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78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docx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工作动态

(2007年第1期)

(总第6期)

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6月20日

创新办学体制

深化教学改革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努力打造地级市一流党校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2003年全国、全省党校校长会议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关于推进党校改革,加强党校建设的要求,提出了用3至5年时间,把惠州市委党校建成广东省地级市一流党校的目标。

我校还以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党校各项改革力度。

经过努力,目前我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有新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有新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办学条件现代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实现新的跨越,正朝着全省地级市一流党校的目标奋进。

一、深化教学改革,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主体班是党校的主业。

主体班办不好,党校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希望,就失去存在的真正意义。

为此我们根据中央有关干部教育的指示精神,完善教学布局,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使主体班办学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提高。

(一)明确“三个导向”,即“能力本位”导向、“教学活动主持人”导向、“公推”“公选”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导向

“能力本位”导向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员能力,以学员“工作态度的变化、工作能力的提升”为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向和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标尺。

“教学活动主持人”导向是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善于激发学员的潜能,善于发掘学员的经验与智慧,善于对学员的发言、表现作出既适度又到位的点评。

“公推”“公选”导向是根据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动向,引入干部“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中的一些考核方式,锻炼学员尤其是年轻学员的适应能力,既体现适应性,又体现前瞻性。

如近年来我们引入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主题式演讲”、“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员进行模拟演练,并相应地开设“从公推公选看新时期对年轻干部素质能力的新要求”的专题课,效果明显。

近几年惠州市参加“公选”、“公推”的年轻干部成绩优秀者绝大多数经过了我们的培训并从中提高了综合能力,汲取了应试经验。

(二)构建新的教学板块,创新教学形式,变三尺鸿沟为交流平台

首先是提倡中青年教师要站起来,并走进学员中去。

只有站起来、走下去,才能变念讲稿为授课,才能有更多的形体语言以增强学员的注意力,才能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才能给学员传递一种师生平等的信号,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员充分感受平等的气氛,产生交流的欲望与冲动。

其次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突出时代性,构建主题式教学板块。

每期培训班有一个大主题,每一个学习单元有一个分主题,根据主题来设置主干性专题报告课、辅助性课程和开展专题调研、考察、讨论等活动,构成一个以研究式教学为主体、融合各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板块。

在板块中,专题报告仍是骨架、核心。

同时,在板块中合理配置提升学员能力的课程,融合政策理论的理解力、政治鉴别力、思想力、影响力、执行力以及拒腐防变等能力要素,主辅结合,把学员能力拓展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再次是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体现创新性,开展互动式教学。

新模式突出“新”、“活”两个字,既要肯定其创造性、探索性,又要防止将其固化,以一种模式排斥其他模式。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倡导教师以主持人身份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推进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在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灵活自由地驾驭教学活动。

第二,引入模拟角色案例分析、即席演讲等情景式教学活动,既能引发学员的多角度思考,又能锻炼和考察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角色定位能力、自我形象设计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第三,把课堂引向社会,开展现场式教学。

如举办“现场研讨会”,现场研讨现实问题,吸收成功典型的经验与智慧。

第四,构建能力锻炼课程的多样化格局。

这些年我们除了继续完善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申论与策论、主题演讲等方式外,还开设了学员网上论坛和学习论坛。

网上论坛是以班为单位在党校网站设立网页,在网上对本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出谋献策。

学习论坛是在每半天上课之间安排30分钟时间给学员发言,发言内容定位为学员最想讲的、最想和大家交流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体会、感悟等。

在各种能力锻炼的平台上,学员不仅在“充电”,而且在“放电”,释放了个人的积累,展示了个性化的风格,与他人分享了经验与智慧。

在学习交流中,学员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想火花,收获了智慧,而且这种智慧的收获是倍增的。

你给我一个思路,我给你一个思路,这就有了智慧的凝聚和倍增,思路会更开阔;你给我一个看法,我给你一个看法,这就有了眼光的叠加与延伸,眼界会更宽广。

二、完善激励机制,把科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校既是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又是一个专门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

作为干部培训机构,必须把教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必须扮演好决策参谋的角色。

为此,我们科研工作坚持三个“立足于”:

一是立足于本土化。

几年来,我校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出发,从自身的实际和优势出发,坚持把科研工作本土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想领导之所想、思领导之所思、急领导之所急,突出地方特色,把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对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中去。

我们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调研文章。

同时,党校为调研工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

几年来立足于本地的调研文章,如与深圳市委党校联合撰写的调研报告《错位发展,建立珠三角深惠经济圈》,与外事侨务局合作的《对杨侨镇、潼侨镇改制的调研思考》及对本市党代会、人代会报告的解读等都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由于我们的科研工作找准了定位,摒弃了纯理论的“书斋式”研究,科研与现实迸出火花,市领导能经常听到来自党校的声音,看到来自党校的科研成果,采纳来自党校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立足于出精品。

在给每位教师规定科研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认定的程序与方法的同时,对发表文章的档次作出明确的规定:

教授每年至少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副教授每年至少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讲师每年至少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而且明确规定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还要完成调研报告一篇。

兼职教师是对应职级人员科研工作量的70%。

三是立足于奖罚分明。

建立奖励和约束机制,重奖科研有功人员,重罚科研不力者。

对超额完成任务者,党校给予重奖,对连续两年科研成果排在前列的同志优先安排出国培训、考察。

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的教师给予黄牌警告,年终考评不能评为优秀,不能参加下一年度的一切考察活动,所在科室不能评为先进科室,连续两年不完成科研任务的实行低聘或解聘。

科研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2003年以来,我校共出版专著7部,在市以上报刊(不含校刊)发表文章383篇,其中省级的以上刊物发表196篇,在惠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我校共获得14个奖项,取得了好成绩。

三、注重培养引进,把人才队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流的党校必须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队伍来支撑。

党校能否承担起新时代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多年来,校委班子始终坚持一手抓班子的自身建设,一手抓队伍建设。

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作为建设地级市一流党校的关键来抓。

多年来,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指导思想制订人才建设规划。

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公开招录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的现象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支“数量适宜、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目前,全校(不含分校)已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12人,讲师9人,助教4人,拥有研究生学历14人,其中博士1人。

二是树立全市党校一盘棋的观念。

按照省委关于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的有关要求,实行教学工作“五统筹”,整合全市党校的师资力量。

三是树立社会“大师资”观念。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聘请客座教授或邀请普通高校专家、教授和党政领导干部来校讲学或作报告,充实党校讲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多元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加大了对教师知识更新力度,通过社会调查、挂职锻炼、课题调研等形式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跟班学习、定向培养、集体备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压担子,老教师的传、帮、带等形式让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加大硬件建设,把办学条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校自1987年迁入现址至2000年10多年间,一直没进行过大的更新改造,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成为争创地级市一流党校的最大瓶颈。

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最大限度改善现有办学条件,使之与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设想在校委领导成员中形成共识。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现代化”校园的雏形已经形成,实现跨越源自于“三个到位”:

一是市委重视,支持到位。

市委领导每年都不定期专题研究党校工作,多次在党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党校在“创一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指示相关部门,本着“科学规划、综合考虑、适度超前”的原则,重新编制了《惠州市委党校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新任市委书记黄业斌同志在党校的工作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

举全市之力,把市委党校打造成全省地级市一流党校。

接着在我校建校5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又代表市委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党校建设。

二是舍得花钱,投入到位。

市财政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近3000万元支持党校建设,开通了校园网和中央党校远程卫星站,建起了数字图书馆,党校信息化建设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建起了1个能容纳350人的报告厅、1个研讨厅、2个多媒体课室、8间会议讨论室、120多个床位的新培训楼,同时进行了第一期校园环境工程改造,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由此跃上了新台阶。

三是敢试敢闯,改革到位。

后勤服务社会化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从最初的校园卫生管理社会化取得成功经验后,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党校饭堂的改革,将党校饭堂的厨房连同配套设施交由相连的广兴餐馆管理和使用,广兴餐馆按党校的要求为学员提供膳食服务。

这项改革一是党校满意,一年可减少30万左右的饭堂运作经费;二是学员满意,从此可以吃到更加可口的饭菜。

下一步我们将着手进行学员楼管理社会化的探讨,以提高学员楼服务水平。

五、坚持以人为本,把和谐党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人心齐,泰山移”这些年来,我们把建设“和谐党校”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工会、妇女、老干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和谐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1996年党校由党委制改成校委制以后,我们成立了机关党委。

多年来,我们每年都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注入和谐因素。

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纪律观念,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科室之间、同事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了教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通过开办“党校论坛”,构建“和谐党校”的平台。

“党校论坛”每周一期,由干部职工唱主角,每期由2个同志主讲,内容可以是自己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感悟,也可以是党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看法,还可以向全校教职工推荐最新的前沿理论等等,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形式都不作限制。

现已举办了38期。

通过“党校论坛”为教职工展示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搭建起思想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校委更好的把握教职工的思想脉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高度重视老干工作,创新老干工作方式方法。

校委十分重视老干工作,把老干工作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老干科,专门为离退休干部和退休职工服务,突出对老同志的人文关怀。

四是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积极营造干净干事的工作环境。

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纳入校委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主要内容,带头检查和纠正在贯彻落实党风和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纳入每年纪律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始终把党风和廉政建设引入课堂,让廉政意识进教师和学员头脑。

(执笔:

黄石松、黄文新、林奕涛)

 

报:

中央党校,省委刘玉浦同志、胡泽君同志,创新办学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协调指导小组成员

送:

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编制办

发:

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党校,省委党校各处、室、部、所

(共印25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