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86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docx

名师讲座资料汇编

杏林集叶老师文章之“破伤风秘方三则”

1,山东铁匠方:

处方:

南星二钱,防风二钱,麝香少许

用法:

前二味研细,后入麝香,再研匀,取鸡子一个,打一小口(要园),倒出卵白与黄,把药末装入壳内摇荡,使药末沾于卵壳内,沾不住的药面再倒出来。

将蛋壳口对准伤口,周围用白面糊严,勿令泄气。

取香油四两放碗内,其中放棉条一根,(杏林集叶按:

作成旧时的油灯样)点燃烤蛋壳,同时用碗内的香油涂抹蛋壳,以防蛋壳破裂(破裂则无效,切切。

须另作。

)。

10几分钟后,病人逐渐发汗,直至大汗淋漓,油尽为止,症状即消失而愈。

杏林集叶按:

此方是70年代出版的一本秘方验方集中的方,(是河北地区还是广西地区的我已忘记了),传方人说,有人患此无救,有外地人(山东人,此人是一个铁匠,传此方,说他家前代数世为医,此方乃其祖传。

照法用之而愈,于是邻人咸知之,因不知此人姓名,故而称之为山东铁匠方)书中言之凿凿,我也信其有验。

方中南星,防风就是古方玉真散,为中医治破伤风之祖方,此方用法奇特,且又是外用,既使病情危重,或小儿不能服药者,俱可用之,或用为其它疗法的辅助用药,也未尝不可。

唯方中麝香现在真者难购,可惜。

2,破伤风秘方(内服方)

处方:

黑桑椹三钱,胆星三钱,蝉蜕二钱(焙黄),虎骨一钱(不带花纹者),串肠米二钱半(洗净),血余炭二两(如能自己制做,以年老白发者好)制法:

将上药共为细末,用好蜜四两,(药末放入蜜中)润20分钟,加黄酒四两,香油四两煎熬,开后(沸后)用文火熬成膏,(大约剩10两左右)以上为一付,成年人吃一天,白水送下,第二付吃二天,禁止发汗,少喝开水,饭前后服均可,每20分钟服一次,每次服半两左右,一般一付即愈。

重者不过三付。

病人多吃流质食物,如大便干燥,可灌肠。

服药后,伤处攻痛,将伤处割破即愈,伤口处不用敷药,病愈自愈。

杏林集叶按:

串肠米,先把狗饿二三天,之后多喂生米,把狗不能消化的米洗净晾干以备用,就是串肠米。

虎骨(不带花纹者),据说是真品。

现在虎骨奇缺,又是国家保护的动物,诚难。

现代药理研究说狗骨所含成份与虎骨几同(难怪古人常说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真有相同处?

),但我不知此方可否用狗骨以代之?

血余炭以老年白发者为好,这是原作者的说法,方书中说法是不同的,一般是用青年的为好。

此方与上方相较,最大的不同处是:

上方是以发汗为好(而且还要大汗淋漓),而此方则禁止发汗,因二方都说是祖传秘方,各逞家法,我也就无法评判,姑且遵之吧。

(就我自己的想法说,发汗与不发汗,实应视病程长短与病人体质等等而定)。

又按:

此方也是那个年代的中医杂志上的方,记得好象说是在政府的数次动员和感化下才把此秘方献出来的,而且有验证的病例以为证,真的是一个“秘方”。

可惜我学医之初,只知记方,而没有记作者名字的习惯,忘了献方者是谁了。

另外,关于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现代医学也已是日趋完备,所以中医中药在治疗此病中实也是已渐退二线了,所以在实际中,不要恃一二“秘方”而逞一时之能,如能中西结合,相机而用,我想就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的,同时也不致贻误病人。

3:

新生儿破伤风方:

(于文茂方)

处方:

白僵蚕10个,炒黄,蝉蜕10个炒,蜈蚣一条炒,朱砂1.5克(研精细)牛黄0.15克用法:

共为精细末,每次四分之一,乳汁送服,病重者可鼻饲。

此方也是中医杂志方,作者也说是秘方,也有病例验证,而且疗效相当高。

这是后来的方,所以我记了作者的名字。

附:

张氏方:

蝉蜕50克(按:

这里可能是我记错了,或是5克?

之误,因蝉蜕50克那就一大包了,而且与后面的也不成比例)僵蚕5个,全蝎10个,蜈蚣一条。

水煎二次,共取150ml,一日二次鼻饲,5--6剂愈。

按:

此二方互证,均为有效之方,尢以于文茂方为优,以我观之,不但能治新生儿破伤风,而高热惊搐也必效,(且新生儿破伤风,现在也越来越少,若还专用来治此病,似也失去应有的价值),此等病来势骤急,可于平时修合以备用可也。

唯方中牛黄也是天然者价昂而难得,可以人工牛黄以代之,我觉得效果也不错。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体验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半升{18克},黄连1两{3克},黄芩3两{9克},干姜3两{9克},炙甘草3两{9克},人参3两{9克],大枣12枚组成。

众所周知,本方出自《伤寒论》: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并治之条文亦云:

“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主之。

”历代医家应用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如能灵活用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

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正如黄煌所云: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专方。

”又如已故名医门纯德老先生所言:

“半夏泻心汤立法周全,配合合理,用药精当。

临床上不仅仅是治疗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以应用。

而且效果满意。

总之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虚实互见,寒热交呈,而导致胃脘痞闷,干呕或者呕吐,肠鸣便稀或者泄泻的效方。

临床上只要抓住“呕、利、痞”而放胆用之,莫不应手而效。

一、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属于传统医学的“胃脘痛和痞满”范畴。

一般根据病理组织和病变部位,结合致病原因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

现代研究多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

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疼痛,胀满不适,嗳气,早饱,恶心,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治疗上多采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和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效果元不如中医。

中医在治疗慢性胃肠病上比较占优势。

典型病例如治疗了一例王姓患者,51岁。

胃病时好时坏已经多年,医院曾经诊断为食道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

患者素喜饮酒,食辛辣。

近日由于饮酒日增,出现脘腹满闷,疼痛不适,恶心欲吐。

有时酸水上逆,胸骨后痛。

饮食尚可,大便较稀。

舌苔白腻罩黄,舌质红。

脉滑数。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味:

清半夏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干姜6克、甘草6克、大枣6枚,党参10克、葛根10克、大贝母10克{捣碎}、海螵蛸10克{捣碎}。

患者服上方7剂症状消失大半,减上方黄连胃6克,继续服7剂后症状基本上消失,嘱咐患者忌酒和少食辛辣。

并且服用服用化噎丸一月,以期胃炎和食管炎同治。

后电话随访,一切良好。

二、半夏泻心汤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等。

相似与中医的"'胃脘痛"范畴。

一般多见于中年人。

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以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消化吸收所致。

临床主要特点是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

一般是上腹痛,灼痛为主。

多空腹和午夜痛,常伴胀满,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等,治疗上多用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症和手术等,在疗效上想必中医逊色得多。

中医多选用黄芪建中汤,归脾汤,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等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典型病例如治疗的杨姓男,男53岁。

患慢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已经10余年,经常上腹疼痛,多在空腹半夜时痛重。

伴嘈杂吞酸,胀闷不适,嗳气,时有恶心,饮食日渐减少,大便稀溏。

于是按证直投半夏泻心汤加白及、贝母、海螵蛸治疗半月余,症状基本消退,该上方蜜丸,巩固一段时间。

暂时未见反复。

三、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胃肠炎

此病多由于饮食不节等引起细菌感染所致,与中医的“泄泻和霍乱”比较接近。

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上吐下泻。

西药一般采取对症,抗炎,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中医疗法。

具有便捷效速的特点,不象中医现熬药费时费力。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治疗此种疾病应用中药的机会比较多,毕竟中药汤剂相比西医输液便宜的多多。

多选用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等加减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城里人多选用输液治疗,除了特怕针的患者。

例如我在天津时治疗了一例小儿急性胃肠炎患者,就是应用的半夏泻心汤原方,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李男,12岁,天津南开人,在学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数次,被家长领回我们这个小区。

查体温38度,按诊腹部略痛,听肠鸣音增强。

拟诊为急性胃肠炎,开方输液治疗,但是当护士准备为其静脉注射时,患儿突然是拳打脚踢,口出秽语,不肯合作。

现在一家就一个宝贝,都是上帝,多娇惯的不成体统。

无奈之下,患儿母亲与其做工作,患儿要喝中药。

弄得我们是哭笑不得。

很少有小孩子点名要喝中药的。

于是开了三剂半夏泻心汤:

半夏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6克、甘草6克、双花15克、大枣6枚焦山楂10克。

让护士用煎药机速煎煮。

看着患儿当场和了一袋大约250毫升左右,又开些肠炎灵胶囊和退烧药,嘱咐其回家服用,第二天患儿父亲来告知呕吐和腹泻均停止,问还用不用再服汤剂?

我说喝了吧,巩固一下,钱都花了!

四、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本病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但又检查不出来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相似于祖国医学的“胃痛和痞证”范畴,主要临床症状上腹痛,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常以一个症状或者一组症状为主,西医多采取对症治疗。

但效果远不及中医治疗。

例一党姓女患者,呕吐一月余,别无所苦,工作生活均正常。

多家医院为查处器质性疾病,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呕吐,癔病?

曾经服用多中西药,亦无效果。

余查其无明显异常。

处方半夏泻心汤原方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不想一剂呕减,3剂而安,实在出乎意料。

正如前辈医家所言:

“半夏泻心汤治疗呕吐,常覆杯而愈”剂量如下:

半夏18克、黄连3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大枣

12枚。

半夏泻心汤经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应用总结经验,早以超出了治疗痞证这一范畴。

门纯德老先生用来治疗肝炎,痢疾初起。

李静中医还用来治疗慢性型溃疡性结肠炎,据说疗效斐然,希望大家一试,千万不要埋没了这一千古名方。

麻黄汤及其类方

一、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1、麻黄汤

《伤寒论》: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麻黄汤主之。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论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3、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

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1、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伤寒论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赤小豆一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三、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大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厚朴麻黄汤

1、小青龙汤

《伤寒论》: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2、射干麻黄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

3、小青龙加石膏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4、大青龙汤

《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伤寒论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5、越婢加半夏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煎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6、厚朴麻黄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四、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1、越婢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

风水加术四两。

2、越婢加术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越婢加术汤主之。

越婢加术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3、甘草麻黄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4、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

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汤方:

[未见,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5、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五、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

1、《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病》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2、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六、《古今录验》续命汤、大续命汤、小续命汤

1、《古今录验》续命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姚云:

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芎?

一两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2、大续命汤

组成:

麻黄芎藭各90克干姜石膏人参当归桂心甘草各30克杏仁40枚

主治:

中风风痱,肢体缓纵不收,皮肤不知痛痒,口不能言,不省人事,产妇出血较多,及老人、小儿见上述症者。

3、小续命汤

组成:

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

主治:

(1)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邪,语言謇涩。

(2)风湿腰痛,痰火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七、合方

1、桂枝二越婢一汤

〈伤寒论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2、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

3、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八、其他:

半夏麻黄丸、麻黄升麻汤、麻黄醇酒汤、乌头汤、三黄汤、文蛤散、文蛤汤

1、半夏麻黄丸《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麻黄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2、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去节)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去心)六铢,桂枝(去皮)六铢,茯苓六铢甘草(炙)六铢,石膏(碎,绵裹)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3、麻黄醇酒汤

《金匮要略*黄疸病》《千金》麻黄醇酒汤治黄疸。

麻黄三两

上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

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4、乌头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

不知,尽服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

5、三黄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

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6、文蛤散、文蛤汤

《伤寒论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

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用前第六方)白散亦可服。

方七。

(一云与三物小白散)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

汤用五合。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

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麻黄甘草生姜各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枚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九、时方

1、七星剑汤

治疔已走黄,心烦昏愦者。

苍耳子(酒炒、去刺)、野菊花、草、地丁、丁香、半枝莲各三钱,蚤休二钱,麻黄一钱,酒煎服。

盖被卧取汗。

2、阳和汤

方源: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一两(30-4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5g)麻黄五分(2-3g)鹿角胶三钱(10-15g)白芥子二钱(6-10g)姜炭五分(2-3g)生甘草一钱(3-5g)

方歌:

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功效:

温阳补血,化痰通络。

主治:

阴疽。

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迟者。

3、九分散

方源:

《急救应验良方》

组成:

马钱子粉(调制)250g麻黄250g乳香(制)250g没药(制)250g

制法:

以上四味,除马钱子粉外,其余麻黄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马钱子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扑损伤,瘀血肿痛。

或跌打损伤,坠车落马,伤筋动骨,青肿疼痛。

4、五积散

方源: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

苍术桔梗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