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成为一个活跃的臣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拟就华文网络文学的现状、特征、网络文学对整个文学的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华文网络文学是依托于电子传媒和网络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它发源于北美,这主要得益于当地的电子传媒和网络文化的领先优势。

海外文学网大部分的建设者都是学理工的中国留学生,年龄层大多在1979年至1986、1987年上大学的那一代。

读书还是那一代人值得骄傲的事,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在网络上宣泄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使这些文学网的文学功能和思考力不弱于其它形式的中文出版物。

港台网络文学先于内地,也有着类似的成因。

内地网络文学的真正兴起,起源于1997年网易公司免费个人主页空间提供的广大天地。

从此,网络文学回到了它辽阔深厚的母体,蓬勃地壮大起来。

近几年来,一些致力于网络文学的优秀网站开始从芜杂的网络大潮中脱颖而出,如:

新浪、网易、书路、黄金书屋、榕树下、琪琪书吧,以及原创动力文库、新语丝文库、八面来风、麦田守望者等。

各大网站都提供个人主页的免费存放空间,这使个人的文学网站开办非常容易。

而网易除了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空间供发表网络文学作品、开办个人文学网站之外,还开辟有专门的文学栏目,如“心情故事”,同时它还发行免费的文学类的电子期刊《弦柱年华》。

为了鼓励网络文学的发展,网易还组织了“网易网络文学奖”。

因此,网络文学目前可以说正处于一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天地。

“网络文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它表明这种在全新的网络平台上创作和传播的文学样式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由于“网络文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所以人们对它的使用也比较混乱。

有些人把所有可以在网络上看到的文学作品都称为“网络文学”。

“王蒙为湖北教育出版社编辑了一套十卷本的小说丛书,直接打出‘网络文学丛书’的大旗,但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先在传统刊物上发表过的,李洱、李敬泽等也都是依靠传统媒体成长起来的作家。

”[1](P112网络是一种新型媒体,通过它可以发表或重新发表文学作品,这大概就是王蒙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

但这种认识的偏颇实际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

X[收稿日期]2004-05-10

[作者简介]封英锋(1954-,男,陕西蓝田人,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教授。

网络进行传播的,如此一来,“网络文学”就会成为一个宽泛无边的概念,《诗经》、《红楼梦》、《金瓶梅》也可以被它涵盖进来。

目前,按多数人的意向,“网络文学”主要指“网络原创文学”,而“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就是指首先在网络上发表并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文学作品。

[1](P112网易的文学专区、电子期刊《弦柱年华》所提倡、刊载的就属于这类作品。

由于电子网络原创文学目前正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所以想要准确的列举出能被大家共同认可的代表作品并非易事。

不过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不失为一部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尽管它后来也变成了印刷形式出版,但它仍是一部网络小说。

我认为网络文学并不是网络与文学简单相加,而是互相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学。

它一方面没有违背文学表现的传统,而另一方面又借助新的技术形式带给当下人生活观念和节奏的真实情感和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文学更坦诚、更快捷、更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况。

所以,只有依托电子传媒与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创作出来的,存在于网络并体现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或网络文化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网络文学”。

这样一个定性只是为了后文叙述分析的方便,并非斗胆给网络文学下定义。

因为网络文学目前正处于变动不居的发展初期,还远远没有定型,现在就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还为时过早,更不能用某种概念去框定它、限制它。

二、网络文学的特征

1.文学运行机制奏响的自由乐章

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式就是敲打键盘,它的发表方式就是按动鼠标把自己的作品送上电子公告牌;而网络文学的阅读仅仅是开启一台带有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

这个文化交流的回环过程是如此简明,它的全部细节已经由电子技术解决。

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似乎再度证明了网络的理念自由与平等。

网络是开放的、宽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一高度自由的电子虚拟空间也给了写作者们一个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发泄自我的最好空间,他们在这里可以尽情拾起或重塑被日常生活、社会角色所压抑、限制了的一部分自我,张扬其个性。

传统文学是在脑体分工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在传统的写作领域,一个写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作家”,必须得到来自各种“权威”的认可,这就造成了许多写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向权威献媚的不良写作心态。

但是在网络中,写作者不必考虑编辑的审美趣味,没必要着意去烹制适合“权威”口味的大餐或甜点,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这就使创作者可以完全自由地受着本真“我”的驱使,去自由地表达,他的想象和幻想也可以尽情驰骋,他可以进行真情诉苦,还可以使着性子挥洒才气。

因而我们所看到的网络原创作品往往逞才使气,冷不丁冒出一个绝妙的情节。

网络文学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学。

目前的网络文学的发表体制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网上文学期刊发表、个人网页发布、讨论区张贴、电子邮件传递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需要主编或文化官员审查的,因而它与传统纸面文学相比显得更加自由;同时,网络文学的传播机制也和纸面文学不同,纸面文学依靠报刊和书籍的发行,通过人工传递,环节多、速度慢、费用高、发行范围受限制。

但是网络文学不一样,它先天地就在网上自由的传输,属于整个全球的网络世界,它的传播是以一种蜘蛛网的形式呈几何级数地展开,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网络文学的接受及阅读中,读者也有着某种自由权。

在超文本作品中,作者在情节发展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为读者提供了多种阅读选择。

读者的选择不同,事件的发展过程不同,结局也因而五花八门。

甚至可以说,在对同一篇作品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的阅读选择不同,使一篇作品衍生为多篇作品。

严格说来,超文本小说是不能用“一部”或“一篇”之类的词来描述的,因为它事实上是许多文本的排列组合。

读者阅读这样的文本可以沿着作者已经给准备好的许多路径向任何方向突进,甚至还可以沿着自己所设计的路径去阅读。

面对着方形的窗口,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阔大而丰饶,让人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2.文学语言的狂欢交响

文学是用语言来抒情状物、反映现实的语言的艺术。

网络空间也为语言文字提供了莫大的表演舞台,逐渐形成了网络语言的特异风格。

相对书面语言的精细高雅,网络语言则显得简朴粗糙、清新自然,通俗幽默,不太讲究文句的修饰,不太考虑表达方法,自由挥洒,无所顾忌,语句构成简单但不乏幽默感。

这既与网络文学作者群体的语言功底普遍偏低有关,也是他们率真无羁、崇尚自由创造的天性的体现。

正如一位网络文学作者徐坤所说:

“一段时间网上聊天游玩之后,我发现自己忽然之间对传统写作发生了憎恨,恨那些约定俗成的、僵死呆板的语法,恨那些苦心经营出来的词和句子,恨它们的冗长、无趣、中规中矩。

”[2](P79试看《第一次亲密接触》开首那几段半疯半痴的呓语: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得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

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的爱情的火焰。

整个太平洋的海水全部倒得出吗?

不行。

所以我并不爱你。

”[3]率直、天真的痴迷,外加一点点调侃,酿成了一种稚拙清新的风格。

它完全无视传统文学巍峨的神殿,以近乎创世的热情在晨光熹微的地平线上另行打造出了一方蓊郁的园地。

速食化也是网络文学语言的突出特点,这是与快节奏的时代、快节奏的思维和快节奏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一种速记体语言。

如用MM、GG分别表示“女孩”和“男孩”,用7456表示“气死我了”,用5555表示“呜呜呜呜”,用5147表示“不要生气”,用Q表示“哈哈大笑”,用P表示“吐舌头”……。

这一切都是网络写作常用的速记符号。

真可谓别出心裁、妙趣无穷,使得写作、传输、阅读甚至思维方式都变得简单化、快速化。

然而这些约定俗成的借代符号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造,而是仍然遵循了传统汉字“象形”或

60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象声”的演变规律,只不过是将复杂的汉字与简单的数字、英文符号组合在一起,就象是同时运用古今中外的土洋俗雅乐器合奏着一部狂欢交响曲。

正是这个强调速度、效率、变化的时代决定了网络文学天真、率直、速食、幽默的语言风格,而这一风格也是对于平庸、枯燥、刻板的书面文学语言的冲击和反讽。

3.超文本的胜利呐喊

“超文本是一种组织信息的奇特方式:

尽管一个信息单位——例如一个词——从属于某一个信息集合体,但是这个信息单位不受这个信息集合体统一意义结构的约束。

”[4](P65网络文学的电子文本就是一种典型的超文本读物,读者可以随时利用链接的形式将某个信息单位由它原来所在的信息集合体带入另一个信息集合体,或者说另一个文本,并把它由跑龙套的配角提拔为主角。

如“M是一个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男子,深褐色的眼睛和酷酷的表情十分性感。

除了偶尔的感冒,他有良好的健康记录。

”——如果这句话是一个小型的超文本,那么,人们可以轻易地突破线性的文本逻辑而进入意义繁复的空间。

只要使用鼠标点击诸如“肌肉”、“性感”或者“感冒”的词句,就可以进入另一个文本系统去阅读有关上述词句的专题阐释。

当然人们还可以在新的文本之中另外选择一些关键词予以点击,于是,第三层文本又开始呈现。

从理论上说,这是一部实在意义上的接受美学,读者阅读作品成为作品得以展开的必要条件。

作者在此成了网络互动的导演者。

阅读这样的文本的经验更像是查地图,或者看油画、看照片,而不像是在读书。

这也是一个无穷的过程,注释、插曲或补充介绍已不是文本的边角料,人们可以从一个文本穿行到另一个文本而不必返回规定的中轴线。

索绪尔的语言学曾经把语句的陈述形容为横组织。

那么,超文本的链接就如同任意插入的纵组织。

普通的文本通常会受到纸张平面的限制,网络链接技术将纸张平面变为无底的空间。

这也增添了超文本的几分神秘性与人们对它产生的好奇性。

假如在网上欣赏《红楼梦》,在故事的逐渐展开之中,点击某一个丫头的名字就可能让她喧宾夺主,叉开故事的主线。

如果点击贾宝玉正在阅读的《西厢记》,崔莺莺、张生和红娘的故事就会马上展开在你面前,此时你也不必羡慕贾宝玉、林黛玉独自“偷窥”了《西厢记》,因为你同样可以大饱一次眼福甚至耳福。

从一个文本的关键词转向另一个文本的关键词,鼠标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门厅,让用户永无止境地游历网络无数节点。

这不仅摧毁了故事之中的主、次人物等级,废弃了种种固有结构,而且导致了线性逻辑解体。

于是,中心、主题、主角、开端与结局这些概念统统失效。

这种网络超文本很有可能修改所有的文学成规。

三、网络文学开辟的文学新空间

l.文学价值理念的革命

文学的主要功能是审美,审美意味着无功利性。

从文学的自觉时代开始,它是杜绝功利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之藏,澡雪精神”,强调创作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观,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大潮的强劲影响,文学的功利色彩似乎是越来越重了,创作往往是与作家追名逐利的目的动机相结合的。

然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崛起的文学类型,它没有传统文学那种功利色彩,它就像一块被发现的新大陆,人们带着充分的自由到这里来开垦自己的梦想,为文学带来了更多独立的品格。

对于只有文学冲动而不是训练有素的作者来说,突破文学体制的防线而自由发表作品原来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然而,网络的出现似乎一夜之间改变了这种局面,契诃夫的名言仿佛在网络空间得到了实现——大狗小狗都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许多网络作者都体验到了颠覆文学的等级制度的快意,网络空间的作家身份已失去了意义。

如果说传统文学体制之下的作家是文化精英的象征,那么网络空间的写作者己不再承担文化精英的责任。

作家的身份、地位、荣誉包括象征性权力都无法在网络空间提供的生态环境之中延续,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也多没有职业作家的发稿任务和经济压力。

当然,他们之中也不乏沽名钓誉者,但更多的人的创作内驱力主要是一种心理的释放,是一种“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率性而为,一种与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相联系的成就感,一种为了过把瘾的表现欲。

网络作者似乎缺乏精英文化那种使命感、责任感和“宏大叙事”意识,但他们是为了来自自身的情感意志的逼迫而创作,为了个体情感的渲泻而表达,这种创作行为本身就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5](P84——这种不加修饰的文学冲动也许是网络文学作者们创作理念的最好概括。

2.网络文学多媒体传播的革命

从远古时的说唱文学到文明之初的龟甲简牍文学,再到文明时代装帧出版的纸面印刷文学,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固而被称为“语言艺术”。

然而这一定论却受到网络文学的严峻挑战。

网络文学使用的是计算机语言,是数位和字节的转换和解码,网络作品也不再局限于文字语言,日益向多媒体方向发展。

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负载量和新的传播功能,成为网络文学媒介变异的催化剂。

传统文学是通过戴着语言镣铐的跳舞来实现“我手写我心”,无论表达手法如何高超,它也只能在语言链的铁壁合围中左冲右突,走不出延时罗列和点线圈子,所以古人有“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陆机的喟叹。

然而网络文学是将作品与网络技术所提供的多种媒体形式紧联在一起,在文中嵌入各种声音、图片和色彩,使语言这种间接再现性媒介与音像等直观媒介相融合。

它除了使文学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外,还依靠媒体间性、门类间性来传情达意。

各种媒体和各种符号之间构成蒙太奇效果,新的意义从它们的边缘生成。

在许多网络作品中,人们可以一边听音乐,一

61

第6期封英锋 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

边看着流动的画面,或者一边听着朗诵,一边读着文字。

例如有一篇叫《火星之恋》的网络科幻小说,就是在叙述爱情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插入音乐、图片和音像资料,阅读时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就会弹出一段宇宙梦幻般的音乐,或者一幅航天飞机登上火星的照片,这不达到了王维所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吗?

动态的视觉和听觉形象所造成的强烈冲击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造着传统文学以语言为物质媒介的叙述模式,直观材料正以铺天盖地之势直接介入了传统平面阅读的天地,开启了立体的窗口,使得建立在叙述基础上的时间艺术面临着空间媒介的强力压迫。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不同。

这就如同样一杯葡萄酒,放在瓷杯和放在水晶杯里给饮者的心理、生理感觉是大相径庭的。

声光里所虚拟出的诗、乐、舞的合一也许正是网络文学最根本的创新,也是文学形式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3.告别线性走向交互性艺术的革命

网络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它消灭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一个没有中心和边缘的虚拟空间。

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方便,后现代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交互式艺术轻而易举的得以实现。

互联网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性,这使网络中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有可能参与进去对艺术品进行再创作,艺术作品成了一个不断变动的文本,“遗憾的艺术”的说法已成为过去时。

在互联网上,我们能看到许多人在“已经完成”的各种作品上进行各种再创造,使它更精美完善,甚至将作品改头换面,表达新义,这不尽然是坏事。

超文本的出现使读者的阅读、批评和再创造有更多的自由权。

读者随时阅读,可以随时进行评点。

这种对话甚至可激发网络作家的灵感,作品越到后来便越见精彩,而不像我们一般所见到的印刷类作品一样,续作总是不如原作,甚至可能狗尾续貂。

《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写作过程中,就有许多读者纷纷回应,为其中的女主角“轻舞飞扬”向作者求情,担心死亡结局的来临。

不仅如此,读者与作者之间还就这篇作品展开网上讨论,它构成了网上文学评论的一道令印刷类作品的作者羡慕不已的风景。

网络文学的这种对话,有时甚至超越了读者给作者提意见和建议的层面,而是由读者站出来代替作者去改写或续写一部分,这时网络作品就变成了一种接龙游戏,“接力小说”或曰“联手小说”便宣告出台。

所谓“接力小说”是指一个人写了开头,其他网友续写或改写,小说就成了无法预知结局的接力赛,其最终的结果得依靠整体的实力和配合的默契。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线性叙事的辉煌将一去不再,非线性的交互式叙事注定会成为叙事艺术领域新的主宰,造就属于它的无限荣耀。

网络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带来了诸多的礼物,有自由、宽容、公平”,“这里不像传统媒体,把糟糕的文字当经典强行让人们学习,反过来也一样,优秀的文字可能会被网络埋没一时,但最终定会浮出网面。

”[6](P31更重要的是,网络给文学带来了一种新的模式,一次新的发展契机,一个新的希望。

当然,它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文学的虚拟性。

网络为作者提供了最自由的发挥空间,作者可以隐身于网络背后,而不以真实面目示人,他可以任意驰骋想象而无须负半点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如果以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网上的作品与人物,就难免会产生幻觉和错觉。

其次是网络出版的高度自由性,或者可以说是不负责任性。

网络作者写完作品向网上一发就完成了出版工作,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去审查把关,这就导致网上作品的良莠不一、泥沙俱下,读者如没有较高的分析鉴别能力,就会受到消极方面的影响。

再次,文体的模式化。

只要对网络文学稍加浏览你便会发现,很大一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情节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些处于花样年华的俊男靓女不约而同地从现实生活中逃亡到了网上的虚拟世界,而他们互吐衷肠的聊天占据了作品相当篇幅,网络文学在题材上的狭隘与模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已极大地束缚了它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的确对传统文学具有一种解构的张力,但同时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矛盾对立物,并非存在一个谁取代谁的问题,二者各自具备不同的价值基础,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

作为人类精神的永恒瑰宝,传统文学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关怀将亘古长存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心中;而网络文学的价值存在于产生它的社会土壤之中。

在一个强调速度、效率、变化的年代,网络文学作为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化快餐,它迎合了处于快速节奏变换中的人们特别是青年的心理需要和审美需要。

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其价值亦无高低贵贱之分,我觉得用“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来概括二者关系分外恰当。

网络文学需要超越,需要创新,也需要回归,向“文学”的本体靠近。

它作为一种新生物,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扶植。

参考文献

[1] 少君.今日网络写作[J].莽原,2000,(3.

[2] 徐坤.网络是个什么东西[J].作家,2000,(5.

[3] 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黄金书屋(http:

//www.

goldnets.com,2002-05-14.

[4] 南帆.游荡网络的文学.福建论坛.2000,(4.

[5] 毛诗序[A].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C].上海:

海古籍出版社,2002.

[6] 吴过.网络文学创作述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0,(4.

(责任编校 文武

(下转第69页

62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很显然,并不见得。

拜伦是公认的积极浪漫派诗人,可是此书引用了马克思的女儿埃列奥诺尔的回忆录,据说马克思说过:

“几是了解和喜欢雪莱和拜伦的人,都认为拜伦在36岁逝世是一种幸福,因为拜伦要是活得再长一些,就会成为一个反动的资产阶级者;……”又如大仲马在政治上是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思想上较为进步,可是马克思批评路易・布朗的历史著作时说:

“他写起来,正如亚历山大・仲马写自己的小品文一样”。

这却是从艺术性的角度来批评大仲马的。

提起雨果,此书引证马、恩谈到雨果的地方有10处,都是指出雨果的错误和缺点的。

如说维克多・雨果在《小拿破仑》这本小册子里对拿破仑三世只作了“辛辣的或尖刻的个人抨击”,他把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三世搞的政变,只看作是“一个人的暴力行为”。

“相反地,我要表明法国的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些情况和关系,使得一个平凡而又可笑的人物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恩格斯批评了

雨果忽视1870年普法战争的性质,批判了雨果有可笑的浅薄的“沙文主义思想”。

马、恩的这些批评,从政治观点来看,都不能说不是正确的。

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拜伦和雨果,诚然有其弱点,但作为诗人、作家的拜伦和雨果,他们的文艺创作中有很多值得赞扬和大可供我们新时期文学创作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掘。

参考文献

[1] 雨果.九三年[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 雨果论文学[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3] 雨果.笑面人[M].上海:

上海泽文出版社,1978.[4] 雨果.巴黎圣母院[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0.

[5] 雨果.悲惨世界(一[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责任编校 文武

ViewingRomanticWriters'OutlookandCharacterCreationfromHugo

LONGHuai-zhu

(TheDep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Baoji,Shaanxi721007

Abstract:

Bothrealistwritersandromanticwriterhavemadegreatachievements.Withdifferentwritingmethodsthewritersofthetwoschoolshaveachievethesamepurpose.Thetypifyingcriteriaofrealismcannotbeusedtomeasurehowromanticismorotherschoolsc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