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8559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docx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

浅谈混凝土裂缝施工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渗、抗漏性能强等优点,在近几年的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且在住宅工程楼板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问题。

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设计原因产生的裂缝;②施工原因产生的裂缝;③使用原因产生的裂缝。

现阶段施工原因已成为现浇板楼面裂缝的主导因素。

第1章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1.1原材料质量不佳引起裂缝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

而施工单位及各材料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

如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水泥、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商品砼中掺入大量的粉煤灰及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加剂等,均成为楼面裂缝的主导因素。

砼材料及半成品水泥砼(以下简称砼)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与水和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和物经硬化后得到的人造石材。

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一般占水泥重量的25%左右,但拌制砼时,为获得必要的流动性,水灰比通常在0.35~0.8之间,这样就有了多余的水分。

砼干缩主要由这些多余水分蒸发造成,水灰比越大,水泥石中毛细孔隙越多,干缩率也越大。

试验表明,砼用水量每增加1%,干缩率就增加2~3%。

同样,水泥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差,砂过细,产生干缩性裂缝;砂石含泥量过大,使混凝土强度急剧降低,减弱抗渗性,干燥时产生裂缝;混凝土配合比不良,砂率过大;不适当的掺用氯盐;水泥的水化热;混凝土沉陷、干缩等等,都会产生导致裂缝的产生。

1.2模板支设不牢引起的裂缝

模板的制作和安装质量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外观平整、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施工中,若模板立柱支于土质松软的土层或支于未经处理的回填土上,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模板立柱下陷造成钢筋混凝土裂缝。

另外由于模板的支撑在施工工程中未满足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从而在施工荷载的增加中使模板下塌及炸模等也会造成砼裂缝。

1.3钢筋配置位置不当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配置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的宽度。

如现浇板的钢筋位置不正确;负弯矩钢筋放置在板的下方;板的上层钢筋在施工人员的踩踏后就弯曲、变形、下坠;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间距设置过大、甚至不设,会使上层钢筋跟下层钢筋重合等,从而使板在支承边附近普遍发生裂缝,严重的甚至使板有折断的危险。

当钢筋混凝土处于不利环境中,例如:

侵蚀性水,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限,特别是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离子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得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混凝土胀裂。

由于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碳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几倍,从而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沿着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

 

1.4施工质量粗糙、低劣引起的裂缝

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但某些施工单位,尤其个人承包商,为了眼前一时利益,不按规范要求而是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施工,有的施工人员总认为板的支座筋可以减少,从而少放甚至不放,现浇板的厚度也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隐患。

1.5施工材料堆放不当引起裂缝

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未达到24小时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将材料堆放在楼面上,会使没有达到一定强度的楼面在受到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下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而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

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不足24小时,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使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

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之小开间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裂缝。

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对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有: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

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小时之内,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

24小时之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

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放置,不得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对大开间部位的材料吊卸堆放区域(一般约40m2左右)的模板支撑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mm)和格栅增加模板支撑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

1.6温度变化及冻胀引起的裂缝

温差裂缝温差变形有二种情况:

升温与降温。

水化过程将释放水化热使砼内部温度升高,而表面温度因受环境影响偏低,造成内部膨胀而外部收缩。

砼的膨胀和收缩都会受到骨料的约束,产生强制应力,当此应力超过当时的砼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

文献资料表明:

在砼硬化过程中,当砼受热变形超过8‰时,砼结构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裂缝。

温差的形成及其影响在混凝土结构中,引起温度变化的热量主要源于水泥的水化热。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中,混凝土强度级别较高(一般都高于C30),水泥用量大,因此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会有大量水化热产生。

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又由于地下室底版几何尺寸巨大,这些热量不易及时排出而积聚,导致了其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最高时可达70~80℃)。

相反,在构件表面,则由于散热条件良好,温度保持较低水平,这样就出现了内外温差。

这种相对的“内胀外缩”对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它超过混凝土拉伸极限1~1.5×10-4,裂缝就产生了。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

1.7本章小结

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

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第2章裂缝的类型

2.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多在新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千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塑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2.2沉降收缩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裂缝呈梭形,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

裂缝宽度宽度0.3~0.4mm,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2.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

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

受温度变化影啊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

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收缩。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2.4本章小结

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过大,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混凝土表面早期裂缝非常重要。

 

第3章控制施工中发生裂缝的技术措施

3.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时要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

(1)水泥宜优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批次、出厂日期和进场数量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现浇板的砼应采用中、粗砂。

(3)商品砼采用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厂商提供的产品。

施工单位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对砼品质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因追求低价格忽视砼的品质。

(4)严格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杜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

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对于安定性差,游离氧化钙(CaO)超标及强度不足的水泥应禁止使用;不同标号、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批产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尽量采用旋转窑生产的发热量少、收缩量小的硅酸盐道路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选择合格的含泥量较少的材料,集料(砂、碎石)含泥量超标时应更换料源或将其认真冲洗至达到要求方可使用;对有机质含量超标的集料应严格禁止使用。

按混凝土配合比准确配料,单位水泥用量要精确称量,误差值控制在1%以内。

集料的含水量要及时测定,以便控制适宜的用水量,保持水灰比准确;为减少用水量,改善和易性可使用合适的外掺剂;用水量误差不得超过1%,外加剂控制在2%以内。

采用电子称或其他现代配料机械设备准确配料,尽量不采用人工手推车按车计量的配料方法,集料称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4]。

(5)混凝土拌和时,如果集料温度过高,应采用降温措施后再配料拌和的办法。

如果采用撒水降温方法的方法,应及时测定含水量,调整拌和用水量,以保证水灰比值不变。

注意混凝土施工操作方法,减少从搅拌到成型之间的时间和运输路程,避免混凝土过早凝聚而致微裂。

必须坚持做到使混凝土相互粘结密实稳定,有效消除界面裂缝和砂浆裂缝。

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1)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

(2)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低于C5.7)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3)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4)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

通过试验渗入粉煤灰,渗凉15%-50%。

采用综合措施,控制混凝土初始温度、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

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

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

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合理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

3.2加强模板的检查

模板的支撑在施工前应先将地面土进行处理,以保证立杆支撑在施工时不会下陷。

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在砼浇筑前,质检人员应按规范要求对模板支撑、尺寸等逐一检查,在拆模时,砼强度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1)加强楼面上成品钢筋的保护措施在楼面钢筋绑扎完毕、砼开始浇筑前应加强对成品钢筋网片的保护,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2)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气囊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3)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4)加强教育和管理。

全体操作人员应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使之不偏离其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5)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

(6)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及技术培训我国现阶段建筑工人基本以农民为主,他们有部分人员没有大局观念,只片面地追求完成的工程量,而忽视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相关人员在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及思想教育,从而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按施工规范及图纸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并且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7)加强现浇楼面后继施工管理在楼面砼浇筑完成后要确保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当砼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在上面进行后继施工,要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柱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

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3.3施工过程中管理控制

(1)砼材料 “质量”是以“质”为本的,材料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的不同要求,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品种。

就水泥矿物成分而言,桥面砼水泥应选用铝酸三钙含量低,铁铝酸四钙含量高的水泥。

就品种而言,水泥忌用矿渣水泥而首推硅酸盐道路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采用普通水泥的,可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掺入粉煤灰或减水剂。

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强度是由界面凹凸造成的机械啮合、摩擦力和化学结合力等共同组合而成的。

骨料对砼强度的影响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特征、矿物成分、力学性能等。

石子Dmax增大,可减少砼的收缩,但会因薄弱面的增加而使砼的抗剪性降低,故石子Dmax宜适中,并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

砂子宜采用细度模数较大的内河中粗砂,含砂率不应超过35%。

(2)砼浇筑砼在振捣过程中,内部原有的粘着力和摩擦力减小,骨料在重力作用下下沉紧密排列,水泥浆填充空隙,水、汽泡被排出,表面产生泌水现象。

规范要求,对泌出水分,不宜直接引走,而用吸水材料吸干,以防带走水泥。

现在的砼真空脱水工艺也是解决泌水裂缝的较好方法。

对于桥面砼,经真空脱水后,水灰比在0.31-0.36之间,强度可提高20%~50%,也增强了砼的抗裂性能。

笔者认为,在振捣完成后,很大一部分泥质及其有害杂质也随水析出,浮在表面,这种高含泥量砂浆强度差、干缩性大,易在上下两层砼间形成薄弱的夹层,使砼表面龟裂甚至脱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桥面砼浇筑面层时谊高出设计5mm左右,在振捣密实后,把高出部分表面砂浆用刮刀予以刮除抹面。

砼初凝前,往往会出现表面裂缝(主要是温差裂缝),这时应进行及时收浆二次抹面,使砼进一步密实,并使砼表面产生裂缝愈合。

这是消除早期裂缝有效的措施。

砼浇筑应避开高温和低温。

按规范要求,在气温低于5℃或高于35℃时是不允许浇筑砼的。

(3)砼养生的目的是使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营造良好砼硬化条件。

桥面砼应在浇筑后立即用活动棚罩遮盖或膜式养护剂喷洒,避免水分蒸发过快。

传统覆盖物多用湿草帘类,存在桥面污染和密实性差的弊病。

因此目前多采用针刺土工布洒水覆盖并用塑料薄膜保湿的办法进行养生,少数地方采用砼养护剂养生效果也比较理想。

桥面砼洒水养护时间不宜小于7d,粉煤灰水泥应再延长7d。

(4)接头接缝处理砼接头、按缝引起桥面砼裂缝大致有二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下层砼(接头、接缝砼)硬化造成上层砼(桥面砼)的裂缝,主要由下层砼干缩和水汽蒸发所致,故桥面砼的浇筑应在下层砼强度达到70%且养护期不能少于7d后方能进行。

其二是接头、接缝砼在受力后发生不均匀徐变。

砼徐变对砼防裂是有缓冲作用,但在某些粱板接头接缝施工中,徐变是产生裂缝的直接原因,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砼徐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TO时间内徐变基本达到徐变总量的80%,在施工中我们可将此徐变期作为桥面砼允许浇筑期限。

TO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取砼浇筑后45天,但同时要满足予应力张拉20天后的条件。

因施工规范的缺陷,没有提到徐变期,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几乎没有人去专门控制徐变期,这也是予应力砼拼接节点大都存在规则通缝的原因之一。

3.4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控制混凝土选材和配合比,掺加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和收缩变形。

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高但水化热大;矿渣水泥虽然比普通水泥比热低,但泌水、干缩现象严重,且后期硬化收缩也大;火山灰水泥后期收缩较大,同时经济效益也不合算。

通过比较我们选择了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特性如下: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占水泥重量20%~40%的粉煤灰组合而成。

特性,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小;耐冻性差;耐硫酸盐腐蚀及耐水性较好;抗炭化能力差;抗渗性较好;干缩性较小;抗裂性较好。

供应标号,275、325、425、425R、525、525R、625R。

选择粉煤灰水泥在技术上有两点好处:

一是减少内部水化热的产生(因为减少了水泥用量);二是减少混凝土的“干缩”量,这样从整体上对裂缝的产生和扩展起到了预防和抑制作用。

粗、细骨料:

石子选择了级配良好的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8%;含泥量<0.5%;含硫杂质<0.5%;砂为中砂,细度模数为3.5,含泥量<5%;含硫杂质<0.5%。

另外,还采用了外加剂LN-800N和膨胀剂HEA,这在相当程度上减低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降低了水化热,也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

3.5本章小结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

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强度和设计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第4章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虽然我们在施工中采取不少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但由于各种原因,现浇板面仍有裂缝发生,为了满足美观和使用上的要求、防止钢筋锈蚀、减少渗漏、提高构件的耐久性等,就必须对这些裂缝进行妥善的处理及修补,对不影响结构的裂缝的修补主要有以下几种:

4.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适用于较小裂缝的处理,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是在不再活动的裂缝上涂抹胶状稳定剂或者贴补土工膜等,来实现对混凝土表面裂缝的防渗堵漏。

表面处理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速度快,缺点是对裂缝处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裂缝的内部,对裂缝延伸起不到防治作用。

沿裂缝铺设环氧树脂玻璃布或橡胶沥青棉纸等,起到粘贴封闭裂缝的作用,可用于对防渗要求较高的楼面上。

修补前砼表面应预先干净、干燥,才能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

但此法仅用于修补表面细小的砼裂缝以满足美观和耐久的需要。

当混凝土板面裂缝宽度在0.1mm以上时,可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材料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稀释剂(二甲苯)和固化剂(乙二胺)等组分。

修补时先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仔细清除,严重的用丙酮擦洗,使裂缝处保持干净。

而后选择裂缝较宽处布置灌浆嘴子,嘴子的间距根据裂缝大小和结构形式而定,一般为300~500mm。

有裂缝的混凝土经灌浆后,一般要在7d后方可加载使用。

环氧树脂灌浆修补法可恢复板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4.2填充密封法

这种方法用来修补中等宽度的砼裂缝,将裂缝表面凿成凹槽,然后填以填充材料进行修补。

对于固定裂缝,通常用普通水泥砂浆、膨胀砂浆或环氧胶泥等刚性材料填充;对于活性裂缝则用弹性嵌缝材料填充,以使裂缝有伸缩的余地,避免产生新的裂缝。

常用的弹性密封材料有:

丙烯酸树脂、硅酸脂、聚硫化物、合成橡胶等。

4.3压力灌浆法

灌浆法是处理混凝土表面列裂缝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操作过程,相对于来说比较复杂,首先要对裂缝进行清污处理,给注入的浆液一个好的融合环境。

其次注浆液的选配要合理,确保浆液能达到预期的防水防渗等效果。

第三,对灌浆的过程需要使用必要的压力设备(压力0.2-0.4MPa),以便使浆液注入到裂缝的最底部,达到裂缝彻底闭塞的目的。

最后还要进行二次灌浆操作,以及对裂缝灌浆表面清理。

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

此法也称为注入法,它不仅修补砼表面,而且能注入到砼内部,对裂缝进行粘合、封闭和补强。

为了提高灌浆的饱满度,灌浆时一般都施加一定的压力。

目前常用的有纯水泥灌浆和环氧树脂灌浆。

4.4碳纤维加固法

采用碳纤维加固,碳纤维应垂直于裂缝,粘贴宽度为600mm(缝每边300mm)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

首先打磨混凝土表面,使用丙酮擦拭一遍,保持表面干燥、干净。

按甲与乙3:

1的比例,准确称取各组分并充分搅拌均匀,将调好的粘合剂均匀地涂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