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477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

1.我国近海海域海水中一些元素含量普遍超标,富营养化十分严重,经常发生“赤潮”现象。

下列生活用品中能引起“赤潮”的是(  )

A.肥皂

B.含磷洗涤剂

C.加酶洗衣粉

D.化妆品

2.某化学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一些新装修的居室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过高,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这些污染物最常见的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氨气

D.甲醛、甲苯、醚类等有机物蒸气减少

3.下列环境问题与引起环境问题不对应的物质是(  )

A.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B.酸雨:

二氧化氮

C.臭氧层空洞:

氨气

D.酸雨:

二氧化硫

4.石油和煤都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纯净物

B.都含有碳元素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有固定的沸点

5.NaCl是海水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重要物质,除食用外,它还是一种工业原料。

下列以NaCl为原料的产品(或物质)是(  )

①烧碱 ②纯碱 ③金属钠 ④氯气 ⑤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6.某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如下结构片段:

对其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它是缩聚反应的产物

B.合成它的小分子是CH3OH和HCOOH

C.合成它的小分子是CH2===CH2和HCOOCH3

D.合成它的小分子是CH2===CHCOOCH3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

下列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8.下列物质的组合,不属于铝热剂的是(  )

A.FeO+Al

B.Mg+Al2O3

C.Al+V2O5

D.Al+Cr2O3

9.可与人体血液中的物质结合导致中毒的空气污染物是(  )

A.H2

B.N2

C.CO2

D.CO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B.海水中金的储存量约为陆地的170倍,但它的富集程度却很低

C.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铀和重水等核原料

D.海水中的溴、氟等元素均为微量元素,但仍有提取的价值

11.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12.金属K与Na金属性相近,用K与钠盐共熔时,很难将Na从混合物中分离。

若调整温度到一定程度,则可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K。

已知四种物质的熔、沸点如下: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K的适宜温度是(  )

A.97.8~770℃

B.770~774℃

C.774~882.9℃

D.1413~1500℃

13.化学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B.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中的“赤”、“白”、“绿”均指相关现象或物质的颜色

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CO2和SO2的溶解量增大

D.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14.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下列说法有悖于循环经济的是(  )

A.将有机垃圾转化为气态燃料

B.大力开采石油、煤、天然气满足社会生产需要以加快经济发展

C.将1molCH4转化为4molH2用于合成氨

D.CO、CH3OH和C3H4合成CH2===C(CH3)COOCH3

15.人类对某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影响冶炼方法的主要因素是(  )

A.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由于我国煤储藏量相对比石油和天然气丰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将原煤作为燃料燃烧,既严重污染环境,效率又不高,因而国家大力提倡煤的综合利用。

实施“煤变油”,其原理之一是先将煤与水蒸气制得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催化合成甲醇或烃类等液态能源。

(1)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烃(CnHm)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化和液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2HgO

2Hg+O2↑

B.Fe3O4+4CO

3Fe+4CO2

C.2MgO

2Mg+O2↑

D.2Ag2O

4Ag+O2↑

(2)简要说明不符合工业实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有广泛的用途,汞唯一重要的矿源是朱砂(HgS)。

朱砂炼汞的反应之一为HgS+O2

Hg+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gS与O2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每生成1molH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随着冶炼、电镀等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所需汞及其化合物的用量也日趋增多,随之排放含汞废水的现象也愈加严重,现已成为世界上危害较大的工业废水之一。

以下处理含汞(Hg2+)废水的方法中最简单实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含Hg2+的废水中加入Na2S等可溶性硫化物

B.加入金属还原剂

C.电解法

19.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叫腈纶,性质极像羊毛,故被称为“人造羊毛”。

聚丙烯腈的单体是丙烯腈(CH2===CHCN),其合成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CH+HCN

CH2===CHCN

 乙炔  氢氰酸        丙烯腈

②nCH2===CHCN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制备丙烯腈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如何检验某品牌的羊毛衫是羊毛还是“人造羊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发生在海洋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2.【答案】D

【解析】根据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常用于装饰材料的溶剂和防腐剂;甲醛、苯、醚等常用于装饰材料的溶剂和防腐剂,二者对人体有害,为致癌物质,为装饰材料的主要污染物质;装饰材料不能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气等。

3.【答案】C

【解析】根据酸雨——SO2、NO2、等;温室效应——CO2、CH4等;臭氧层空洞——氮氧化物、氟利昂等;光化学烟雾——NO2、CxHy、CO等;白色污染——各种颜色的难降解的塑料膜、袋等分析。

4.【答案】B

【解析】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故B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在氯碱工业中:

2NaCl+2H2O

2NaOH+H2↑+Cl2↑,H2与Cl2化合被水吸收可得盐酸。

2NaCl(熔融)

2Na+Cl2↑。

在制纯碱工业中主要利用如下原理: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H2O+CO2↑。

6.【答案】D

【解析】从给出的结构片段可判断该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为CH2CHCOOCH3,推知该高分子应为CH2CHCOOCH3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D正确。

7.【答案】C

【解析】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水分子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水池,故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8.【答案】B

【解析】铝热反应的实质为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能跟铝粉组成铝热剂的金属氧化物对应的金属活泼性应较铝弱。

9.【答案】D

【解析】H2不是空气污染物,且无毒,不能与人体血液中的物质结合导致中毒,故A错误;N2不是空气污染物,且无毒,不能与人体血液中的物质结合导致中毒,故B错误;CO2不是空气污染物,且无毒,不能与人体血液中的物质结合导致中毒,故C错误;CO是空气污染物,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D正确。

10.【答案】D

【解析】海水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13种元素超过总量的99%,其他为微量元素,总计含有80多种元素,故海水中的溴、氟元素不是微量元素。

11.【答案】B

【解析】可燃冰外观像冰,其化学组成是CH4·nH2O,根据元素守恒知,水不能变为油;氢能源来源广、热值高,且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但乙醇为可再生能源,;石油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2.【答案】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Na排在K的后面,似乎不能从K的熔融盐中置换出K。

但将Na与KCl共熔,其共熔体中Na+、K+、Cl-和e-自由移动,如果继续加热,则Na、K、NaCl和KCl先沸腾者先逸出。

工业上,就是采用这种原理用Na还原K的,因为K的沸点比Na、NaCl、KCl的沸点都低,且低于NaCl的熔点。

13.【答案】D

【解析】CO2是温室效应的“祸首”,但不污染空气(SO2、NO2等是大气污染物);白色污染不都是白色的、绿色食品(安全、优质、无污染的营养等食品)不都是绿色的;雨水的pH由6.68变为4.28应是H2SO3被氧化成H2SO4(2H2SO3+O2===2H2SO4)的缘故主。

14.【答案】B

【解析】忽视合成氨过程中甲烷与H2O反应产生的CO还可继续与H2O反应生成H2而错选C。

1molCH4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O反应生成3molH2和1molCO,1molCO与H2O反应又得到1molH2,使CH4生产H2的量达到最大值,符合循环经济理念。

不能根据CO、CH3OH和C3H4与CH2===C(CH3)COOCH3进行比较并根据原子经济概念进行判断而错选D。

15.【答案】A

【解析】影响冶炼方法的主要因素是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活动性越强,则金属就越难冶炼,因此选A。

16.【答案】

(1)CO+2H2

CH3OH

(2)nCO+

H2

CnHm+nH2O

(3)使煤变成清洁能源,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写出方程式;优点是清洁和高效。

17.【答案】

(1)C

(2)MgO熔点高,电解耗能大,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电解熔融态的MgCl2冶炼镁

【解析】

(1)C.2MgO

2Mg+O2↑

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

(2)不符合工业实际的原因:

MgO熔点高,电解耗能大,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电解熔融态的MgCl2冶炼镁。

18.【答案】

(1)HgS和O2 6

(2)A

【解析】

(1)汞元素由+2价降为0价,氧元素由0价降低为-2价,而硫元素由-2价升高为+4价,所以氧化剂为HgS和O2,每生成1molHg转移6mol电子。

(2)因废水中汞元素以Hg2+形式存在,加入Na2S沉淀为HgS,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故选A。

19.【答案】

(1)加成反应

(2)26.4%

(3)取样灼烧,闻其气味,若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为羊毛,否则为“人造羊毛”。

【解析】

(1)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属于加聚反应。

(2)丙烯腈与聚丙烯腈在组成上完全一致,故

ω(N)=

×100%=

×100%≈26.4%。

(3)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特殊气味(烧焦的羽毛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有光泽的硬块,用手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腈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较缓慢,气味与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明显不同,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