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846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课一测9溶液综合测试新版新人教版

9溶液

一、选择题:

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B.氯化钠

C.面粉D.高锰酸钾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3.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4.由图可知,从0℃升温到50℃,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  )。

A.甲B.乙

C.丙D.丁

5.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5mLB.2mL

C.3mLD.4mL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7.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8.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11.图示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图所示是表示的下列哪种化学概念或原理(  )。

A.乳化作用B.催化作用

C.水合作用D.化学变化

12.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下图),其气密性良好。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

13.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14.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答案】D

【总结】溶液的特征为:

均一、稳定、透明,但透明不代表无色。

溶液是混合物。

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物质溶解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15.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不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的石灰水可采用加入氢氧化钙、蒸发水或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即升高温度的方法.故正确答案选D.

【总结】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以上方法不适用。

1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20g某固态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20g某固态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20g某固态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D.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某固态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的溶解度为20g

【答案】D

【总结】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

17.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B.20℃时,将10gb溶解在100g水中得110g不饱和溶液

C.20℃时,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g

D.50℃时a和b的两杯饱和溶液至20℃,析出a一定比b多

【答案】D

【总结】

(1)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4)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的该物质饱和溶液。

(5)利用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提纯物质。

二、非选择题:

1.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2.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在部分地区发生“抢盐”风波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公告称:

日本核事故对我国海域污染可能性极小,且我国85%以上的食盐是湖盐(来自内陆盐湖)而不是海盐。

已知:

盐湖原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泥沙和芒硝等。

上图为芒硝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将t℃饱和硫酸钠溶液降温至40℃时,溶液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

(2)为除去原盐中的泥沙,可先将原盐溶解,再通过________操作除去。

(3)可用“夏季采盐,冬季捞硝”的方法来分离湖水中的芒硝和食盐。

这种方法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_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5.根据图示情景和范例,编写计算题,并完成相关内容。

【情景1】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氯化钾溶液,应该怎么操作?

(1)编题范例:

配制10%的氯化钾溶液50g,分别需氯化钾固体和水各多少?

(2)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步骤。

①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再用_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

将称得的氯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④装瓶:

将配制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情景2】已知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一定质量的盐酸反应,得到只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计算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编写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过程:

6.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

(2)某同学按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

【答案】

(1)7.5g

(2)AB;量筒;搅拌,加速溶解

(3)2.5g

【解析】

(1)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时,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

(2)A中砝码和药品放反了;B仰视读数了;B中仪器是量筒,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3)使用天平时,砝码和药品放反了,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总结】

(1)配制溶质为固体的溶液和配制溶质为液体的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区别。

配制溶质是固体的溶液需要用天平称取;配制溶质是液体的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

(2)用天平称量药品要遵循“左物右码”。

(3)仰视读数时,量筒水的体积比实际需要水的体积偏大,即加入水的质量偏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实际要求的结果偏小。

一、选择题:

1.C 2.D 3.D 4.C 5.B 6.B 7.D 8.C 9.C10.D 11.A 12.C 13.D

14.D

15.D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不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的石灰水可采用加入氢氧化钙、蒸发水或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即升高温度的方法.故正确答案选D.

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概念中包括四个要素: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

g.A没有说明饱和状态,B没有说明100g溶液水,C没有说明温度条件.

17.D

【解析】c物质的溶解度在20℃时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A正确;20℃时,b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将10gb溶解在100g水中可以得到110g不饱和溶液,B正确;20℃时,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g,C正确;50℃时a和b的两杯饱和溶液降至20℃,虽然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但没有说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谁析出的晶体多,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1)碘 汽油

(2)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整杯液体逐渐变为紫红色

②甲

4.【答案】

(1)t1 

(2)25 20% 125

(3)B

5.【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