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33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docx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

第三单元 限时检测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唯物辩证法

1、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3、4、13

(2)、14

(1)

易、中、中、难、中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3

(2)、14

(1)

难、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5、13

(1)

易、中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7、8、13

(1)

易、中、中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9、10、13

(2)

易、中、难

辩证的否定观

6、11、12、14

(2)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1、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河南南阳三模)在人的细胞中,一般的代谢活动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都能造成DNA损伤,导致每个细胞每天多达五十万处的分子损害,这些损害给DNA分子造成结构上的破坏,由此可大大地改变细胞阅读信息和基因编码的方式。

因此,DNA修复必须经常运行,从而使基因组免受损伤和突变。

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

①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离不开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客观事物的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③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由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④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

材料中的结论不是“预见”性的,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DNA与细胞分子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说法正确;材料中一般的代谢活动与环境因素会造成DNA分子损伤,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新事物的发展,④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2016·江西上饶一模)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三候”现象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认识和观察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三候”现象表明了天气变化与动物生活、江河干涸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且这种规律性联系具有客观性,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中揭示的是自在事物而非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判断错误;认识和观察事物应基于客观事物而非人的主观需要,③说法错误。

3.(2016·黑龙江大庆第二次质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这说明(  )

①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人为联系是创新思维的产物 ③人为联系是解决某种矛盾的产物 ④人为联系的建立必须突破原有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创造出

新的发展生态,说明联系构成变化发展,也说明人们在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①③符合题意;②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④忽视了规律的客

观性。

4.德国制定各类企业排行榜时,不像中国按营业额大小排名,而是依据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准、细分市场占有率等进行评价,获奖者往往是“小而精、小而强”的企业。

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就不会追求简单做大规模,而是坚守“工匠精神”,竞相在技术上积累创新。

德国这一做法启示我们(  )

A.要树立创新意识,另辟质变捷径实现成功

B.要勇于实践探索,因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要坚持辩证否定观点,积极面对挑战战胜困难

D.要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清事物发展的实质

解析:

D 本题考查联系等知识。

A中“另辟质变捷径”说法错误;B错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很重要;材料没有体现面对挑战战胜困难,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D正确。

5.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

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

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

这说明(  )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体现了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符合题意。

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并非科学家的信念,③错误;科学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非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②错误。

6.(2016·河南六校联考)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②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画龙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瑕不掩瑜——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辩证否定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

①体现了在保留和吸取旧事物中将积极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辩证的否定,正确;②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③不选;“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原理,④不选。

故答案选A。

7.(2016·河南南阳三模)在以微博、论坛、社区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引人关注的“坏消息”比较多,网友也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坏消息综合征”。

基于人性使然的“坏消息综合征”并不一定是坏事情,有时正因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才能够汇聚成舆论力量,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

这蕴含的哲理有(  )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能动性实践可以创造有利于人的联系 ③改造世界的活动受意识的自觉选择性的影响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网友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有利于帮助人们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让“坏消息”转化为有益的消息,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③④符合题意。

人们通过关注“坏消息”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这不是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故①不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联系,故②说法错误。

8.(2016·东北三省二模)20年前,杰夫·贝佐斯发现了实体书店的短板而创建了网上书店亚马逊;20年后,贝佐斯又认识到了互联网销售的局限,从而开办了亚马逊史上首家实体书店,完成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发展 ③我们要做到实践与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总是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矛盾。

书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个补短板的过程最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体现了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②符合题意;而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各不相同,又体现了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④符合题意;①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表述错误;③表述错误,应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不得不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

如要促进作物的生长,先要铲除作物周围的杂草;在象棋博弈中,为了吃掉对方主帅,先要吃掉对方的卒等。

这主要是因为(  )

①次要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②善于利用事物周围有利条件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④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主次矛盾。

题目中提到的“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指代的是次要矛盾,材料强调的是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①正确;题目中次要矛盾的解决,是创造客观条件达到的,不是直接利用客观条件,②错误,③正确;④表述绝对化。

10.(2017·山西第一次联考)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症候。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

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从辩证法角度看,中医诊疗的“辨证论治”体现了(  )

①部分的功能的变化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D 关键部分功能的变化对整体功能的变化起决定作用,故①错误;②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要求;“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了③;“辨证论治”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症候,再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体现了④。

故选D。

11.(2016·安徽合肥第三次质检)中国代表在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郑重指出,中美不能走对抗冲突的老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一条和平相处的新路。

从哲学上看,中美关系不能走老路,要走新路,是因为(  )

①事物发展的趋势决定要在求同存异中发展中美关系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决定中美关系要摈弃老路走新路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开拓两国关系新境界 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中美关系要勇于突破陈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革命批判精神、辩证否定观。

不走老路而走新路,坚持了创新的观点,符合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要求,③④符合题意;求同存异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趋势,①错误;②只见对立不见统一,错误。

12.某市通过推广“山核桃丰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使山核桃的种植面积和平均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70%,但消费者反映“山核桃好吃壳难咬”。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将其适度砸碎,消费者只需用手掰开就可食用。

这种手剥山核桃与普通山核桃相比每斤可增值9元,仅此一项,该市就增收3000多万元。

这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质变和科技的进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创新。

在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有事物的合理的成分,又要抛弃原有事物中不合理的成分,题干中的关键句“将其适度砸碎,消费者只需用手掰开就可食用”体现了对原有事物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这种手剥山核桃……3000多万元”体现了③;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④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寿光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寿光蔬菜”随之迅速发展。

90年代,寿光周边地区的蔬菜需求日趋饱和,面对挑战,寿光加强批发市场建设,促进蔬菜外销。

市场打开了,交通运输却成了新问题,寿光扩大投资修建公路,努力克服这一困难。

“中国蔬菜之乡”的日益兴盛,离不开寿光人的勤劳智慧,离不开各种努力的积累,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各种惠农、扶农政策的大力支持。

材料二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一进行分析。

(16分)

(2)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6分)

解析:

(1)问考查发展的观点。

解答本问的思路是先列出发展观点的具体内容,然后据此提取材料一的信息。

寿光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都在坚持发展的观点;促进寿光发展的原因在于不断克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寿光的发展离不开积累,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关系;寿光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2)问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对材料二的内容需要准确理解和全面分析,抓住关键字眼考虑体现的哲学道理。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的观点;“四化同步”的新表述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答案:

(1)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寿光一直用发展的眼光引领自己向现代绿色农业发展。

(4分)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蔬菜业发展的过程中,寿光人正视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寿光农业的发展。

(4分)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寿光农业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

(4分)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寿光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寿光人充满信心,战胜困难,促进了寿光农业的发展。

(4分)

(2)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解决好农业现代化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

(4分)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新四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4分)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新四化”中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体现了抓重点的认识方法。

(4分)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坚持与时俱时,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是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说明的就是这一道理。

(4分)

14.(新题速递)2016年10月24日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继续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为改革营造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

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走向世界强国创造制度条件。

材料二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9分)

解析:

(1)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题中材料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题中材料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题中材料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体现了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2)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

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问的知识限定是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然后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再次可以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学生可以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的角度说明改革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即可。

答案:

(1)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顶层设计”应协调好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

(4分)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4分)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

(3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3分)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分)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通过改革可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