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93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docx

海南省委书记推荐的做人做事做官之道

海南省委书记:

号召学习《〈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

2007年09月18日18:

03来源:

人民网

相关新闻:

《海南日报》评论员:

《说“学习”》

  人民网海口9月17日电 (记者马应珊、罗昌爱)近日,一本汇编了10篇《人民日报》名专栏“人民论坛”短文的小册子――《〈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被分送到海南省各级领导干部手中。

这本小册子的“主编”是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

省委书记当“主编”,亲自动手给干部编辑学习材料,号召领导干部学习《人民论坛》,这个非同寻常的举措,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也说明了人民日报及“人民论坛”在海南广大干部群众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小册子编好后,卫留成同志亲自为这本小册子写了编者按,全文如下:

  编者按:

这几篇短文是我从人民网上下载的,送给各位领导,供大家参阅。

文章均不长,但都切中时弊,说理透切、清晰,读起来很有味道,很有教育意义。

不但对干部(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思想修养方面有教育意义,在工作上也有指导作用,很值得一读。

  “人民论坛”专栏我几乎每篇都看,颇受启发。

我们很多干部工作都很忙,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学习,不能忽视思想修养。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领导,首先要先做好人,要有好的思想修养,好的人品,好的工作思路和好的工作方法。

  希望这些短文对我们有所裨益。

                         卫留成

                      二OO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由卫留成同志亲自“主编”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汇编的人民论坛10篇文章分别是:

《说境界》、《说共事》、《下苦功》、《干出特色来》、《说“胆”论“识”》、《幸福来自“内心和谐”》、《少烟酒味,多些书卷气》、《工作抓上去,干部沉下去》、《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能耐”说起》。

说“学习”

本报评论员

2007年09月07日08:

48来源:

海南日报

  近日,一本汇编了10篇《人民日报》名专栏“人民论坛”短文的小册子,被分送到海南省各级领导干部手中。

这本小册子的“主编”是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

省委书记当“主编”,亲自动手给干部编辑学习材料,这个非同寻常的动作,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当今的海南,正面临异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的要求异常迫切,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

面对这样的背景,不言而喻的是,领导干部如果不抓紧学习,提高素质,而是浑浑噩噩,固步自封,势必难以担当起加快发展的重任,甚至可能成为贻误一方发展的“罪人”。

  我们读小册子可以发现,这10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分别说的是共产党人的境界、班子如何团结共事、发展地方经济如何突出特色、领导干部要有“胆”有“识”……虽然文章风格不一,立论各有不同,但都传递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情况如何,往往取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和素质。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领导,首先要先做好人,要有好的思想修养,好的人品,好的工作思路和好的工作方法。

”从卫留成同志亲笔写就的“编者按”中,我们实不难发现省委书记送书的真切用意:

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领导干部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要在学习中形成好的思想修养、好的人品,在学习中找到好的工作思路和好的工作方法。

  应该说,我们的很多干部是重视学习的,但也确实有一些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有的借口工作忙把学习不当回事,甚至有的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干好工作、当好领导,于是把很多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交际应酬上。

“‘人民论坛’专栏我几乎每篇都看,颇受启发。

我们很多干部工作都很忙,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学习,不能忽视思想修养。

”再读卫留成同志写的“编者按”,我们要说,“忙”——绝对不能成为拒绝学习的理由。

  学习,为了改进我们的干部作风。

省委反复强调,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是海南发展关键中的关键。

就在今年2月召开的省委省政府党员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卫留成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南发展慢,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而要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加强学习则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为此,我们看到,省委按照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要求改进学风,根据海南的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安排学习内容,切忌脱离实际、空洞教条,并要求突出抓好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理念,这样的学风建设,又使我们看到,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新增加了生物质能源、物权法等和海南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科学法律知识;在全省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班上,推出了代表发言、领导点评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领导干部领导力专题培训班上也开辟了政、企、学对话的平台……更使我们看到,现在这本省委书记“主编”的令人深思、令人感悟的小册子。

  学习是一种品格、一种责任,学习也应成为一种风尚、一种追求。

一股股浓浓的学风在琼州大地勃然兴起,必然汇聚成加快海南发展的浩荡春风。

  我们深深地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翻读这本小册子时,能真切体会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良苦用心,能真切感受到文章里闪光的智慧和哲理,能真切领悟到文章所阐述的为人、为事、为官之道,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紧紧抓住海南新一轮发展机遇,不辜负800多万海南人民的殷切期望。

  附:

“小册子”选编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10篇文章分别是《说境界》、《说共事》、《下苦功》、《干出特色来》、《说“胆”论“识”》、《幸福感来自“内心和谐”》、《少些烟酒味,多点书卷气》、《工作抓上去,干部沉下去》,《一任接着一任干》和《从“能耐”说起》。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说境界

林治波

2007年04月25日04:

1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县委书记谷文昌“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界,或高或低,因人而异。

  对共产党人来说衡量境界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利他性,是为公众着想之心。

公心是境界的支柱,公心多少决定境界高低。

私心太重必然心胸狭窄、锱铢必较;即便地位很高,而境界很低;虽然权力很大,但胸怀很小。

对他人的成功,眼红心妒;对自己的挫折,怨天尤人。

在利益面前,手伸得像讨饭棍;在荣誉面前,眼瞪得像鼓环。

像谷文昌那样的党员,心中装着一个“公”字,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甘当公仆、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他们在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中,领略着人生的风光。

  境界决定着人的观念和作为:

在有的人看来,官职的魅力在于权势的风光、地位的显赫和借以谋私的便利;而在谷文昌这样的人民公仆看来,官职的意义在于有了一个报效祖国、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更大平台。

有的人为上升而工作;有的人为工作而上升。

前者想着做大官后者追求干大事。

  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不能只为自己不顾他人。

其实,那些推崇极端个人主义的人,每一次自私的举动,都意味着小利好、大利空,表面上利好、实质上利空。

他们会因其私心过重而疏离种种社会关系,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

放不开心胸而堕入迷雾中,会错失本应属于自己的精彩,最终沦于狭隘和平庸,这是最不明智的。

  谷文昌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不但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同时也会因部属的拥戴、人民的赞颂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更广的范围里实现自我价值。

利他者利己,助人者自助,为社会奉献不但是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在实践锤炼过程中养成的。

一个人追求真理、向往进步,并把这种追求和向往化为行动,精神境界就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具有至高的境界,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会使自己的境界不断得到提升。

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公心如海,博爱无垠。

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地干出一番为民族谋尊严、为祖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谋正义的事业。

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说共事

宋长瑞

2007年04月26日02:

2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领导班子干得好与不好,和能否团结共事大有关系。

有的班子,和谐融洽,蓬勃向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而有的班子,“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很难干成什么事。

  班子能否团结共事,关键在一把手。

一把手是班子的“主心骨”,居于主导地位。

班子成员,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也存在差异。

把大家团结起来,同心同德,这是对一把手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考验。

作为“一班之长”,只有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用真诚聚人,用品行服人,用作风带人,才能成为团结共事的“磁铁”;只有发扬民主聚合力,践行民主作表率,总揽不包揽,放手不甩手,信任不放任,才会成为团结共事的“助推器”;只有虚怀若谷开言路,宽以待人求和谐,听得进话,容得下事,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才会成为团结共事的“调频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团结共事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刻意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有错不说,不是真正的团结,而是一种庸俗的关系论,有悖于团结的真谛。

这样的班子,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摩擦不断。

班子成员应以诚相待,在相互沟通中化解分歧,在坦诚交流中凝聚共识,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氛中取长补短。

  相互包容是团结共事的起码条件。

班子成员各有长短,关键是容人之短、容人之异、容人之才。

对待差异,要用胸怀来包容;对待责任,要自觉主动担当,在相互包容中求同存异才能变“和而不同”为“效能共振”。

  相互尊重尤为重要。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创造,尊重不同的意见,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配合不推诿,才会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九牛爬坡”的强劲合力。

  相互欣赏是一种情操和气度,是消弭分歧、破冰解难的融化剂,是开启团结之门的金钥匙。

《秦誓》曰: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是能容之”。

领导干部要学会欣赏别人和让别人欣赏,在相互欣赏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进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升华团结共事的境界。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能否团结共事,既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觉悟、党性观念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其精神境界和作风状态的重要指标。

我们党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把团结共事作为政治觉悟来提高,作为执政能力来锻炼,在加强沟通中增进理解,在协调配合中加深信任,在相互支持中形成合力。

这样,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下苦功

王晓河

2007年07月04日14:

59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前不久,海南省委领导同志在一次大会上说: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艰苦创业上有新的作为。

特区的发展,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不能指望‘一夜暴富’。

”语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干成事、创大业的深刻道理。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几十年过去了,这个“下苦功”,仍令人难以忘怀。

毛泽东同志说过:

“下苦功,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一字一顿,语气之重,足以使人振奋。

有一副对联说得好:

“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不论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展,观念如何更新,下苦功是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的。

  下苦功,要紧处在于思与行同步。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思想上刻苦,即需深入、系统、勤奋地学习,保持敏锐,保持锋利,保持下苦功的底气、精神和境界。

工作上刻苦,需做事有决心,有追求,坐得住,沉得下,不虚不假,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思与行相伴,思深思透,行如行云流水;行端步实,思想之树常青。

一些人思而不行、行而不思或乱思乱行,根子在于不刻苦、不下苦功。

  下苦功不是一句口号,是做人做事的一种积极进取;不是涉难历险的权宜之计,而是奋发有为的一贯精神。

它具有恒久性,什么时候舍弃了它,什么时候就舍弃了成功。

它具有普遍性,人们从事的活动缺失了它,就缺失了收获。

攻坚阶段、关键时期下苦功,要敢钻“矛盾窝”,攻克难关,锤炼意志和才干。

平和时期、顺风顺水下苦功,要虚心静气,神不外驰,更上层楼,保持一贯的态度和风范。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逆境中可能蕴藏着机遇和挑战,“平流”中可能潜伏着险礁和危机。

一些人成名于穷苦,败事于得意,就是时冷时热,缺乏始终如一的意志。

  人生在世,只要做事,就会有成功与失败。

成功固然好,失败也并非全然是坏事。

“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继续下苦功,就可能转败为胜。

关键在保持下苦功的那么一股劲。

比尔·盖茨说:

“一次次的失败并不能把我打退,失败给了我力量。

”在失败中奋起,他获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与失败接壤,失败与成功相邻,成有成的苦恼,败有败的成因,只有一如既往地下苦功,胜不骄败不馁,才会真正有作为。

  清代陆世仪在《思辩录辑要·诚正类》里说:

“欲求真受用,须下死功夫。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带头下苦功。

下苦功抓大事,下苦功做细活;不仅是出满勤、干满点,而且要高效益、新突破;不是要过得去,而是要过得硬;不是要个人表面风光,而是要群众内里实惠。

如此下苦功,以苦明志,以苦生威,以苦励德,就有硬邦邦的政绩,就会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干出特色来

蔡朝阳

2007年07月06日08:

17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

有的地方工作不可谓不努力,干事热情不可谓不高,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里,除了工作基础、现实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模仿多、创新少,没有或很少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

譬如,学习先发展地区的经验,习惯于“拿来主义”和“克隆”思维,而不虑及自身的现实基础、优势劣势和环境差异。

结果自然是“顶起石碓唱戏――吃力不讨好”。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条件,改革的基础、发展的水平,都不尽相同。

无论是贯彻中央和上级的政策,还是学习别人的经验,都要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工作,干出自己的特色来。

  在比较中发现特色。

任何地方都有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譬如,有的地方矿产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有的地方经商传统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

这就需要着眼全局,认真比较,在比较和权衡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找准干出特色的“切入口”,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只看到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劣势,而让自己的优势“晒太阳”。

  在发展中培育特色。

各地大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把“优势”变为“特色”,还有一段路要走。

这就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特色有了,区域竞争力自然会提高。

培育特色,要扬长避短。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补齐“短板”才能更多地盛水。

各地不同的禀赋条件和现代化分工趋势,决定了各地的发展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果这也想搞,那也想做,平均用力,分散精力,势必什么都做不好、什么特色也没有。

培育特色,要整合资源。

唯我独有是特,唯我最多是特,唯我独优是特,知名度高也是特。

只要比别人有竞争优势,就是特色。

如果把这些特色整合起来,就会强化优势、放大特色,显著提高竞争力。

  在创新中打造特色。

有些同志过于看重自然条件,特别羡慕那些自然禀赋好的地方。

其实,自然条件只是形成特色的一个因素,人的因素更重要。

有些地方自然条件并不好,比如浙江义乌,地处山区,土地贫瘠,资源稀缺,区位优势也谈不上,却靠着人的智慧和能动性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世界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实践证明,品牌就是特色,希望在于创新。

因循守旧,满足于轻车熟路,不可能干出亮点;随波逐流,机械地模仿跟风,不可能干出新意。

特色是不能复制的,必须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把工作干出特色,不等于擅作主张,更不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是要将中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当地工作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促进工作进展和事业进步。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

”把特色文章做足了,把优势发挥好了,中央的大政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才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说“胆”论“识”

林 葆

2007年06月19日01:

59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纵观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横看不同地方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同质量、不同速度,人们不难得出一个共识: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质量如何、速度如何,往往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胆识紧密相关。

  “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

“识”是“胆”的基础,没有“识”就不可能有胆量和勇气。

“胆”是“识”的核心,没有胆量纵有再多的“识”也难以成就事业。

“胆”与“识”互为因果。

“识”得精透,胆量才会增大,“艺高人胆大”。

同样,有了“胆”的支撑,人们才可能以更大的勇气去探索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促进“识”的扩展和深化。

靠“识”壮“胆”,靠“胆”增“识”。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胆”体现为决策与干事的勇气和决心,“识”体现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常常面对机遇的易逝,挑战的严峻,问题的复杂,矛盾的重重。

胆量不够,勇气不足,必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见识不深,思考不透,必生犹豫,拿捏不准。

其结果是坐失良机。

  胆识是检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决策水平的重要标尺。

有“胆”而无“识”,则胆虽大,却易妄为、乱为。

工作中常常会少分析,乏思考,乱拍板,不顾实际蛮干一气。

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就是有胆没识的写照。

有“识”而没“胆”,则识虽高,却难成事、易误事。

虽然分析准确,思考周全,考虑极细,但常常是“等等看,跟着别人干”,面对发展机遇犹豫不决,裹足不前。

这样的干部,空有一番学识,干不得大事,终而成为庸官、太平官。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让这样的干部领导几年,往往变得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表面上平平安安,实际上人心离散,发展的机遇错失了,员工的士气丧失了,留下一个涣散怠惰、矛盾丛生的烂摊子。

  有胆有识才有为。

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举轻若重,准备得充分,思考得周全,抓住要害,分清主次;应对突发事件,破解工作难题,举重若轻,从容镇定,有章有法,张弛有度,有大将之风,有沉着稳定之静气。

这样的干部多能举大策,干成事,有作为。

把这样的干部充任到相应的岗位上,必如布局落子,一招走对,全盘皆活。

  增加领导干部的胆识,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在当代中国,唯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才能顺应民心,取得实效,才能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胆”与“识”。

  决定领导干部胆识的,是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

无私无畏,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干部才有创新的胆识,开拓的胆识。

将个人荣辱升迁放在第一位,树叶下来怕碰破头,这样的干部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除了误事,不会有什么作为。

这里,胆识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对事业的追求,一种对人民的情怀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幸福感来自“内心和谐”

郭振亚

2007年07月12日08:

1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何谓幸福?

有人说,“幸福就是三句话,能笑,能吃,能睡”;有人说,“幸福有三个因素:

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有人爱”;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快乐胜过黄金”;有人说,“幸福就是健康”;有人说,“幸福就是发现你最爱的人最爱你,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也值得他们爱”。

  这许多有关幸福的诠释,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幽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深入浅出地说出了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幸福就这么简单,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体验。

  毋庸讳言,有幸福就有痛苦,没有痛苦,也就没有了幸福,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如没有黑也就没有白,没有是也就没有非,没有生也就没有死一样,幸福和痛苦,是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疾病的痛苦,就要锻炼身体,只有这样,才能有健康的幸福;为了避免坐牢之苦,就要遵纪守法,只有这样,才能有自由的幸福,否则,幸福必然转化为痛苦。

  由此想到了季羡林先生说过的“内心和谐”。

幸福,除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外,更重要的是“内心和谐”。

所谓内心和谐,似就是古人说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知足常乐”。

对已经得到的很满足,又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工作。

干应该干的,不干不应该干的;得应该得的,不得不应该得的;走应该走的路,不去不该去的地方。

如此,才能快乐和幸福。

  清人胡澹淹的《解人颐》中,有一首打油诗《知不足》,很好地诠释了内心不和谐的种种表现:

“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

身着绫罗和绸缎,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和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南面做皇帝。

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语言虽然夸张,但却刻画出了某些欲壑难填者的嘴脸。

  现在一些人一朝权在手,就思量着权力如何为自己所用,如何转化成美色与财富。

贪了一百万,还想一千万,有了一千万,还想着更多。

贪婪使心理失衡,致内心不和谐,结果守着成堆的赃款,整天提着心吊着胆,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及至东窗事发,锒铛入狱,那滋味正如一位贪官在狱中写的:

“深夜,我在牢中走来走去,在这里真是度日如年,不,度分如年,度秒如年……”

  一句话,对普通公民来说,内心和谐则幸福常在身边。

而对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来说,他们的幸福除了“知足常乐”外,更多蕴含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永不满足的奋斗之中。

人民论坛:

领导干部该少些烟酒味,多点书卷气

沈小平

2007年07月20日08:

5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应酬多、玩风盛、读书少的现象,一位负责同志最近强调说:

要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少些烟酒味,多点书卷气。

  一项针对党政干部阅读习惯的调查显示,40%左右的受访干部每年购书4至6本;少数干部每年只购书1至3本;个别干部一年1本书也不买。

另一项调查也显示,半数以上的受访干部每周阅读时间不到10小时。

  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

有些领导干部的阅读量和学习能力,与其肩负的职责很不相称,往往是视野不宽,思路不明,本领不高。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精神,更加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

领导干部的学习搞好了,掌握的知识多了,政治认识和精神境界才能提高,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才会加强,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毛泽东同志更是珍惜时间博览群书的典范,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岁月,他总是珍惜时间读书学习。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曾回忆道:

所有他认识的伟大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伟大的读书学习者。

  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坚持读书学习,主要是缺少兴趣和热情。

有的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好工作,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有的对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把读书学习当作装点门面,“学学词、练练嘴、表表态”,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没有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