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21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评分()

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设计

 

学院:

物理与电子学院

年级:

2012级

班级:

物理学

组别:

姓名: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

一、教学材料的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3年审定】。

内能是其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的重点研究。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面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全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本章的关键点,承上启下,为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做好了铺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

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他们对机械能能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理性思维能力与分析的素质,参与意识比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意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找到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并对本节课的前期知识结构有所了解。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比较法认知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认知内能是物体本身具有的能量。

理解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会利用内能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教学难点:

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课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上课班级

初三X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教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1.演示实验:

试管中装适量水,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木塞冲出去。

提出问题:

使木塞冲出的能量从哪来?

2.引入课题:

“内能”

认真观看,并思考为何会出现该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引导】课本图13-2-1、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

图13-2-2弹簧发生形变具有势能。

思考提问:

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

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的分子呢?

初步学习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可见的事物用可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物理研究的方式。

教师给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说明什么是内能。

学生阅读教材,定义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与机械能类比的方法建立其概念,使学生更易理解。

教师给出内能的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深入理解内能的含义。

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在有的知识内,内能的定义与什么能的定义相似?

引导学生判断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教师及时补充和完善。

学生回忆相关知识,思考后回答。

体会:

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提醒学生注意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3提问:

铁水和冰都有内能吗?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物体具有内能?

进而总结得出: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观察图片思考、小组讨论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来学习的习惯

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杯60度的水和一桶20度的水谁的内能更大?

小组讨论:

影响内能的因素有哪些?

学会猜想,体验研究的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出如何改变内能。

提问:

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如何让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呢?

根据事例、生活经验,针对问题提出猜想 ,踊跃回答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举出生活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三种)方式

思考阅读教材,并归纳热传递的特点,回答问题。

通过实例,体现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提出热量的概念及单位,明确:

“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了解什么是热量,明白“热量”是个过程量

明确热传递相关知识

【过渡】为什么冬天人们常搓手?

坐滑梯下滑时有什么感觉?

除了热传递外,还有另外一种途径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可搓手真实感受一下

思考为什么会有图中现象出现

通过可亲身感受的例子,引出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视频】压燃演示器。

为什么瓶中的棉花燃烧起来了?

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

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运用刚才的结论来解释现象。

讨论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更进一步理解这一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得到一次运用结论的机会,并且知道压缩空气同样是在做功。

通过生活例子使学生对这一现象更亲近。

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哪两种?

讨论、归纳、交流,相互补充 

培养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

温室

效应

指导阅读:

地球的温室效应

并讨论“关于自己所知道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

阅读、观看,分析交流温室效应成因、危害和相关措施

培养学生关心环保的意识和社会公民意识。

一、物体的内能

1、定义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

(1)定义

(2)条件★热量

2、做功

(1)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

★做功改变能的实质: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将整堂课

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强化记忆所学知识点,进一步完善知识的建构

作业

布置

本节对应的练习册

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认真

完成预习作业,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同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设计理由: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

考虑到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内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

教学时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

开课以一个现象明显的小实验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

通过身边常见的现象来认识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养成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Welcome!

!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