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实训指导书.docx
《统计学基础实训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基础实训指导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基础实训指导书
实训项目三:
统计整理方法应用
实训学时:
6学时
实训类型:
(综合)
实训性质:
(必选)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软件(EXCEL)对统计调查收集得到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统计整理工作技能。
二、实训内容
结合第3章统计整理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需要做以下内容:
1.将课本【例3-1】原始资料输入到Excel文本中,应用Excel中数据分析功能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成统计整理工作过程。
2.将课本第55页的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为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实训资料输入到Excel文本中,利用Excel中的插入函数功能整理品质数据并编制频数分布图表。
3.用Excel绘制统计图。
三、实训步骤
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数据分析中的“直方图”工具(1的内容介绍此功能);二是利用FREQUENCY函数(2的内容介绍此功能)。
【注意】第一种功能需要使用Excel2003扩展功能,需要安装完全版的Excel2003,然后安装数据分析。
要安装数据分析功能,步骤依次是“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库和分析工具库-VBA函数”。
操作完这3个步骤,再回去点击工具就会有“数据分许”的菜单选项了。
1.将课本【例3-1】原始资料输入到Excel文本中,应用Excel中数据分析功能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成统计整理工作过程。
第一步骤:
启动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Book1。
准备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
第二步骤:
在工作表Sheet1上的(A1-A42)矩形区域内输入【例3-1】中40名工人的日产量数据的资料,选中数据资料,进行数据排序,如图所示
图3.1-1
选定A2至A41单元格内的数据,点击
(升序)
图3.1-2
图3.1-3
按照之前分好的组,利用Excel的直方图功能计算出各组的人数。
第三步骤:
因为Excel不会执行“上限不在内”原则,并且不会认除了数字的符号,每组只要输入本组的极限点,例如第一组500以下,上限500不在本组内,所以让计算机执行的话,要输入499作为计算机执行的上限。
下列各组以此类推。
最后一组没有上限,但是我们排序之后知道最大值为750,所以750作为最后一组的极限点。
3组数据输入C8-C10,如图所示。
图3.1-4
第四步骤:
点击“工具”菜单,选择“数据分析”选项。
图3.1-5
选择“直方图“,点击确定。
图3.1-6
第五步骤:
在各个区域按下图要求输入,
图3.1-7
输入区域是指要处理的数据所在位置,接收区域是指,哪些区域接收数据来处理。
此例中,要处理的40个数据在A2-A41单元格上,把40个数据分到3组去,这3组的内容在C8-C10。
对于输出区域的说明,因为不知道输出的具体内容有多大,所以选择在空白的地方的一个单元格即可,输出时计算机会自动以这个区域为起点扩展来显示结果。
选择图表输出,可以得到直方图;选择累计百分率,系统将在直方图上添加累积频率折线;选择柏拉图,可以得到按降序排列的直方图。
现只选择图表输出。
第六步骤:
然后点击“确定“,出现如下图:
图3.1-8
第七步骤:
点击上图中的直方图的蓝色条柱,然后右击,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
图3.1-9
“数据系列格式“,出现图1.1-9。
然后选择“选项”,如图所示,按照图中要求操作。
把分类间距改为0
图3.1-10
第八步骤:
直方图图中“频率”的文字方向要更改,选定“频率”,然后右击,选择“坐标轴标题格式”,文字方向按照下图所做,如图所示,
图3.1-11
把1.1-8的“接收”改为“分组”,“频率”改为“频数”,图中“直方图”改为“某生产小组40名工人日产量直方图”,“接收”改为“日产量分组/件”,“频率”改为“频数”,,如图所示。
图3.1-12
第九步骤:
由上述操作可以得到3组各组的人数,可以完成表中的内容填写。
图3.1-13
第十步骤:
选定D5,然后点击
,就可以计算合计了,计算各组的比重,可以先算第一组,在E2输入“=D2/40*100”,然后回车,即可得到结果,其他组利用“填充”功能,在E2位置按住鼠标拖至E5单元格后放开鼠标,即可得到E3-E5单元格的频率。
(注意:
在输入公式的时候不要忘记先输入等号,否则不会出现数值。
)
图3.1-14
图3.1-15
第十步骤:
完成以上9步操作会得到如下图
然后以“利用直方图功能计算频数”重命名Sheet1,以自己的“班别、名字、学号(第三章)”命名Book1保存。
接着做第二个内容
2.将课本第55页的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为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实训资料输入到Excel文本中,利用Excel中的插入函数功能整理品质数据并编制频数分布图表。
第一步骤:
打开刚才的以自己的班别、名字、学号命名的Book1,对Sheet2重命名为“利用插入函数功能整理品质数据并编制频数”。
第二步骤:
在Sheet2中的A2至A31单元格中输入课本第55页表3-20的30个内容。
因为Excel无法对文字进行识别统计,所以,对于品质数据,先要将类别名称转化为数字代码,如上述的5中选择分别用5个数字表示,1—很满意;2—满意;3—比较满意;4—不满意;5—很不满意,按照对应的代码,在B2-B31输入代码,如图所示
图3.2-1
此图中的内容是按照表3-20一列一列地顺序输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方便的顺序输入,不要求和图3.2-1一样,但是前提是必须把表3-20的30个内容都输入,而且对应的代码要正确。
第二步骤:
按照要求,可以将30个数据可以分为5组(单项式分组:
每一组只有一个数据)。
分组如下图所示。
图3.2-2
第三步骤:
选定D2至D6单元格,点击“插入”,选择“插入函数”。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类别”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里选择“FREQUENCY”函数。
然后按“确定”。
如图3.2-3和3.2-4所示
图3.2-3
图3.2-4
第四步骤:
在“Data_array”(数据输入区域)中输入B2:
B31,
在“Bins_array”(数据接收区域)中输入C2:
C6。
(另一个方法:
把鼠标放在Data_array区域中的单元格,然后选择B2到B31,Data_array区域中会出现:
B2:
B31;同样“Bins_array”(数据接收区域)也是这样操作)。
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2-5
第五步骤:
由于频数分布是数组操作,所以,此处不能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应先用左手按Ctrl+Shift组合键(不要放开),同时右手敲“回车”键,先松开右手,再松开左手,于是得到结果。
图3.2-6
第六步骤:
计算频率(比重)按照前面的1的第十步骤所教的方法操作。
第七步骤:
用前面1所学的方法利用直方图操作也可以得到结果,学生自己课后完成。
最后保存。
3.用Excel绘制统计图。
第一步骤:
打开刚才的以自己的班别、名字、学号命名的Book1,对Sheet3重命名为“绘制统计图”。
第二步骤:
在Sheet3中输入如下图内容
图3.3-1
第三步骤:
点击
图表向导,如图所示
图3.3-2
第四步骤:
选择柱形图,点击“下一步“,出现:
第五步骤:
在数据区域里选择A1到G4
实训项目四:
统计分析一:
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
实训学时:
4学时
实训类型:
(综合)
实训性质:
(必选)
一、实训目的
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以称为综合指标。
根据综合指标数字的表现形式,可将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通过本实训的学习,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及其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掌握综合指标在经济中的分析方法。
以及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软件(EXCEL)操作手段计算描述统计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技能。
二、实训内容
1.结合第4章综合指标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将根据某企业甲车间30名工人日产量资料,计算各类平均数和标准差,日产量资料如下(件):
364934473343384232343846433935
302642413644403737254529433136
2.利用函数计算加权平均数和标准差。
3.要求利用第2个内容所教的方法完成课本第93、94页的练习题。
三、实训步骤
1.利用“描述统计”分析工具计算描述统计量。
(本功能需要使用Excel扩展功能)
第一步骤:
启动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以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第四章)”重命名。
第二步骤:
在工作表Sheet1上将30名工人日产量数据资料输入到A1:
A30单元格,如图所示。
图4.1-1
第二步骤:
在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选项,从其对话框中选择“描述统计”,单击“确定”按钮后,打开“描述统计”对话框,在输入区域中输入$A$1:
$A$30,在输出区域中输入$C$1,其他复选项可根据需要选定,如图所示。
图4.1-2
图4.1-3
第三步骤:
单击确定按钮,出现如下图
图4.1-4
2.利用函数计算加权平均数和标准差
根据甲、乙两个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有关资料参照课本第91页。
第一步骤:
将原始数据输入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第四章)”重命名的工作簿的Sheet2,如下图所示
图4.2-1
第二步骤以甲班的数据为例计算,
(1)计算各组日生产量总数xf:
C3=A3*B3,填充并求和,C8=SUM(C3:
C7);
(2)计算日产量平均数C11=C8/B8=8.5(件)
(3)计算
:
D3=B3*(A3-$C$11)^2,填充并求和,D8=SUM(D3:
D7);
(4)计算标准差:
C12=SQRT(D8/B8)=2.22(件);
(5)计算变异系数:
C13=C12/C11*100)=26.77%
同样的方法可以操作计算乙班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图4.2-2
第三步骤:
保存,发送到老师指定的邮箱
3.学生按照上述所教方法,自行完成,完成后发到老师指定的邮箱。
四、实训组织要求
需在电子实训室完成“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的项目实训训练
五、其它说明
实训标准与评估:
第1内容(50%),第2内容(50%),第3内容作为课外作业。
实训项目五:
统计分析二:
用EXCEL进行动态数列分析
实训学时:
4学时
实训类型:
(综合)
实训性质:
(必选)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项目实训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软件(EXCEL)操作手段将统计整理后的项目资料运用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对项目课题进行统计分析的技能。
二、实训内容
结合第5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利用本章的表5-14,某企业1986-2005年产品产量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
三、实训步骤
第一步骤:
启动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以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第五章)”重命名。
第二步骤:
在工作表Sheet1上将20个产量数据资料输入到A1:
A20单元格,
图5.1-1
第三步骤:
单击“工具”菜单,选择“数据分析”选项。
打开“数据分析”
对话框,从其“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移动平均”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1-2所示。
第四步骤:
打开“移动平均”对话框后,按照图5.2-3显示中的内容操作(此操作是进行5项移动)
图5.1-2
图5.1-3
第五步骤:
按“确定”按钮后,出现的结果如图5.2-4所示。
图5.1-4
第六步骤:
从图5.1-4中,我们可以发现,结果显示的位置不对,我们进行调整,第一个数据2.096应该在C4单元格。
如图5.1-5所示。
图5.1-5
第七步骤:
下面进行4项移动平均操作,操作方法和5项类似。
如下图5.1-6所示。
图5.1-6
第八步骤:
单击确定后,我们同样发现结果显示的位置不正确,如图5.1-7所示
图5.1-7
我们依然要对进行改正,如图5.1-8所示。
图5.1-8
第九步骤:
下面进行4项移动修正操作,如图所示。
一样的单击“工具”→“数据分析”→“移动平均”。
图5.1-9
第十步骤:
单击确定,出现如图所示的结果。
图5.1-10
如果在图表选项中打√,出现如图5.1-11所示。
图5.1-11
然后保存文件发送到老师指定的邮箱。
四、实训组织要求
1.需在电子实训室完成“运用动态数列分析法分析项目课题”的项目实训训练。
2.学生在课堂上利用Excel计算课本第120、121页的习题。
五、其它说明
实训标准与评估:
各步骤占10%。
习题作为课外作业。
实训项目六:
统计分析三:
用EXCEL指数并进行因素分析
实训学时:
4学时
实训类型:
(综合)
实训性质:
(必选)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项目实训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软件(EXCEL)操作手段掌握指数计算并进行因素分析能力。
二、实训内容
结合第6章指数分析教学内容的学习,按照如下资料做有关计算。
某商业部门商品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商品价格/元
商品销售量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手套
双
22.0
19.8
120
120
玩具
个
11.0
11.0
220
240
日记本
本
4.0
3.8
110
131
要求:
1.计算3种商品的销售总额指数;
2.计算3种商品物价总指数;
3.计算3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4.分析3种指数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实训步骤
第一步骤:
启动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以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第六章)”重命名。
第二步骤:
在工作表Sheet1上将上述表中的数据资料进行输入,如图6.1-1所示。
第三步骤:
计算销售额,在G3中输入“=C3*E3”(输入公式不要忘记等号),回车后即可得到第一组的数值。
其他组利用“填充”功能,选定G3按住鼠标拖至G5,即可到其他组的数值。
在H3中输入“=D3*F3”,按照前述方法计算各个
。
在I3中输入“=C3*F3”,按照前述方法计算各个
。
如图6.1-2
图6.1-1
图6.1-2
第四步骤:
在不需要数据的计算的栏里要填上“—”符号(统计表中不允许有空格),计算
。
选定G6,点击
,回车,即可到结果,其他如
,按同样方法操作。
,如图6.1-3所示。
第五步骤:
计算3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在E9中输入“=H6/G6”,回车即可到结果;计算3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
,在E12中输入“=H6/I6”,回车即可到结果;计算3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
,在E15中输入“=I6/G6”,回车即可到结果;如图6.1-4所示。
图6.1-3
图6.1-4
第六步骤:
先找出绝对数方面的关系,再进行绝对分析;同样先找出相对数方面的关系,再进行相对数分析。
如图6.1-5所示
第七步骤:
做完上述操作,保存,然后按照所教的计算方法课堂内完成课本第146.147页的练习题。
图6.1-5
四、实训组织要求
需在电子实训室完成“运用指数分析法分析项目课题”的项目实训训练。
五、其它说明
实训标准与评估:
第一、二步骤(10%),第三步骤(20%),第四步骤(20%),第五步骤(20),第六步骤(30%)。
实训项目七:
统计分析四:
运用EXCEL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计算
实训学时:
4学时
实训类型:
(综合)
实训性质:
(必选)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项目实训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软件(EXCEL)操作手段将统计整理后的项目资料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法对项目课题进行统计分析的技能。
二、实训内容
结合第8章相关与回归分析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计算如下资料。
(1)绘制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图,计算相关系数;
(2)建立回归直线方程(以销售额为自变量),并解释斜率的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为多少?
三、实训步骤
第一步骤:
启动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以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第七章)”重命名。
第二步骤:
在工作表Sheet1上将上述表中的数据资料进行输入,如图7.1-1所示。
第三步骤:
点击“图表向导”,选择“XY散点图”,如图7.1-2所示。
第四步骤:
点击“下一步”,出现如图7.1-3所示。
数据区域,选择产品销售额和利润两列数据,即从B5到C12。
系列要产生于“列”,选择“列”选项。
,如图7.1-4所示。
图7.1-1
图7.1-2
图7.1-3
图7.1-4
第五步骤:
点击“系列“,系列1的名称中输入:
产品销售额(万元)。
如图7.1-5,7.1-6所示。
图7.1-5
图7.1-6
第六步骤:
添加系列,名称为“销售利润(万元)”,如图7.1-7所示。
图7.1-7
第七步骤:
点击“下一步”,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各个标题,图表标题输入:
产品销售额与利润的相关图。
其他按照图7.1-9所示的输入
图7.1-8
图7.1-9
第八步骤:
点击完成,出现图7.1-10。
完成了相关图的操作。
图7.1-10
第九步骤:
计算相关系数,选定B29,点击“插入”,然后选择“函数”,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按照图7.1-12操作。
图7.1-11
图7.1-12
第十步骤:
点击“确定”按钮出现图7.1-13,然后按照图7.1-14选择两组数据。
图7.1-13
图7.1-14
点击“确定,即可到相关系数。
第十一步骤: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先建立模型,
,计算截距
,选定存放截距
的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函数”选项,在选择类别中选择“统计”函数,然后在“选择函数”中选取出“求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截距”的函数“INTERCEPT”,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7.1-15,7.1-16所示。
图7.1-15
图7.1-16
第十二步骤:
进入“函数参数”设置对话框,在
和
分别导入或输入因变量Y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单击确定,即可到结果,如图7.1-17,7.1-18所示
图7.1-17
图7.1-18
第十三步骤:
b的确定和a的方法相同,只是使用函数不用,确定直线的斜率要使用“SLOPE”函数。
如图7.1-19所示。
图7.1-19
第十四步骤:
单击“确定”后,可得到结果,于是可以得到所求的一元直线回归方程。
如图7.1-20所示
图7.1-20
第十五步骤:
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销售利润出来。
如图7.1-21所示
图7.1-21
第十六步骤:
保存文件,发到老师指定的邮箱,然后课堂内完成课本第170、171页的练习题。
四、实训组织要求
在电子实训室完成“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法分析项目课题”的项目实训训练。
五、其它说明
实训标准与评估:
第一至八步骤(5%),第九至十五步骤(10%)
实训项目八:
统计分析五:
运用抽样推断进行抽样估计
实训学时:
4学时
实训类型:
(综合)
实训性质:
(任选)
一、实训目的
由于全面调查的范围广,工作量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有时也不需要或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但又要了解客观现象的总体情况,就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取得调查资料。
因此,通过本项目实训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软件(EXCEL)操作手段将项目调查取得的项目资料运用抽样推断原理对全及总体进行抽样估计的技能。
二、实训内容
结合第8章抽样推断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首先将统计整理后的项目资料计算样本均值指标,然后判断抽样误差状况,再在确定抽样极限误差的基础上,对全及总体进行抽样估计。
三、实训步骤
1.根据样本数据计算样本均值或样本成数。
2.根据样本均值或样本成数计算样本标准差。
3.根据样本标准差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4.在确定抽样极限误差的基础上,对全及总体进行抽样估计,以说明总体现象的一般规律或水平。
四、实训组织要求
需在电子实训室完成“运用抽样推断进行抽样估计”的项目实训训练。
五、其它说明
实训标准与评估:
第一步骤(20%),第二步骤(20%),第三步骤(20%),第四步骤(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