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49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57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对反应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铝热反应发生时,火星四射并发出大量的热

B.将铜丝伸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C.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A.K          B.CaO          C.CO2          D.NaCl          

3、下列选用的试剂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选用试剂

A

检验FeCl2溶液是否变质

KSCN溶液

B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浓H2SO4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NaOH溶液

D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

NaOH溶液

 

4、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u2+、Cl-、OH-                              B.Mg2+、SO42-、K+、Cl-

C.Na+、H+、NO3-、CO32-                              D.Ba2+、Na+、OH-、SO42-

5、公共场所常使用一种电离式烟雾报警器,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镅—241(

Am)放射源的电离室。

Am含有的中子数是

A.51          B.95          C.146          D.241          

6、我国政府实施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其中为改善营养性贫血,常在酱油中加入含某种元素的营养强化剂,这种元素是

A.铜          B.铁          C.碘          D.锌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铁粉代替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可以加快制取氢气的速率

C.2SO2+O2

 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2SO2+O2

 2SO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等于零

8、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Cl2

CH3Cl+HCl

B.CH2=CH2+HCl→CH3CH2Cl

C.2CH3CH2OH+O2

2CH3CHO+2H2O

D.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

C.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H2SO4与NaOH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10、某原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作负极被还原                              B.银为正极被还原

C.电子从铜片经外电路流向银片                              D.NO3-向正极移动

11、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

S+2KNO3+3C=K2S+N2↑+3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S和KNO3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CO2是氧化反应的产物                              D.K2S和N2都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12、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加热                              B.加入浓盐酸

C.加入蒸馏水                              D.将块状碳酸钙固体粉碎

13、下列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4、设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g·mol

                              B.22.4LN2所含分子数

C.0.1mol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

                              D.0.1molCO2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

1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苯及其衍生物

B.苯、乙醇和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氯气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Cl2+2I-=I2+2C1-

B.金属钠投入水中:

2Na+2H2O=2Na++2OH-+H2↑

C.铜与稀硝酸反应:

Cu+4H++2NO3-=Cu2++2NO2↑+2H2O

D.将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HCO3-+OH-=CO32-+H2O

17、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位于同一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性X>Y>Z                              B.原子半径X>Y>Z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按X、Y、Z的顺序由少到多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18、欲使某溶液中的Al3+完全沉淀下来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NaOH溶液          B.盐酸          C.氨水          D.BaCl2溶液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铜作印刷电路是利用了铜的还原性

B.利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

C.羊毛、蚕丝、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生铁和普通钢都是铁碳合金

2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钠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C.晶体硅是制造半导体的常用材料                              D.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第II卷(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C

6、B

7、D

8、B

9、C

10、C

11、A

12、C

13、B

14、D

15、C

16、C

17、A

18、C

19、C

20、A

【解析】

1、试题分析:

铝热反应发生时,火星四射并发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将铜丝伸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故B正确;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正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现象。

2、试题分析:

K含有金属键,故A错误;CaO只含离子键,故B错误;CO2只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NaCl只含离子键,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键。

3、试题分析:

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变血红色,故A正确;氨气与硫酸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B错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为乙酸和乙醇,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C错误;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

4、试题分析:

Cu2+、OH-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错误;Mg2+、SO42-、K+、Cl-相互之间不反应,故B正确;H+、CO32-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错误;Ba2+、SO42-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5、试题分析: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m含有的中子数是241-95=146,故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

6、试题分析:

A.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错误;B.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人体内氧的输送者,缺铁易患贫血,通过一种添加了营养剂的“铁强化”酱油,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正确;C.碘元素通过加碘盐补充,错误;D.锌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错误。

考点:

营养强化剂

7、A.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速率明显加快,A正确;B.铁粉代替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制取氢气的速率,B正确;C.2SO2+O2

2SO3反应是可逆反应,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C正确;D.2SO2+O2

 2SO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D错误,答案选D。

点睛:

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明确可逆反应限度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注意逆、等、动、定、变的含义。

8、A.CH4+Cl2

CH3Cl+HCl是取代反应,A错误;B.CH2=CH2+HCl→CH3CH2Cl是加成反应,B正确;C.2CH3CH2OH+O2

2CH3CHO+2H2O是氧化反应,C错误;D.

是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答案选B。

9、A.放热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条件,例如加热、点燃等,A错误;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有关,B错误;C.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正确;D.H2SO4与NaOH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答案选C。

10、A.铜的金属性弱于银,铜作负极被氧化,A错误;B.银为正极,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B错误;C.铜是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外电路流向银片,C正确;D.NO3-向负极移动,D错误,答案选C。

11、A.根据方程式可知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C在反应中作还原剂,A错误;B.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S和KNO3都发生了还原反应,B正确;C.碳是还原剂,CO2是氧化反应的产物,C正确;D.S和KNO3都发生了还原反应,K2S和N2都是还原反应的产物,D正确,答案选A。

点睛: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

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

12、A.加热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加入浓盐酸增大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C.加入蒸馏水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C正确;D.将块状碳酸钙固体粉碎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C。

13、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容易倒吸,A错误;B、除去食盐中的泥沙需要过滤,B正确;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排水法收集,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实验安全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安全意识,考查角度主要有:

(1)在考查与可燃性气体性质相关实验时,要排出系统内的空气,以防爆炸,如CO或H2还原CuO的实验。

(2)尾气吸收问题。

如吸收NH3、HCl时,要防止倒吸;如吸收Cl2、SO2时,要用NaOH溶液,以防止污染大气。

(3)防止污染问题。

除了污染环境,还要防止药品自身的污染,一般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瓶塞在实验台上应倒放等。

14、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A错误;B.22.4LN2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所含分子数不一定为

,B错误;C.0.1mol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失去的电子数为0.2

,C错误;D.0.1molCO2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

,D正确,答案选D。

15、A.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不能获得乙烯、苯及其衍生物,A错误;B.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葡萄糖含有醛基,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C正确;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均是葡萄糖,D错误,答案选C。

16、A.氯气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

Cl2+2I-=I2+2C1-,A正确;B.金属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2H2O=2Na++2OH-+H2↑,B正确;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3Cu+8H++2NO3-=3Cu2++2NO↑+4H2O,C错误;D.将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钠和水:

HCO3-+OH-=CO32-+H2O,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

(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17、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酸性相对强弱:

HXO4>H2YO4>H3ZO4,可知非金属性X>Y>Z,原子序数X>Y>Z,则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A正确;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

X<Y<Z,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子序数:

X>Y>Z,因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按X、Y、Z的顺序由多到少,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H2Y>ZH3,D错误;答案选A。

18、要使溶液中的铝离子沉淀转化为氢氧化铝,需要加入碱,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中,因此选择弱碱氨水,答案选C。

点睛:

明确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方法,如果用铝盐制备氢氧化铝,一般需要氨水,如果用偏铝酸盐制备,一般需要通入CO2,另外也可以利用铝盐和偏铝酸盐混合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19、A.用铜作印刷电路是利用了铜的还原性,反应中被铁离子氧化,A正确;B.利用铝热反应可用来焊接钢轨,B正确;C.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错误;D.生铁和普通钢都是铁碳合金,D正确,答案选C。

20、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A错误;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有杀菌消毒作用,B正确;C.晶体硅是制造半导体的常用材料,C正确;D.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正确,答案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