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44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教案.docx

小升初语文教案

课程

第一章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节:

词语、俗语、古诗词积累

课型

练习课

1、识记常见的词语、俗语、古诗

2、能准确运用常见的词语、俗语,古诗

重点

能准确运用常见的词语、俗语,古诗

难点

能准确运用常见的词语、俗语,古诗

教学手段、方法

练习、竞赛

教具

 

一、课前准备

一、词语

(一)褒义词

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

如:

“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二)贬义词

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就是贬义词。

如:

“顽固”“阴谋诡计”“自私自利”“仗势欺人”。

(三)中性词

中性词是针对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言的,不仅仅是形容词,动词、名词都可以,它专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即中性感情色彩的词语。

如:

“发动”“结果”“注视”。

(四)很多词语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我们需要按照一定关系把它们进行归类和排序。

如按词性归类、按感情色彩归类,按用途归类;排序则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按时间顺序等进行排列。

【典例剖析】

例:

填空,再用所填的字组成一句话。

炙手可()兴高采()普天同()馨香祷()乐在其()豆蔻年()一鸣惊()

治国安()患难与()政通人()安邦定()大功告()()竿见影

【剖析解答】本题的难度不大,只要把成语填好,这句话就自然可以得出。

在这些成语中,比较难的是第四个词“馨香祷祝”,但只要把其它成语填好,这个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参考答案: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熟语

【考核要点】

熟语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熟语相当于一个语言单位。

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等。

1.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便改动,但也有不少五字六字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成语具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它的主要来源有:

①神话故事②历史故事③寓言故事④文学作品。

2.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3.谚语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典例剖析】

例1按要求给下列成语归类(只填序号)

(1)滥竽充数

(2)背水一战(3)望梅止渴(4)纸上谈兵(5)精卫填海(6)八仙过海(7)画蛇添足(8)开天辟地(9)守株待兔(10)攀龙附风(11)掩耳盗铃(12)刻舟求剑(13)夸父逐日(14)破釜沉舟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解答】

要答对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了解成语的意思,题目中

(1)(7)(9)(11)(12)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较好选择。

(2)(3)(4)(14)这四个成语与战争相关,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为韩信、曹操、赵括、项羽,属于历史故事。

(5)(6)(8)(10)(13)属于神话传说。

做题时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用排除法来处理。

三、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的课外拓展题

 

学生掌握情况知识反馈:

自我评价:

对基本知识点讲解得比较透彻

课程

第二节初中语文课外知识

课型

练习课

1、能识记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外知识

2、能默写出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外知识

重点

能默写出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外知识

难点

能默写出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外知识

教学手段、方法

练习、竞赛

教具

 

二、课前准备

初中语文课外知识

一、歇后语

空棺材埋葬——目(木)中无人

打破沙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道(倒)不出来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撑船的艄公——见风使舵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螃蟹走路——横行霸道

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老榆木脑袋——死不开窍            

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

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俗语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三、古诗词积累

1、表达爱国之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劝人珍惜时间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3、朋友送别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含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四季景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无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6、描写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7、其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东汉)曹操《观沧海》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课后作业:

配套的练习

 

学生掌握情况知识反馈:

自我评价:

每节课都默写效果比较好

课程

第二节、四大名著,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课型

练习课

1、识记常见的四大名著、文学文化常识

2、运用常见的四大名著、文学文化常识

重点

运用常见的四大名著、文学文化常识

难点

运用常见的四大名著、文学文化常识

教学手段、方法

练习、竞赛

教具

 

三、课前准备

一、《红楼梦》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庭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

该人擅弄权术,例如:

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终不免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

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5.《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名字里有“春”字的四姐妹指的是: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

7.“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儿、李纨、秦可卿。

8.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品的酒叫“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二、《西游记》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西游记》是长篇神魔小说,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最受群众喜爱的一部。

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转》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艺人加工,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2.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空”。

3.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九齿钉耙、降妖仗。

4.《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得正果,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分别被如来佛封号:

唐僧——旃檀公德佛;孙悟空——斗战胜佛;猪八戒——净坛使者;沙僧——金身罗汉;白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三、《水浒传》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将,天罡星共三十六人,地煞星共七十二人。

3.《水浒传》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4.《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英雄排座次,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5.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6.《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他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7.《水浒传》中外号为“小李广”的是花荣;外号为“及时雨”(或“呼保义”)的是宋江。

林冲外号为“豹子头”,杨志外号为“青面兽”。

8.《水浒传》中精彩故事与人物

(1)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

(2)误入白虎堂:

林冲

(3)风雪山神庙:

林冲

(4)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

(5)醉打蒋门神:

武松

(6)怒杀阎婆惜:

宋江

(7)大闹清风寨:

花荣

(8)斗浪里白条:

李逵

(9)智取生辰纲:

吴用、公孙胜、晁盖等

(10)探穴救柴进:

李逵

(11)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

(12)血溅鸳鸯楼:

武松

四、《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智的事情分别有: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人分别是使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点钢矛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明朝著名文人杨慎所作的《临江仙》。

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其他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人在曹营心怀故主刘备)等。

5.“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

指收取东川和西川。

八阵:

八阵图阻陆逊。

七擒:

七擒孟获。

六出:

六出祁山。

五丈原:

病卒五丈原。

四十九盏明灯:

五丈原施法续命。

三顾:

三顾茅庐。

西蜀:

入川。

南蛮:

平定南方。

东和:

联吴。

北拒:

抗曹。

爻(yáo):

组成八卦的长短横,“一”为阳爻,“——”为阴爻。

水面偏能用火攻:

火烧赤壁)

7.周瑜与诸葛亮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赤壁之战;诸葛亮会累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失了街亭。

8.《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9.《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五、文学知识:

1.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2.中国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这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3.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

4.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6.战国七雄:

齐楚燕秦韩赵魏。

7.我国古代四大美人:

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

8.各种花木别称:

牡丹(王中之王)、杜鹃(花中西施)、菊花(花中隐士)、月季(花中王后)、水仙(凌波仙子)、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

9.神话中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10.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11.我国“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12.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1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4.世界十大文豪:

荷马(古希腊)、但丁(意大利)、歌德(德国)、拜伦(英国)、莎士比亚(英国)、雨果(法国)、泰戈尔(印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高尔基(前苏联)、鲁迅(中国)。

15.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法国)、欧·亨利(美国)、契诃夫(俄国)。

16.唐代诗人雅号:

诗仙(李白)、诗豪(刘禹锡)、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囚(孟郊)、诗鬼(李贺)、诗魂(杜牧)、诗僧(齐己)、诗魔(白居易)、五言长城(刘长卿)、五言宗师(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7.古代著名圣人: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武圣(关羽)、词圣(苏轼)、医圣(张景中)、史圣(司马迁)、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至圣(孔丘)、亚圣(孟轲)、画圣(吴道子)、曲圣(关汉卿)、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酒圣(杜康)、兵圣(孙武)、药圣(李时珍)、乐圣(李龟年)。

18.文学史上第一:

第一位女诗人是:

蔡琰(文姬)

第一位女词人是:

李清照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

 

学生掌握情况知识反馈:

学生识记有点难度

自我评价:

用在平时的抢答题效果较好

课程

第三节、关联词语、句式变换、标点、修辞

课型

练习课

1、学会常用的关联词语、句式变换、标点符号及修辞手法

2、能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句式变换、标点符号及修辞手法

重点

能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句式变换、标点符号及修辞手法

难点

能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句式变换、标点符号及修辞手法

教学手段、方法

练习、竞赛

教具

 

四、课前准备

【典例剖析】

例1:

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这个周末,我们()去逛街,()去逛书市?

(2)()明天出太阳,我们去爬山。

(3)小红()是第一次登台演讲,()她一点也不紧张。

(4)他()学习刻苦,()总是班里第一名。

【剖析解答】:

用什么关联词,先要看句子前后意思是什么关系,然后从相应的关联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进行填空。

第一句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可以用“是……还是”;第二句的前一分句表明是假定的情况,所以可以填“如果”;第三句的前后分句有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第四句前后分句有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

例2:

用两组不同的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分句连接起来,并抄在横线上。

勤奋耐苦,能在社会里站稳脚跟。

【剖析解答】:

做这类题,先要反复读两个分句,读懂内容再选择相应的关联词将句子联系起来。

本题可如下回答:

如果勤奋耐苦,就能在社会里站稳脚跟。

因为勤奋耐苦,所以能在社会里站稳脚跟。

二、句式变换、扩句、缩句。

【典例剖析】

例1: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

【剖析解答】: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句中反问词、否定词、句末语气词,把句末问号改为句号,即为语气平实的陈述句。

例句改为: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例2;请缩写下面的句子,

山上的果树在春风中欢快地摆动着细小的枝叶。

【剖析解答】:

这是针对缩句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缩句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通读句子,分清句子讲的是什么;二是进行删减,凡是“的”“地”前面的词语一般可以删掉,“得”后面的词语也可以删掉。

删减后的句子只留下“谁”“干什么”就可以了;三是再读一读,看还有没有可以删减的部分。

缩句时要保证句子只留下主干,不要留下任何修饰语。

例句缩写为:

果树摆动着枝叶。

例3:

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得生动形象一些。

()的蝴蝶()飞进()的蝴蝶谷过冬。

【剖析解答】:

这是扩句训练。

扩句只能增加一些修饰成份,不能增加主干。

扩句后,如果再缩句,还要能缩得和原来一样,如不一样,就说明扩错了。

例句改为:

美丽的蝴蝶愉快地飞进温暖如春的蝴蝶谷过冬。

三、标点

1.破折号有不同的用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部分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折④表示声音的延长

(1)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

(2)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有门路的带工……()

(3)“好香的干莱——听到风声了么?

”赵七爷说。

()

(4)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心想:

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

()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用得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

(1)雷达是我们的“千里眼”。

()

(2)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

()

(3)“哦!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把您的鼻子碰扁了”。

()

(4)“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

”老板娘带着歉意说。

()

(5)他问我:

“你知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诗是哪个朝代的什么诗人写的吗?

”()

(6)“呃,夫人,”我终于挤出一句话来,“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

(7)鲁肃对周瑜说:

“十万支箭,两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

(8)鼎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四、修辞

例3:

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示例:

雨伞:

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1)灯泡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