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591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59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2.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diversity)

3.关键种(Keystonespecies)

4.关键地区(Criticalarea)

5.野外灭绝(Extinctioninthewild)

6.地区灭绝(Localextinction)

7.生态灭绝(Ecologicalextinction)

8.近交衰退和远交衰退(Inbreedingdepression&Outbreedingdepression)

9.生境走廊(Habitatcorridors)

10.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

11.生态系统管理(Ecosystemsmanagement)

12.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ecology)

13.边缘效应(Edgeeffects)

14.结集种群(Metapopulation)

15.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Insituconservation&Exsituconservation)

16.生境破碎(Habitatfragmentation)

17.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

18.生物入侵(Biologicalinvasion)

19.片段化效应(Fragmentationeffects)

20.最小生存种群(Minimumviablepopulation,MVP)

21.遗传漂变(Geneticdrift)

22.外来入侵种(Alieninvasivespecies)edriftiablePopulation(MV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瓶颈效应和建群者效应(Bottleneckeffect&Foundereffect)

24.灭绝漩涡(Extinctionvortex)

25.种群生存能力分析(Populationviabilityanalysis,PVA)

26.“自下而上”控制和“自上而下”控制(Bottom-upcontrol&Top-downcontrol)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多样性可分为;;三种。

2.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其英文缩写为)近期发布了修改过的保护类别,根据灭绝可能性提出了一个包括三个类别的分类系统,其三个类别为;;。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确定关键地区的原则为;;

;。

4.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度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

;;。

5.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主要表现在;;

;;;等六个方面。

6.近交衰退的特征有、或。

7.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二是或叫。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有和两种途径。

9.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等4项。

10.生物性公约又称为公约,是年在(国家)签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

11.促使遗传变异性丧失的因素有;;;

;;等六个因素。

12.灭绝漩涡划分为;;;四种类型。

13.生物多样性包括;;。

14.建立动植物种群的方法主要有、、。

15.INCU早期建立的10个保护类别分别是;;;;

;;;;;。

16.保护国际建立于年,总部设在。

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有、两种。

18.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工作包括:

、、、及

等等。

19.《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划定的物种濒危类别分为;;

;;;。

20.在为保护某些物种和群落而制定优先原则时可依据;;三个要素。

21.可由、、三个途径获得自然史资料。

22.种群监测分为、、三部分。

三、简答题

1.简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规律。

2.如何区分直接经济价值中的消耗使用价值与生产使用价值?

3.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经济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4.哪种生境的物种灭绝速率最高?

为什么?

5.解释物种加速灭绝的原因。

6.对灭绝特别脆弱的物种有哪些类别?

7.举例说明怎么判断有效种群大小?

以及影响有效种群大小的因素。

8.灭绝漩涡划分为几种类型?

9.简述生物入侵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10.种群监测分为哪几部分?

11.简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2.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主要表型在哪些方面?

13.导致小种群的快速减少或在当地绝灭的原因有哪些?

14.简述保护区的作用。

15.如何将传统社会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16.简述遗传多样性的一般规律。

17.种群生存力分析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种群灭绝过程?

18.简述建立动植物种群的方法。

19.列举几个有关物种保护的法律。

20.简述中国自然保护地系统组成部分及其各自所属类别。

21.制定优先原则时可依据哪几个要素?

2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有哪两种?

23.如何解决土著人与保护区之间的冲突?

24.试述恢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主要方法。

25.试述生态系统损伤的原因

26.简述迁地保护种群的作用。

27.迁地种群的最小可生存种群与种群的哪些生物学特征有关。

28.简述迁地保护种群放归自然的几个步骤。

29.动植物迁地保护的主要设施有哪些?

四、问答题

1.比较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2.阐述IUCN早期建立的10个保护类别。

3.比较IUCN修改后的3个类别的分类系统以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划定的物种濒危类别。

4.列举IUCN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并阐述。

5.论述大型保护区和小型保护区各自优点。

6.根据你所学知识谈谈保护生物学家的职责。

7.试述保护区管理的内容及其目标。

8.试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确定关键地区的原则

9.论述遗传变异性丧失的影响因素

10.论述生物多样性在三个水平上的检测方法

11.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主要表型在哪些方面?

12.谈谈生境破碎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威胁

 

(059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2.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3.关键种是指其一旦灭绝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某一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的物种。

4.关键地区是指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

5.野外灭绝是指当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者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生存,这个物种就是野外灭绝。

6.地区灭绝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仍有发现。

7.生态灭绝是指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是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8.近亲繁殖使来自双亲的有害基因得以表达,兄弟姐妹间和表亲间,以及雌雄同体种的自体受精都会产生近交衰退,其特征是后代少、弱小或后代不育。

远交产生的后代往往体弱或不育,原因是来自不同双亲的染色体和酶系统不亲合,这种情况就叫远交衰退。

9.生境走廊是指保护区之间的带状保护区。

这种生境走廊,也被称为保护通道或运动通道,可使植物和动物在保护区之间散布,保持了保护区之间的基因流动,也使一个保护区中的物种在另一个保护区中合适的地点定居并繁衍。

10.景观生态学是区域尺度上研究生境类型及其对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方式的学科。

11.生态系统管理,是为了实现长期地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总目标,将复杂的社会政治和价值标准间的生态学关系的科学知识整合在一起。

12.恢复生态学被定义为“有意识地改变某一地点,建立一个界定的、本地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目标是仿制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多样性和动力学”。

13.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

14.通过迁移联合起来的暂时种群或流动种群系统称为结集种群。

15.就地保护是指把物种保存在其自然生境中,它的最大优点在于物种能继续不断的进化,使其能连续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广义的说,迁地保护就是把它们保存在人工创造的生境中,但是为了更明确起见,把迁地保护只看作把完整的个体引种栽培或饲养在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予以特殊的保护较为合适。

16.生境破碎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一块大的、连续的生境不仅面积减小,而且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片段的过程。

17.物种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种区域多样性,二是生态多样性或叫群落物种多样性。

18.生物入侵是指生物进入一个进化史上从未曾分布过的新地区,不考虑以后该物种是否永久定居。

19.由于道路、围栏、砍伐、种植,以及其它形式的人为活动造成的片段化,使物种和种群在面临外来物种和当地有害物种侵入时的脆弱性增加,称为片断化效应。

20.保证一个物种存活所必需的个体数量就是该种的最小生存种群,最小生存种群是某一生境中的任一物种的隔离种群,即使是在可以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能够存活1000年。

21.在小种群中,等位基因传递到后代的频率只能简单地依靠偶然性,依赖于交配个体及其后代,此过程即遗传漂变。

22.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

23.瓶颈效应是指世代交替过程中最小的有效居群数量带来的效应。

建立者效应是指基于很少几个最初的建立者形成新居群的定居过程,强调小居群可造成特殊的基因频率,是遗传漂变的一种极端形式。

24.种群越小,越容易发生个体数目变动,环境变化及遗传因素会进一步使种群变小。

这些小种群的数量向灭绝方向下降的倾向被形象的地比喻为灭绝漩涡。

25.PVA是一种扩展的种口分析,集中于确定物种是否有能力在某种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一种寻找物种的需求量和在环境中的资源量以辨别其生活史中的脆弱阶段的方法,研究种群灭绝问题,它的目标是制定最小可存活种群,把灭绝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

26.“自下而上”控制:

减少进入水中的矿物营养物质——通过较好的污水处理或转移污染水——逆转富营养化过程并恢复原始状态

“自上而下”控制:

如果在湖中引种掠食的鱼类,那么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将会下降,甲壳类的增长就会抑制藻类的蔓延,由此改良水质的目的。

这种通过控制鱼类种群实现改良水质的方法就叫自上而下控制

二、填空题

1.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

2.IUCN极危物种濒危物种易危物种

3.丰富性特殊性受威胁的程度经济价值

4.物种丰富度单位面积物种数目或物种密度特有物种比例

5.生境破坏生境破碎生境退化和污染过度开发外来种的引入疾病的加速传播

6.后代少弱小后代不育

7.物种区域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群落物种多样性

8.物种途径群落和生态系统途径

9.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10.里约热内卢、1992、巴西、1992

11.遗传漂变近交衰退远交衰退不等性比种群波动和瓶颈效应繁殖产出的变异

12.F漩涡R漩涡D漩涡A漩涡

13.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再引种计划

15.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依赖保护接近威胁较少关注未评价数据缺乏

16.1987华盛顿

17.物种途径群落和生态系统途径

18.行政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生态与景观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宣传教育管理系统

19.野生绝迹国内绝迹濒危易危稀有未定

20.特殊性濒危程度实用性

21.野外工作未发表资料已发表文献

22.种群编目种口研究种群调查

三、简答题

1.答:

(1)越接近热带地区,几乎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2)在决定物种丰度的分布格局中,历史因素也相当重要。

地质较古老的地区较之年轻的有更多的物种分布。

(3)物种的丰度的格局还受地形、气候和环境局部变化的影响。

在陆地群落中,物种丰度有随海拔降低、太阳辐射增加和降水量增大而上升的趋势。

在开阔的海洋中,物种丰度最高的地点似不同生物群落交叠的水域。

2.答:

消费使用价值被赋予在当地消费,不出现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物品,如烧柴、猎物等;生产使用价值是赋予那些丛野外收获、且在国内或国外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的一种直接价值。

通常可以在国家的经济统计资料,如GDP中体现。

3.答:

间接经济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另外一些方面,如环境作用和生态系统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系统生产力;2)保护水土资源;3)气候调节与天气;4)控制污染;5)控制生物灾害;6)种间关系;7)娱乐和生态旅游;8)可更新能源;9)教育和科学价值;10)环境监测预警者;11)备择价值;12)存在价值

4.答:

历史时期最高的物种灭绝速率发生在岛屿上,在最近的350年中绝大多数的已知灭绝的鸟类、兽类、和爬行类发生在岛屿上。

岛屿物种特别容易灭绝是因为很多物种都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岛屿上的特有种,而且是岛上仅有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地方种群。

5.答:

物种的灭绝就像新种的产生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物种的灭绝速率加快了。

人类引起的大规模混乱已经改变、恶化和破坏了大面积的景观,促使了物种甚至整个群落走向灭绝。

人口数量指数级的增长,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一直在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威胁,物种的生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6.答:

对于灭绝特别脆弱的物种有以下类别:

(1)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

(2)仅有一个或几个种群的物种

(3)小规模种群的物种

(4)种群大小正在衰落的物种

(5)种群密度低的物种

(6)需要大面积家域的物种

(7)体形大的物种

(8)不具备有效散布手段的物种

(9)季节性迁徙的物种

(10)具有极低遗传变异的物种

(11)需要特殊小生境的物种

(12)特异性地生活于稳定环境中的物种

(13)构成永久或临时群集的物种

(14)遭受人类猎杀和采集的物种

7.答:

可繁殖个体的有效种群大小往往比实际种群大小要小。

如有1010只麻雀的种群,但其中1000只丧失繁殖能力的个体不能计算在内,该种群在有效种群大小为10。

有效种群大小受不等比、繁殖产出的变异、种群波动影响。

8.答:

①F漩涡,如果小的有效种群大小Ne持续许多代,会引起近亲繁殖和遗传变异损失,损害种群的大多数表现型,如新陈代谢、增长率、繁殖生理和抗病性的变化,从而降低出生率,增加死亡率,而较低r和N进一步减少Ne,构成一个漩涡;

②D漩涡,N的降低和Var(r)的增加能改变种群的空间结构,增加种群的斑块化。

而较破碎的分布会进一步增加局部斑块种群的灭绝概率和斑块间的隔离,降低有效种群大小。

这些后果同样能再次降低N,增加Var(r),形成一个漩涡;

③R漩涡,种群数量N的偶然降低和增长率方差Var(r)的偶然增加,会使脆弱的种群进一步扰动,从而进一步减小N,增加Var(r),构成一个漩涡,加速种群灭绝;

④A漩涡,Ne的降低减少定向选择的效率,增加种群表现型和环境间的不协调,这会减少r和N,从而进一步降低Ne,形成一个漩涡。

9.答:

生物入侵已对农林牧渔以及旅游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

生物入侵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2)摧毁生态系统

(3)危害植物多样性

(4)影响遗传多样性

10.答:

(1)种群编目

包括考虑以下问题:

a.目前种群现存多少个体?

b.在有编目记录的时期,种群的数量是否稳定?

(2)种群调查

包括使用可重复抽样方法估计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

(3)种口研究

通过跟踪种群的已知个体确定出生率、繁殖率和存活率,必须包括所有年龄和大小的个体。

11.简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答: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丰富。

(2)特有属、种繁多。

(3)区系起源古老。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12.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主要表型在哪些方面?

(1)生境破坏

(2)生境破碎

(3)生境退化和污染

(4)过度开发

(5)外来种的引入

(6)疾病的加速传播

13.导致小种群的快速减少或在当地绝灭的原因有哪些?

答:

(1)缺乏遗传变异性,近交繁殖和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问题;

(2)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随意性导致的种群数量的不稳定;

(3)捕食、竞争、疾病和食物供应的变化导致的环境波动,还有不规律发生的单一事件,如火灾、洪灾或干旱等导致的自然灾害。

14.简述保护区的作用。

答:

(1)一个完整的保护区体系不但在自然保护方面,而且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将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首先,它维护了天然和半天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是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使人们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方面不断深化。

其次,使人们有可能持续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享受自然所赐予的风光,提供收入与就业的机会。

同时,森林、湿地、珊瑚礁、红树林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使人们避免或减轻诸如洪水、风暴、巨浪等灾害的发生。

(2)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如果保护区规划得当,管理良好。

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有了保障。

15.如何将传统社会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答:

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把对生物多样性、传统社会的习俗文化和传统农作物的遗传变异的保护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某些策略可以被归入综合保护开发项目。

(1)生物圈保护区

(2)就地农业

(3)非木材林产品有限利用保护区

(4)基于社区的保护活动

16.答:

1)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大小有关;

2)遗传多样性与生境大小有关;

3)分布广的物种比分布狭窄的物种遗传多样性高;

4)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与动物个体大小呈反比;

5)濒危物种一般比正常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低。

17.答:

①建立分析模型,在分析模型时,把种群可能发生的随机因素都包含进去。

②模拟模型,根据某一物种的种群动态数据,用计算机模拟该种群的灭绝过程。

③岛屿生物地理学分析,是用岛屿生物地理学资料检验最小存活种群模型,主要考虑地理隔离作用对种群生存力的影响。

18.答:

(1)再引种计划

再引种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原先的环境中重建一个新的种群。

该计划也被称为“再建立”、“再恢复”、或“易地”。

(2)增强项目

增强项目,涉及释放个体进入现生种群旨在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

(3)引种计划

引种计划,涉及将动、植物迁移到它们历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区域以期望建立新的种群。

19.答:

濒危物种法案,1973年,由美国国会制定,通过采取措施来保护濒危物种和受胁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建立保护这类物种的项目。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

南极现生水生资源保护公约

国际捕鲸公约

国际保护鸟类公约

波罗的海渔业和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20.答: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现有的三种自然保护地系统组成部分。

自然保护区以绝对保护为主,而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以保护和开发旅游并重。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相当于IUCN级别Ⅰ,属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和野生生物保护区;也有些相当于IUCN级别Ⅱ,虽然名称不是国家公园,其管理方式和特点与国家公园类似。

森林公园相当于IUCN级别Ⅴ,大多数属于陆地景观和海洋景观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包括IUCN级别Ⅲ和级别Ⅴ,主观上以旅游观光为管理的主要目标,而同时在客观上保护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1.答:

制定优先原则时可依据以下三个要素:

特殊性如果一个生物群落主要由数量少的特有种组成,那么它应该有较高的优先度.

濒危程度如果一个种有灭绝危险,就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面临破坏威胁的生物群落也应给予较高的优先度.

实用性对人类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应用价值物种的保护价值,高于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物种

22.答:

(1)物种途径

为保护某以特有物种而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这些物种的过程中,由于整个群落得到了保护,群落中其它成千上万的物种也得到了保护。

高优先度物种的鉴定是制定保护单个物种可行计划的第一步。

(2)群落和生态系统途径

有些保护主义者认为,保护行动的目标应该是群落和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个物种。

23.答:

通过保护发展综合项目,把当地人的经济需要包括在保护区的管理方案中,对居民和保护区都有利。

允许人们定期进入保护区获取自然产品,在生物圈保护区中,土著居民可以在划定的缓冲区中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在尼泊尔的Chitnan国家公园中,当地居民被允许进入其中割取竹料和茅草等建筑材料;在非洲的许多猎物保护区中,居民合法地捕杀大型猎物以获得肉类。

24.答:

不采取任何行动,因为恢复过程太大,需太多资金;以前的恢复措施完全失败;或以往经验表明生态系统将自我恢复。

恢复到该地原有的物种组成和结构,需要积极引进原有种,特别是需要栽培和种植原始植物。

复原至少一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一部分原始物种。

替换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另一种生产力旺盛的生态系统类型。

25.答:

生态系统的损伤可能是由于自然现象,如雷电导致的火灾、火山爆发、暴雨等。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一般可以自我恢复。

然而,有些生态系统是因为人类活动而损伤而严重退化。

如果生态系统中破坏因素依然存在,就不大可能复原。

如果许多种在大范围内消失,丧失了移殖者来源,复原也不大可能。

物理环境改变到了原始物种难以生存的地步,复原也是不可能的。

26.答:

迁地保护种群具有如下作用:

1在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基础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

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

3作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

4为那些野外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5为在新的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

27.答:

迁地种群的最小可生存种群与种群的下列生物学特征有关:

1迁地种群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世代间隔;

2有效种群大小;

3种群的破碎程度;

4建立者效应;

5种群结构的变化速率;

6作用于种群是遗传漂变、选择还是突变;种群间迁徙是否减轻了遗传漂变的作用。

28.答:

(1)人工繁育个体放归自然前应制定野放方案,方案中需考虑野放个体的选择、迁地种群与野生种群交流基因等内容。

(2)放归自然也包括将捕获的野生动物释放到其已经灭绝的生境中,或者新的生境中。

(3)监测野放个体的生存状况是野放后的一项日常工作。

在野放初期,由于突然暴露于野生环境,野放个体难以适应,因此必须提供必要的补充食物和避难所,直到野放个体不再回来,这样一个适应过程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