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59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情境三 项目一 张鑫.docx

学习情境三项目一张鑫

项目一机织物长度、宽度和厚度测试

机织物的长度和幅宽受织造、整理的工艺条件及存放、运输等情况的影响,它关系到衣料的方便和利用率。

织物的厚度与织物的组织结构、纱支、密度、织造条件等有关,对织物的服用性能影响很大。

机织物长度的测定

机织物的长度是指一段织物两端最外边,保持整幅的纬纱线间的距离。

一、测试仪器、用具及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钢尺。

测试试样:

全副机织物。

二、测试原理

方法一:

整段织物能放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在调湿后的的织物上,标出用钢尺连续量出的片段,并标明记号,然后从各片段的长度得出织物的总长。

方法二:

整段织物不能放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可使织物松弛后,在温湿度较稳定的普通大气中测量其段长,然后用一系数对段长加以修正。

修正系数是在标准大气中,对松弛织物的一部分调湿后,测量长度,在计算得出。

调湿的这一部分从整段中开剪或不开剪均可。

三、测试步骤

(一)测量位置

1.全幅织物

顺着织物离边1/4幅宽处得两条线进行测量,并作标记。

2对折织物

分别在织物的二半幅,各顺着织物边与折叠线间约1/2部位的线上进行测量,并作标记。

若全幅狭于测定桌面时,可按全幅织物的规定方法,把织物展开后测量。

(二)测量精确度

要求每次测量结果精确到0.1㎝。

(三)测量

方法一:

将织物放在测定桌上,使其头端3~4m放平,去除张力,并在靠近头端处,作第一对临时标记,间距2m(或3m);然后轻轻地拉动织物,直到织物的中段放平,去除张力,作第二对临时标记;接着,再轻轻拉动织物的剩余部分,直到最后的3~4m放平,并去除张力,作第三对临时标记。

使织物去除张力,并将其充分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调湿,调湿须继续到对每对临时标记的间距作连续测量时测得的平均差异小于最后一次平均的长度的0.25%时为止(做连续测量的间隔时间至少应为24h)。

去除织物上的临时标记,放在桌上,按上述的规定及操作方法,在织物上以2m(或3m)的间距,依次作出分段标记,幷量出最后不足一段的实际长度。

方法二:

先使织物去去除张力,并在普通大气条件中放置至少24h,然后按方法一的规定及操作方法,在织物上以2m(或3m)的间距,依次作出分段标记,并量出最后不足一段的实际长度。

确定修正系数:

将织物放在测定桌上,使其中段的3~4m部分在桌面上放平和去除张力,然后在这部分标上4对标记;每对标记间经向间距至少1m,每对标记纬向距离相等,但不允许把标记标在离织物边只有1/10幅宽的位置。

然后测量和记录每对标记间的间距。

将作标记的部分(从整段织物中开剪或不开剪均可)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至少24h,再对标记间距离进行连续测量(连续测量间隔时间至少24h),直到测量所得的平均差异小于0.25%为止。

修正系数即为调湿后织物标记间平均距离与调湿前织物标记间平均距离的比值。

四、测试结果与计算

方法一:

测得两个长度数据,求平均值,即为该段织物的长度。

计算结果精确到0.1cm,再修约至1cm。

方法二:

织物长度Lc:

(3-3-1)

式中:

Lc—调湿后的织物长度(cm)

Lr—在普通大气中的织物长度cm(按方法一计算的平均值)

Lsc—调湿后织物调湿部分所作标记的平均距离(cm)

Ls—调湿前松弛织物调湿部分所作标记的平均距离(cm)

计算结果精确到0.1cm,再修约到1cm。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织物的幅度是指织物最靠外的两边纱线间与织物长度方向垂直的距离。

一、测试仪器、用具及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钢尺。

测试试样:

全幅机织物。

二、测试原理

方法一:

整段织物能放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在调湿后用钢尺在织物不同点测量幅宽。

方法二:

整段织物不能放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可使织物松弛后,在温湿度较稳定的普通大气中测量幅宽,然后用一系数对幅宽加以修正。

修正系数是在标准大气中,对松弛织物的一部分调湿后,测量幅宽,在计算得出。

调湿这一部分从整段中开剪或不开剪均可。

三、测试步骤

(一)测量精确度

要求每次测量精确到0.1cm,测量时,钢尺与被测织物边垂直放在织物上。

(二)测量

方法一:

(1)用于长度超过5m的织物,将织物放在测定桌上,使其头端1~2m放平,去除张力,并在离头端约1m的靠近织物边部分作一个临时标记;然后拉动织物,直到织物的中段放平,去除张力,作第二个临时标记;接着,再轻轻拉动织物的剩余部分,直到最后1~2m放平,并去除张力,做第三个临时标记。

使织物去除张力,并将其充分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调湿,调湿需继续到连续测量(作连续测量的间隔时间至少应为24h)3个标记处幅宽的所得的差异小于每个标记处幅宽的0.25%时为止。

去除织物上的临时标记,放在桌上,按上述的规定及操作方法,以接近相等的间距(不超过10m),测量织物的幅宽至少5处。

测量位置离织物头尾端至少1m。

(2)用于长度为0.5~5m的织物(样品)。

将织物平放在桌面上,去除张力,在紧靠织物边处,以相等间距标出至少4个标记,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标记不应标在距离织物两端样品长度的五分之一地方,然后将样品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在每一标记处测量幅宽并记录每一测量点的最后读数。

方法二:

先使织物去除张力,并在普通大气条件中放置至少24h,然后按方法一的规定及操作方法测量织物幅宽。

确定修正系数:

将织物放在测定桌上,轻轻拉动,直到织物中间的2~3m的部分在桌面上放平,去除张力,然后在这部分靠近织物边部分作4个标记,标记间宜相距50cm(至少25cm)。

测量并记录4个标记出的幅宽。

将做标记的部分(从整段织物中剪开或不剪开均可)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至少24h,在对标记处幅宽进行连续测量(连续测量间断时间至少为24h),直至连续测量4个标记处幅宽所得的差异小于每个标记处幅宽的0.25%时为止。

记录最后4个读数的平均值。

修正系数即为调湿后织物标记处平均幅宽前织物标记处平均幅宽的比值。

4.测量结果与计算

方法一;

(1)织物幅宽Wc:

式中:

Wc—调湿后的织物幅宽(cm)

Wr-在普通大气中的织物幅宽(按方法一计算的平均值)(cm)

Wsc-调湿后织物标记的标记处的平均幅宽(cm)

Ws-调湿前织物标记的标记处的平均幅宽(cm)

(2)织物最小和最大幅宽Wm:

式中:

Wm-调湿后织物的最小和最大幅宽(cm)

Wmr-在普通大气中的织物的最小和最大幅宽(cm)

Wsc-调湿后织物标记的标记处的平均幅宽(cm)

Ws-调湿前织物标记的标记处的平均幅宽(cm)

计算结果精确到0。

01cm,并按表3-1-1所列分档进行修约。

表3-1-1幅宽修约精确度

幅宽/cm

10以上~50

50以上~100

100以上

精确度/cm

0.1

0.5

1.0

纺织品厚度的测定

纺织品厚度是指对纺织品施加规定压力

的两参考板间的垂直距离。

一、测试仪器、用具及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YG141型织物厚度仪。

测试试样:

织物

二、仪器结构及原理

YG141型织物厚度仪结构如图3-1-1所示。

蓬松类织物测厚仪结构如图3-1-2所示。

原理:

试样放置在参考板上,平行于该板的压1:

电源指示灯2:

读数指示灯

脚,将规定压力施加于试样规定面积上,规定时间3:

压脚4:

基准板

后测定并记录两板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试样厚度图3-1-1YG141型织物厚度仪

测定值。

 

图3—1—2蓬松类织物测厚仪

三、测试步骤

(1)样品调湿和测试用标准大气采用二级标准大气,常规测试可采用三级标准大气

(2)根据试样类型选择相应的测试参数,见表3—1—2。

表3—1—2不同类型织物厚度的测试参数

样品类别

脚压面积/

加压力/kPa

加压时间

(读数时刻)

/s

最小测定数

量次

说明

 

普通类

2000

20(推荐)

100

1

10000

100

(推荐面积不适宜时再从另两种面积中选用)

1

0.01

非织造布:

0.5

0.01

土工布:

2

0.01

20

0.1

200

1

 

30

5

常规:

10

2

(非织造布按常规)

 

5

非织造布及土工布:

10

土工布在2kPa时为常规厚度,其他压力下的厚度按需要测定

毛绒类

疏软类

0.1

0.001

蓬松类

20000

100

40000

200

0.02

0.0005

厚度超过20mm

的样品,也可以使

用其他仪器

注:

不属于毛绒类、疏软类、蓬松类的样品,均归入普通类。

1蓬松类纺织品:

当纺织品所受压力从0.1kPa增加到0.5kPa时,其厚度的变化(压缩率

20%的纺织品。

如人造毛皮、长毛绒、丝绒、非织造絮片等。

2毛绒类纺织品:

表面有一层致密短绒(毛)的纺织品。

如起绒、拉毛、割绒、植绒、磨

毛纺织品等。

3疏软类纺织品:

结构疏松柔软的纺织品。

如毛圈、松结构、毛针织品。

四、测试步骤

(一)试样准备

测试前样品或试样应在松弛状态下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平衡,通常需调16h以上,合

成纤维样品至少平衡2h,公定回潮率为零的样品可直接测定。

(二)测试仪器

(1)根据测试试样选定合适的参数,调试仪器。

(2)调零:

调整百分表的零位,若零位差在

0.20mm以上,,则可用百分表下部露出的滚

花螺钉进行调整,待差不多时,可用转动百分表外壳进行微调,调好零位后空试几次,零位稳定后即

可正式测试织物。

(三)测试

(1)根据测试样品类型选择相应的测试参数。

对于表面呈凹凸不平花纹结构的样品,压

脚直径应不小于花纹循环长度,如需要,可选用较小压脚分别测定凹凸部位的厚度。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指示灯亮;按下启动按钮,使仪器动作。

(3)当压脚升起时,把被测织物在无张力和无变形的情况下放置在基准板上(测试时测

定部位应在距布边150mm以上区域内按阶梯形均匀排布,各测定点都不在相同的纵向和横

向位置上,且应避开影响测试结果的疵点和折皱)

(4)当压脚压在被测织物上的规定时间后,读数指示灯即自动亮,在读数指示灯亮期间

应尽快读取百分表上厚度指示值,并做好记录,读数指示灯不亮时读数无效(采用“连续”

测试,读数指示灯熄时,压脚即自动上升,并自动上下循环工作;采用“单次”测试时,则

压脚不再重复动作)。

(5)利用压脚上升和回下的空隙的空隙时间,移动被测织物至新的测定部位。

重复上述

程序,直到测完规定的部位数或每一个试样。

(6)测试完毕后,取出被测织物,采用“连续”测试时在读数指示灯熄灭后,随即按系

下停止键(在熄灭后10s完成),再关掉电源开关。

(7)取下压重块放入附件盒中。

五、测试结果与计算

序号

织物1织物厚度/mm

织物2织物厚度/mm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算术平均值修约至0,01mm

项目二机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测试

机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

一般以10cm长度内

经纱或纬纱的根数表示。

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进行比较。

机织物紧度是用纱线特数(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也有经向和纬向之分,是指

在织物规定面积内,经纱(或纬纱)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

机织物的总紧度

是织物规定面积内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

由于紧度考虑了经、纬

纱的覆盖面积,即同时考虑了纱线直径和织物密度,故织物紧度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进

行紧密程度的比较。

机织物密度测定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可根据织物的特征,选用其中的一种。

但在有争议

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织物分解法。

测定时相关参数选择见表3-2-1。

表3-2-1相关参数选择

每厘米米线根数

最小测量距离/cm

被测量的纱线根数

精确度百分率

(计数到0.5根纱线以内

10

10

100

>0.5

110~25

5

50~125

1.0~0.4

25~40

3

75~120

0.7~0.4

>40

2

>80

<0.6

调湿和测试用大气:

仲裁性测试采用二级标准大气;常规检验可在普通大气中进行。

方法论一织物分解法(适用于所有有机物,特别是复杂组织织物)

1、测试仪器、用具及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钢尺、挑针、剪刀。

测试式样:

机织物数种。

2、测试原理

分解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计数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的纱线根数。

三、测试步骤

(1)在调湿后样品的适当部位剪取略大于最小测定距离的试样。

(2)在试样的边部拆去部分纱线,用钢尺测量,使试样达到规定的最小测定距离允差0.5根。

(3)将准备好的试样,从边缘起逐根拆点,为便于计数,可以把纱线排成列成10根一组,即可得到织物在一定长度内经(纬)向纱线根数。

(4)如经纬密度同时测定,即可得到剪取一矩形试样,使经纬向的长度均满足最小车顶距离。

拆解试样,即可得到一定长度内经纱根数的纬纱根数。

四、测试结果与与计算

(一)经、纬密的平均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根/10cm。

(2)紧度计算

经向紧度

为经纱直径与两根经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纬向紧度

为纬纱直径与两根纬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织物总紧度E为织物中经纬线所覆盖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式中:

dt—织物的经纱直径(mm)

dw—织物的纬纱直径(mm)

Pt—织物的经纱密度(根/10cm)

Pw—织物的纬纱密度(根/10cm)

a—两根经纱间的中心距离(mm)

b—两根纬纱纱间的中心距离(mm)

经纬纱线的直径可由纱线特数求的:

式中:

Ntex—经(纬)纱线的特数(tex)

—经(纬)纱线的体积重量(mg/mm)

A—经(纬)纱线的直径系数(mm)

在计算紧度时,通常经纬纱的紧度小于或等于100%,若大于100%,则说明织物总纱线有重叠。

序号

试样1密度/(根10cm)

试样2密度/(根10cm)

经向

纬向

经向

纬向

1

2

3

4

5

平均

方法二织物分析镜法(适用于每厘米纱线根数大雨50根的织物)

1、测试仪器、用具及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织物分析镜(窗口宽度各处应为2±0.005cm或3±0.005cm,窗口边缘的厚度应不超过0.1cm)。

测试式样:

机织物。

2、仪器结构及原理

织物分析镜如图3-2-1所示。

原理:

测定在织物分析镜窗口内所看到的纱线根数,折算

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根数。

3、测试步骤

(1)将织物摊平,把织物分析镜放在上面,选择一根

纱线并使起平于分析镜窗口的一边,由此逐一计数窗口

内的纱线根数。

(2)也可计数窗口内的完全组织个数,通过织物

分析或分解该织物,确定一个完全组织个数,通过织物如图3-2-1织物分析镜

组织分析或分解该织物,确定一个完全组织中的纱线根数。

测量距离内的纱线根数=完全组织个数×一个完全组织中纱线根数+剩余纱线根数

(3)按相同的方法计数另一个方向纱线根数。

4、测试结果与计算

同方法一。

方法三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适用于所有织物)

1、测试仪器、用具及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

测试式样:

机织物。

2、仪器结构及原理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如图3-2-2所示。

 

1:

放大镜2:

转动螺杆3:

刻度线4:

刻度尺

图3-2-2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

原理:

使用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测定织物经向或纬向一定长度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内的纱线根数。

3、测试步骤

(1)用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镜在试样上不同的五个位置测试经、纬度,然后分别求出算数平均数,精确至0.1跟。

实际在工厂生产中检验密度时,把密度镜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cm)进行,纬密度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五个位置检验,经密度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五处,每一处最小测试距离见表规定。

(2)测试时镜移动式植物谜底分析镜平放在织物上,刻度尺放在沿经纱或纬纱防线,转动螺丝使刻度线与刻度尺的零点对准,再转动螺丝。

计算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c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cm中经、纬纱根数,并记录之。

(3)点纱线根数时,起始点均以两根纱线空隙为准,重点在纱线中心,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

不足0.25根不计,0.25~0.75根计算,0.75以上做一根计。

4、测试结果与计算

同方法一。

方法四斜线光栅密度镜法(适用于能产生易于看到干涉条文的织物)

1、测试仪器、用具及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斜线光栅密度镜。

测试式样:

机织物。

2、仪器结构及原理

斜线光栅密度镜如图3-2-3所示

 

如图3-2-3斜线光栅密度镜

原理:

当斜线光栅密度镜放在织物上时,通过观察所产生的干涉花样,测定纱线根数。

3、测试步骤

将织物放平,选择合适的光栅密度镜放于上面,使光栅密度镜的长边与北纱线平行。

这时会出现接近于对城的曲线花纹,它们的交叉出短臂所指可读数即为织物每厘米纱线根数。

4、测试结果与计算

同方法一。

项目三机织物经、纬纱线线密度测试

1、测试仪器、用具与试样

测试仪器、用具:

测试仪器为纱线捻度仪,扭力天平,米尺,剪刀,分解针等。

测试式样:

机织物两种。

2、测试原理

从长方形的织物试样中拆下纱线,测定其中部分的伸直长度和重量(重量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尽享调后测定),根据重量与伸直长度综合计算线密度。

3、测试步骤

(1)试样准备

将足够的织物样品置于测试用的大气中调湿至少16h,样品最好含有5个纬管的纱线,以提供方所需要的试样数。

从调湿的样品中裁剪含有不同经纱的长方形试样至少2块,裁剪代表不同纬纱管的长方形试样至少5块。

所有实验那个的长度最好相同,约为250毫米,起宽度至少包括50根纱线。

(2)分离纱线和测量长度

根据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选择并调整好伸直张力见表。

从每块试样中拆下并测定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精确到0.5mm然后再从每块试样中拆下至少40根纱线,与同一试样中已测取长度的10根纱线形成一组。

表3-3-1测量从织物中拆下的纱线伸直长度时选择的张力

纱线类型

线密度/tex

选择张力/cN

棉纱、棉型纱

<7

>7

0.75

线密度值

(0.2

线密度)+4

粗梳毛纱、精梳毛纱

毛型砂、中长型纱

15~60

61~300

(0.2

线密度)+4

(0.075

线密度)+4

非变形长丝纱

各种线密度

0.5

线密度值

(3)试样预调湿和调湿处理

将试样在GB6529规定的预调湿的标准大气条件中预天使4h,然后暴露在测试用的标准大气中24h,或每隔至少30min,直至重量的递变不大于0.1%,使试样达到含湿平衡。

(4)称取纱线重量

将经纱一起称重,纬纱50根一组分别称重。

4、测试结果计算

式中:

Nt-纱线特数(tex)

G-纱线重量(g)

L-纱线总长度(mm)

当试样需去除非纤维性物质时,应按下述测试步骤进行:

试样准备→分离纱线和测量→去除非纤维物质→称取纱线重量(烘干值加上商业允贴)→计算结果

测试报告:

试样品种____________样品编号____________

试样规格____________温湿度____________

测试方法____________测试日期____________

项目

试样名称1

试样名称2

经纱总重/g

经纱总长度/mm

纬纱总重/g

纬纱总长度/mm

经纱线密度/tex

纬纱线密度/tex

5、思考题

分析测试过程中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项目四针织物线圈长度和纱线线密度测定

针织物的线圈长度是指一线圈所具有的长度。

线圈长度不仅与针织物的密度有关,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弹性、耐磨性、强度、抗起毛球性和抗钩织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它是决定针织物性质的一向重要的物理标准。

线圈长度变长,单位面积针织物内的线圈数越少,则针织物的密度越小,织物越稀薄,线圈长度变长,线圈中的曲率半径变大,而力图保持纱线弯曲变形的力变小,另外,纱线之间的接触点较少,使纱线指尖的摩擦力也减少。

因此,针织物容易产生形变,尺寸稳定性和弹性较差,强度也降低。

线圈长度越长,透气性越好,但织物的耐磨性。

抗起毛球性和抗钩丝性等都较差。

针织物的线圈长度可用脱散性法来测量,也可以利用编译器直接测量喂入到每只针上的线圈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